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程论文(精选论文8篇),教育心理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课程论文(精选论文8篇),教育心理学论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育心理学课程论文精选论文8篇,教育心理学论文教育心理学是一门要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与教育学互相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穿插学科.其基本任务就是揭示研究学生怎样教育学生,老师怎样合理指导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高效的学习结果.以下为教育心理学课程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教育心理学课程论文: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对自我意识的影响探析 内容摘要:为了说明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本文采用实验法进行研究,将云南新兴职业学院的300名大一新生作为实验组,将昆明同类型院校的300名大一新生作为对照组,华而不实对照组的学生进行正常的大学课程学习,实验组的学生进行
2、为期一年的传统文化学习干涉。比照观察传统文化学习干涉前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示清楚:实验组大学生的私我意识显着升高P 0.05,讲明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养成,为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开拓了一条新道路。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建议,以期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有用的帮助。 本文关键词语:传统文化教育; 大学生; 自我意识; 1 传统文化教育与自我意识的研究概述 1.1 传统文化与自我意识的定义 传统文化是指中国五千年来思想家提炼出的具有稳定构造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国民品性、伦理观念、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的精神成果总和1。 自我意识是指主体
3、对自个以及自个和别人之间关系的意识,包括公我意识和私我意识。公我意识是指个体关注别人怎样看待自个以及别人的评价标准。私我意识是指个体关注自个的感受、自个的评价标准。 1.2 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现在状况 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李叶枫以为,校园文化环境能够提高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质2。另外,中华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特质与风貌,展现一种稳定而延续的思维方式和稳定的价值观3。从这个概念出发,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可作为大学生国家文学教育的关键部分。 1.3 自我意识的研究现在状况 关于自我意识的研究,不同学者针对大学生进行了研究。李海荣以为,大学生在进入高校后,环境的变化促进了自我意识的分化,自
4、我意识矛盾不断激化,因此,大学生需要专业的心理指导4。陈艳红以为,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出现了自我中心、自卑、自负、从众、虚荣等与校园环境有关5。张季屏以为,校园环境的改善主要由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负责,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是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引导者6。于光芒也以为,校园环境是大学生获得自我认知的重要途径7。 2 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研究 2.1 研究对象 以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和昆明其他同类型院校的各300名大一新生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式方法 本文采用以实验法为主,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为辅的研究方式方法。1实验对象与分组:随机选取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大一新生300名为实
5、验组;随机选取昆明市内同类型院校大一新生300名为对照组;2教学内容:实验组进行为期一年的传统文化学习干涉,干涉内容包括:(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必修课,每周两节课,每节课50分钟共100分钟;(2)早自习和晚自习朗读和背诵(弟子规(大学(中华孝道等经典篇章;歌唱优秀传统文化歌曲和爱国歌曲,如(礼运大同篇(我和我的祖国等;(3)每周三晚上19:3021:30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电影赏析;(4)不定期举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如: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和朗读大赛、校园孝男孝女评选活动、全校学生成人礼活动的举办等。对照组进行正常的大学课程学习;3测试量表与测试方式方法:用2007年我们国家
6、学者蒋灿修订的自我意识量表来测定样本自我意识的各项指标。分别对两组样本进行前后测,采集数据;4统计学方式方法:运用SPSS20.0分析两组样本前测和后测数据,得出结论。 2.3 研究结果 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前后自我意识得分比拟结果见表1,显示: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后,大学生的私我意识显着升高P 0.05,而大学生的公我意识和社交焦虑方面无显着性差异P 0.05。大学生进行正常大学生活学习一年后自我意识的得分比拟见表2,显示:大学生在接受正常的大学生活学习一年后,自我意识无显着性差异P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自我意识改变程度的比拟见表3,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公我意识和社交焦虑方面的改
7、变程度无显着性差异P 0.05,而实验组的私我意识改变程度显着高于对照组P 0.05。 表1 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前后自我意识得分比拟n, s 注:*P 0.05。 表2 对照组进行正常大学生活学习一年后自我意识的得分比拟n, s 注:P 0.05。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自我意识改变程度的比拟n, s 注:*P 0.05。 2.4 讨论 根据结果可知,大学生在接受正常的大学生活学习一年后,自我意识无明显改变,而大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后,私我意识显着升高P 0.05,提示,传统文化教育改变了大学生的私我意识。根据相关研究,发现高私我意识个体能够更有效的进行自我调节,进而控制自个的情绪和反响8
8、,私我意识和情绪调节有明显的关系9。讲明,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对自个的情绪进行有效调节,避免负面情绪对本身心理健康的影响,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塑造大学生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策略 3.1 将优秀传统文化进入育人环境 自古以来,人们就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如孟母三迁的故事一直广为流传。积极向上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熏陶和感染大学生构成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生活品质。高校应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浸透至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这样有助于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环境。 3.2 将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 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文化繁荣兴盛
9、,深切进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因而,高效应把握此契机,加强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在选修课中参加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使大学生在人格塑造和价值观树立方面不断获益。 3.3 将优秀传统文化付诸行动 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仅牵涉心理健康的思想方面,同时,其也有一些详细的表现形式,例如云南新兴职业学院举办的校园孝男孝女评选活动、全校学生成人礼活动的举办等等。因而,高校可开设此类活动,进一步丰富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 结论 大学生正处于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易受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
10、价值观和心理状态易受负面信息的损害,而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且蕴含着正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下为参考文献 1 李宗桂.中国文化导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14. 2 李叶枫.运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21. 3 赵磊.中华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J.商业文化,2021,9(32):13-20. 4 李海荣,邵琴,骆琪.重视校园行为文化构建和谐校园J.中国成人教育,2008,17(2):81-82. 5 陈艳红.校园文化对大学新生人格培养的影响J.教育学术月刊,2008,
11、25(6):60-62. 6 张季屏.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以及其辅导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8(1):56-58+67. 7 于光芒.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影响研究-以重庆教育学院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20. 8 郭晓梦.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意义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4,33(7):247-248 9Grant,Anthony M,Franklin,et al.The self-reflection and insight scale:A new measure of private self-consciousnessJ.Social
12、Behavior and Personallit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02,30(8):821-835. 教育心理学课程论文:高校教育管理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内容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90后大学生现已成为高校教育中的主力军, 每个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 社会群众对90后普遍认识主要是自我中心、聪明、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我行我素、早熟、思维独立且有主见、主动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缺乏社会责任感等。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形式已不再完全适应和知足90后大学生的需求。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创新教育方式方法, 完善教学
13、内容, 更多的关注大学生的优良品质和高尚美德, 在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帮助大学生塑造优良的品格、挖掘内在的潜能。 本文关键词语:积极心理学; 95后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思想教育; (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教社政20011号) 、(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施行纲要 (试行) 等文件中指出:普通高校老师要根据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活动,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 优化心理品质, 加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预防和修复心理问题。并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成才、自我管理、求职择业、人际关系、交友恋爱、
14、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扰, 提高身心的健康水平, 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能够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关于人类潜能的研究奠定了积极心理学发展的基础。我们国家关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热潮开场于21世纪初, 我们国家学者也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教育、医学等各个领域, 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如今和将来的积极体验, 研究人类积极的、肯定的品质, 充分挖掘人潜在的、固有的、具有建设性的个体潜能和优势, 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 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预防并解决心理问题和其他问题, 使人健康快乐的成
15、长, 这与过去的传统的 消极心理学 的研究内容相悖。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当前已比拟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式方法与测量方式方法, 研究人类的潜在气力和美德等方面的心理学思潮。1 二、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关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面临着众多问题, 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转变已有的教育理念, 寻找新的教育方式方法, 在积极正面、科学发展的前提下, 将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知识运用到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去, 如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以到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塑造积极正面的品格, 丰富和开拓大学生视野, 提升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一) 正确认识和评价9
16、0后 由于时代效应的影响, 不同时代背景下成长的青少年都有其各自的特点, 再加上现今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 使得信息得以快速传播, 部分信息在传播的经过中可能会出现夸张、片面、失真、偏向等现象, 因而, 人们对90后也会出现部分不准确的认识, 甚至是乱贴标签。 每个人个性特点的构成和发展是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种原因的互相影响所决定的,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清楚, 不能盲目的 听别人讲 , 十分是网络上对90后的评价多数以负面评价为主, 如自私、虚荣、不爱学习、无责任心、好逸恶劳、拜金等, 而是应该尊重关心、理性看待、客观评价、深切进入了解, 针对其较为突出的个性特点, 扬长避短、因材施教、
17、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内在潜能。 (二)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利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积极观、幸福观、预防观。2 如今, 90后大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意识越来越强, 也学会了更多的自主学习心理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式方法, 并打破了传统的以为 看心理医生就是心里有病 的误区等, 这些现象的转变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讲是一大突破和进步, 积极心理学在这里领域的运用显得更为重要。华而不实积极的情绪体验在整个经过中与学生的独立自主、自我认同等密不可分, 由于积极的情绪体验与某种需要的知足严密相连, 通常伴随着愉悦的主观体验、进而提高人
18、的积极主动性。3因而在教育教学的经过中, 教师要创造一个轻松自若、积极活泼踊跃的环境, 不要太多的约束、批评、打击、惩罚学生。并将积极心理学的知识浸透到各个学科中去, 以此加强大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帮助大学生塑造积极的人格、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引导学生, 发挥教育的预防和预见功能, 帮助其完善积极的人格、树立正确积极的预防观。而积极心理学的预防观就是让学生自个给自个设防, 预防的主要任务是怎样培养出积极乐观、不断前进、独立考虑等积极的人格和品质。只要有了优秀的个人品质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一个人就算在痛苦、无助、绝望的环境下, 可以以击垮一切窘境, 自行决定自个的
19、人生。4主要途径有开设相应的课程、讲座、校内外活动等;定期的开展生命教育和思想教育;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如校内外的沟通活动或竞赛活动, 从事与自个专业相关的社会兼职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等。 总而言之, 积极心理学提出积极预防的理念, 给90后大学生的教育带来了深入的启发和借鉴, 教育是一个漫长而伟大的事业, 在对90后大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时,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围绕以人为本、科教兴国、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结合现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时代背景, 促进其积极、正确、科学的全面发展。 以下为参考文献 1Sheldon KM, King L.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 (3) :56-67. 2王承清, 崔立中.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8.12 (1) :31-34. 3孟昭兰.人类情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9:23-42. 4 谢书楠.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 2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