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斗争(精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斗争(精品).ppt(6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导入杯酒释兵权图 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以来,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曾长期延续,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一幕。该图显示的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即是这一历史过程中的重要事件。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导入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西汉建立刘邦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汉高祖长陵(陕西咸阳市东)西汉建立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汉并天下”瓦当 “汉并天下”瓦当,1951年陕西临潼栎阳出土,面径1
2、7.5厘米,以双线纹分外圆为四个扇面形区,每区内有一阳文篆字,计“汉并天下”四字。此件瓦当为刘邦初定天下时所造。西汉建立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刘邦大封同姓王汉初同姓王国名荆 楚 齐 吴 淮南赵 梁 淮阳代王名刘贾刘交刘肥刘濞刘长刘如意刘恢刘友刘恒与刘邦关系从父子弟 子 兄子子 子 子 子 子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刘邦所封的同姓诸侯王的封国,占据了国土的大部。诸侯王占据了全国大片土地,其中尤以齐、楚、吴三国最大,几乎“分天下半”(史记吴王濞列传,这里指占王国天下的一半)。当时全国大约有五十四个郡,各诸侯国就占三十九个郡,仅齐一国就有七郡。归西汉王朝中央政府统辖的,只有十五个
3、郡了。显然,属西汉中央政府统辖的只是当时中国的中、西部一小部分地区,而北、东、南一大片地区则是分属各诸侯王国的。从人口数量比较,据有的学者推算,汉初人口总数约有一千三百万。而西汉政府直接统治地区的人口约为:户九十七万,口四百五十万;属于诸侯王国的人口约为:户一百八十万,口八百五十万。这样,中央直接统辖的地区与诸侯王国地区的人口比为5.29:10。林剑鸣秦汉史刘邦大封同姓王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班固汉书书影刘邦大封同姓王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自雁门以来,尽辽阳,为
4、燕、代。常山以南,太行左转,度河、济,渐于海,为齐、赵。穀、泗以往,奄有龟、蒙,为梁、楚。东带江、湖,薄会稽,为荆、吴。北界淮濒,略庐、衡,为淮南。波汉之阳,亘九嶷,为长沙。诸侯比境,周匝三垂,外接胡、越。天子自有三河、东郡、颍川、南阳,自江陵以西至巴、蜀,北自云中至陇西,与京师内史凡十五郡,公主、列侯颇邑其中。而籓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挢枉过其正矣。虽然,高祖创业,日不暇给,孝惠享国又浅,高后(吕后)女主摄位,而海内晏加,亡狂狡之忧,卒折诸吕之难,成太宗(汉文帝)之业者,亦赖之于诸侯也。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故文帝采贾
5、生之议分齐、赵,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陡。而籓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城。长沙、燕、代虽有旧名,皆亡南北边矣。景遭七国之难,抑损诸侯,减黜其官。武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汉书诸侯王年表序 刘邦大封同姓王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高帝(刘邦)刑(杀)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史记吕太后本纪刘邦大封同姓王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央和诸侯王的矛盾激化汉文帝汉文帝(前202前157),刘恒,汉高祖子,母薄姬。
6、前196年,刘邦镇压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汉文帝时中央和封国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文帝三年(公元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发动武装叛乱;三年后,淮南王刘长又步其后尘。解决诸侯国的问题,是汉文帝时的一个重大政治课题。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贾谊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他少有博学能文之誉,文帝初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好议国家大事,为大臣周勃、灌婴等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他曾多次上疏,批评时政。建议用
7、“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中央集权;主张重农抑商,“驱民而归之农”;并力主抗击匈奴的攻掠;著有过秦论、治安策等政论文章。中央和诸侯王的矛盾激化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贾谊故居(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中央和诸侯王的矛盾激化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要(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一二指搐,身虑亡聊。失今不治,必为锢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亲者或亡(无)分地以安天下,疏者或制大权以偪(逼)天子,可痛哭者,此病是也。贾谊治安策 贾谊在治安策中,把汉文帝时诸侯国和中央的关系比做人体,诸侯国力量过于强大,中央集权必然受到极大削弱,
8、好像一个很重的病人。贾谊这段话,把当时中央和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比喻得十分形象。中央和诸侯王的矛盾激化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凑并进,而归命天子。汉书贾谊传 “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坚决削弱诸侯国的势力。这是贾谊为解决中央和诸侯国的矛盾,而向汉文帝的献策。中央和诸侯王的矛盾激化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汉景帝晁错吴楚七国之乱的平定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吴楚七国之乱的平定 晁错数上书言吴(王)过,可削;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王)日益横。及(景)帝
9、即位,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齐七十馀城,楚四十馀城,吴五十馀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郤,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反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及楚王戊来朝,错因言:“戊往年为薄太后服,私奸服舍,请诛之。”诏赦,削东海郡。及前年,赵王有罪,削其常山郡;胶西王卬以卖爵事有奸,削其六县。晁错削藩策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吴楚七国之乱的平定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
10、斗争周亚夫 周亚夫(?前143),西汉名将,沛(今江苏沛县)人;汉初大将周勃之子;少时喜读兵书,智谋过人。汉后元六年(前158年),匈奴大举侵犯,他以河内郡守任将军,驻军细柳(今陕西咸阳市西南),治军谨严,训练有素,汉文帝至细柳劳军,亦须服从营中规定,被誉为真将军。汉景帝时爆发吴楚七国之乱,他率军讨伐,断敌粮道,3个月平定叛军。在历史上,周亚夫以治军严谨、统军破敌而享有盛名。吴楚七国之乱的平定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汉武帝 汉武帝(前156前87),即刘彻,汉景帝子,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在位期间,他强化皇权,巩固国家统一,采取了建立中朝(内朝)、设置刺史、打击诸侯
11、国等强干弱枝的重要措施,使汉朝出现大一统的局面。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茂陵石刻伏虎汉武帝茂陵全景(陕西咸阳东)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朔京师。今以法割削,则逆节萌起,前日朝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適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汉书主父偃传 (汉武帝)令诸王得推恩封子弟为列侯,于是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
12、南分为三;又令诸侯十月献酎金,不如法者,国除,其县邑皆别属他郡。自后诸侯王唯得衣食租税。通典职官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和“酎金夺爵”,大大地打击了诸侯王和列侯的势力,使他们“唯得衣食租税”而已。从此,西汉分裂割据的王国问题得以解决。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东汉和帝后皇帝即位年龄及在位时间表皇帝即位年龄(岁)去世年龄(岁)在位年数(年)和帝102718殇帝122安帝133119少帝111顺帝113020冲帝232质帝892桓帝153622灵帝123423少帝14141献帝95446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削藩策和“推恩令”的措施有什么共同之处?返返 回回返返 回回
13、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导入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唐玄宗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又称唐明皇,712765年在位;在位期间,有开元与天宝两个年号。开元年间,他先后任姚崇、宋璟为相,针对当时的弊政进行改革;裁汰冗官,抑制食封贵族,压抑佛教,又提倡节俭,扩大屯田,兴修水利。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被旧史家誉为“开元之治”。天宝年间,他纳杨玉环为贵妃。终日纵情享乐,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奸相执政,官吏贪黩,政治腐败。同时,府兵制破坏,各镇节度使掌握重兵,终于爆发了安史之乱。玄宗被迫缢死杨
14、贵妃,逃往四川。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安史之乱地图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境内)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占领长安;唐玄宗西逃入蜀,至马嵬驿,士兵哗变。唐玄宗被迫杀死杨贵妃;7月退位,由太子李亨(唐肃宗)在灵武(今属宁夏)即位。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郭子仪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唐代大将;以武举积功,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等。安史之乱,他以朔方节度使率兵与李光弼合军击败史思明,并与李率师五万至灵武,拥立肃宗,拜为兵部尚书、同中
15、书门下平章事,为关内河东副元帅;后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升中书令,封汾阳郡王。唐德宗嗣位,尊为“尚父”。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唐代后期藩镇割据图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安)禄山叛逆,遽陷两京。肃宗即位灵武,而诸镇之兵共起诛贼。其后,禄山子庆绪及史思明父子继起,肃宗命李光弼等讨之,号九节度之师。大盗既灭,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于朝。天子顾力不能制,因而抚之,谓之姑息之政。由是号令自出,以相侵击,虏其将帅,并其土
16、地,自国门以外,皆分裂于方镇,而唐遂亡。陈傅良历代兵制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藩镇)部下各数万劲兵,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籓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李怀仙传旧唐书封面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五代十国局面形成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旧五代史封面新五代史封面 旧五代史,北宋薛居正等撰,150卷,记载后梁至后周53年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新五代史,北宋欧阳修撰,74卷,记载五代史事的纪传体史书。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五代简表政权创建者年代都城后梁朱温907923开封后唐李存勖9239
17、37洛阳后晋石敬瑭936947开封后汉刘知远947951开封后周郭威951960开封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五代十国局面形成政权创建者年代都城前蜀王建891-925成都后蜀孟知祥926-965成都吴杨行密892-937扬州南唐李昪 937-976金陵吴越钱鏐893-978杭州闽王潮、王审知893-945福州、建州楚马殷896-951长沙南汉刘隐、刘岩905-971番禺南平高季兴907-963江陵北汉刘崇951-979太原十国简表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前蜀王建墓文官像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吴越王钱镠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
18、分权的斗争今世天子,兵强马壮则为之耳!资治通鉴卷282 五代十国,实际上是唐末藩镇割据的扩大。那时,武人权势极大,节度使、各州刺史大都是武人,彼此之间,凭借武力,争夺高下,乃至废立皇帝。五代之乱,朝廷之威令不行。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十二 五代姑息藩镇 条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周世宗的改革周世宗柴荣 柴荣(921959)即周世宗,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人,后周太祖郭威的内侄和养子,954年,继郭威为帝。他对政治、经济、军事加以整顿、改革;政治上,严禁贪污,惩治失职官吏;经济上,削减寺院,严禁私度僧尼;同时招民开垦逃户荒田,发展农
19、业生产;颁均田图,均定河南等地60州租赋;军事上,赏罚分明,严明军纪,加强禁军,裁汰老弱,选留精锐。此外,柴荣开始进行统一战争,先后进攻后蜀、南唐,并北伐契丹。959年,周世宗正欲乘胜进取被契丹占领的幽州,却因病被迫班师回开封;同年六月死。周世宗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均有成就,建树良多,为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周)世宗志在四方,常恐运祚速而功业不就,以王朴精究术数,一旦从容问之曰:“朕当得几年?”对曰:“陛下用心,以苍生为念,天高听卑,自当蒙福。臣固陋,辄以所学推之,三十年后非所知也。”世宗喜曰:“若如卿言,寡人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
20、矣。”旧五代史后周世宗纪周世宗的改革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周世宗柴荣周世宗的改革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返返 回回返返 回回周世宗的改革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导入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北宋建立赵匡胤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陈桥驿遗址(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封丘县陈桥镇)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清赵翼北宋建立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宋陵(河南巩义)北宋建立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宋史(元至正元年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刻本)宋史,元脱脱等撰,496
21、卷,记载自建隆元年(960年)、北宋建立,至祥兴二年(1279年)、宋朝灭亡,共319年的历史。北宋建立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央集权的加强赵普 赵普,字则平,后梁龙德二年(922年)生于蓟州。他智谋多,读书少,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后周显德年间,他为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县南)节度使赵匡胤推官、掌书记。显德七年(960)正月,赵普参与发动陈桥兵变,以黄袍加于赵匡胤之身,推翻后周,建立宋朝(北宋),被封为右谏议大夫,充职枢密直学士。北宋初年,赵普向宋太祖献计,削夺朝中诸将兵权,遂有“杯酒释兵权”故事。后来,赵普又辅佐宋太宗,对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起到了重要作用。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
22、方分权的斗争请思考:和历代开国之初“狡兔死,良狗烹”相比,宋太祖的举措高明在什么地方?中央集权的加强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北宋神虎第一指挥第三都朱记铜印 这是北宋时期禁军将领所用的一件官印。“神虎”即神虎军,“指挥”和“都”是禁军的军事编制单位,都一级的统兵将官称为都头。“朱记”则是唐宋时较低级的官印称谓。据宋史禁军志记载,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选陕西州兵马编为神虎军,下有指挥二十六。这件铜印反映了北宋时期禁军的编制。中央集权的加强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北宋武臣石像北宋文臣石像返返 回回返返 回回中央集权的加强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自我测评1.导致汉初“七国
23、之乱”和唐末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原因是什么?2.汉武帝和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何异同?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活动建议柳宗元参考柳宗元的封建论,写一篇论封建或郡县论的小论文。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
24、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于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活动建议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夫尧、舜、禹、汤之事远矣
25、,及有周而甚详。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
26、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活动建议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或者曰:
27、“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守宰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理乎?”余又非之。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列侯骄盈,黩货事戎。大凡乱国多,理国寡。侯伯不得变其政,天子不得变其君。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大逆未彰,奸利浚财,怙势作威,大刻于民者,无如
28、之何。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且汉知孟舒于田叔,得魏尚于冯唐,闻黄霸之明审,睹汲黯之简靖,拜之可也,复其位可也,卧而委之以辑一方可也。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设使汉室尽城邑而侯王之,纵令其乱人,戚之而已。孟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明谴而导之,拜受而退已违矣。下令而削之,缔交合从之谋,周于同列,则相顾裂眦,勃然而起。幸而不起,则削其半。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汉事然也。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或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尤非所谓知理者
29、也。魏之承汉也,封爵犹建,晋之承魏也,因循不革。而二姓陵替,不闻延祚。今矫而变之,垂二百祀,大业弥固,何系于诸侯哉?活动建议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或者又以为:“殷、周,圣王也,而不革其制,固不当复议也。”是大不然。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汤不得而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而易。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汤、武之所不得已也。夫不得已,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活动建议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导入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