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语文周测.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106471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语文周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省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语文周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语文周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语文周测.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周测(高三语文)广东省湛江市爱周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周测一、单选题(共2题;共6分)1.下列对沁园春长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次运用了许多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染”写树色之浓,“争”写行船之奋,“透”写江之清,“层”写枫林之茂。B.上阕以“看”和“怅”为线索。“看”总领七句,描绘了一幅江南秋景图;“怅”在此处意为惆怅,即为人民不能主宰世界而惆怅。C.词的下阙重在抒情。以“忆”和“恰”为线索。由“忆”追忆往事,“恰”引领七句,凸显了“竞自由”的青年革命家的风貌。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激流勇进的精神,含蓄回答

2、了上文“谁主沉浮?”的问题。2.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B.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前。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D.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二、 诗歌鉴赏(共6题;共108分)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小题。 雨陈与义沙

3、岸残春雨,茅檐古镇官。一时花带泪,万里客凭栏。日晚蔷薇重,楼高燕子寒。惜无陶谢手,尽力破忧端。【注释】此诗作于宣和七年(1125),当时诗人因奸相王黼被罢官而受到牵连,被贬为陈留(今河南杞县)酒税。陶谢,即陶渊明和谢灵运。(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的首联对仗工整,上半句停顿应为“沙岸/残春/雨”,“残春”在这里意为晚春。B.“花带泪”用拟人手法写经雨之后花瓣上残留着雨滴的景象,蕴含着诗人的感伤之情。C.“日晚蔷薇重”一句是说天色已晚,原本明艳的蔷薇花因光线昏暗而变得色彩黯淡了。D.颈联中的“寒”字是作者的身心感受,表现了雨后天气的寒凉和诗人心中的悲凉。(2)结合

4、诗歌内容和作者的遭遇来看,其中“忧”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4.阅读下面的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岁暮杂感十首(其二)曾国藩高嵋山下是侬家 , 岁岁年年斗物华。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纱。最是故园难忘处,待莺亭畔路三叉。(注)曾国藩25岁进京科考未第,客居京城,准备参加来年会试,除夕将至时写下此诗。侬:我。夭桃:出自诗经,以“夭桃”称艳丽的桃花。(1)对这首诗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嵋山下”交代了故乡的确切方位,“是侬家”一挥掷地,有力地烘托出作者对故乡的自豪和对青年自我的信心。B.“物华”指自然风貌,“物华”前着一“斗”字,一方面突出故园

5、万物竞绿的风姿,更重要的是表现出乡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C.颔联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在“老柏有情”“夭桃无语”的对举中写出故乡树木花草对主人的悠悠思念。D.全诗一改传统思乡诗灰暗凄婉的色彩,语言质朴,笔调自然,词约意丰。(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1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2禁:消受。(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一二句用反语以形容佳胜:曰无赖,正见其有趣;

6、曰恼煞人,正见其爱煞人。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消受春光。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美好的春日景色。D.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发物是人非之感。(2)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林逋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黄公酒舍归。鱼觉船行沉草岸,犬闻人语出柴扉。苍山半带寒云重,丹叶疏分夕照微。却忆清溪谢太傅 , 当时未解惜蓑衣。注林逋,宋代隐逸诗人,隐居

7、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赠谥“和靖”,世称“和靖先生”。谢太傅,东晋时隐居刻溪的谢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秋天湖水水位回落时节蟹大膏肥,巧妙交代了拜访黄公酒舍的原因。B.第二句“归”字前承“过”字,后启二三两联归舟所见湖西黄昏美景的描写。C.第三句写鱼儿察觉行船沉入水草,表达对鱼儿拒人千里之外行为的憎恶之情。D.第七、八句用典,通过自己当年不解东晋谢安隐居来表现而今隐居山水之乐。(2)诗歌第四句“犬闻人语出柴扉”着似平淡,实则有趣味,请简要赏析。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 史王安

8、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注)黮闇:蒙昧,糊涂。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

9、何启示?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园梨花文同寒食北园春已深,梨花满枝雪围遍。清香每向风外得,秀艳应难月中见。苦嫌桃李共妖冶,多谢松篁相葱蒨。黄鹂紫燕莫过从,时有一声拖白练。(注)葱蒨:青绿色。(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破题,并点明时令是寒食,“雪围遍”极写北园梨花盛开的情景。B.颔联描写梨花的清香和色彩。清风起,香四溢;色彩也极为素艳,在月下与皎洁的月光难以分辨。C.颈联写梨花嫌弃桃李妖冶,而感谢松竹与其相互映衬。D.尾联黄紫白三种颜色,有色彩绚丽之美,加上时不时传来的鸟鸣声,写出梨花之美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2)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加以分析

10、。 1、【答案】 B 【考点】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 B项,“意为惆怅,即为人民不能主宰世界而惆怅”错误,“怅”在此处意为“失意”,表达由深思而引发的激昂慷慨的心绪。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注意从作者和注释入手。读作者了解诗歌的背景 ,读注释帮助我们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通过翻译诗歌判断选项。2、【答案】 C 【考点】表达技巧类题目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这类题,首先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诗歌,借助诗歌注释及关键意象,充分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继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知识储备,具体

11、分析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C项,“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分析错误,立在地球边放号中,诗人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由衷地赞美和颂扬劳动和工农大众。描写“力”的句子,采取直接抒情的方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注意理解诗句的内容。做此题,先要弄清诗句的含义;然后根据诗句中的关键词来确定表达技巧,结合诗句的含义,根据题目要求组织答案。3、【答案】 (1)C(2)“忧”具体包括:被贬偏远之地的感伤。客居万里之外的忧愁。残春寒雨中的落寞、悲凉(伤春之感)。 【考点】炼字、关键字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解析】【分析】(1)本提要

12、求选出“对诗歌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C项,“原本明艳的蔷薇花因光线昏暗而变得色彩黯淡了”理解错误,“蔷薇重”应理解为经雨之后,蔷薇花因被雨水沾湿浸润而显得沉重。 (2)本题要求结合诗歌内容和作者的遭遇来看,其中“忧”的具体内涵有哪些。“忧”字在诗歌的尾联惜无陶谢手,尽力破忧端,诗人说可惜自己没有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诗才,不能借吟咏来消除忧愁烦闷。诗人要借助陶渊明、谢灵运那样的诗才吟咏什么样的“忧”,抓住诗句中“万里”“惜”“残春”和注释中“被贬”即可分析出诗人“忧”的具体内涵。【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13、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赏析诗歌情感,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4、【答案】 (1)B(2)诗人通过对故乡一般风貌和典型景物的回忆,抒发了宦海游子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结合诗歌内容)诗人在岁暮除夕将至时写下“岁岁年年斗物华”

14、的豪言,表达了自己勇闯前程的豪情与自信。 【考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的综合能力。应对此类试题,读懂诗歌是关键,同时要掌握常见的考查角度(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揣摩,手法的分析,结构的把握),将选项回归诗歌进行分析比较,特别要注意的是,诗歌每一联的内容和情感都要结合全诗,不可孤立理解。 B项,“一方面突出故园万物竞绿的风姿,更重要的是表现出乡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中“更重要”一词表述错,诗歌前四句突出故园风物竞绿,后四句表现乡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不分孰轻孰重;同时,“积极乐观”用词欠妥,应该是勤劳朴实。故选B。(2)本题考

15、查了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首先结合注解的内容分析,首次进京参加科考未第,但他雄心不已,决心继续客居北京,参加来年的会试。时光匆逝,转瞬即到除夕大节,曾国藩思乡怀亲,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此诗。隐含着作者勇闯前程的豪气和自信。其次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依据诗歌前四句“高嵋山下是侬家,岁岁年年斗物华。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可知,诗中的故园是明丽的:耸立洒脱的高嵋山,精巧别致的待莺亭,

16、不乏绿意的老柏,灼灼其华的夭桃。依据诗歌后四句“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纱。最是故园难忘处,待莺亭畔路三叉”可知,诗中的乡人是勤劳朴实的:或红豆相思,或碧水浣纱,三叉路上,更是樵来耕往。诗人通过对故乡一般风貌和典型景物的回忆,抒发了宦海游子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综合鉴赏能力,注意了解作者。作者是诗歌的关键,作者生活的朝代,作者的思想,都会在诗歌中体现出来,了解了作者才能正确的理解诗歌的内容。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情感的鉴赏能力,注意正确的翻译诗歌。先翻译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抓住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分析情感,结合具体内容组织答案。5、 【答案】 (1)D(2)作者对此地

17、春色的喜爱之情。 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考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目,常常集中在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语言、表达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注意审题。 D项, “抒发物是人非之感”错。后四句作者写寻幽寄慨,描绘了韦曲形胜之地的幽雅美景,抒发了绝尘归隐的情怀,不是“物是人非之感”。故选D。(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对诗句的赏析,可以先从诗句中的关键词

18、入手,从对词语的赏析中体会诗句的意蕴;在赏析诗歌关键诗句时,要注重对诗句所使用的手法进行赏析;体会诗人情感,赏析古代诗歌的关键诗句要注重把握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情感可以从诗歌描写、叙述的具体内容中体会。“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作者在这里运用“小乌巾”的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的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作者写什么时候我也能够住在竹林里,头戴着隐士的黑头巾,过着悠闲淡泊的隐逸生活啊?表达了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之情;结合小注“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不难看出作者在这里同样也曲折含蓄地表达出了

19、对官场的厌恶、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点评】此题是综合考核诗歌鉴赏能力,注意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通过作者的生活的朝代、作者的思想、作者的处境、诗歌注释等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辨析选项的正误 此题考核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注意疏通诗歌的内容。通过翻译疏通诗歌的基本内容,抓住表达情感的诗句,在翻译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结合背景分析情感。6、【答案】 (1)C(2)描绘了村犬听到有人说话时跑出柴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村居生活的满足和愉悦;用人语声反衬出黄昏村居环境的幽静;渲染了宁谧闲适的乡村生活氛围。 【考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解析】【分析】(1)

20、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项,“表达了诗人对鱼儿拒人千里之外的憎恶之情”错误,这一句借对鱼儿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的愉悦情趣。 故选C。(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这是一道赏析诗句的题目,要求赏析“犬闻人语出柴扉”的趣味,注意从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角度分析。 诗歌第四句“犬闻人语出柴扉”的意思是村庄的狗远远地就听到了有人说话的声音,跑出篱笆门来迎接我。诗句运用反衬手法,用“人语”反衬黄昏村居环境的幽静,渲染了宁谧、闲适的乡村生活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村居生活的满足和愉悦。 【评价】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综合鉴赏的能力,注意阅读选项的内容。先阅读选项的内

21、容,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然后正确翻译诗歌的内容判断选项。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注意翻译诗歌的内容。阅读诗歌,通过翻译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找出相关诗句,抓住重点词结合诗歌的主旨组织答案。7、【答案】 (1)B(2)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考点】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分析】(1)B项,“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错,“行藏终欲付何人”意思是,在死后,他们的行藏最终又会托付给什么人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建功立名时,他们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都是自主的;

22、但是,之后他们的一切又要不自主地委之他人,任其摆布,任其剪裁了,对于这一点他们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并非选项所说“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的意思。故选B。(2)颔联“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承接首联,从史实失真的角度叙写了高贤的悲哀。在当时,高贤们已承污纳秽,受到误解;而后来末流所至,更是以假乱真,以讹传讹,从而使高贤们的行藏失去了原来的真相。由此可见本诗阐发的道理是: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点评】 此题是综合考核诗歌鉴赏能力,做题时要注意全面理解诗歌。诗歌鉴赏的技巧:一是读题目,推测诗歌内容;二是读作者,了解作者生活的朝代和思

23、想;三是读注释,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四是抓关键词,推出诗歌的内容。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注意结合作者的的思想背景。通过翻译全面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找出相关的诗句,结合作者的背景和诗句的具体内容组织答案。8、【答案】 (1)B(2)比喻。首联中将“梨花满枝”比作“雪围遍”,形象地写出梨花之白之多。 视觉和嗅觉相结合。颔联通过写梨花的清香和秀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写其清香四溢,姿色秀美。拟人。颈联的“苦嫌”“多谢”赋予梨花以人的情感,写出了梨花的高洁。虚实结合。实写时令、梨花盛开等景象,而想象梨花之美在月宫也难见则是虚写,从而写梨花秀美之超凡脱俗。衬托。用松竹的青翠来映衬梨花的雪白,

24、二者相得益彰;用桃李的“妖冶”来反衬梨花白得纯粹。【考点】表达技巧类题目,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形象的能力。 B项,“色彩也极为素艳”错误,“秀艳”不是形容其色彩,而是写梨花的美艳;“在月下与皎洁的月光难以分辨”错误,诗人想象即便在月宫之中也难以见到这样的美景。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首联“梨花满枝雪围遍”是写梨花,却提到“雪围遍”,可见这里的“雪”是比喻“梨花”,展现梨花颜色之洁白,而“围遍”则展现梨花之多。颔联“清香每向风外得,秀艳应难月中见”,前一句写梨花的“清香”,这

25、是嗅觉,后一句以“秀艳”写梨花的美艳,诗人想象即便也月中也难以见到这样美艳的梨花,这是视觉。“苦嫌桃李共妖冶,多谢松篁相葱蒨”中“嫌”“谢”都是人的行为,此处用来写梨花,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梨花不愿与桃李“共妖冶”展现出梨花的高洁,这是使用反衬,梨花感谢松竹的青绿色,这是用松竹的青翠来衬托梨花的洁白,这是正衬。“梨花满枝雪围遍”“清香每向风外得”都是实写梨花的盛开之状,而“秀艳应难月中见”则是想象梨花的少有之美,这是虚实结合。【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