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昨日的战争单元质量综合检测 鲁人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昨日的战争单元质量综合检测 鲁人版必修1.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单元质量综合检测单元质量综合检测( (四四) )(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角 神 中国古典方形木构建筑檐下四角,或室内神佛造像的台座腰部,往往设置力士、神兽负 重的形象,谓之“角神”或“扛坐神”。角神姿态多作奋力托举状,有双臂并举者,有以肩扛 顶者,仿佛千钧之重集于一身。它既有支撑屋宇或台座结构的作用,又是传统建筑中少见的 具象写实构件之一,兼具功能性与审美性,殊有意趣。 角神表现千钧之力聚集于四隅的设计手法,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以四柱支起屋顶的最基 本的结构特点,正所
2、谓“四隅之阿,四柱复屋”。同时,角神的产生又与中国古典神话不无关 系。全后汉文言:“四岳阿鲧,绩用不成。”“岳阿”即四极之山,战国铜镜多有四山的 形象,可能描绘了四山对天盖的支撑。又如临淄齐墓出土漆盘与长沙楚墓出土帛书图形的四 角都绘有四棵树,当代表古代神话中的神树。对角隅支撑物的特别关注,是促成建筑“角神” 出现的重要因素。 较早的角神实例见于洛阳金村东周天子陵出土的器物中,将器脚设计为神人、神兽托举 造型。秦雍城遗址出土的一件钱瓦当上描绘了当时屋宇的简化图形,屋檐下有一托举屋盖的 人形,双臂上举,可谓建筑角神的直接实例。由此可知,作为承重功能的艺术化表达,神兽或 力士形象的角神已出现在战国
3、建筑之上。另外,角神的设置还与汉代流行的以神兽“坐镇” 空间四角的习俗意蕴相通。彼时人尚席居,室中铺筵席以坐,为避免滑动,席的四角往往以重 物压住,今谓之“席镇”。 汉代建筑不但角部铺作设置角神,柱上或柱脚亦设有托举状的神人、神兽形象。汉末三 国时期,建筑角隅设置神兽的做法可见于南京上坊、安徽当涂两处东吴大墓。南北朝时期表 现“托举”功能的力士、神兽造型也有若干实例留存至今。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石棺 床床脚部雕刻有力士形象。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一件北朝石椁则以浮雕形式表现了屋形石椁 四角侍立的武士,浮雕武士本身虽游离于建筑结构之外,却表现了建筑空间功能上的镇守意 义,虽无角神之形体,却有角神之意
4、蕴。 隋唐时期,角神逐渐定型为力士形象,其实例首推陕西唐乾陵“述圣纪碑”上所存石雕 角神。宋辽以降木构建筑角神存留的实例逐渐增多。宋金以降角神仍流行于山陕一带的庙 宇建筑中,并且出现了一些造型奇特的作品。有以角神骑坐于昂上者,形象多为裸身力士,宋 青莲寺正殿与藏经阁即属此类。青莲寺角神已为泥塑,头顶与角梁接触面积减小,淡化承重 受力之感。明清时期的神像台座或陵墓棺床,形制以束莲居多,扛坐神韵使用已不普遍。然 而在古风犹存的晋东南一带,仍继续存在着优秀的扛坐神作品。 (选自力擎桁梧辨角神,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角神的位置是在古代建筑的屋檐下四角、室内神佛
5、造像的台座腰部,形象是力士、神兽等,具 有功能性和审美性的特征。 B.中国传统建筑最基本的结构特点是用四根柱子支起屋顶,这个特点体现在角神设计上就是 角神聚集于建筑屋檐下的四角。 C.汉代人比较崇尚的是铺席而坐,他们为了避免席的滑动,就会在四角压以重物,角神的形成 就起源于这种席镇。2D.明清时期,角神虽然已不多见,但也并没有绝迹,比如在晋东南地区,人们在建筑或神佛造 像中仍然使用角神的形象。 剖析:C “角神的形成就起源于这种席镇”错误,文中说“角神的设置还与汉代流行的以神 兽坐镇空间四角的习俗意蕴相通”,意思是角神与“坐镇”在趣味上是相通的,但角神 并不是起源于“坐镇”。 2.下列理解和分
6、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角神是建筑或造像中承重功能的艺术表达,作用是支撑屋宇或台座,姿态多是托举状态,有 用双臂的,也有肩膀扛顶的。 B.古代建筑上角神与古代人认为天的四角有山或树的支撑关系密切,他们对角隅支撑物的关 注促成了建筑物中角神的出现。 C.战国时我国已经出现了角神,其直接证据就是秦雍城遗址出土的一件钱瓦当,图像中有屋 檐下托举屋盖的双臂上举的人形。 D.现存国家博物馆中的一件北朝石椁上的浮雕武士因为游离于建筑结构之外,就没有了角神 的作用,但还具有镇守的意义。 剖析:D “因为游离于建筑结构之外,就没有了角神的作用”错误,原文有“浮雕武士本身 虽游离于建筑结构之外,虽
7、无角神之形体,却有角神之意蕴”,意思是虽然浮雕武士游离 于建筑结构外,但也具有角神的意蕴,即也具有角神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被认为比较早的角神实例不是在建筑上的,而是在出土于洛阳的东周天子陵的器物上,其 器脚有神人、神兽托举器物的设计。 B.角神的位置、造型和功能因朝代不同而不同,如汉代建筑,不但角部铺作设置角神,柱上或 柱脚也有托举状的神人、神兽。 C.陕西唐乾陵“述圣纪碑”上所存石雕角神能够证明隋唐时期角神的形象特征,宋金以来山 陕一带的角神出现一些造型奇特的作品。 D.文章以角神发展为线索,按照朝代先后解说角神的起源、变化等,并用现存建筑、造
8、像和 文字记载、出土文物等佐证观点。 剖析:B “角神的位置、造型和功能因朝代不同而不同”错误,角神在不同朝代的形状、位 置有所不同,但功能没有变化,即使是宋代的青莲寺,也只是说“淡化承重受力之感”,但也 有承重的功能,至少还有审美功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万鞋墙 梁 衡 陕北多山,千山万壑。有村名赤牛,世代农耕,名不见经传。近年有退休回村的干部老高,下 决心搜集本地藏品,建起一农耕博物馆。我前去参观,不外乎锄、犁、耧、耙、车、斗、磨、 碾之类,也未有见奇。当转入一巨大窑洞时,迎面一堵高墙,齐齐地码着穿旧了、遗弃了的布 鞋,足有两人之高,数丈之
9、长。我问:“有多少双?”答道:“13 000 双。”我脱口而出:“好 一堵万鞋墙!” 这鞋平常是踩在脚底下的,与汗臭为伴,与尘土、泥水厮磨,是最脏最贱之物,穿之不觉, 弃之不惜,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今天忽然被请到墙上,隆重聚会,就像一支浩浩荡荡的翻 身奴隶大军,顿然感到它的伟大。不管什么鞋,都已经磨得穿帮破底、绽开线头,鞋底也磨成 了薄片。仔细看,还能依稀辨出原来的形状、针脚、颜色。每一双鞋的后面都有一个故事, 从女人做鞋到男人穿它去种田、赶脚、打工等,一个长长的故事。我们这一代人都是穿着母 亲亲手做的布鞋长大的,又穿着布鞋从乡下走进城市,每一双鞋都能勾起心底一段甜蜜或辛3酸的回忆。这鞋墙就
10、像是一堵磁墙,又像是一个黑洞,我伫立良久,一时无语,半天,眼眶里竟 有点潮湿。 在回县里的车上,大家还在说鞋。想不到这个最普通的穿戴之物,经今天这样一上墙,竟 牵动了每一个人的神经。一种鞋就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中国革命是穿着草鞋和布鞋走过来 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建第一个驻外使馆,大使临行前才发现脚上还穿着延安的布鞋,匆 忙到委托店里买了一双旧皮鞋上路。大约在上世纪 60 年代以前,北方农村的人一律穿自家 做的布鞋,小时穿妈妈做的鞋,成家后穿老婆做的鞋。布鞋是维系农耕社会中的男女关系、 农民与土地关系的一根纽带。我想,做鞋也成了农村妇女生命的一部分,从少女时学纳鞋底 开始,一直到为妇为母,满
11、头白发,满脸皱纹,她们一针一线地纳着青春,纳着生命。遇孩子多 的人家,做鞋成了女人的沉重负担。男人们很珍惜这一双鞋,夏天干活尽量打赤脚,出门时穿 上鞋,到地头就脱下来,两鞋相扣小心地放在田垄上,收工时再穿回来。每年农历正月穿新鞋 是孩子们永远的企盼,也是母亲笑容最灿烂的时刻。要说乡愁、亲情、家,布鞋是最好的标 志。 鞋不但是人情关系的标志,还是社会进步的符号。有人说,看一个人富不富,就看他家地 上摆的鞋。我是 1963 年进大学的,同班有一位从湘西大山里考来的同学,赤着脚上课。老师 问,为什么不穿鞋。他说长这么大,就没有穿过鞋。1968 年大学毕业,按那时的规矩,我到内 蒙古农村当农民劳动一年
12、。生产队饲养院的热炕,是冬季的晚上村民们聚会、抽烟、说事的 热闹地方。腾腾的烟雾和昏暗的灯光中,炕沿下总是一大堆七扭八歪,又脏又瘪的鞋,其中有 一双就是我从北京穿来的,上面已补了 13 个补丁。90 年代我已在北京中央国家机关工作, 那时的会议通知常会附一句话:请着正装。“正装”什么意思?就是要穿皮鞋。 那几天在县里采访,虽还有许多其他内容,但脑子里总是转着那些鞋。立一堵墙以之纪 念,是人们常用的方法,最著名的如巴黎公社墙、犹太人的哭墙,还有国内外经常看到的烈士 人名墙,但集鞋为墙,还是第一次见到。鞋虽踩在脚下,不像帽子风光,却要承一身之重,走一 生之路,最是苦重,也最易被人忘记。 我们常说“
1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却很少有人说到“游子脚下鞋”。做鞋,首要是 结实。先要用布浆成“衬”,裁成帮,裹成底。将麻搓成绳,锥一下,纳一针。记得幼时,深夜 油灯下,我躺在母亲身旁,是听着纳鞋底的刺刺声入睡的。现在市面上已找不到人工布鞋了, 那天我在县里托人找了一双,不为穿,是想数一下一双鞋底要纳多少针。你猜多少?2 500 针。 那堵鞋墙共有 13 000 双鞋,你算一下,总共有多少针呀!每一个人都说自己的事业轰轰烈烈, 走过的道路艰苦曲折,又有谁想到脚下千针万线的慈母鞋呢? 鞋墙不朽。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品开头一段写
14、赤牛村名不见经传和老高建起的农耕博物馆也未有见奇,以此来反衬“一 堵万鞋墙”给“我”的惊奇感受。 B.第二段通过“隆重聚会”和“像一支浩浩荡荡的翻身奴隶大军”这两个比喻,把无生命的 鞋写活了,一个“请”字表达了作者的敬意。 C.作者以“赤着脚上课”和“一大堆七扭八歪,又脏又瘪的鞋”到开会“着正装”的变化来 反映社会的进步。 D.这篇散文运用以小见大的构思手法,通过塑造“穿之不觉,弃之不惜”的鞋这个意象,表达 了深刻的主旨,形成庄重的风格。 剖析:B “隆重聚会”不是比喻,是比拟。 5.梁衡的散文善于运用联想、想象,请以第三段为例简要分析。(5 分)4剖析:解答此题,要注意结合文章第三段的具体内
15、容作答。 答案:从鞋墙联想到中国革命的历史,联想到第一个驻外使馆大使临行前匆忙买一双旧皮 鞋上路的情形。(1 分)想象农村妇女纳鞋的情景和男人们珍惜鞋子的情景等。(1 分)这 些联想与想象,拓宽了思路,丰富了内容,深化了主题。(3 分) 6.作品结尾说“鞋墙不朽”,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作品以这句话结尾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 析。(6 分) 剖析:解答此题,先要总览全文,弄清“鞋墙不朽”这句话的含意,同时要答出这句话的用意, 并且要简要分析。 答案:第一问:鞋子所象征的艰苦奋斗的精神,所代表的社会进步,所象征的乡愁、亲情、家 等应永远缅怀,永远传承。(3 分)第二问:照应题目与开头,使作品结构严谨
16、;揭示作品的主 题,表达了作者对万鞋墙的赞美之情。(3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博物馆服务于社会建设的格 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博物馆收藏、展示的文化遗产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为社会 公众所共享,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物馆接待参观人次,从 2001 年的 7 955 万人次增长到 2014 年的 7.2 亿人次,13 年间 增长了 8 倍。对于青少年而言,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在互动性、 体验性、趣味性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
17、。2014 年,全国博物馆拥有近 3 000 万件(套)藏品, 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针 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 文史研究中心。同时,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 要载体。2010 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把西安建设成“博物馆之城”的战略目标,随 后广州、济南等城市也纷纷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口号,以此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摘编自刘世锦主编中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报告(2014) 材料二: 2008 年起,中国文化文物系统的博物馆开始全面免费开放,
18、此后博物馆的直接经济贡献 逐渐弱化。因此,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博物馆 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 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而增加的价值总和。2001-2014 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变 化情况如下图:(摘编自苏杨等主编中国文化遗产 事业发展报告(20152016)5注:计算或比较不同时期的经济数据时,用某一时期产品的平均价格作为固定的计算尺度,这 种平均价格叫可比价格。可比价格计算出的指标,可以消除价格变动因素的影响,便于对不 同时期进行历史对比,以观察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材料三: 要真正了解或融
19、入一个城市与国家,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参观博物馆。北京每 年接待的上亿游客中,相当一部分人要参观北京的博物馆。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 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通过品牌价值的提升和精神核心 的建立,实现对旅游经济的长远影响,这也是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贡献。 (摘编自王小润等博物馆能否成为旅游经济新坐标)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20012014 年间,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最低的年份是 2001 年,最 高的年份是 2014 年。 B.除 2007 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外,其
20、余年份的增加值与前一年相 比均呈现上升态势。 C.按 2001 年可比价格计算,十几年间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大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D.按当年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与按可比价格计算出的增加值相比,二者差距最大的年份是 2014 年。 剖析:B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图表,2003 年的全国博物馆事业增加 值较前一年有所减少。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直到今天,博物馆依然是通过藏品的基本陈列和专题展览的形式服务于公众,这种形式可 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B.博物馆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第二课堂”,它通过独特的学习资源,以适应青少年心
21、理特 点的方式,激励青少年学习。 C.西安、广州等城市越来越重视利用博物馆来展现城市历史中最有深度和吸引力的元素,并 以此构建城市文化品牌。 D.博物馆免费开放会使其经济贡献逐渐弱化,因此需要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 对国民经济的全部贡献。 E.博物馆对旅游经济的拉动是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也是提升博物馆诸如宣传和教育等其他功 能的关键所在。 剖析:BC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A 项,“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 生活”的说法无中生有。D 项,错误在于同材料二中“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 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的说法不同。E 项,错误在于同材料三中“博物馆对于旅游
22、经 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的说法相悖。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博物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4 分) 剖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区间是材料一,审题的关键词是“科研”。答案:依托藏品的科研活动能够产出丰硕的科研成果;博物馆可以整合成一个地区的科 研力量,培育出科研团队。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6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 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 谓仇曰
23、:“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 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 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 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 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 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 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 令赵憙欲杀之,
24、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 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 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 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 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
25、/不 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 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 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 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剖析:A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赵憙是赵氏的后人,“孤”和“孙”断开则变成了 “孙憙”。不当。“不肯”指的是“不肯降”,如果和“云”连在一起,则变成了“不肯说” 。本句的意思是: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
26、户人家李氏拥城不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 他们。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愿意向他投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剖析:B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能力。“收考”即“收捕拷问”。此项解释 错误。 12.下
27、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赵憙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 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憙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 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憙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 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7D.赵憙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 作长久规划。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
28、问吊唁。 剖析:C 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原文有“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的句子,同时“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原文无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译文: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译文: 剖析:本题考查考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在翻译时要注意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答案:(1)皇帝说:“官吏依法行事,法律才不会被歪曲,你说个别的吧。”赵王没有再说话。 (得分点:“枉”“更”“它”“复”,被动句式。) (2)后来青州闹蝗虫闹得很厉害,这些蝗虫一进入平原郡就死了,
29、平原境内丰收了很多年,百 姓歌颂赵憙。(得分点:“大”“界”“辄”“屡”“之”,省略句) 参考译文:赵憙字伯阳,南阳宛郡人。年轻时就有节操。他的堂兄被别人杀死,堂兄没有 儿子,那年赵憙十五岁,常想为堂兄报仇,就携带兵器集结朋友,前去复仇。可是仇人都患了 疾病,无法抵抗。赵憙认为趁着别人患病报仇,不是仁者之道,就放了他们离开,回头对仇家 说:“你们这些人要是身体好了,远远的逃避吧。”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 不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 闻名,愿意向他投降。”更始就征召赵憙。赵憙不到二十岁,已经被人引见了,于是把赵憙任 命为郎中
30、,行使偏将军的职务,让他到了舞阴,李氏就投降了。光武帝攻下寻、邑二地的时候,赵 憙受了伤,立下了战功,回京后被任命为中郎将,封为勇功侯。邓奉在南阳谋反,赵憙平时和 邓奉关系好,多次写信严厉地责备他,可是进谗言的人因此说赵憙和邓奉合谋造反,皇帝也因 此怀疑他。等到邓奉失败,皇帝得到了赵憙写给邓奉的书信,才大惊说:“赵憙真是个品德高 尚的人啊。”后来赵憙被任命为怀县县令。大户人家李子春原先做过琅琊相,好强不守法度,掠 夺兼并,大家都很怕他。赵憙到任后,听说李子春的两个孙子杀了人没有被查出来,就不断地 追问其奸情,并把李子春收捕拷问,他的两个孙子都自杀了。京城里有很多人为李子春求情, 最终赵憙都没有
31、理会。当时赵王刘良快病死了,(皇帝)亲自来到赵王身边,问他还想要说什 么。赵王说:“我平时和李子春关系不错,现在他犯了罪,怀县县令赵憙要杀了他,希望能让 他活命。”皇帝说:“官吏依法行事,法律才不会被歪曲,你说个别的吧。”赵王没有再说话。 这年,赵憙升任平原太守。平原有很多盗贼,赵憙与其他各郡追捕他们,杀了他们的大帅,余 党受株连的有好几千人。赵憙上书说:“恶人做了坏事只要控制住他们的身体就行了,可以 把所有人都迁移到京城边上的郡里。”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把他们安置到颍川、陈留。于 是赵憙推荐有义行的人,除掉奸恶。后来青州闹蝗虫闹得很厉害,这些蝗虫一进入平原郡就 死了,平原境内丰收了很多年,百
32、姓歌颂赵憙。二十七年,赵憙被任命为太尉,封为关内侯。 当时南单于向大汉称臣,乌桓、鲜卑也一同入朝朝见。皇帝命令赵憙主持边境事宜,考虑制 定长久规划。建初五年,赵憙病重,汉章帝亲自前往探视。五月二十日,赵憙去世,汉章帝前 去祭吊。时年八十四岁,谥号正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415 题。 采桑子杂忆 史惟圆 当时已惯何曾惜,滚遍香弦,字字清妍。能得当场几度怜? 今知此曲人间少,绝艺 谁传?往事如烟,满耳筝琶值几钱?8【注】 史惟圆,明末清初人,经历甲申之变,明亡之痛。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滚遍香弦”中“香弦”代表美好的
33、音乐,意思是说过去天天听惯美好的音乐。 B.“字字清妍”是描写音乐所达到的妙境,每个唱词都能让人感觉美好绝伦。 C.“何曾”“几度怜”,则表现了作者对错过美妙音乐的后悔之情,过去没有好好品味。 D.“绝艺谁传”表达出词人对艺人们不思进取,不再钻研音乐的痛惜之情。 E.“往事如烟”中“往事”既包括过去尽情欣赏美妙的音乐的生活,也包括身经战乱的生活。剖析:CD C 项,作者是认真品味了的,要不如何能知“字字清妍”呢?所以“没有好好品味” 不对。D 项,身逢乱世,如何能专心学艺?诗歌并非责怪艺人,而是借音乐说时事说兴亡之感 而已。 15.“满耳筝琶值几钱”表达了作者认为现在的音乐不值得一听,造成“筝
34、琶不值钱”的原 因有两个,试简述。(6 分) 剖析:解题时,抓住主要信息,如“字字清妍”“人间少”“明亡之痛”“往事如烟”,以及 注释内容来分析。 答案:第一个原因是现在的音乐确实不如往昔,过去是“字字清妍”,现在是“人间少”;(2 分)第二个原因是作者的心境不好,无心鉴赏。(2 分)注解中的“明亡之痛”,诗歌中的“往 事如烟”,说明乱世心境听不下“满耳筝琶”。(2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 (1)三峡中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 (2)鱼我所欲也中“ , ”两句,说明孟子对一些人面 对优厚俸禄不管是
35、否符合礼义就接受的做法持否定态度。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通过描写“马”“弓”,表现战场壮观 景象的两个名句是“ ,”。 答案:(1)清荣峻茂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3)马作的卢飞快 弓 如霹雳弦惊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风华绝代女子,锦心绣口文章。才女文章收录了 10 位作家 61 篇文章。主要选择的是 能够体现女性独特视角的作品。 江时学当天表示,欧洲一体化不是金瓯无缺的,但欧盟的改革还没有真正起步,尚未取得成 效,英国就“说了再见”。 同样都是携款外逃,有人花钱买岛,有
36、人却落拓不羁。今年 4 月,中央纪委网站登载了外逃 腐败分子忏悔录,以作警示。 理想中是“铿锵玫瑰”,现实里是无人关心的“野草花”,女子 3 大球缺关注,收入与男子 判若云泥。这已不是一两天的问题了。 流金铄石,热浪滚滚。避暑纳凉只能待在空调间吗?显然不是,在南京,想要纳凉,还有一个 较好的选择,那就是防空洞。 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都市,以其独特的城市个性、品位和文化内涵,为世人展现出 了卓尔不群的风格与魅力。A. B.9C. D. 剖析:B 锦心绣口:形容文辞优美。使用正确。金瓯无缺:比喻国土完整。望文生义,使 用错误。落拓不羁:形容行为放浪,不受拘束,性情豪放,行为散漫。使用错误,此处
37、应为 “穷困潦倒”。判若云泥:比喻差距极大,差别悬殊就像云和泥的距离那样。使用正确。 流金铄石:形容天气酷热,好像金石都要熔化。使用正确。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 与众不同。属于误用对象。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A.随着社会的发展,老百姓对民生改善的认识正在从吃饭穿衣等基本需求,提升为美化环境、 增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等更高更多的获 得感。 B.教育部推出小学图书馆基本配备书目,是为了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成为儿童阅读的合格 守门人为目的,让他们从众多的图书中找到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 C.近年来,该市注重农民工返乡创业引领,通过政治上给荣誉、经济上给扶持、贷款低息或
38、免息等措施,激励农民工返乡人才大显身手。 D.中西部地区基层条件较为艰苦,为增强这些地区基层单位的吸引力,激励更多高校毕业生 积极投身中西部地区建设,国家将进一步健全服务保障机制。 剖析:D A 项,搭配不当,“更高获得感”不搭配。B 项,句式杂糅。“为了以为目 的”糅合两种句式,“为了”“以为目的”保留一个。C 项,不合逻辑,“贷款低息或免 息”属于“经济上扶持”,二者不能并列。 19.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3 分) 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 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
39、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 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 150 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 3 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 任,带动了东道国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剖析:B A 项,暗喻,本体是“一带一路”,喻体是“新引擎”,比喻词是“成为”。C 项,明 喻,本体是“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喻体是“洪水猛兽”,比喻词是“般”。D 项,借 喻,无本体和比喻词,只有喻体“弯道超车”。“弯道超车”在交通法规中是明令禁止的,但 在竞技赛车
40、中,高水平车手多选择在对手拐弯减速之际,加踩油门抢道胜出。“弯道超车” 在本句中的意思是东道国利用发展机遇实现观念上的加快转变。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字。(6 分)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时期, ,而忽视质量的改善,就 会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甚至竭泽而渔, ,从而断送可持 续发展的前景。因此, ,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 之路;否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将难以实现。 剖析:本段文字的总体思路是“做法危害结论”,处的语句内容是“错误的做法” ,依据其后的“而忽视质量的改善”可知,前后关系是转折,内容
41、与“质量”相对,应该与 “数量”相关。处语句内容是“错误做法造成的危害”,依据其后的“从而”判定前后是 因果关系,再依据前文“对自然资源盲目开发,甚至竭泽而渔”和后文“断送可持续发展的10前景”处的内容是“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处是总结性语句,从“是确保我国可持续发 展的必由之路”可知,此处的内容是“正确的做法”。 答案:如果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 势必破坏自然环境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意思对 即可) 21.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上 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 60 个字。(5 分) 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
42、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健康的 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邀请了著名心理学家王教授给大家谈谈这个 问题。请鼓掌欢迎。 剖析:首先明确开场白的主题“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和题干中的限制条件“使用比喻 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 60 个字”。 分析要补写的句子的位置及其与前后分句的联系。本文段所要补写的句子是对“健康 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的进一步描述。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是为了使描述更 加形象、生动,突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答案:(示例一)它如春风,吹走我们脸上的愁云;如阳光,驱散我们心头的阴霾;如暖流,融化 我们心里的坚冰。 (示例二)它如明
43、亮的灯火,温暖寒冷的暗夜,驱散心头的迷雾,照亮回家的路途。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2016 年 7 月 23 日,延庆区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发生一起老虎伤人事件,致一死一 伤。延庆区宣传部通报称,动物园已停业整顿。另据了解,伤者下车前曾被提醒不要下车。 此事发生后,网络上的各种议论一直没有消停。在这些议论中,有对不守规则的反思,有对野 生动物园安全问题的审视,更有将愤怒指向老虎的。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
44、范围作文,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 写作提示: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根据材料,可以有如下 立意: 从动物园管理层面来看,可以赞同“对野生动物园安全问题的审视”这一观点,由野 生动物园的安全问题说开,无论是景区安全问题、生活安全问题乃至社会安全问题都值得重 视,不能玩忽懈怠,更不能总是以生命为代价来敲响警钟。由此及彼,以小见大。 从伤者的行为层面来看,可以认同“对不守规则的反思”这一观点,从游客无视园区 规则的行为延伸到中国社会普遍存在乱闯红灯、乱过马路、乱插队、公共场合吸烟、医闹 等不守规则的现象,从而警醒人们增强规则意识。 从网友的议论层面来看,可以针对“更有将愤怒指向老虎”的观点展开议论,
45、指出面 对问题要理性思考,认真反思,而不是调侃,更不是恶意中伤。当然,行文也可以辩证分析,关 键是要紧扣材料,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例文:11敬畏规则,不越雷池 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袭人事件,社会舆论不断发酵,引起轩然大波。或是认为游客不 遵守景区制度,违规下车,自作自受;或是批评管理部门漏洞百出,难辞其咎;或是认为双方都 有疏忽和责任。猛兽伤人事件并非第一次,该如何防止悲剧再次上演? 我认为应该制度与规矩不可忽视和违背。纵观大部分野生动物伤人事件,都是游客不遵 守园区规定,擅自行动造成的。老虎吃人,世人皆知,为什么还会出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 山行”的状况呢?游客太“任性”而为了。公园已经和
46、游客签订协议书,又通过警示和广播 一再提醒,动物园方面已经做得相对完善。对比之下,那位大摇大摆下车的女游客,毫无疑问 是触犯规则,而且明知故犯。女游客把协议和提醒视同儿戏,不以为然。无视和蔑视规则,终 酿恶果。这充分暴露了公民素质问题。 现实中存在违规行为的不仅仅是动物园的游客,从历史到今天,从个人到社会,违规现象 无处不在。从行人随意横跨护栏到电动车乱闯红灯,从汽车随意变道、动辄逆行的随意插队 到在公共场合吸烟,从医生收红包到医闹肆意妄为,对规则的无视早已内化为一种坏习惯。 从运动员违规穿比赛鞋到贪官违法贪污;从生产商生产毒奶粉、毒肉松、毒油条、毒香肠、 毒韭菜、黑心月饼,黑馅饺子、硫磺桂圆
47、、激素草莓、甲醛蜜枣等有毒食品到建筑商建造豆 腐渣工程。从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到美国擅闯南海、乱布“萨德”、对台军售等霸权行为。 这种违规违法行为不仅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不仅伤害他国,也伤害本国。规矩面前没有侥 幸,一切违规行为迟早要遭到规矩的惩罚。 可是,当游客用生命、健康为其付出代价的同时,野生动物园可免责吗?动物园的做法似 乎到位了,但只能成为园方单方规避责任的借口,绝不能成为推卸责任的理由。即便园方作 了保护,也有可能会误导工作人员,认为出现意外与园区没关系,从而疏于管理。同时,来动 物园的游客也不仅仅是正常的成年人,还有可能是儿童,还有甚至可能是精神病人,他们的行 为是不能自控的,他控也很困难。 频发猛兽伤人事故给人们敲响警钟,折射出游客规则意识淡薄,行业规范与安全保障的 欠缺等问题。加强公众安全教育,完善落实好安全管理措施。敬畏规则,正视责任,才是对生 命的最大敬畏。 点评:开篇引述材料,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围绕事件,分别从游客、园区两个方面进行论 证。体现了延展性(向内向外引申)和思辨性。最后回到事件本身,重申观点,强化中心。 首尾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