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106280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一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乾隆年间,清政府以英商不遵守中国法律为由,下令沿海只准广州一口与外国通商,同时还颁布了系列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的法令。这说明当时A海禁的主因是维护司法独立B西方在经济上开始侵略中国C中国进入严厉闭关锁国时期D英国成为侵略中国的急先锋2史学家漆侠认为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存在“两个马鞍形”模式,其中秦汉是第一个高峰,宋代是一个更高的高峰。这反映在宋代A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实现了经济重心南移D诞生了世界最早纸币3到了明清时期,随着贩运商业的发展,南来北往的商人在推进商业贸易与物质流通的过程中,出现了由于地域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语言、习俗等沟通障碍,以及商业地方

2、保护主义的排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A政府严格管制贩运贸易B全国性商贸城市得以发展C“市”打破了时空的限制D新型的经济组织应运而生4浮梁县志中沈嘉征民窑行“(宋)景德产佳瓷,产瓷不产手,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而官窑方面则出现了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其产品在宋代即为珍品。这反映了宋朝A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B制瓷业技艺非常高C民窑超官窑技艺水平D经济区域化在增强5唐高宗时的邹凤炽,玄宗时的王元宝,昭宗时的王酒胡,他们分别是唐代前中后期的巨富代表,同时也是皇室的座上宾。而众多大商人来到长安销售奢侈品,往往也是“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这说明,当时A官商勾结的现象十分严重B重农抑商的政策得以改变

3、C商人从官方及时获取信息D追求奢侈品消费成为主流6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墓葬中,河北兴县一次就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农耕方式B农业生产获得长足进步C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D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7宋元时期,福建曾是对外贸易发达的地区之一,而明代“自海禁严而闽贫矣”。由此可知,明代实行“海禁”A断绝了对外贸易活动B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C强化了传统重农政策D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8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唐中期实行两税法,其实质都是A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4、B放松人身依附关系C催生新的经济因素D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9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中载:“苏州客侈风气行,商贾并辏,精饮馔,鲜衣服,丽栋宇,婚丧嫁娶,下至燕集,务以华缛相高。”材料说明明代中后期苏州A商品经济的繁荣B是全中国的时尚中心C逾越了等级礼制D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10唐代饮茶风气盛行,促使大量瓷质茶具的制造,从而使瓷器茶具在社会上普遍使用,并在茶具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这表明唐朝A市民阶层追求清新雅致的生活B瓷器制造水平有了极大提升C社会习俗影响了手工业的发展D百姓开始认识瓷器的实用性11近年江西新干出土了一批商代青铜农具,有犁、耜、斧、铲、镰等,种类较为齐全。不少农具铸有云

5、纹、兽面纹、蝉纹等具有神秘意义的纹饰。这反映出A青铜农具最早出现于江西新干B成套青铜农具有利于精耕细作C青铜农具基本不用于农业生产D全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南方12相比汉代全面垄断政策,宋代的禁榷制度广泛运用“引法”,由商人向政府设立的“榷货务”纳现钱,换取-张交引,交引作为一种可凭证提货的商品,进而催生了“交引铺”,政府鼓励交引的交易甚至设立官营的“买钞场”参与其中。宋代的这一变化表明A放弃传统的抑商政策B鼓励民众经营商业C商税成为最主要税源D政府经济管理调整13北宋时期,商人购买专卖盐、茶等可以按比例以银代钱;南宋时期,凡交通不便的地区,纳税时也可以以银代钱。这些现象A说明白银成为宋代主要流

6、通货币B源自外贸顺差之下的白银内流C反映出“重农抑商”政策逐渐废弛D利于宋代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14妈祖是流传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民间信仰。北宋宣和六年,朝廷赐庙额“顺济”给妈祖,这是妈祖第一次得到朝廷认可。南宋绍兴四年,朝廷赐妈祖“灵惠妃”的称号。这能够印证两宋时期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海外贸易发展迅速C北方民族压迫严重D儒学信仰基础动摇15在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制瓷格局,其中“南青”越窑在唐代瓷窑中的地位较高,以青瓷为胜。但是当时人们对于釉色的认识不够,不能准确控制釉色中的成分,出现了一类釉色偏黄色的器具。这一现象说明A唐代的制瓷技术水平低下B北方才是我国制瓷业的中心C中国制瓷业处于发展阶段D

7、政府严格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二、材料分析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朝土地买卖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所有买卖土地的行为,都需要经过向所属官府提出申请,年底解除其权利义务关系。如果没有文牒便进行买卖,将没收交易所付金额,将土地还给原主。唐朝土地买卖只有到了“年终”才能“彼此除附”,这里的原因在于,唐朝政府推行均田制,收授土地始于每年十月,毕于十二月。而买卖土地亦是到年底才能实现权力义务的真正转移,与官府收授土地的时间一致。买入的田产不得超过永业、口分田的受田规格,年终“除附”便于官府统计每年每户所占土地是否超出律令限制。摘编自马艳婷从土地流转看唐朝土地制度及其出路材料二 宋代的土地私有化程

8、度不断提高,奉行“不抑兼并、不立田制”的土地政策。在宋代,民间土地.可以随意买卖,人民是土地的主人。土地作为交易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并且政府颁布了很多关于土地买卖的法令,并对土地所有权的保护做出了特别的规定。如借助“输钱印契(向政府购买正规的土地交易文书)”确认对土地所有权的保护,规定禁止土地侵权的行为,对侵犯土地权利的行为进行处罚。摘编自侯加永宋代的土地流转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土地政策的不同。(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土地政策变化的影响。参考答案1C【详解】材料中“只准广州一口与外国通商”“颁布了一系列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的法令”等

9、表明,乾隆年间清政府实行了较为严厉的闭关政策,C项正确;材料中“为由”等信息与A项的“主因”存在差异;材料缺乏比较信息,BD两项结论无法得出。2D【详解】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是当时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项正确;西汉时海上丝绸之路已开辟,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B两项错误;“经济重心南移”不能体现宋代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高峰历史时期,排除C项。3D【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交通的便利、人口的迁徙,为贩运商业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但南来北往的商人由于地域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语言、习俗等沟通障碍,再加上商

10、业地方保护主义的排斥,这对正常的商业贸易都非常不利,于是会馆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应运而生,故选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的作用,排除A项;材料中也没有体现出全国性商贸城市的发展情况,排除B项;“市”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是在宋代,排除C项。4B【详解】从材料中的描述可以看出,宋朝江西景德镇瓷器质量高超,并且宋代出现了五大名窑,说明了当时制瓷业技艺非常高,B项正确。AD项从材料信息看不出来。从材料可以看到民窑和官窑的水平都很高,但看不出两者的对比,排除C项。5C【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有部分资财雄厚的大商人通过与权贵交往及时探知朝廷的政治、经济政策变化,故选C项;A项夸大了对材料的理解,排除A项;

11、BD项不符合史实。6B【详解】依据题干可知,河北、河南等地出土了大量战国时期的铁农具,说明这一时期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当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农业生产获得长足进步,B正确;题干反映了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应用,但没有体现牛耕的运用,不足以得出铁犁牛耕成为主要农耕方式,A排除;题干反映了河北、河南等地出土了众多数量的铁农具,但没有体现铁农具的质量情况,无从得出制作技术成熟,C排除;春秋时期,铁器就已经用于农业生产,D排除。故选B。7B【详解】材料中的“闽贫”说明明代实行“海禁”后,福建由宋元时期对外贸易发达的地区转变为经济衰败地区,说明明代“海禁”阻碍了福建社会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明代“海禁”只是

12、禁止私人对外贸易,并没有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排除A项;明代“海禁”虽有抑商因素,但不等于强化“重农”,排除C项;当时中国经济领先西方,排除D项。8D【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所有经济改革的实质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D符合题意;税收都是增加财政收入的,而非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故A不符合题意;租庸调制,唐时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两税法是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由于分夏、秋两季征收,所以称为两税法。未涉及人身依附关系

13、,故B不符合题意;唐初实行租庸调制和唐中期实行两税法,与新的经济因素产生没有直接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9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中后期,苏州商贾资产雄厚,追求奢靡生活,说明了当时苏州商品经济的繁荣,A项正确;苏州富商崇尚奢侈生活不能说明苏州是全中国的时尚中心,B项错误;苏州商贾追求奢侈生活不能说明苏州逾越了封建等级礼制,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新的生产方式,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已产生,D项错误。10C【详解】依据“唐代饮茶风气盛行,促使大量瓷质茶具的制造,从而使瓷器茶具在社会上普遍使用,并在茶具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说明饮茶之风的盛行影响制瓷业的发展,据此推知社会习俗影响了手工业

14、的发展,C正确;题干没有说明饮茶风气反映了市民阶层追求清新雅致的生活,A排除;题干反映了受饮茶风气的影响,瓷器茶具在茶具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没有说明瓷器的质量或制造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B排除;仅凭题干信息不足以说明唐代时百姓才开始认识瓷器的实用性,D排除。故选C。11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铜器在西周时期主要用作礼器和兵器,很少用作农具,因此C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得出最早的结论,A排除;精耕细作针对的是小农经济,当时尚未产生,B排除;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D排除。故选C。12D【详解】宋代改变了汉代的全面垄断制度,实行禁榷制度,这鼓励了民间商业的发展,说明宋代政府经济管理制度进行了

15、调整,故选D;宋代没有放弃抑商政策,排除A;宋代仍然实行重农抑商,鼓励民众经营工商业说法错误,排除B;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商税成为最主要的税源,排除C。13D【详解】“以银代钱”现象的出现,表明携带更为方便的白银可以作为货币流通,从而有利于宋代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白银在明朝时期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排除A项;明清时期的贸易顺差导致白银内流,宋朝时期还没有出现这种现象,排除B项;统治者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没有废弛,排除C项。14B【详解】妈祖是中国古代海神,两宋都赐予妈祖称号,这说明两宋海外贸易发展迅速,故B正确;政府重视妈祖不能直接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故A错误;材料和北方

16、民族压迫严重无关,故C错误;这不能说明儒学信仰基础动摇,故D错误。15C【详解】材料主要叙述唐代制瓷业发展的表现:形成“南青北白”的制瓷格局,越窑的青瓷成就,出现了釉色偏黄色的器具,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代制瓷业的发展,并没有说制瓷水平的高低,A项错误;材料说唐代形成“南青北白”制瓷格局,并没有说明北方是制瓷业中心,B项错误;“不能准确控制釉色中的成分”,并不是唐代政府严格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造成的,D项错误。16(1)不同:唐代严格限制土地买卖,宋代允许民间土地自由买卖;唐代推行均田制,宋代“不立田制;唐代以国家土地所有为主,宋代以农民土地私有为主;唐代对土地买卖的时间和数额都有严格的规定,

17、宋代无明确规定。(2)影响:提高了土地私有化程度;加速了土地流转(或推动了土地商品化发展);加剧了土地兼并;促进了土地经营方式变化(或促进了宋代土地租佃制的兴起)。【详解】(1)不同:根据“唐朝土地买卖需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得出唐代严格限制土地买卖,根据“宋代的土地私有化程度不断提高”得出宋代允许民间土地自由买卖;唐代推行均田制,宋代“不立田制;根据“这里的原因在于,唐朝政府推行均田制”得出唐代以国家土地所有为主,根据“在宋代,民间土地.可以随意买卖,人民是土地的主人。”得出宋代以农民土地私有为主;根据材料可得出唐代对土地买卖的时间和数额都有严格的规定,宋代无明确规定。(2)影响:根据所学可从么有化的提高、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激化社会矛盾等方面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