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生命中的快乐 教学设计--通用版心理健康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教育:生命中的快乐 教学设计--通用版心理健康教育.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命中的快乐一、学情分析教学对象:初一年级学生。2022年11月份在本校初一年级心理课堂小调查(n=133)中“目前最困扰的问题是什么”,有38.7%的同学提到与学习相关的困扰,如总是学不会某一科目或者担心考试成绩。16.1%的同学提到在家中遇到父母的严苛对待,还有约19.3%的同学提到人际关系困扰,如讨厌班上些同学。在年级期中教学质量讨会上,最为任课老师头疼的问题是,有些学生自小学以来便放弃了某些科目,认为自己在数学、英语等科目上已经不行了,也不打算努力。初一学生在其学习和生活中普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另一方面是尚未找到合适的应对方式。二、理论基础复原力 (Resilience),也称作抗逆力
2、、韧性、弹性等,最早被定义为人们面对挫折和逆境时能够有效应对, 从困境中恢复甚至反弹的心理特征,也指个体在应对负性事件以及处理突发危机事件时, 表现出的维持其稳定心理健康水平及生理功能、成功应对逆境的胜任特征。提升复原力有利于青少年应对生活中的逆境。意义疗法的开创者维克多弗兰克尔认为“追寻生命的意义”这一人类独有的动机对于精神健康问题(例如抑郁、暴力和成瘾)并不只是一副有希望的解药,它还为更好的生存和死亡提供了一份完整的蓝图。根据弗兰克尔的观点,一个清晰的意义和目标可以为人生注入积极的元素和重要性,无论这个人的境遇和健康状况是怎样的。“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
3、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维克多弗兰克尔 追寻生命的意义三、教学目标通过在课堂上参与西西弗斯故事之旅,联系到自身(如学业连续遭遇挫折等情况)与西西弗斯连续推石头的相似之处,认识到连续的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忘记自身才是决定自己观念的最终主宰。从连续不断地失败中,决定迈出希望的一小步。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懂得西西弗斯是如何让自己快乐起来的。教学难点:运用西西弗斯蔑视命运的观念,走出解决问题的一小步。六、教法学法1. 教学方法:教师采用讨论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组织课堂教学。2. 学生学法:学生通过体验学习、探究学习来学习本课内容。七、教学准备寻找生命的
4、意义西西弗斯神话。八、教学活动流程及内容活动阶段活动名称活动内容活动意图热身活动年度失败之王1. 2022还剩多少提问: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迅速帮老师算一下2022年还剩百分之多少?2. 在2022已经过去的95%中,有没有哪位同学遇到连续失败的事情呢?或者不断遭到挫折,一直未能达成的愿望。来我们一起见证一下那位同学是咱们班的年度失败之王。3. 针对分享的同学,在分享结束后追问:如果你今晚回家睡觉,有一个奇迹发生了,你的愿望达成了,那么在第一时间你注意到的变化是什么?(1)学生体验到时光流逝的速度,2022已进入尾声(2)引入不断失败不断受挫的概念,勾起学生回忆(3)通过焦点解决取向的追问为分享
5、经历的学生激发希望故事之旅西西弗斯神话1. 西西弗斯神话的来龙去脉引导学生体验到,西西弗斯是和我们一样的凡人;在西西弗斯困住死神的时刻,引发学生与西西弗斯的共情;在西西弗斯遭受众神惩罚,每天都要重复同样推石头的无用功时,提问学生,西西弗斯怎样才能快乐起来。(1) 在西西弗斯故事中,邀请学生一起参与故事的进程(2) 学生在故事中讨论、思考和分享 升华体验命运纸飞机西西弗斯打败了众神强加给他的命运。联想到我们同学们自身,有时候我们在生活学习中也会遇到连续失败受挫的情况。西西弗斯将他的藐视投向了诸神,接下来,我们同学们也可以做到将自己的藐视投向那些让我们感到无奈的艰难困苦!请每位同学拿出一张A4纸或
6、者普通的长方形练习纸。请各位同学在纸上写下,面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自己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写完之后,请在后面补充四个字,“我不怕你!”1. 折一架纸飞机每位同学请在纸飞机上写好面对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自己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2. 起飞许可每位同学请在另外一张纸条上写下为了克服这个巨大无比的困难,自己可以迈出的一小步,多么不起眼的一步都可以!通过折纸飞机,写下自己最担忧的事,做到正视自己的害怕和担忧。以及迈向希望迈出的一小步(此时为12月份,不到一个月后即是期末考试,适合安排考前放松环节)总结全课总结课堂 然后我们去二楼走廊一起将我们的担忧飞出去。飞走困难并不意味着是没有困难,但这是一个起点,我们承认这个困难的存在,我们正视它,并且希望有所行动去突破自己。点题升华:“一个人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是任何人任何情况下都无法剥夺的。”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惟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学生分享本课的体验和感受,教师适时加以点拨与提升,总结课堂,寄予希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