《【新课标新高考】考点15 河流和湖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基础题热身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新高考】考点15 河流和湖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基础题热身练.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考点15 河流和湖泊1.我国某淡水湖湖区内洲滩广泛发育,植物面积季节变化明显。下图示意该湖区各月的多年平均植物面积和水位。据此完成下题。(1)影响该湖区植物面积逐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湖区光照和湖区降水量B.湖区湿度和流域面积C.湖区气温和流域降水量D.湖区风力和植物类型(2)近年来该湖区上游修建了大型水库,导致该湖区()A.夏季泥沙淤积量减少,植物面积缩小B.夏季来水量减少,植物面积扩大C.冬季泥沙淤积量减少,植物面积缩小D.冬季来水量减少,植物面积扩大2.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
2、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如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读图,完成下面问题。(1)46月,导致该河段深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气温降水泥沙搬运地壳抬升A.B.C.D.(2)8月,河床抬高,其主要原因是( )A.泥沙淤积B.降水量增加C.水量减少D.地壳抬升3.湖泊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水源载体,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水分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达来诺尔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是内蒙古第二大内陆湖,湖水无外流,流域年降水量392毫米,年蒸发量1624毫米。研究发现,20世纪70年代之前,达来诺尔面积变动较小,之后萎缩明显(下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达来诺尔湖水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A.
3、南深北浅B.东深西浅C.北深南浅D.西深东浅(2)20世纪70年代之前达来诺尔面积变动较小,主要得益于( )A.流域降水丰富B.入湖河流补给量大C.流域蒸发量少D.对环境保护的重视4.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位于天山中段南缘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每年春季博斯腾湖水面昼化夜冻,在风和湖水的作用下形成推冰景观,其中湖区西岸大河口景区和南岸白鹭洲景区最为壮观。下面甲图示意推冰自然景观,乙图示意博斯腾湖区域,据图文资料完成下题。(1)博斯腾湖沿岸的大河口景区和白鹭洲景区推冰景观最为壮观,影响其形成的主要风向是( )A. 东北风B. 东南风C. 西北风D. 西南风(2)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博
4、斯腾湖成为内陆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A.属于外流区域B.纬度高,蒸发量小C.冰雪融水补给量大D.多地形雨,降水量大5.我国古代描述洞庭湖的诗文很多,如“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唐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出自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湖广熟天下足”之说更是妇孺皆知。据此完成下题。(1)诗文中描述的雾气笼罩岳阳城景观多出现在()A.清晨B.正午C.午后D.日落(2)诗文中描述的洞庭湖()A.含沙量极小B.流域面积大C.水位较高D.流速较小(3)明代后“湖广熟”特指包括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在内的湖南、湖北地区()A.谷子丰收B.小麦
5、丰收C.玉米丰收D.水稻丰收6.自然界中,相邻两个水系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会有一个水系发展成为主水系。由于分水岭被破坏或迁移造成的河流袭夺,称为主动河流袭夺。下右图是下左图方框处的分水岭变化图,该处分水岭从经演化至,分水岭最终被切穿,发生河流袭夺现象。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发生河流袭夺前,上左图中两水系之间分水岭的走向是( )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2)上左图中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 )A.甲B.乙C.丙D.丁(3)上右图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化作用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地壳断裂7.长期以来,在鄱阳湖和长江的交汇处,江水浑浊而
6、湖水清澈。然而,近年来江水清澈而湖水浑浊的“清浊倒置”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和水库建设、流域降水、水面风浪、采砂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下图为“20002006年鄱阳湖北部和长江水体平均透明度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清浊倒置”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流域内坡地开垦三峡水库蓄水鄱阳湖船只采砂长江船只采砂A.B.C.D.(2)最有可能欣赏到“清浊倒置”奇特景观的时间是( )A.3月B.5月C.7月D.9月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巴丹吉林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东南部腹地星罗棋布地点缀着100多个湖泊,其中常年有水的湖泊70多个,形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
7、的沙山一湖泊景观。巴丹吉林沙漠与外部并无地表水量交换,多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mm,水面蒸发量高达30004000mm。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湖泊群中南湖和北湖湖区剖面,图示意南湖湖水水位和南湖北岸地下水水位动态曲线。(1)说出南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和判断依据。(2)多年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试运用水平衡原理分析其原因。(3)在图中沙丘下适当位置,绘制地下水水位线,并表示出地下水流动方向。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C;(2)B解析:(1)据图可知,湖区植物面积与季节、水位变化密切相关,而湖泊水位变化与流域降水量密切相关,由此排除A,流域面积没有季节变化,排除B,植物类型不影响植
8、物面积,排除D.春季(3-5月),前期水位上涨较慢,出露洲滩较多,加之气温升高,利于植物萌发,导致植物面积最大;夏季(6-8月),气温高,适宜草类生长,但水位高,淹没洲滩最多,导致植物面积最小;秋季(9-11月),水位迅速下降,出露洲滩迅速增多,加之气温仍较高,利于植物生长,导致植物面积较大;冬季(12-2月)水位最低,虽然出露湖滩最多,但气温低,大部分植物枯亡或休眠,导致植物面积较小。(2)植物面积变化幅度(近800km2),结合水位变化,可知该淡水湖泊面积大、蓄水量多,水位季节变化大,并且冬季洲滩上仍有植被正常生长,应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上游大型水库可调节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使湖区丰水
9、期来水量减少,植物面积扩大,而枯水期来水量增多,植物面积缩小,B对、D错;我国南方植被覆盖率高,加之近年来重视环境保护,河流含沙量小,而且水库运行时间短,对湖泊泥沙淤积影响较小,排除AC。2.答案:(1)B;(2)A解析:(1)本题考查影响河流深度的因素。根据材料可知,河流上游受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46月,气温回升,融雪量加大,水位变高,水量较大,流速持续加快,河水搬运泥沙的能力加强,对河床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侵蚀,泥沙淤积量减小,河流深度加大,正确;7月后才主要受降水补给,错误;地壳运动是一个缓慢的地质过程,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成为影响河水深度变化的因素,错误。故选B。(2)本题考查影
10、响河床高度的因素。读材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可知,78月该河主要受降水补给,且多暴雨,降水强度大,河岸受到的冲刷作用强,河水含沙量高;且该时段该河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水的搬运作用与流速密切相关,一旦流速降低,就会使泥沙快速淤积,导致河床抬高,A正确。该河源于内陆高山,上游地势起伏大,当暴雨停止以后径流量和流速迅速变小,流速降低说明降水量下降,B错误;仅仅水量减少不会导致河床抬高,C错误;地壳抬升是个缓慢的过程,结合材料可知河床抬升的主要原因不是地壳抬升,D错误。故选A。3.答案:(1)D;(2)B解析:(1)本题考查湖泊地形的判读。某一时刻的湖泊水位相当于一条等高线,两个时
11、刻的湖泊水位之间的间隔就相当于此处等高线之间的间隔,读图可知,19722016年东北、东南方向的湖泊面积变化最大,说明东部地区相邻两条等高线稀疏,湖底坡度小、湖水较浅,西南和西北方向湖泊面积变化较小,说明西部地区湖底坡度大、湖水较深。故选D。(2)本题考查影响湖泊面积变化的因素。由材料可知,该流域年降水量392毫米,降水相对较少,A错误;该湖泊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流域年蒸发量1624毫米,蒸发量较大,C错误;该地蒸发量大但湖泊面积比较稳定,可能因为入湖的河流补给量大或地下水补给充足,B正确;20世纪70年代,我国对环境保护并没有足够重视,D错误。故选B。4.答案:(1)A;(2)C5.答案:(1
12、)A;(2)C;(3)D解析:(1)湖面水汽充足,清晨气温低,有利于水汽冷凝形成雾。农历八月一般处于初秋,白天气温较高,水汽蒸发不易凝结。(2)此时洞庭湖正是汛期,湖水含沙量相对于其他时段应较高;据诗中描述湖泊水几乎与湖岸持平,水位较高;湖泊流域面积是分水岭所包围的面积,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湖水流动受重力、风力等因素影响,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此时洞庭湖流速。(3)“湖广”作为地名,在明清时代及其以后特指“两湖”(湖北、湖南)。元代湖广行省管辖湖南、湖北、广西、海南、贵州大部、四川一部以及广东雷州半岛。明代和清代后只辖湖北、湖南,但仍沿用了湖广这一称呼。这里气候暖湿、雨热同期,平原广阔、土壤肥沃、灌
13、溉便利,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稻米产区,故“湖广熟”特指包括洞庭湖平原和江汉平原在内的湖南、湖北地区水稻丰收。6.答案:(1)A;(2)C;(3)C解析:(1)本题考查河流流域图的判读。发生河流袭夺前,左图中两水系之间分水岭是两河间的支流源头的连线方向。结合指向标,分水岭走向是南北走向,A正确,B、C、D错误。(2)本题考查河流袭夺的影响。结合右图,分水岭东侧河流海拔低,由于河流袭夺,左图中西侧河流甲段一部分河水会注入东侧河流,最终河流流量减少的河段是丙,C正确;甲河段位于河流上游,河流袭夺发生在其下游,不影响其流量,A错误;乙河段属东侧河流,水量不会减少,B错误;丁河段水量增大,D错误。(3)本
14、题考查外力作用。图中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C正确;风化作用、风力侵蚀不是导致分水岭迁移的主要外力作用,A、B错误;地壳断裂属于内力作用,D错误。7.答案:(1)B;(2)A解析:(1)流域内坡地开垦,水土流失加剧会导致水流含沙量增大,这会引起长江和鄱阳湖的含沙量都增加,水变浑浊;鄱阳湖船只采砂会引起湖水搅动泥沙上泛,湖泊水变浑浊;三峡水库蓄水会使长江水变清澈;长江船只采砂会导致长江水变浑浊。(2)由材料可知,“清浊倒置”现象与“水库建设、流域降水、水面风浪、采砂活动等”相关,长江流域冬春季节降水少,水土流失量小,因而河流含沙量小;再加上三峡水库冬春季节蓄水,长江水流速减慢,泥
15、沙沉积,这使得冬春季节长江水相对清澈。而冬春季节鄱阳湖因水位下降,多采砂活动,湖水变浑浊。8.答案:(1)地下水补给。地下水水位始终高于南湖湖水水位;南湖湖水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水位变化一致;南湖湖水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2)两湖泊位于内流区域,其水量收入与支出大致平衡;由于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两湖接受地下水补给,降水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之和大致等于蒸发量。(3)绘图如下:解析:(1)由题图可知,该地地下水位始终高于南湖水位;南湖湖水水位的变化与地下水水位变化一致;而南湖水位变化与大气降水相关性小,表明湖水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所以南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地下水。(2)由题干可知,两湖泊位于内流区域。“多年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表明其水量收入与支出大体平衡,但由于蒸发量(30004000mm)远大于降水量(100mm),而由题干可知两湖接受地下水补给。所以,“两湖泊面积和水深基本保持稳定”的原因是降水量和地下水补给量之和大致等于蒸发量。(3)由题可知,该处地下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所以绘制时,地下水位(虚线)需要高于湖泊水面,并在两者交界处平滑过渡,表示地下水流动方向的箭头应为沙丘指向湖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