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巩固练习--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巩固练习-- 人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1.北宋统治者经常轮换各地驻屯的军队,其主要目的是为了()A增强军队战斗力 B防止武将专权C加强禁军 D防止地方专权2.唐朝前期实行府兵制,府兵有着较强的战斗力。北宋王安石为了改变“积弱”局面,在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借鉴了唐朝府兵制的()A.寓兵于农,兵农合一B.士兵服役期间免征赋役C.兵将分离,不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D.士兵定期更换驻地3.下列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实现富国强兵是其基本出发点B.其改革从根本上维护了地主阶级利益C.改革彻底解除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D.变法失败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4.宋太祖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但北宋兵额却渐增,建国初
2、22万人,到宋真宗时91.2万人,这说明()A.边患日趋严重B.立国政策改变C.军人地位上升D.藩镇拥兵自重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A.宋辽对抗B.南宋与金对峙C.宋夏和议D.北宋与金对峙6.“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这段话反映的是()A.北宋与辽的友好往来B.北宋向契丹送纳贡金C.宋辽之间的贸易往来D.北宋向辽交纳“岁币”7.与汉朝的州牧、县令大不相同,宋朝州县长官叫“知州”、“知县”,
3、全称“权知某军州(县)事”,“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县)”指民政。宋代“知州”、“知县”的设立表明()A宰相的军政大权被分割 B地方行政单位发生变化C皇帝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8.宋高宗与金签订绍兴和议,宋金以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宋以向金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的稳固。从此以后()A.宋金呈南北对峙状态B.南宋政权归顺于金朝C.女真族金朝入主中原D.宋金之间以和平为主9.据史书记载,经过王安石变法,“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这反映出王安石变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缓解了财政危机彻底扭转了积贫局面缓和了社
4、会矛盾A BC D10.“丞相秦桧任人唯亲,使得南宋的官员阶层乌烟瘴气,地方上的税收有一部分被地方官员劫持。”由此可见,宋高宗时期的南宋政权()A.外强中干,守内虚外B.吏治腐败,财政空虚C.外戚专权,祸国殃民D.宋金对峙,世为侄国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国内学界一般提到宋朝历史总是与经济上积贫、军事上积弱划等号,这其中的原因绕不开宋朝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但也有学者认为,崇文抑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的繁荣。根据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1.答案:B 根据材料及所学,宋太祖赵匡胤吸取唐末灭亡的教训,实
5、行“更戍法”,加强对将士的防范,以防止武将专权割据,答案为B。2.答案:A 在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希望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A项正确。3.答案:C 本题抓住题干的限定词“不正确的是”,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但并未彻底解除社会危机,故C与题意相符。4.答案:A 宋朝一直实行崇文抑武的立国之策,执行养兵的政策,这些都没有改变,军队人数的增加是因为边患越来越严重,A项正确。5.答案:B 由“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杭州作汴州”等信息,可判断该诗描述了南宋统治者满足现状,偏安江南一隅的现象,这一现象出现在南宋与金对峙局面形成之后。故选B。6.
6、答案:D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北宋向辽交纳“岁币”的官方文书,不属于经贸往来,故A、B、C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D项正确。7.答案:C 从题干中“知州”、“知县”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的信息可知C项符合题意;题干涉及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非对宰相权力的分割,选项A排除;宋代地方长官名称的变化不等于行政单位的变化,选项B排除;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地方行政的控制,故D项错误。8.答案:A 绍兴和议以后,南宋对金称臣,南北一直呈对峙状态,故A项正确。宋金对峙,向金称臣,但后来又不再向金称臣,而是“世为侄国”,故B项错误;金朝在和议之前已经进入中原地区,故C项错误;和议之后,宋金之间又发生多次
7、战争,故D项错误。9.答案:A题目材料“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反映官府的府库充实,这是王安石变法的成效,即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缓解了财政危机,正确;王安石的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局面,说彻底扭转了是违背历史史实的,故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社会矛盾问题,故错误。综上分析正确,错误,故答案为A。B、C、D均不符合题意。10.答案:B 从题干来看,南宋政府任人唯亲,风气不正,官员阶层乌烟瘴气,故B项正确。11.答案:示例一观点:宋朝崇文抑武国策促进了宋朝的繁荣。论述:宋朝实行崇文抑武国策,在政治上铲除割据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安定的社会局面,有利于经济发展、科技进
8、步;社会环境宽松,文人享有较多自由,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发展,理学兴起。综上所述,崇文抑武国策的推行促进了宋朝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全面繁荣。示例二观点:宋朝崇文抑武国策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论述:宋朝强化皇权,实施崇文抑武国策,军事调兵权和统兵权分离,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和国防力量,在对辽、西夏的战争中屡战屡败。大量文职官员的设置,导致官僚机构越来越臃肿庞大,造成了严重的冗官、冗费的局面,财政支出紧张,国力虚弱。综上所述,崇文抑武国策的推行,使宋朝最终陷于积贫积弱的局面,与宋朝军事上的失败有重要关联。示例三观点:宋朝崇文抑武国策推动了宋朝社会繁荣,同时也导致了积贫积弱局面。论述:略,兼采示例一与示例二的论述。综上所述,宋朝崇文抑武国策既有积极意义,又有社会局限性,因此,对国家政策的评价,应该采取全面辩证的方法,既要看到其积极之处,又要看到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