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106514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变式阅读:让学生走入文本深处唐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实录袁爱国一、比较诵读:初步领略诗歌情感“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这是余光中先生的诗句,今天让我们沿着诗歌的河流上溯,欣赏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送别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在揭题后先让学生试读,然后指名学生朗读,再播放配乐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讨论:结合录音范读以及同学的朗读,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生:我认为语速应该慢一些,尽量读出凄凉的感觉。生:我认为应该读出李白、王昌龄分离时的不舍,要满怀深情,读出他们真挚无比的友情。师:你能否读出这种深情呢?(指名该生再读,然后引导评价。)生:我认为前两句应读得缓慢一些,体现出“凄凉”;后两

2、句应富有感情,表达出作者对好友的关切之情。生:我认为语速应稍慢一些,并且富有感情,把自己想象成李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读好这首诗。师:现在你就是李白,在皎洁的月光下,请你将这首诗吟诵一遍。(该生倾注感情诵读,全班学生深受感染。)设计思路“吟和唱都将文章音乐化,而朗诵和诵读却注重意义,音乐化可以将意义埋起来,或使意义滑过去。”(朱自清语)因此,诵读是解读诗歌的基本方式。二、创意编读:学会感悟诗歌意境为了让学生充分领略诗歌的意境,我让学生结合注释,整体感知诗意,然后进行创意设计。师:如果将此诗拍成MTV,你来做导演,将选择哪些景物,设计怎样的场景表现此诗的意境?(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再推选代表发

3、言。)生:杨花纷纷飘落,杜鹃在枝头悲伤地啼鸣,皎皎明月悬挂空中,月光下,李白在吟哦这首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师:你即兴朗诵一下,把这首诗送给好友。(学生诵读。)生:我会选杨花、子规、月亮等景物,设计的场景是:夜晚,杨花凋落,子规立在枝头鸣叫,皎洁的月光下,李白手捧酒杯,一边饮酒,一边高声吟诵此诗。生:我们小组认为,在拍摄时将远景和近景结合起来,远景拍摄自然环境:一轮明月当空高照,杨花飘零,杜鹃鸟啼声响起;然后拍近景特写:李白站在书桌前,桌上铺着刚刚写好的诗歌,仰望明月轻声吟诵设计思路理解诗意一味按照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的方法,讲究字字落实,那样味同嚼蜡,将诗歌的意味丧失殆尽。唐诗虽写作年代

4、久远,但诗人抒发的诸如离别、失意、思念等情感却是千古相通的。如何让学生知“唐人的需要”,懂“唐人的得失”,“真切”地感受到诗歌的原生态情感,需要我们打通古今隔膜,进行心灵之间的对话。三、情境悟读:设身处地读得真切为了让学生深入情境,我设计了两个问题。师:如果你化作明月,见到王昌龄会对他说些什么?生:王兄,你过得还好吗?你知道你的好友李白多么牵挂你吗?他托我带来了他的问候,在此,我要深深祝福你!生:昌龄兄,李兄与你深厚的情谊我都看在眼里,他让我捎去对你的祝福,虽然你现在被贬为龙标尉,但是,只要你能为官造福,就是一个好官。生:昌龄,别难过,不管身处何地,身兼何职,只要有一颗报效国家的心,那就是一个

5、好官,为民服务,你就会感到快乐,振作起来!师:如果你就是王昌龄,读到这首诗心里会怎么想?生:李白不愧是我的朋友,他这样关心我,我虽然被贬异乡,但收到这样的诗,心里十分温暖,我为有这样的一个朋友而自豪。生:李白兄,多谢关心,小弟不胜感激,有你这么一个朋友,是我一辈子的福呀!生:李白,我的好兄弟,谢谢你的关心,我一定会做好工作,不辜负你的一片心意,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设计思路解读诗歌时,我们可以设置情境,让学生体验角色,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诗歌理解可以“不求甚解”,但前提是读者不仅理解了诗歌,而且把握了诗歌的神韵,达到了“通透”的境界,所以不拘泥于字面的理解。四、探究精读:咀嚼语言读出

6、情味我引导学生探究以下两个问题。师:首句可以换成“桃花盛开喜鹊鸣”吗,为什么?生:不可以,因为桃花、喜鹊是喜事的象征,李白与王昌龄的分离是忧伤和不舍的。生:“桃花盛开”是粉红色的,很喜庆;“喜鹊鸣”有一种热闹的气氛,而首句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师:“我寄愁心与明月”一句妙在何处?生:这句话使月亮拥有了像人一样的思想,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诗人把对友人的满腔热忱托付给明月,带给千里之外的人。生:这句话将明月拟人化,将“我”对王昌龄的祝福寄托在这轮明月上,将明月比作知心人,十分形象生动。生:作者运用的比喻十分巧妙,把“愁心”比作一封信,把它寄出去,而且把“愁心”托付给“明月”,明月成了知心人,十分巧

7、妙。设计思路在古诗教学中,我们需要“求甚解”,通过对具体字词、语句的再三玩味,细察其质地,估摸其分量,体察其状态,感受其温度,方能悟得其中三味。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增删换调的方式咀嚼语言,也可通过对名言佳句的多向度赏析,充分领略语言的魅力。五、拓展连读:互文链接深入文本在本课后环节,我让学生交流李白还写过哪些送别的诗,然后重点讨论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三首诗写法的不同之处。投影显示下列诗句齐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送孟浩然之广陵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学生从内容、写法、情感表达等方面作了周

8、到深刻的发言。生:送的人不同。赠汪伦是汪伦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送孟浩然,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送王昌龄。生:描写的景物不同赠汪伦写潭水,送孟浩然之广陵写长江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写明月。生:写法不同。赠汪伦运用夸张手法借潭水写友情的深厚,送孟浩然之广陵借江水抒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运用拟人手法,借月亮抒情。生:感情不同。赠汪伦表达了不舍的感情,送孟浩然之广陵表达了惆怅的感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思念与关切的情感。设计思路比较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但链接的文本要注意适量、适度:链接的文本过多,学生只能蜻蜓点水,浅

9、尝辄止;链接的文本过深,学生无法理解,更无法比较。接着,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将语言表达与思维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放飞诗情,按照句式写一段话。投影显示:古诗云:多情自古伤离别,让我们跟随李白的脚步,体验他与友人间真挚的友谊。在桃花潭畔, ;在黄鹤楼下, ;在杨花落尽的暮春时节 。吟诵这些优美的诗句吧!愿美好的友情永驻人间!然后组织交流:生:多情自古伤离别,李白与友人的真挚情意流淌在他书写的诗行中。桃花潭畔,深深潭水见证了李白与汪伦永恒不变的友情;黄鹤楼下,滔滔江水凝注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深深祝福;在杨花落尽的暮春时节,片片落花体现出李白与王昌龄的伤别之情生:多情自古伤离别,李白与友人的真挚情意流淌在他

10、书写的诗行中。桃花潭畔,多情的桃花潭水映照着李白与友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下,滚滚的长江水流不尽李白对游人的绵绵思念;在杨花落尽的暮春时节,皎洁的明月送不完李白对友人的关切之情教师小结:好诗不厌百回读。今天我们采用多种阅读方式,与李白对话,与王昌龄对话,与诗人笔下的优美的诗句对话,只要我们用心体察,亲身体验,我们就能走进诗歌的深处,走进诗人的心灵!整体思路如何让静态的文本复活并进而与读者的视野融合在一起,是阅读教学走向高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目前机械单调的阅读样式与活跃繁杂的阅读图景杂陈在一起,干扰了阅读教学的路径,也很难让学生静心澄虑走入文本,体悟语感,陶冶情操,磨砺思想。我们需要探究一种有序

11、深入的阅读路径,让学生步入文本深处,成为文本作者的知音,并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朱自清先生在指导大概一文中指出:“会读诗的人,多读诗的人能够设身处地,替古人着想,依然觉得这些诗真切。这是情感的真切,不是知识的真切。这些人不但对于现在有情感,对于过去也有情感。他们知道唐人的需要,唐人的得失,和现代人不一样,可是在读唐诗的时候,只让那对于过去的情感领着走;这种无私、无我、无关心的同情教他们觉到这些诗的真切。”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多向性对话,引领学生替作者着想,设身处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就显得尤其重要。上述“比较诵读创意编读情境悟读探究精读拓展连读”五个环节,从教学结构来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从文本的外

12、部形式的认识开始,再深入到文本的内部意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充分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让学生在螺旋式的变式阅读训练过程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从教学方法来看,既体现了中国传统语文重“整体感悟”的教学特点,引领学生涵泳体察、诵读欣赏,也吸收了现代阅读学的理论精华,从接受美学出发,强调读者意识,利用多向性对话,与作者、文本对话,师生之间对话,增强阅读体验,丰富阅读图式,培养阅读技巧。“变式阅读”实施的前提在于教师教学设计思路的明晰与简约。“多则烦,简则精”,不要过于追求多重“变式”,以致学生在反复多变的活动中失去语言文字实践的机会。在“求变”的同时也要注意“守恒”:“求变”在于阅读对话方式的多样性,学会立体地解读文本;而“不变”的是,一切活动应该紧扣“文本”这个中心,不能信马由缰任意拓展。如果一味“求变”,在活动的样式上不断翻新,却脱离了文本,这样的“变式阅读”只不过是应景式的表演活动,离语文学习的本意已渐行渐远,这也是我们需要警惕的一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