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传统武术文化的衰败与振兴途径,武术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阶段传统武术文化的衰败与振兴途径,武术论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现前阶段传统武术文化的衰败与振兴途径,武术论文摘 要: 现代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武术文化的振兴。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运用逻辑分析法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生成及其思想价值进行了阐释,对现前阶段传统武术文化的衰败窘境进行研究分析。结论:当下亟需促进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进步,激发文化传承活力,丰富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方式;坚持返本与开新,树立拳种意识,遵循传统武术文化的独特性;做好保卫与挖掘,加强文化认同,拓展传统武术文化的生存空间,进而实现武术文化的振兴。 本文关键词语 : 传统武术文化;武术文化振兴;传承;体育文化;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2、 wushu culture in the new era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revit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Through consulting related literature, using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to explain the 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and its ideological valu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decline of traditional wush
3、u culture at this stage. It is believed that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stimulate the vitality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enrich the inheritance methods of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Insisting on returning to the origin and innovat
4、ion, establishing the awareness of wushu,and following the uniqueness of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Excavating and strengthening cultural identity, expanding the living space of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and realiz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wushu culture. Keyword: traditional wushu culture; wushu cu
5、lture revitalization; inheritance; sports culture;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中华特点社会进入现代,我们国家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妙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进入现代以来,随着我们国家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和社会发展的转型,在和的方针政策引领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里的璀璨明珠,自然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时代责任和责任。然而,伴随着当代化的推进,传统武术文化也面临着衰败的威胁,很多民间传统技艺的生存状况堪忧。显然,这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想发展状况不符
6、。固然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保卫渐有起色,但仍然面临着一些发展窘境。因而,怎样更好地促进传统武术文化与当代化文明沟通融合,实现传统武术文化的当代化发展,需要学界进行深切进入的研究。 武术的当代化,首先是对传统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复兴。 2当下,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生成进行梳理,以及对其现代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释,理清其现前阶段发展窘境,探析传统武术文化摆脱发展桎梏的途径策略,对于我们继承和发展武术,实现武术文化的振兴,无疑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1 、传统武术文化的生成及其思想价值 1.1、 传统武术文化的生成 文化作为人类的创造物,其构成具有复杂性与长期性的特点,传统武
7、术文化的生成更是如此。传统武术文化的生成与发展依靠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并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地演变存续至今,构成了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的传统武术文化,它集中地具体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特征。华而不实,我们国家幅员辽阔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传统武术种类繁多的拳种文化,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决定了传统武术文化的特征,儒家伦理文化思想为传统武术文化的成长提供了思想资源。 第一,幅员辽阔的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影响文化生成的重要因素,从人类总体历史的发展来看,它对文明的发展以及文化的传承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关于这一点,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就能找到很多的相关记载。(管子中写到 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 3;
8、(周礼中提到 山林地区其民毛而方,传泽地区其民黑而津,丘陵地区其民专而长,坟衍地区其民哲而瘩,原湿地区其民丰肉而库 4。由此可见,地理环境对于人类的性格、思维、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着一定影响,也必然会是影响人类文化生成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中国幅员辽阔的疆域、广袤的山川田野、浩淼的江河湖海,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充足的物质生活基础,而且孕育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依存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统武术文化亦是如此。据考证,大部分重要的中华武术起源于农业发达的地区,例如太极拳创始于中原地区,峨眉武术起源于四川盆地,南拳发祥于福建莆田地区等等。究其主要原因,首先, 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较早的国家,所以古代农
9、业发达地区社会、文化、经济条件都比拟优越,这为中国文化包括武术文化的延续提供了稳定的物质基础。 5其次,农业发达地区多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争时常发生,其地居民自然英勇善武,这是人类为了生存自主构成的安居乐业技能。因而,也就构成了流派林立、拳种诸多的传统武术文化。但从另一角度来讲,传统武术文化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也造成了传统武术文化在传承经过中的保守性和封闭性特点。 第二,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作为一个从未被中断的文化大国,地理环境的封闭性以及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成就了我们国家古代的农耕文明,人们习惯并知足于循环往复的劳作和单调的文化生活,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了在我们国家传统武术中以 师徒制
10、 为重要纽带的传统武术文化特征。同时,在农耕文明的影响下,通过劳动的生产生活方式知足人们的生存需求,培养了武术人吃苦耐劳、贵和尚中、刚健有为、发奋图强的精神品质和传统武术文化。另一方面,中国地域影响下的封闭性和保守性同武术人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经过高度磨合造成了传统武术文化在传承经过中的狭隘思想:以拜师仪式为关系纽带构成的 师父权威 ,构建 内外有别 的群体组织,进而构成 宁可失传,不可错传 等传统文化思想,容易构成既得利益的小群体,造成资源的 定向分配 ,具有较强的排他性。漫长的历史时期使这种落后的思想根深蒂固,然而,它与如今学校教育理念是无法兼容的6。与当代竞技体育中的传承方式也构成迥
11、然不同的思想理念,这也成为今天直接导致中国传统武术难以更好发展的现实窘境。 第三,儒家伦理文化思想。儒家伦理文化是自秦汉以来被确定为我们国家的主流意识文化并且深远的影响着中华文化的发展。即便在今天,儒家文化思想也潜移默化地蕴含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之中。孔子在创立儒家学时讲, 他主张 用文事者必有武备 ,把培养英勇精神和把握武勇技艺作为学生的学科之一。 7可见,儒家文化在创立之初,就是推崇 文武合一 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同时,儒家伦理文化思想突出强调 礼 的重要内容,揭示了礼制在构建传统武术文化中的价值,强化了传统武术文化的 武德 和伦理规范化的内涵。华而不实, 尚德不尚力
12、欲练拳,先修德 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 等武德思想承载了儒家伦理文化的思想本源。总之,儒家伦理文化所推崇的 文武合一 教育理念, 重仁尚德 的道德伦理观以及 修身践行 的身体观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生成有着重要作用。 对武术的精神文化积淀产生积极影响,尤其在武术的道德修养,哲学思维、精神意识和思想理念等深层的精神文化影响较为深远 8。 1.2、 传统武术文化的思想价值 农耕文明孕育了传统武术文化,这就决定了武术自产生以来就具有浓烈厚重的乡土本色,它不仅仅是一种身体运动,更是反映了历史时期国人的生存状态。尽管传统武术文化存在着一定的保守性、封闭性、滞后性等缺陷,但这不阻碍我们对于传统武术文化的
13、思想价值认知。传统武术文化中注重和谐、修身养性、尚武精神等价值内核,对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价值观的培育起着重要作用。 第一,注重和谐。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倡导的注重和谐是对中华民族 和 文化的详细具体表现出。华而不实, 武德胜于武技 是武术人的共鸣,中国武术始终把德行培养放在第一位,将习武和做人严密相连。这不仅强调了习武者的道德修养,而且能够协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处关系,充分具体表现出了中华民族重和谐、讲中道的 和 文化的特征。同时,中国武术的习练通过对一招一式的揣测、体悟,内视自个的内心,到达一种忘我的境界。这是一种净化心灵、返璞归真的境界追求,也是一种协调人与本身、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经过
14、。正如王岗教授所言, 中国武术正是通过对肢体的不断磨炼,对本身心灵的不断净化,对人生的不断感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到达教化的目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着社会的和谐发展 9。在现代传承传统武术文化注重和谐的思想,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进步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第二,修身养性。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强调直观体悟式的思维方式, 把追求悟道、人性修养作为最高原则,讲求内练,人性修养 10,通过习练武术到达修身养性的目的。中国武术讲求 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 ,强调以身体动作的 形 来表示出内在的 神 ,注重手眼相随、精神集中、上下协调、神形兼备、内外相合的习练要求。 习武者假
15、如能在刻苦练武的经过中深入领会其文化内涵,那么他得到的将不仅仅仅是身体上的健康,而且还有气质修养和道德操行上的提高。 11随着人们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视,传统武术文化遭到人们的推崇,太极拳、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等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喜欢的健身方式。由此可见,武术习练的现代价值。在今天,传统武术文化以其形神兼备的运动美感、崇德扬善的人性修养、内外兼修的境界追求,成为习武者修身养性的文化追求。 第三,尚武精神。 尚武精神 作为中国武术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传统文化,已在中华历史长河中留有百年历史传承的时代印记。 尚武精神 一词最早出如今梁启超所编写的(中国之武术道一书中,华而不实 今者爱国之士,莫不知奖励尚
16、武精神之为急务 把爱国与尚武精神相勾连,这也是以爱国为核心的尚武精神的雏形;在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也为精武体育会题词 尚武精神 ,希望通过武术训练强大羸弱的中华民族,并开场推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民族精神。随着社会文明的时间演化, 尚武精神 仍然是武术文化中的核心思想,正如温力先生所讲: 今天我们所提倡的尚武精神是中国武术文化中武术传统的核心,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发扬光大的民族精神,是一种以爱国为核心的以崇尚勇武为特征,团结和谐、积极向上、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 12。由此,传承传统武术文化, 唯有深切进入华而不实,体悟其技术,感悟其精神,方能从身心的逐步强大中获得一种厚重而沉稳以致刚健的尚武精
17、神 13。 2、 现前阶段传统武术文化的衰败窘境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当代化进程中面临着走向衰败的发展窘境,详细表现为:文化传承窘境,传统武术文化师徒制传承体系的衰落;文化载体异化,缺乏拳种意识导致传统武术拳种流失;文化空间萎缩,传统武术文化的生存空间遭到毁坏。 2.1、 文化传承:传统武术师徒制度的传承衰落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生发于传统的农耕社会,以血缘、地缘关系为基础的传统农耕社会是传统武术文化师徒制度产生的基础。华而不实,由师父言传身教,徒弟学习体悟的习练经过是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也是传统武术技艺 活态 传承的关键。 师徒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传统武术文化的 承 与 续 ,是一种以师徒关
18、系为核心,以村落为文化空间,以传承武术技艺、修炼意志品格为纽带的社会活动方式 14。 随着社会当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由社会变迁所引起的文化冲突必然会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体系带来冲击,城镇化、工业化的社会生产方式变革改变了乡村人民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的生活方式,大量的年轻人走向城市谋求出路。这种人口构造的变化对于传统武术的传承影响是 显眼的 ,动摇着产生于农耕社会的传统武术文化。人员的流失造成了很多传统武术技艺 无人可教 ,亦 无人可学 ,出现了传统武术继承主体的断层。加之,大多数传统武术民间拳师迫于生计的压力而转投其它行业, 由于经济状况遭到严重威胁,使他们无法放心完成传统武术技艺的传承与保
19、卫 15,导致了传统武术教授主体的流失。同时,一些高龄拳师的离世,使得很多传统技艺绝迹,传承内容大幅度地缩减也是不争的事实。 除此之外,随着当代化的到来,中国武术传统的传承方式也在逐步转型,当代西方 学校班级授课制 的教学方式方法成为当下武术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多样的传播途径,也使得人们学习传统武术的方式走向多元化, 师徒制 的传承方式逐步走向衰败和昏暗。由此,传统武术师徒制的 传 与 承 承 与 续 的传承核心日益消解,师徒制传承体系面临衰落危机。 2.2、 文化载体:传统武术拳种意识的文化流失 传统武术构成的冗杂拳种体系是传统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 16,拳种作为传统武术的基本内容,不仅包含着
20、风格多样的武术技术,而且延续着传统武术多姿多彩的文化个性。 它不仅凝练着创造者和延续者的思想、文化、品格等,它还在一定程度上展示着区域文化的特色,拳种是中国武术最具灵魂、最吸引人的地方 17。 然而,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和乡土文化的变迁,致使传统武术文化逐步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一方面,封闭式的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体系出现了断层,人才的缺失、继承者的减少和传承人的逝去使得一些地方拳种丧失了完好性,越来越多的小拳种逐步消失。另一方面,本来相对封闭的传统武术拳种传承环境遭到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随着竞技武术的发展以及评价体系的标准化,很多传统拳种逐步丢失了本身的技术风格特点,失去了传统拳种的韵味。这与本来内容
21、丰富、各具特色、冗杂多样的拳种发展局面大相径庭。在传统武术拳种的当代化发展经过中,拳种意识的缺失不仅会使拳种的技术内容异化,而且会使拳种所承载的文化个性和文化精神不断弱化,最终造成传统武术文化的流失。假如不加以重视和保卫,甚至面临销声匿迹的生存危机。 因而,传统武术拳种的传承要注重保存其技术的独特性、文化的完好性。不仅仅停留在动作招法、形式套路的学习和把握上,更要去做好拳理、拳种核心文化的继承。进而避免拳种传承的 空壳化 ,防止文化载体的异化和传统武术文化的流失。 2.3、 文化空间:传统武术生存空间的萎缩式微 产生于农耕文化的中国武术传统文化,生存环境具有相对的固定性和稳定性,同时,依托于血
22、缘关系、类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传统传承方式,具有技艺传承的家族性。 群居式家族生活方式是武术技艺发展的动力源泉。 9不仅如此,群居式家族生活方式亦是农耕文化构成的基础,而农耕文化又衍生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可见,农耕文化便是传统武术文化构成的基础,农耕生态环境就是它的 原生态 文化生存空间。 当下,伴随着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发展与演进,传统的农耕生态环境早已改变。随之而来的便是农耕文化的衰落,传统文化生存、传承与发展的空间逐步萎缩,传统武术文化逐步式微。一方面,传统武术文化的自然生存空间发生了改变。当代城市化的推进打破了原有的城镇与乡村的地域格局,传统的乡村文化不再具有主体地位,取而代之的是
23、当代城市文明。这也就使得传统武术文化逐步失去了原有的文化生态环境,地域性的特色拳种丧失了繁衍生息的土壤,不再具备鲜明的基础空间场景。另一方面,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扩大挤压了传统武术文化的生存空间。有学者指出, 传统文化式微已成不争事实,中国传统哲学、中医、养生、兵法等在各自所属领域,已不具主体地位。西方体育进占大量文化生态资源。 18在西方体育文化占有大量文化资源的情况下,传统武术文化势必会遭到生存空间的挤压。同时,为了与之竞争生存空间,会根据西方体育文化的标准来进行一定的改造。殊不知,这种 削足适履 的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毁坏了传统武术文化的民族性特色、稀释了它的文化精神与文化特质。 物竞天择
24、,适者生存 ,传统武术文化的生存空间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身处其间的传统武术文化面临着优胜略汰的进化考验。只要不断地去适应文化生态环境的改变,才能突破传统武术文化发展受阻的窘境。 3、 传统武术文化振兴的途径选择 从传统走向当代,是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必由之路。对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而言,实现传统文化向当代文化的转型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面对当代化进程中传统武术文化的问题与窘境,我们应该丰富传统武术文化传承方式,做好武术拳种的传承工作,拓宽传统武术文化的生存空间,进而实现武术文化的振兴。 3.1、 传承与进步:激发文化传承活力,丰富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方式 师徒制度是传统武术伦理文化产生的基础,
25、其衰落不仅意味着一种教育方式的式微,也将使武术文化再生产失去深切厚重的理论根基。 19因而,在传统武术文化的当代发展经过中,要务必做好其传统传承方式的保卫,避免使传统武术文化的再生产失了根基。 对于传统传承方式的保卫,要从师徒制度中 师 与 徒 的传承主体入手。其一,要着力解决好传统武术技艺传承人生计、衰老断代等问题。由于,保卫传承人是保障传统武术 活态 传承的关键。对于这一点,国家管理部门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从政策上加以扶持与鼓励,肯定民间传统武术传承人的社会荣誉和社会地位,保障传承者的基本经济基础,为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人营造良好的软硬性环境,激发他们的文化传承活力。其二,要以社会先进文化价值思
26、想来引领传统武术文化的当代转向,赋予传统武术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对于传统的师徒制传承方式而言,要在当代化发展中摒弃掉保守、排他、封闭等心理,弃除浓烈厚重的狭隘思想,在确保武术传统文化多样性、纯粹性的同时,构成平等、开放、互动的全新传承格局。其三,在对传统继承的同时,要丰富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方式,拓宽其传播途径。将传统的传承方式与当代教育相结合,鼓励学校引进传统武术传承人开展定期的教学活动,培养更多的优秀继承人。 总之, 中国武术发展的活力在于传承与进步,也就是要从强族、强种、教化、内涵修养民众的角度,重构独特且系统的武术教育和传播平台,完善武术发展协调机制,实现中国武术的有序发展 20。只要这样
27、才能确保传统武术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3.2、 返本与开新:树立拳种意识,遵循传统武术文化的独特性 拳种是武术文化的核心载体,是传统武术保卫的主要内容 21。拳种的创造、构成、发展与传承反映着一个民族群体的文化、思想和精神等,承载着传统武术文化的历史,记录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是民族本源文化传承至今的 活态 文化载体,具有显着的民族文明特征。 进入现代的今天,我们应该意识到,拳种的继承与发展是实现传统武术文化乃至整个中国武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于作为文化载体的拳种而言,它的发展要树立拳种意识,坚持 原生态 的本体继承,回归其本体内容,包括它外在于行的表现形式、技术体系、风格特点,以
28、及它所遵循的拳理拳法、传承制度、内化的文化价值等。这种 返本 的继承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拳种的完好性传承,亦能够保存拳种所承载的文化个性。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防止技术内容的异化、文化精神的弱化以及传统武术文化的流失。另一方面,拳种在 返本 继承的基础上,也要有创新、吐故纳新的 开新 意识。 由于拳种的多方面变革是推动武术现代发展的基础,拳种的固步自封只会导致武术发展的终结 22。根据社会变迁和当代文明的演变趋势,加强传统武术文化与当代文化的沟通与融合,以拳种作为基础,通过本身的文化调适和创新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例如,拳种的地域特色能够作为地域特色文化名片,通
29、过文旅的形式搭建新的展示平台,促进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在体教融合的大背景下,能够推动地方特色拳种进入当地的校园,融入当代教育系统,成为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的新内容等等。 总之, 对传统武术拳种的现代传承,应该以最本质的技击为核心,实现体系化传承,而非片段化传承,并应该根据科学化的程序而非固有的程序进行教授。 23同时,根据时代的需求, 拓展与创新传统武术拳种的功能 24,以适应当下社会群众对传统武术文化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多元化的功能与价值。 3.3、 保卫与挖掘:加强文化认同,拓展传统武术文化的生存空间 当代文明的发展不仅重解了乡村文化的精神,而且改变了传统武术文化赖以生存的 原生态 环境。传统武
30、术的生存环境由原来相对单纯、封闭的村落空间走向复杂、开放的城市空间, 社会变迁所导致的文化记忆的解构与重构是文化发展传播经过中的必然选择 25。 在这一经过中,需要做好传统武术文化生存空间的保卫与挖掘,拓宽传统武术文化的生存空间。首先,要重视传承人、师徒传承制度和传统文化活动等传承文化空间的保卫。由于 传承人是传统武术文化空间的核心 26,也是传统武术文化活态传承的关键。其次,加强对传统武术原生态地域的保卫,包括传统武术文化空间保持较完好的特定区域以及地方特色的武术之乡,例如武当山、温县、嵩山少林寺等。需要指出的是,对传统武术原有文化空间的保卫并不是要强迫性地恢复传统武术文化原有的生存空间,而
31、是要在社会变迁中保卫其文化的完好性和文化个性。由于,当代化进程和文明的发展是不可逆的,传统武术文化必须能根据社会发展的受众诉求做出本身的适应性调试。同时,要整合与创新传统武术文化资源,坚持与时俱进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武术文化,挖掘其文化价值,加强主流价值观对传统武术的文化认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武术的全民介入意识。最后,能够通过当代科学技术拓宽传统武术文化的生存空间,将传统武术文化与信息化、数字化接轨, 借助数字科技手段寻求多元化保卫和活态化传承 27,探寻多元化的传承途径与文化空间。 总之,拓展文化空间是当下阶段传统武术文化保卫与发展的现实诉求, 这就需要发动地方与社会民众的双驱动联合气力
32、,在保卫现有文化空间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出新的生存空间 28。只要这样,传统武术文化才能源远流长。 以下为参考文献 1(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王岗,郭海洲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当代化中的价值取向J.J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6(03):75-78. 3佚名.管子M.李山,译北京:中华书局, 2021,1. 4杨天宇周礼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1.11. 5王俊奇武术文化构成与地理环境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8.,33(12):37-40. 6陈保磊,王岗.家文化 视角下传统武术师徒制度的社会学解读.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33、 2020,39(4):129-136. 7黄莉.中华武术与儒家文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103).22-24. 8郭守靖文化学视野下孔子的武术精神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8,32(4):27-30. 9王岗.中国武术文化要义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9:95, 102. 10李成银,周培启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J.体育科学,1991(03):14-16+93. 11周玉芳,王长琦,席饼嗣武术群众化与全民健身的推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8,34(8):122-125. 12温力尚武精神及其对武术发展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8,43(8)-5-10.
34、13马文国窘境与超越中国武术从 术 至道 之路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20.37(4):470-474. 14王巾轩.师徒制下的武术文化传承逐一基于吴 式太极拳师徒传承的个案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0,38(4):89-94. 15王岗,朱佳斌传统武术保卫与传承的施行途径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8,23(4):292-295+312. 16王江鹤,武超,耿雷.对传统武术保卫对象与保卫方式方法的问题论释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21,33(5):40-45. 17王岗考虑与争鸣:对中国武术发展的边走边思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21,12:92. 18杨青, 邓凌霞文
35、化生态学视角下传统武术的坚守与进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0,40(5);61-64. 19陈保磊,王岗 家文化 视角下传统武术师徒制度的社会学解读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0,39(4)-:129-136. 20韩青松,朱东从个体失调到行为越轨:社会武术发展的失序与回归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2.43(6);88-95. 21武超.民间习武共同体的文化生态保卫论D.北京体育大学, 2021. 22白永正对武术发展空间中的 拳种 个体透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0(7):120-124. 23杨建营武术拳种的历史构成及体系化传承研究J体育科学, 2021,3801):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