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课改地理一轮复习点对点强基练:考点28 中国地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新课改地理一轮复习点对点强基练:考点28 中国地理.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考点28 中国地理1、读南宋范成大的田园诗: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残。看看尝面收新茧。回答13题。1.诗人所看到的田园风光,出现的时间和地点可能是()A.3月,江淮地区B.4月,长江三角洲地区C.5月,华北平原D.6月,珠江三角洲地区2.“秀麦”是指出穗扬花的麦子。当地的水稻是“清明浸种,谷雨下秧”。与麦子相比,水稻播种较迟的自然原因是()A.这一年倒春寒很严重B.与旱地相比,水田温度较低C.春雨多,光照不强D.劳动力有限,旱地水田桑地要错开农忙时间3.画船轻缓移动,诗人抬眼望去,横塘高塔,在眼前
2、很近,却又还很遥远。可信的原因是()A.这里河渠纵横,湾道也多B.春水陡涨,河流流速较快,船行较慢C.来往的船只较多,交通拥挤D.水底沙坝连绵不断,船只划行困难2、下图是“我国某地区经纬度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该地区西部有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该地理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旱地耕作区、水田耕作区的分界线B.亚热带、暖温带和常绿林、落叶林分界线C.季风区、非季风区和半湿润区、半干旱区的分界线D.第一、二阶梯和农耕区、牧区的分界线2.有关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拥有中国疆域最东点B.拥有中国最大沼泽地C.拥有中国最大城市D.拥有中国最大林区3.该区近年经济
3、发展趋缓,其主要地理学原因可能是()矿产资源全面枯竭土地成本居高不下人才流失严重生产结构单一A.B.C.D.3、人们常用“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来形容青藏高原的气候特色。在青海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下图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局部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下列解释正确的有()“一年无四季,一日见四季”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日变化都较大“一日须携四季装”气候的大陆性强,气温日较差大“山下百花山上雪”该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日愁暴雨夜愁霜”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
4、易结霜A.B.C.D.2.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地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或面临的问题,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区光照资源丰富,可在区内大力推广小麦种植B.该地区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增加牲畜数量是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C.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主要是干旱、霜冻、风沙D.该地区南部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4、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中华民族摆脱贫困的千年愿景即将梦圆。下图为我国14个连片特困区689个县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有关我国14个连片特困区分布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多,东部季风区少B.中西部经济带多,东部经济带少C
5、.第一、三级阶梯多,第二级阶梯少D.牧区多,农耕区少2.推测14个连片特困区致贫的因素组合最可能是()矿产地形人口水源A.B.C.D.5、读我国四大盆地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盆地与其所在省区简称对应正确的是()A.新川新青B.新川藏青C.甘川藏青D.新川新藏2.关于四大盆地描述正确的是()A.盆地中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B.盆地位于非季风区C.盆地位于属于温带季风气候D.盆地矿藏资源丰富3.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与面积最小组合正确的是()A.B.C.D.6、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
6、、丙三个不同区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甲、丙区域的植被类型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甲区域深居内陆,降水量少B.丙区域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C.甲区域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D.丙区域海拔高,气温低2.甲、乙、丙三个区域,发展农业的共同区位条件是()A.地形平坦广阔,地狭人稠B.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C.农作物都有花生、水稻、甜菜D.土壤肥沃,黑土广布7、豆腐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以来,它的生产和饮食风俗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发展传播。豆腐的主要原料是大豆,生产豆腐的第一道工序是泡豆,它的时长关系到豆腐的产量和质量。时间太短,豆粒不易磨细,豆蛋白溶出少;时间太长,豆粒会发酵变酸。下图示意中国历史时
7、期豆腐生产中心分布(全国大致分为甲至戊五大地区)。读图回答13题。1.推断福建豆腐生产中心出现时间较早的主要影响原因是()A.水质较好B.土壤肥沃C.人口迁移D.地理优越2.造成南北方泡豆时长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光照B.气温C.市场D.技术3.豆腐的烹饪方式存在地区差异,有的地区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有的地区则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这两种代表性烹饪方式分别出现在()A.甲地、戊地B.乙地、甲地C.丁地、乙地D.戊地、丙地8、作物需水量中的一部分可由降雨供给,降雨供给不足的部分需由灌溉补充。作物生长过程中需依靠灌溉补充的水量即作物的净灌溉需水量。下图示意我国冬小麦作物多年平均需水量等值线
8、,完成1-3题。1.丙地冬小麦多年平均需水量大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作物生育期长B.降水变率大,水分蒸发旺盛C.地形较陡峻,水土流失严重D.日照时间长,气温年较差大2.下列四地中,冬小麦净灌溉需水量较少的地方是()A.甲地 乙地B.乙地 丙地C.丙地 丁地D.甲地 丁地3.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源D.土壤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罗布泊盐湖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东端,藴藏着丰富的沉积盐类矿产资源。在距今90001800年间,罗布泊古湖经历了咸水湖、盐湖、微咸水湖、盐湖、咸水湖、干盐湖的演变过程。图甲为罗布泊地区及其周边地质简图,图中a
9、、b、c地层由a到c年代渐新。图乙为图甲中沿线地形剖面图。(1)推测距今90001800年间图示罗布泊古湖周边干湿变化状况。(2)分析图甲地区的地质构造对罗布泊盐矿形成的有利影响。(3)指出图乙三个洼地中形成盐矿条件最好的一个洼地,并分析其原因。(4)分析罗布泊湖岸浅滩形成盐矿的原因。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钙华又称石灰华,是在地表由岩溶泉、河、湖水沉积形成的大孔隙次生碳酸钙。其成因是由于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在适宜的环境下,且往往是在植物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影响下,导致碳酸钙过饱和而沉积。钙华沉积的多少要看净光合作用(总光合作用减去总呼吸作用),净光合作用在一定低温
10、(低于20C)达到最大值。材料二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碳酸钙的溶蚀与沉淀作用 材料三 在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区,高原边缘的密集断裂给降水的渗流提供了通道,也使地下水因沟谷的切割,易于溢出形成饱含碳酸钙的喀斯特泉,泉水在山谷中溢出,一旦条件合适,水中的碳酸钙就会沉淀出来,在地表堆积成钙华。因此,横断山区从北到南形成一条钙华景观带。(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试分析植物作用如何影响钙华的沉积与溶解。(2)说明横断山区形成钙华景观形成的原因。(3)同样是石灰岩被溶蚀,为什么华南地区多形成峰丛、峰林,而横断山区不能形成。试分析原因(4)与中国南方相比,横断山区喀斯特地貌动态变化速率更快,景观稳定期更短,也
11、更容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说明原因。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B;2.B;3.A解析:1.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区域地理特征。诗中有“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于每年4月19日-21日交节,所以诗人所看到的田园风光,出现的时间应为4月;根据诗中描绘的“画舫、江国”,可推断地点可能是南方水乡,即长江三角洲地区。故B正确,ACD错误。2.A.与麦子相比,水稻播种较迟,每年如此,因此与“这一年倒春寒很严重”无关,故A选项错误;B.谷雨时节,小麦开始扬花,说明旱地温度较高,此时水稻才开始下秧,说明水田温度较低,水田含水量大,热容量大,春季升温慢,导致水
12、田比旱地温度较低,故B选项正确;C.水田与旱地的春雨一样多,光照条件也相似,不会导致播种时间不同,故C选项错误;D.劳动力有限,旱地水田桑地要错开农忙时间,这不是自然原因,故D选项错误。3.A.当地以平原为主,河流以侧蚀为主,形成非常弯曲的河道,看似很近的地方,画舫还行很长距离才能到达,因此可信的原因是这里河渠纵横,弯道也多,故A选项正确;B.当地为江南地区,春季雨水量并不大,因此出现春水陡涨且河流流速较快的可能性不大,故B选项错误;C.此时农事忙,其它往来活动较少,因此来往的船只不多,故C选项错误;D.诗中第一句“春涨一篙添水面”,说明水比较深,船只航行不会困难,故D选项错误。2、答案:1.
13、C;2.D;3.D解析:1.根据经纬网,该地区是东北地区,西部有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大兴安岭,是季风区、非季风区和半湿润区、半干旱区的分界线,C对。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旱地耕作区、水田耕作区的分界线、亚热带、暖温带和常绿林、落叶林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A、B错。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缘,D错。2.该地区是东北地区,根据等份,最东点经度是132E,中国疆域最东点是135E,A错。中国最大沼泽地在三江平原,图示不包括三江平原,B错。中国最大城市是上海,C错。拥有中国最大林区,东北林区,D对。3.该区近年经济发展趋缓,其主要地理学原因可能是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外迁,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对
14、。矿产资源没有出现全面枯竭问题,错。地广人稀,土地成本低,错。以重工业为主,生产结构单一,对。D对,A、B、C错。3、答案:1.C;2.D解析:1.本题考查青藏高原区域特征。“一年无四季,一曰见四季,说明青藏高原气温的年变化小、曰变化较大,错误;“曰愁暴雨夜愁霜”,说明该地区白天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易形成暴雨,海拔高,空气稀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温度低,易结霜,错误。正确。C正确。2.本题考查青藏高原的特征。该地区光照资源丰富,但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不适宜种植小麦,A错误;该地区虽然地广人稀,草场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增加牲畜数量会造成草场退化,不利于农民脱贫致富,B错误;影响
15、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主要是高寒、大风、冻土,C错误;该地区南部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D正确。4、答案:1.B;2.C解析:1.读图可知,我国14个连片特困区中,只有新疆南疆三地区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东部季风区较多,A错误;读图可知,我国14个连片特困区中,绝大多数位于中西部经济带,只燕山一太行山区部分位于东部经济带,因此中西部经济带多,东部经济带少,B正确;读图可知,我国14个连片特困区中,第一、二级阶梯多,第三级阶梯少,C错误;读图可知,我国14个连片特困区中,位于牧区主要是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区,还有部分位于农牧交错带,大部分位于农耕区,D错误。故
16、选B。2.14个连片特困区主要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而我国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因此特困区致贫的因素不应包括矿产,不符合题意;14个连片特困区主要位于我国山地和高原地区,耕地较少,对外交通不便,从而导致贫困,因此特困区致贫的因素应包括地形,符合题意;14个连片特困区主要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大多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较小,而当地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从而导致贫困,因此特困区致贫的因素应包括人口,符合题意;14个连片特困区中,大多数位于东部季风区,许多地区水源条件较好,因此特困区致贫的因素不应包括水源,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5、答案:1.A;2.D;3
17、.D解析:1.我国四大盆地为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准格尔盆地的纬度最高,塔里木盆地的纬度次之,柴达木盆地的平均海拔最高,四川盆地经度位于104(成都的经度)附近,综上分析,所代表的盆地分别为准格尔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对应的省份简称分别为新、川、新、青,A正确。2.我国最大的沙漠为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中,A错;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季风区,B错;塔里木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C错;准格尔盆地有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D正确。3.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盆地为柴达木盆地,面积最小的为四川盆地,对应的组合是,D正确。6、答案:1.B;2.B解析:1.植被
18、类型的差异取决于气候差异,甲区域位于三江平原,纬度较高热量不足,主要植被是温带针阔混交林;丙区域位于山东半岛,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主要植被类型是落叶阔叶林,B正确。甲、丙两区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较多,都是森林植被,A、C错误。丙区域山东半岛热量较充足,D错误。2.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都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B正确。甲区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乙地面积小,丙地地形起伏较大,A错误。甲区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甜菜,乙、丙区是冬小麦,C错误。土壤肥沃,黑土广布只在甲区分布,D错误。故选B。7、答案:1.C;2.B;3.B解析:1.由材料可知,豆
19、腐的生产和饮食风俗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发展传播,而其传播的重要途径是人口迁移。选C。2.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大,气温差异大,造成泡豆的时长差异大。北方地区纬度高,气温较低,因此泡豆时间长;南方地区纬度低,气温较高,因此泡豆时间短。选B。3.乙地区纬度最高,气温低,因此豆腐的烹饪方式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甲地区以游牧民族为主,因此豆腐多被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选B。8、答案:1.A; 2.C; 3.C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丙地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的南部地区,该地海拔高,太阳辐射强,水分蒸发快,而且由于该地海拔较高,热量条件较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较长,灌溉期较长,因此导致该地农作物的需水总量大,A正确;根
20、据题意可知,农作物的需水总量包括降水部分和灌溉部分,因此降水的季节变化会影响灌溉水量,而不会影响总需水量,B错误;地形较陡峻,水土流失严重对需水量影响不大,C错误;该地为青藏高原日照时间长,但气温年较差较小,D错误。故选A。2.由材料可知,作物生长过程中需依靠灌溉补充的水量即作物的净灌溉需水量,净灌溉需水量的大小是该地降水量的补充,区域的降水量越大,需要补充的灌溉用水就越少。读图分析,甲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农作物主要靠灌溉用水,故净灌溉需水量大;乙位于我国的华北地区,总降水流量较小,尤其是在小麦返青生长的春夏季节降水较少,灌溉用水较多;丙地位于我国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于受
21、西南季风的影响,再加上地形的抬升作用,该地降水较多,可以基本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故需要的净灌溉水量较少;丁地位于我国的淮河流域,降水较多,雨季较长,需要净灌溉水量较少。故丙地和丁地的净灌溉需水量最少,故选C。3.塔里木盆地为温带大陆气候,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是该地城镇和人口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山前地带,有冰雪融水存在冰源充足渴形成城镇和交通线。故选C。 9、答案:(1)湿润与干旱交替;以向干旱变化为主。(2)向斜利于地下水的汇集,盐分随水集聚,带来丰富的盐类物质。断层利于地下高盐度水沿裂隙上升至地表并沿河补给湖水,带来盐类物质。(3)洼地:。原因:地层凹陷,地势最低,利于盐类物质集聚,形成盐矿
22、的规模最大。(4)在地质时期被湖水周期性淹没,或受深层地下水补给,盐类物质积累多;气候变干,地下盐分随土壤毛细管上升集聚。解析:(1)由材料“在距今90001800年间,罗布泊古湖经历了咸水湖、盐湖、微咸水湖、盐湖、咸水湖、干盐湖的演变过程”可知,干湿度变化状况为湿润与干旱交替和以向干旱变化为主。(2)读图可知,当地有向斜和断层构造,利于盐矿的形成。(3)洼地地势低,利于盐分集聚,形成盐矿。(4)可从气候变化和盐分上升方面分析。10、答案:(1)水生植物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水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钙华沉淀;晚上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让钙华溶解。(2)有大面积的石
23、灰岩分布;横断山区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沛;有丰富的水生植物;海拔较高,气候温凉,净光合作用大钙华沉积多;(地势起伏大,水流快,且多断裂或裂隙,来自深处的地下水涌出后,压力骤差,水中二氧化碳易逸出)(3)因为横断山区处于地壳强烈上升的区域,喀斯特的溶蚀作用来不及对地表石灰岩进行充分的塑造,山体就被快速抬升。而华南地区地壳比较稳定,由于流水溶蚀常期稳定的作用,所以形成峰丛、峰林地貌。(4)因为横断山地区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地震,滑坡,崩塌多发,所以更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解析:(1)根据题干可知,钙华是受岩溶地区的地下水或地表水是影响所致,水生植物在白天太阳光的照射下主要进行光合作用,吸收水
24、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钙华沉淀;晚上进行呼吸作用,经过呼吸作用能消耗水中的氧气,放出二氧化碳,让钙华溶解,从而影响钙华的沉积与溶解。(2)根据题干可知,横断山区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为钙化现象提供了物质基础;横断山区为南北走向,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东南季风从太平洋带来湿润气流,受地势的抬升,降水丰沛;横断山区海拔高,垂直分异明显,有丰富的水生植物;由于横断山区海拔高,气候比较温凉,净光合作用大,钙华沉积多;根据题干可知,横断山区地势起伏大,水流快,且多断裂或裂隙,来自深处的地下水涌出后,压力骤差,水中二氧化碳易逸出,增加钙化现象。(3)横断山区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岩层受挤压隆起,处于地壳强烈上升的区域,该地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喀斯特的溶蚀作用较慢,其还来不及对地表石灰岩进行充分的塑造,山体就被快速抬升,所以不能形成峰丛和峰林。而华南地区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为流水溶蚀提供了常期稳定的条件,所以形成峰丛、峰林地貌。(4)根据上题可知,横断山区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岩层受挤压隆起,处于地壳强烈上升的区域,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多地震,导致岩石断裂发育,岩体不稳定,多发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所以更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