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106781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4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等奖教案论语一、问志:询问学生志向,激发思考设计意图:通过询问学生“志向”,激发学生对“志”的思考,引入对本课的学习。任务一:结合下列材料中对“志”的解读,谈谈自己的志向,以及在“求志” 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志,意也。从心,之声。(许慎说文解字)志者,心之所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谈了自己的志向和困惑。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立志”与“求志”?2500年前,孔子和他的弟子也有过一场关于“志” 的对话,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品读其中蕴藏的儒家智慧。二、明志:分析句子内涵,明确弟子志向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四位弟子“言志”的句子,把握他们“志”的内涵。任务二:结

2、合文中四位弟子“言志”的句子,分析他们的志向分别是什么?(四子述志略)总结:子路之志:治理中等大小的诸侯国,拯救国家于内忧外患,使百姓有勇气,知规矩。冉求之志:治理一方小地域,使老百姓衣食富足。公西华之志:做宗庙祭祀或诸侯会盟及朝见天子时的司仪。曾皙之志(两种解读):“诗意栖息、清静无为”说:暮春出游,沐浴吹风,歌以怡情。追求一种超越功利,天地万物一体,寄情自然的审美理想。 “礼乐教化、天下大治”说:暮春时节,农耕已成,天下太平,礼乐之行,其乐融融;追求一个礼乐文明高度发展的太平盛世。三、品志:品评弟子志向,探究独特价值设计意图:通过探讨“春秋背景下,你更欣赏谁的志向”,把握孔子四位弟子志向的

3、独特价值。 任务三:讨论:四位弟子中,你更欣赏谁的志向,为什么?请结合春秋背景和论语中的相关语录谈谈你的看法。()春秋背景: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大权旁落,礼崩乐坏,诸侯国互相征伐,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相关语录及材料:子路:有勇知方子曰:“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冉有:足民俟礼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 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 曰:“教之。”(论语子路)公西华:宗庙会同,为小相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曾皙:太平盛世,诗意人生大道之

4、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总结:四位弟子之志各有其价值。子路以勇为先,希望培养百姓讲求“义”,在国家危难 时挺身而出,这有利于国家在战乱中的稳定;冉求有经济才能,追求“足民”,体现了孔子“先富后教”的理念,更是儒家在乱世中关注民生,仁者爱人的表现;公西华长于祭祀、会盟之礼,志在为“小相”,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祭祀、会同时守礼可以起到移风易俗、匡复社会秩序的作

5、用;曾皙追求太平盛世下的诗意生活,这一理想是孔子追求“大同社会”的投射,其价值在于为春秋乱世构建了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四、析志:探究“哂由”“与点”的原因,把握孔子思想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孔子“哂由”“与点”的原因,把握孔子的政治理想,体悟孔子修身治国的思想和安贫乐道的境界 。(一)探究:孔子为何“哂由” 任务四:探究:孔子为什么“哂由”?请结合文本和以下论语中与“礼”相关的语录,发表观点。 方法点拨:论语是语录体,学习时应按专题对语录进行整合,如探究可用思维导图构建与“礼”相关的语录间的联系,梳理“礼”对修身治国的作用。与“礼”相关的语录: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子曰:

6、“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论语学而)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总结:孔子“哂由”,关键在“为国以礼,其言不让礼治国就会成为空谈。子路“率尔而对”,三年就想让百姓“有勇知方”,说明子路草率、自负,还需要用礼来规范,故而不可能做到“为国以礼”。所以,孔子“哂由”是在教育子路:修好己身,方能治好国,实现“志”。 (二)探究:孔子为何“与点” 任务五:请连线下列对曾皙志向的解读与孔子的相关语录,并结合孔子生平思考,孔子为什么“与点”? 曾皙志向 孔子语

7、录诗意栖息说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清净无为说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太平盛世说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礼乐教化说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总结:孔子“与点”有多重原因。孔子追求“大同社会”且强调“游于艺”,主张在游憩中学习“礼乐”,这对应了“太平盛世说” “礼乐教化说” ;孔子周游列国多年,却没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发出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感叹,同时强调“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表现了一种安贫乐道、洒脱自得的生活境界,这对应了“清静无为说”和“诗意栖息说”。对此,专家有不同的说法: 杨树达:孔

8、子与曾点者,以点之所言为太平社会之缩影。(论语疏证)朱熹:乐己所居之位,乐己日用之常,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于言外。视三子之规规于事为之末者,其气象不伴矣,故夫子叹息而深许之。(四书章句集注)钱穆:然孔子则寄慨于道大而莫能用,深惜三子者之一意于进取,而或不遇见用之时, 乃特赏于曾皙之放情事外,能从容自得乐趣于日常之间也。(论语新解 )综合孔子的生平来看,他毕生追求礼乐治国,但终未实现政治抱负,也没有选择归隐, 而是安贫乐道,通过讲学和“删诗书,定礼乐”等来推行自己的思想,且能在日常中获得一种 洒脱自在的快乐。在进与退中,孔子为我们呈现了一种伟大的儒者境界。冯友兰

9、把儒家的境界称为“道德境界”,其以道德为准绳,“进”能够兼济天下,“退”能够修身完满。所以,孔子“与点”,不仅是赞同其礼乐盛世的社会理想,也是欣赏其不汲汲于功名,与天地万物合一,洒脱自在的人格理想。也就是说,孔子希望弟子能以“道”为准则,达到一种社会价值追寻与诗意生存状态的统一。 五、启志:联系自我,畅谈启悟设计意图:通过畅谈启悟,汲取儒家思想的精髓,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和健全人格。任务六:讨论:品读儒者之志后,你在“立志”“求志”方面获得了哪些启示?请结合自我认识,谈谈感受。总结:立志:国泰方能民安,我们立志既要结合个人兴趣、才能,也要结合时代特征和社会需 求,把个人追求与国家发展、人类幸福紧密结合起来。求志:儒家认为,修身方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因而,立志后更应加强个人修养,不 断提升自我学识和人格境界,如此方能实现志。此外,我们还应安贫乐道,纵使“求志”道路 上遭遇挫折,也应不失本心,自在坦荡,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诗意,快乐进取。 作业:以“与孔子谈吾志” 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志”的认识与思考。体裁不限,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