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写作课堂:写作知识的开发――以《社戏》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写作课堂:写作知识的开发――以《社戏》为例.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语文写作名师课堂:写作知识的开发以社戏为例以社戏的教学为例,来谈谈写作的程序性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这次写作实践是结合本单元的仿写训练进行的。近年来,对鲁迅先生的文字是越来越能嚼出它的好滋味了,但怎么让学生也能嚼出好滋味来,我认为仿写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手段。 一、片段仿写我选取的是文中的心理描写片段。平常学生在叙事的过程中,心理描写极其简单,总是一语带过,他们不知道怎么样详尽细腻地写出自己的心理状态。社戏中有两处心理描写非常出彩。【片段一】总之,是完了。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这一天我不钓虾,东西也少吃。母亲很为难,没有法子想。到
2、晚饭时候,外祖母也终于觉察了,并且说我应当不高兴,他们太怠慢,是待客的礼数里从来所没有的。吃饭之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只有我不开口;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这一处主要写“我因无法去看社戏而沮丧、难受的心情。这处心理描写用了一百多字来渲染,它是怎样具体展开的呢?我的经验是,要想让学生获得程序性知识,得逐句分解,再提炼出角度或方法。学生给每一句话标上序号后,我让他们思考每一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我的心理的。一番交流后,总结如下:先慨叹一句,表达失望至极。再想象一幕,伙伴们看社戏的场景。两笔我的动作。母亲的反应。外祖母的反应。伙伴们的高兴谈论。我的反应和伙伴们对我的同情。在
3、此基础上概括总结出这一处心理描写的“心法:一句慨叹+一幕想象+两下动作+几人反应+一处对比【片段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这个片段着重写“我坐船去看戏的迫切心情。段中没有一个词直接写自己的急切,那具体怎么表现的呢?分析:先写船行之快,我却还以为船慢,反差中烘托出心情的急切。看见村庄便以为是表演社戏的赵庄,看到几点火,便以为是戏台,这种本能的联想和猜测,很自然的流露出我看戏的心情之急切。归纳总结两处心理描写的知识: (一)先直接描写心理。
4、可以直接慨叹,也可以使用修辞形容,比如文中的“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用夸张和对比来写出轻松快活的心情。(二)再间接描写心理。方法有:写自己的动作或语言。利用联想、想象或猜测的场景来折射当下的心情。用他人的反应来衬托自己的心情。将他人的反应和自己作对比,凸显自己的心情。用现实情境和自己内心的反差来烘托心情。这样总结出来的就是程序性知识。我提醒学生记在笔记本上,每次写作前都要温习一下,反复运用,直至灵活自如。为了方便学生记忆,我还编成了以下口诀:直接表达先慨叹妙用修辞描心田一言一行心意传联想想象衬眼前他人反应多侧面不同心情对比显明晰了写作知识,就可以让学生牛刀小试,检
5、验一下成果。我让学生先确定好背景和心情主题词,利用上面总结出来的“法式”写一段心理描写(不少于5句,学的法式尽量全都用上。)【学生习作】考试一结束,我心里就哇凉哇凉的完了完了,这次彻底考砸了!中午回到家,我没像往日围着妈妈没完没了的闲聊,只是埋头做作业。吃午饭的时候,妈妈看我吃的少,也察觉了,安慰说:“一次考不好,没什么大不了,就算是一次补缺补漏的机会。可我心里还是像压着块石头一样难受。下午一进班,看见成绩好的同学都聚拢一块,高高兴兴的讨论着试卷内容,并预测各自的分数和排名。我的同桌拍了我一下肩,笑嘻嘻地说:“我上午发挥的不错,你呢?我推开他的手,不说话,默默地坐在窗边。窗外一片绿意葱茏,阳光
6、洒在教学楼的墙面上明亮亮的。可惜,明亮是它们的,我什么都没有。二、全文仿写全文仿写仿什么?仿写鲁迅先生的叙事艺术,即怎样把事情写得一波三折。产生这个仿写训练的念头,还是在备课的时候。当时看到课后练习一要求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心里就琢磨:编者的意图仅仅是为了让孩子们熟悉内容,提炼语言吗?一篇文章写八件事,未免太多了,而读者读起来并不觉得厌烦,反而兴致盎然。能把这么多事件一线串起且写得引人入胜,一定有特别的门道。自然就转入了对鲁迅先生叙事技巧的探讨。一深入思考,眼前的文本便和以前所了解的故事创作法勾连了起来,这个发现令我很兴奋。为了确保所记知识的正确性,我又专门查阅了美国写作研究者杰里
7、.克里弗所著的小说写作教程这本书,社戏完全贴合书里边所讲的写故事的法门,不得不感叹:鲁迅先生真是写故事的高手啊!有了专业的写作知识在心里打底,在指导学生们写作的时候,就从容多了。孩子们拟好标题后,我让他们把八件事情串联起来讲,自己在黑板上用抛物线呈现整个事件的波澜。 当画出这个抛物线的时候,孩子们就很感叹:叙事真是一波三折呀。对呀,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样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才引人入胜嘛。怎样才能将故事写出一波三折?这时候就顺势推出杰里.克利弗的一段话:写作叙事作品的关键在于能够写好故事。好的故事包含三个要素:冲突(愿望+障碍)、行动、结果。一个人遇到一个难题(冲突),他必须努力奋斗(行动),于是
8、成功了,或者失败了(结局)。冲突一旦解决,故事就结束了。我告诉孩子们,这一段话就揭示了故事写作的密码。我让学生对照这个叙事公式(愿望+障碍+行动+结果=故事),看看社戏的故事讲述是不是符合这一个法则。学生先分析前半段:先写我的愿望想看社戏,接着是障碍:没有大船,去不成。怎么解决这个难题呢?下面是行动,是双喜急中生智,想出了好点子。(我在此插说一句,谁采取的行动,文章就着重表现谁。)然后愿望达成,大家欢欢喜喜的去看戏。我接着分析后半段:按说故事也可以结束了,但后面又生出一个障碍看到的戏并不好看,令人困倦。于是又有了人物的行动回来的路上,我和小伙伴们月下偷豆。这一段是极有趣极欢乐的,也是全文叙事的
9、高潮,弥补了前面看社戏的缺撼,也成为作者铭记一生的记忆。后面是故事的“余波,但也含着“小冲突:六一公公发现了他家的豆被“偷”,小行动:双喜和六一公公的精彩对话,结局就是六一公公送豆。故事到此才落下完美的帷幕。在前面充分的生动的叙事基础上,最后一段水到渠成的抒情议论,精妙无穷,令人回味。由此观之,社戏这一篇的叙事,愿望+障碍+行动+结果,此公式三次循环使用(两次大循环,一次小循环),所以这么多的事件串联在一起,不仅不让人觉得繁杂,反而给人一波刚平一波又起的感觉,这就是高明的叙事艺术。我说,平时同学们写记叙文,最头痛的是写不出波澜。只要你们牢牢记住这个公式,突出事情件过程中的障碍和行动这两个环节,
10、文章就一定不会出现平铺直叙的毛病。实际上,你仔细一想,生活中的很多事就像人生一样,没有一帆风顺的,都有冲突,即愿望障碍。还有个别同学,叙事时总写不够内容,500字不能达标。有的同学说,经历过的事情,时间一长,具体过程都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大体轮廓,所以就只能简单地写。那怎样才能写得充实呢?这一点也好办,你可以在真实事件轮廓的基础上,像编剧一样,再设计出具体的障碍和行动,不过设计出的障碍和行动一定一定一定(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要合情合理,合乎人物性格,让读者有认同感,不能脱离现实,经不起推敲,让人一看就是胡编乱造。事实上很多作家在多年后写的回忆性文章,事件的细节未必都是真实的,是他在现实基础上进行的
11、合理虚构,只要能够反映出现实生活,表现出人物的性情,又能够表达出个人的真情实感,这就是对生活的艺术加工,叫做艺术真实。为了强化学生对这个叙事创作公式的印象,我又找来鲁迅先生的其他叙事性文章和他们一起再次探究验证。比如朝花夕拾中的五猖戏那篇文章。文章一开始写自己的”愿望”想去看五猖戏,可是遇到了”障碍”父亲非要让自己背书,背不出来就不许去。作者采取的”行动”是痛苦地煎熬着背书,这里心里的波澜写得很形象。最后的“结果”是书背完了,但没有看戏的兴趣了。再如写阿长买山海经那件事。“愿望”:我想得到山海经;“障碍”:远方族叔懒得找,家里人不支持买;“行动”:阿长利用假期用自己的工钱去买;“结果”:书买来了,我非常感动。由此看来,叙事中设置的障碍,恰恰是用来表现采取行动的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风貌的,采取行动的那个人物,最能体现出文章的中心。通过这样反复的验证,学生对这个叙事密码印象深刻,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利用这个公式去写自己升入初中以来最难忘的一件事,效果出奇的好,全班同学基本达标,都写出了事件的波折。这次成功的仿写训练,让我明白了怎样把写作的关键性知识教给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要不断地学习写作方面的专业知识,深化自己对写作的思考。二要善于从文本阅读中发现写作的规律,提炼出写作的程序性知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学上手,从而获得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