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王鼎钧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王鼎钧散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散文专题训练-王鼎钧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白米粽子王鼎钧不必等到端午,我也会想起包粽子。当然是童年的事,可以说是社会纯朴吧,那时包粽子年年都是白米红枣。后来粽子商业化了,商人制造繁华,粽子就品类众多,豆沙、绿豆、红豆、眉豆、黄豆,腊肠、咸鸭蛋、花生、栗子、冬菇、虾米、猪肉陆续出现。不过回忆起来,还是当年那种一清二白的粽子,简单明了的粽子,令人回味无穷。白米是凝的淀粉,红枣是脱水的干果,都要放在一个大水里整夜浸泡,围着水盆包白米粽子是冷清寂寞的工作,只因有个母亲便不同。家家都有的情景:母亲带着孩子们,围着一大盆清水。米是白的,枣是红的,红白相映,孩子的手也白里泛红。包粽子用的竹叶
2、也要经过浸泡才不会裂开,水中有了碧绿,那一片一片憔悴的竹叶好像又恢复了青春。水盆里一幅画,一家大小合作画一幅水彩。通常,厨房是家中最安静的地方,洗米的时候听得见米粒互相摩擦。包粽子的时候,要用手把米从水里捞起来,听得见水珠从指缝间漏下来滴到盆里,也听得见米从掌心落进竹叶里。洗米,晶莹剔透,有愉快的触觉。洗米水,没人相信是脏水,它像琼浆玉露。粽子就这样一个一个包成了,那些细碎不断的声音里有你的成就感,非常动听。然后,煮粽子,要煮一段很长的时间,嗅觉来陪这些嘴馋的孩子,米的浓香,枣的甜香,竹叶的清香水蒸气的无可名状之香,这时候,哪里还需要肉的腻香,虾的腥香,冥冥中大自然调和鼎盈,俨然盛宴。这段时间
3、,孩子们去做功课,或者去做游戏,都不能专心,想的只是吃,不断看厨房。一定吃得到,而且很丰富,心里很平静,所以童年很快乐。吃粽子了!剥开竹叶,白嫩滋润,弹性抖动,这哪里是粽子?这是人参果!吃,满口清香甘甜,通过咽喉食道,母乳一样舒服。作料配件都多余,靠粽子帮助,这番经验后来帮助我读通了那句诗:却嫌脂粉污颜色。母亲在旁边叮嘱:慢慢吃,慢慢吃。怎么能慢得下来?母亲在旁边叮嘱:别烫着,别烫着。孩子不记事,如果不烫,哪能至今魂牵梦绕?医生说,中国人得食道癌的比例偏高,因为中国人爱吃温度高的食物,是这样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也认命了!家家一样,粽子上了桌,母亲最后吃,甚至不吃,厨房里的香气把她熏饱了,做母亲
4、的从来不是靠淀粉蛋白质活着。厨房是个辛苦的工厂,一个外国人说,中国人做菜做饭的过程是一种折磨,看电视学做菜就知道。我来换个说法,中国人做菜做饭是一种修行,看母亲就知道,她看孩子吃看得津津有味,目光那样温柔。那就是她的快乐,她的成就。请恕直言,人在吃东西的时候最难看,扩而大之,动物在吃东西的时候都难看,狗啃骨头,贪嗔都有,日露凶光,一面吃一面准备战斗,别的狗看了想抢。中国京戏没有饮食的动作,喝酒的时候,举起袖子挡住脸。早期话剧的舞台上也没有吃喝的画面,因为其中没有美感。那个叫“文化”的东西来了,特别倡导餐桌礼,希望吃相好看一些。只有自己爱的那个人吃东西,你才爱看。请女朋友吃饭,她吃得挑剔,楚楚动
5、人。同生死共患难的哥儿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你高兴,抢着付钱。家家一样,母亲爱看孩子吃粽子,孩子不懂事只是吃,旁若无人,如此这般,他接受了母亲的爱,母亲快乐,就是报答了母亲。诗人孟郊提出来的那个不朽的问题有了答案:寸草好好地生长,就是报答了春晖。万物欣欣向荣,就是报答了上天。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将母亲带着孩子包粽子比喻为“合作画一幅水彩”,将原本寂寞冷清的包粽子工作变得热闹温馨,照应了上文“只因有个母亲便不同”。B在描写包粽子和吃粽子的两段里,作者强调“家家都有”“家家一样”,意在表明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每个中国家庭的一种文化习俗。C“做母亲的从来
6、不是靠淀粉蛋白质活着”一句饱含深意,母亲将最好的东西都留给孩子们,对孩子无私的爱支撑着她们在这个世上的修行。D在作者的心里,白米粽子已经成为一种情感符号,它不仅是自己童年的美好记忆,更象征着温暖无私的母爱,展示出作者对生活的独特体会。2下列对原文语言艺术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多处使用短句,使语言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表达出热烈的情感。长短句交错运用,也使语言变化多姿,读起来朗朗上口。B作者在句式的运用上匠心独运,整篇以陈述句为主,语气平稳;但在吃粽子一段,句式多变,运用感叹句、反问句等将情感推向高潮。C“米的浓香”“枣的甜香”“竹叶的清香”“肉的腻香”“虾的腥香”,可见作者用词准确
7、、考究,也使文章语言变得华美多姿。D文章语言风格朴实自然、真素晓畅,如道家常,却又平中见奇,寓深情于平淡,体现了王鼎钧散文高超的语言艺术魅力。3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中说“寸草好好地生长,就是报答了春晖”,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红头绳儿王鼎钧一切要从那口古钟说起。钟是大庙的镇庙之宝,锈得黑里透红,缠着盘旋转折的纹路,经常发出苍然悠远的声音,穿过庙外的千株槐,拂着林外的万亩麦,熏陶赤足露背的农夫,劝他们成为香客。钟声何时响,大殿神像的眼睛何时就会亮起来,炯炯地射出去;钟声响到哪里,光就射到哪里,使鬼魅隐形,精灵遁走。半夜子时,和尚起来敲钟,保护原野间辛苦奔波的
8、夜行人不受邪祟校长来到古城的时候牵着一个手指尖尖、梳着双辫的女儿。庙改成小学,钟声响,引来的不再是香客,是成群的孩子,大家围着钟,睁着发亮的眼睛,伸出一排小手,按在钟面的大明年号上,尝震颤的滋味。校工还在认真地撞钟,后面有人挤得我的手碰到她尖尖的手指了,挤得我的脸碰到她扎的红头绳儿了。挤得我好窘好窘!好快乐好快乐!可是我们没谈过一句话。钟声停止,我们这一群小精灵立刻分头跑散,可是,我总是落在后面,看那两根小辫子裹着红头绳儿,一面跑,一面晃荡。如果她跌倒,由我搀起来,有多好!校长对学生很严厉,包括对自己的女儿。他要我们跑得快,站得稳,动作整齐划一。如果我们唱歌的声音不够雄壮,他会走到我们面前来叱
9、责:“你们想做亡国奴吗?”可是,他从不禁止我们拿半截粉笔藏在口袋里,他知道,我们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喜欢找一块干净的墙壁,用力写下“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大军过境的日子,他不处罚迟到的学生,他知道我们喜欢看兵,大兵也喜欢摸着我们的头顶想念自己的儿女,需要我们带着他们找邮局寄家信。“你们这一代,要在战争中长大。你们要早一点学会吃苦,学会自立。挺起你们的胸膛来!有一天,你们离开家,离开父母,记住!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挺胸抬头”校长常常这么说。我不懂他在说什么。我怎么会离开父母?红头绳儿怎么会离开他?如果彼此分散了,谁替她梳辫子呢?卢沟桥打起来了。这天,钟响得很急促,好像撞钟的人火气很大。校长把高年级的学
10、生分成十条线路出发,挨家散布油印的快报。快报上除了新闻,还有他写的一篇文章,标题是拼到底,救中国。送报回来,校长正在指挥工人在校门外的槐树林里挖防空坑。忙了几天,开始举行紧急警报的防空演习。警报是疯狂地朝那口钟连敲不歇,每个人听了这种异常的声音,都要疏散到校外。跳进坑里。校长非常认真,提着藤鞭在树林里监视着,谁敢把脑袋伸出坑外,当心藤鞭的厉害。贴着红膏药的飞机果然来了。校长冲出办公室,亲自撞那口钟。我找到一个坑,不顾一切跳下去。 钟声和“轰隆” 的螺旋桨声混杂在一起。我为校长担心,不住地祷念:“校长,你快点跳进来吧!”“扑通”一声,有人跳进来。是她,校长的女儿!有话快一点说出来吧,也许一分钟后
11、,我们都要死了要是那样,说出来又有什么用呢时间在昏热中过去,我拿定主意,非写一封信当面交给她不可。警报解除,她走了,我还在坑里打腹稿。校长打算回家去抗战,当然带着女儿。我有点舍不得他,当然更舍不得红头绳儿,快快地朝学校走去。远远地看到一大群同学围着钟,轮流撞击。钟架下面挖好了一个深穴。原来这口钟就要埋入地下,等抗战胜利再出土。校长说,这么一大块金属落在敌人手里,必定变成子弹来残杀我们的同胞。钟要消失,红头绳儿也要消失,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要毁坏变形。钟不歇,人不散,只要他们多撞几下,我会多有几分钟时间。没有人注意我吧?似乎没有,大家只注意那口钟。悄悄向她身边挤去,挤两步,歇一会儿,摸一摸那封信,忍
12、一忍心跳。等我挤到她身后站定,好像是翻山越岭奔波了很长的路。取出信,捏在手里,紧张得发晕。那口大钟剧烈摇摆了一下。我抬头看天。“飞机!”“空袭!”在藤鞭下接受的严格训练显出功效,我们像野兔一样蹿进槐林,隐没了。我的那封信我想起来了,当大地开始震颤的时候,我顺势塞进了她的手中。我出了防空坑,看到钟架被炸了,工人正在理钟。一个工人说,钟从架上脱落下来,恰好掉进坑里,省了他们好多力气。大轰炸带来大逃亡,我东张西望,不见红头绳儿的影子,只有校长站在半截断壁上,望着驳杂的人流发呆。多年以后,我又跟校长见了面。我几次想问他的女儿,几次又吞回去,终于还是忍不住问了。校长说,在那次大轰炸之后,他的女儿失踪了。
13、“怎么会?怎么会?”我叫起来。我说出那次大轰炸的情景:同学们多么喜欢敲钟,我和红头绳儿站得多么近,脚边的坑是多么深,空袭来得多么突然,我们疏散得多么快只瞒住了那封信。校长一句话也不说,只是听,我只有不停地说,说到那口钟怎样巧妙地落进坑中,由工人迅速填土埋好。泪珠在校长的眼里转动,吓得我住了口。“我知道了!”校长只掉下一颗眼泪,眼球又恢复了干燥,“空袭发生的时候,我的女儿跳进钟下面的坑里避难。钟掉下来,正好把她扣住。工人不知道坑里有人,就填了土”“这不可能!她在钟底下会”“也许钟掉下来的时候,把她打昏了。”“不可能!那口钟很大,我曾经跟两个同学同时钻到钟口里面写标语!”“也许她在往坑里跳的时候,
14、已经在轰炸中受了伤。”校长伸过手来,用力拍我的肩膀,“别安慰我了, 我情愿她被扣在钟底下,也不愿意她在外面流落当夜,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带着一大群工人,掘开地面,把钟抬起来,点着火把,照亮坑底。下面空荡荡的,我当初写给红头绳儿的那封信摆在那儿,似乎没有打开过。(选自碎琉璃,三联书店2013年版,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A校长知道战争即将来临,在学校组织挖防空洞,严格训练学生,告诉他们要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永不放弃,充满了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仁爱之心。B“手指尖尖、梳着双辫”“裹着红头绳儿”,寥寥数笔写出了初见小女孩时她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从全文
15、看,“红头绳儿” 象征了一段天真烂漫的童稚恋情。C文章以“我”的梦境结尾,留下想象空间,表明“我”极想知道“红头绳儿”失踪的真相,而梦中那封信似乎没有打开过,又表现了“我”失望的心情。D文章从一个孩童的视角入手,以回忆口吻叙写往事,把儿女情长放在动荡的历史风云和战争的炮火中去表现,爱恨交织,以小见大,具有深广的社会内涵。5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情感,请找出两处并加以赏析。6文章多次写到“古钟”,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方阳光王鼎钧四合房是一种闭锁式的建筑,四面房屋围成天井,住在里面的人也因此牺牲了充足的阳光。即使天气晴朗,室内的角落里也黯淡阴冷。
16、幸而中午的阳光像装在簸箕里,越过南房,倾泻下来,从房门伸进来,照门框的形状,在方砖上画出一片长方形。我永远能够清清楚楚看见,那一方阳光铺在我家门口,像一块发亮的地毯。然后,我看见一只用麦秆编成、四周裹着棉布的坐墩,摆在阳光里。然后,一双谨慎而矜持的小脚,走进阳光,停在墩旁,脚边同时出现了她的针线筐。一只生着褐色虎纹的程猫,喵呜一声,跳上她的膝盖,然后,一个男孩蹲在膝前,玩弄针线筐里的古铜顶针和粉红色的剪纸。那就是我,和我的母亲。在那一方阳光里,我的工作是持一本三国演义或精忠说岳,念给母亲听。如果我念了别字,她会纠正,如果出现生字母亲说,一个生字是一只拦路虎,她会停下针线,帮我把老虎打死。渐渐地
17、,我发现,母亲的兴趣并不在乎重温那些早已熟知的故事情节,而是使我多陪伴她。每逢故事告一段落,我替母亲把绣线穿进针孔,让她的眼睛休息一下。在我的记忆中,每到冬天,母亲总要抱怨她的脚病。她的脚是冻伤的。当年做媳妇的时候,住在阴暗的南房里,整年不见阳光,两只脚永远冰冷,用手指按一下,你会看见一个坑儿。看不见的,是隐隐刺的疼痛。母亲年年脚痛依然。尽管在那一方阳光里,暖流洋溢,母亲仍然不时皱起眉头,咬一咬牙。当刺绣刺破手指的时候,她有这样的表情。母亲常常刺破手指。据说,刺绣的时候心烦意乱,容易把绣花针扎进指尖的软肉里。在那一方阳光里,母亲是侧坐的,她为了让一半阳光给我,才把自己的半个身子放在阴影里。只有
18、左足感到了温暖舒适,相形之下,右足就特别难过。母亲咬牙的时候,没有声音,只是身体轻轻震动一下。这时,我和猫都仰起脸来看她,端详她平静的面容上几条不平静的皱纹。我忽然得到一个灵感:“妈,我把你的座位搬到另一边来好不好?换个方向,让右脚也多晒一点太阳。”母亲摇摇头。我站起来,推她的肩,妈低头含笑,一直说不要。座终于搬到对面去了。以后,母亲一旦坐定,就再也不肯移动。很显然,她希望在那令人留恋的几尺干净土里,她的孩子,她的猫,都不要分离,任发酵的阳光,酿造浓厚的情感。她享受那情感,甚于需要阳光,即使是严冬难得的煦阳。卢沟桥的炮声使我们眩晕了一阵子。母亲的世界也测到一些震波。那年冬天,我们最后拥有那片阳
19、光。母亲在那一方阳光里讲了一个梦,对我而言,那是她最后的梦。母亲说,她在梦中抱着我,站在一片昏天黑地里,不能行动。四野空空旷旷,一望无边都是碎琉璃。碎片最薄最锋利的地方有一层青光,纯钢打造的刀尖才有那种锋芒,对不设防的人,发生无情的威吓。而母亲是赤足的,几十把玻璃刀插在脚边。我躺在母亲怀里,睡得很熟。母亲想,万一她累昏了,孩子掉下去,怎么得了?想到这里,她的心立即先被琉璃碎片刺穿了。某种疼痛由小腿向上蔓延,直到两肩、两臂。就在完全绝望的时候,母亲身旁突然出现一小块明亮干净的土地,像一方阳光这么大,平平坦坦,正好可以安置一个婴儿。谢天谢地,母亲用尽最后的力气,把我轻轻放下。谁知道我着地以后,地面
20、忽然倾斜,我安身的地方是一个斜坡,像是又陡又长的滑梯,长得可怕。我快速地滑下去,比飞还快,转眼间变成一个小黑点。在难以测度的危急中,母亲大叫,醒来之后,略觉安慰的倒不是我好好地睡在房子里,而是事后记起我在行中突然长大,还遥遥向她挥手。母亲知道她的儿子绝不能和她永远一同围在一个小方框里,儿子是要长大的,长大了的儿子会失散无踪的。时代像筛子,筛得每个人流离失所,筛得少数人出类拔萃。于是,她有了混合着骄傲的哀愁。她放下针线,把我搂在怀里问:“如果你长大了如果你到很远的地方去,不能回家,你会不会想念我?”我没有思念过母亲,不能回答这样的问题。母亲梦中滑行的景象引人入胜,我立即想到滑冰,急于换一双鞋去找
21、那个冰封了的池塘。跃跃欲试的儿子,正设法挣脱伤感留恋的母亲。母亲放开手凝视我:“只要你争气,成器,即使在外面忘了我,我也不怪你。”(有删减)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写人叙事散文,本文语言浅近,但寓意深远;正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短句的大量运用,使文章富有诗意。B作者善于运用多种描写方法表现人物性格及情感,如母亲疼痛难忍时的动作描写、肖像描写,表现了母亲的坚忍和对我的爱。C文章以母亲为主人公,运用追忆的笔法叙写母亲针线、听儿子读故事等平常生活片断,抒写了母子间的深情。D文章末段母亲的话,写出了母亲对儿子必将离开她的不舍及对儿子的期望;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无
22、私的爱。8作者为什么要对母亲的梦进行详细的叙写?9王鼎钧曾说:“人生在世需要一座房子,而妈妈只是给我们一些砖头,我们得向别处搜集建材,并决定怎样组合。”这篇散文记叙了“我”与母亲的一些生活琐事,但组合后散而不乱,这与“一方阳光”的恰当运用密不可分。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一方阳光”在文中的作用。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住在衣服里王鼎钧张爱玲有一句话:人都住在他自己的衣服里。大家公认是警句。警句者,使人惊,使人醒,使人集中注意力。哪来的魅力?因为以前没人这样说过,我们从未这样想过!原来人的空间如此狭小,人所拥有的是如此贫乏。灵魂住在肉体里,肉体住在衣服里,衣服住在屋子里,屋子住在市
23、镇村庄里你我只是住在自己的衣服里。写成这一句名言的秘诀是,他用了一个“住”字,衣食住行四大要素中的两个合而为一。论修辞,这个字可以跟王安石用了那个“绿”字比美,(春风又绿江南岸),甚或更为精彩。相沿已久的说法是人都裹在衣服里,或是包在衣服里,辞语固定,读者的反应也固定,终于失去反应,视线在字面上木然滑过。作家的任务是来使你恢复敏感。“人都住在他自己的衣服里”这句话真的是破空出世吗?似又不然。东晋名士刘伶觉得穿衣也是礼教拘束,脱光了才自在,一时惊世骇俗。他的朋友去看他,劝他,他说,房屋就是我的衣服,你们怎么跑进我的裤裆里来了?这不是宣告他“住在衣服里”吗?他的办法是把“衣服”放大了,房子是衣服,
24、天地是房子,超级飓风过境,好大的口气!同一时代,另一位名士阮籍,他又有他的说法。东晋偏安江南,不能发奋图强,北方强敌压顶,士大夫苟全一时,阮籍慨叹人生在世好比虱子在裤裆里,一心一意往针缐缝里钻,往棉絮里钻,自以为找到了乐土,其实!阮籍用比喻,世人好像虱子一样住在衣服里,他把人缩小了。阮籍的年龄比刘伶大,但是不能据此断定刘伶受了阮籍影响。张爱玲呢?我们只知道他的警句中有阮籍刘伶的影子。从理论上说,作家凭他的敏感颖悟,可以从刘、阮两人的话中得到灵感,提炼出自己的新句来。如果他的名言与阮籍刘伶的名句有因果关系,这就是语言的繁殖,作家,尤其诗人,是语言的繁殖者,一国的语言因不断的繁殖而丰富起来。即使有
25、阮籍刘伶的珠玉在前,张爱玲仍有新意,在他笔下,人没有缩小,衣服也没放大,他向前一步,把人和衣服的关系定为居住,自然产生蟹的甲,蝉的蜕,蜗的壳,种种意象,人几乎“物化”,让我们品味张派独特的苍凉。张爱玲,阮籍,刘伶,三句话的形式近似,内涵各有精神,作家有此奇才异能,我们才可以凭有限的文字作无尽的表达。警句的繁殖能力特别强,也许有关系,也许没关系,陈义芝写出“住在衣服里的女人”,多了一个“女”字,如闻哗啦一声大幕拉开,见所未见。女人比男人更需要衣服,也更讲究衣饰,衣饰使女人更性感,一字点睛,苍凉变为香艳。文学语言发展的轨迹正是从旧中生出新来。也许有关系,也许没关系,有位作家描写恶棍,称之为“一个住
26、在衣服里的魔鬼”,他似乎把“住在衣服里的女人”延长了。忽然想起成语衣冠禽兽,沐猴而冠。这两个成语沿用了多少年?你怎未想到写成“住在衣服里的猴子”?我们往往要别人先走一步,然后恍然大悟。收之桑榆,未为晚也,我们仍然可以写“一个住在军服里的懦夫”,“一个住在袈裟里的高利贷债主”之类等等。又见诗人描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说他是“住在衣服里的人”。这句话和“人都住在他自己的衣服里”,都是那么几个字,只因排列的次序不同,别有一番滋味。还记得“小处不可随便”和“不可随处小便”吗?住在衣服里的人,和“一身之外无长物”何其相近,可是你为甚么提起笔来只想到陈词滥调呢!文本二:王鼎钧的散文有丰富的人生含量,王鼎钧散
27、文的魅力首先在于它的深刻性。优秀的散文对于作者的要求是要通透人情世故,真正做到“世事洞明”,从而写出“人情练达”的好文章。王鼎钧的散文充满了智性,往往见他人之所未见,发他人之所未发,读后让人有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王鼎钧散文中的智性是他生命经验的结晶,王鼎钧是一个注重内敛修身的传统知识分子,也是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意识的现代人。他自觉地追求一种个人人格的大境界,在他的散文中,基督的博爱、儒家的担当、道家的淡泊、西哲的洞见常常融入叙事抒情之中。王鼎钧的散文是平和的,不是激烈的。他注重自身的修身养性,执著于一种民间的生命情怀观照现实,对苍生世界的博爱与自身的精神超越造就了王鼎钧散文的大境界,“
28、我爱看邻人,我爱看陌生人,爱看亲人,爱看仇人。人的名称,神的形象。动静举止原是画,喜怒哀乐原是戏,慢慢看啊,每个人都是风景。”(我们的功课是化学)王鼎钧的超迈与博观,熔铸了他散文的精神境界,自觉地超越个人的人生苦难。王鼎钧的散文或叙事,或抒情,或记人,或明理,或在回忆中联想,或在抒情中沉思。小说的笔法,诗的语言,寓言的章法都被王鼎钧巧妙地化用在散文创作之中。意识流式的思绪跳动与清晰的故事讲述同存,象征性的细节勾画与明了的人生哲理相伴,使王鼎钧的散文摇曳多姿,呈现出艺术上的多样性。(摘编自周志雄王鼎钧散文的魅力)10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爱玲话说得好,好
29、在个“住”字,并非“裹”“包”不好,但说法相沿已久,读者反应木然,而“住”字新,有助读者恢复敏感。B张爱玲是“语言的繁殖者”,因为她警句中有阮籍刘伶的影子,她凭自己的敏感颖悟,从刘、阮话中得到灵感,提炼出了自己的新句。C这篇散文围绕张爱玲的警句展开联想,勾连古今中外大量语料形散而神不散,表达了作者对语言创新的思考以及对陈词滥调的批判。D作者文字表现力极强,不必说文白和融,整散结合,单是“超级飓风过境”“如闻哗啦一声大幕拉开”两个比喻,就显现出非凡张力。11作者说“张爱玲,阮籍,刘伶,三句话的形式近似,内涵各有精神”,请分别简要概括其内涵。12请概括文本二的评论要点,并结合文本一的相关内容简要分
30、析。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水心王鼎钧你为什么说,人是一个月亮,每天尽心竭力想画成一个圆,无奈天不由人,立即又缺了一个边儿?你能说出这句话来,除了智慧,必定还得加上了不起的沧桑阅历。我敢预料这句话将要流传下去,成为格言。多年以来,我完全不知道你经历了一些什么样的境况,从你这句话里,我有一些感触和领悟。我从水成岩的皱折里想见千百年惊涛拍岸。哦,皱折,年轮;年轮,画不圆的圈圈;带缺的圆,月亮;月亮,磨损了的古币;古币,模糊而又沉重的往事。三十九年往事知多少,有多少是可与人言的呢,中天明月,万古千秋,被流星陨石撞出多少伤痕,人们还不是只看见她的从容光洁?我们只有默诵自己用血写成的经文,天知地
31、知,不求任何人的了解。你提起故乡。你问我归期。这个问题教我怎样答复你呢?你怎能了解我念的经文呢。没有故乡,哪有归期,三十九年来故乡只在柳条细、柳条长的歌词里。我们在祖国大地上流亡,一路唱“哪里有我们的家乡”,唱“我们再也无从流浪也无处逃亡”,唱得浪浪漫漫雄雄壮壮,竟唱出源源不竭的勇气来。那时候,我们都知道,祖国的幅员和青天同其辽阔,我们的草鞋势不能踏遍,我们也知道,青山老屋高堂白发也都在那儿等待游子。但是而今,我这样的人竟是真的没有家乡也没有流浪的余地了,旧曲重听,竟是只有悲伤,不免恐惧!你说还乡,是的,还乡,为了努力画成一个圆。还乡,我在梦中做过一千次,我在金黄色的麦浪上滑行而归,不折断一根
32、芒尖。月光下,危楼蹒跚迎我,一路上洒着碎砖。柳林全飘着黑亮的细丝,有似秀发但是,后来,做梦回家,梦中找不到回家的巷路,一进城门就陷入迷宫,任你流泪流汗也不能脱身。梦醒了,仔细想想,也果然紊乱了巷弄。我知道我离家太久了、太久了。不要瞒我,我知道,我早已知道,故乡已没有一间老屋(可是为什么?)没有一棵老树(为什么?)没有一座老坟(为什么?)老成凋谢,访旧为鬼。如环如带的城墙,容得下一群孩子在上面追逐玩耍的,也早已夷为平地。光天化日,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村庄,是我从未见过的地方。故乡只在传说里,只在心上纸上。故乡要你离它越远它才越真实,你闭目不看见最清楚光天化日,只要我走近它,睁开眼,轰的一声,我的故
33、乡就粉碎了,那称为记忆的底片,就曝光成为白版,麻醉消褪,新的痛楚占领神经,那时,我才是真的成为没有故乡的人了。“还乡”对我能有什么意义呢?对我来说,那还不是由这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还不是由一个已被人接受的异乡到一个不熟悉不适应的异乡?我离乡已经四十四年,世上有什么东西,在你放弃了它失落了它四十四年之后,还能真正再属于你?回去,还不是一个仓皇失措、张口结舌的异乡人?昨夜,我唤着故乡的名字,像呼唤一个失踪的孩子:你在哪里?故乡啊,使我刻骨铭心的故乡,使我捶胸顿足的故乡啊!故乡,我要跪下去亲吻的圣地,我用大半生想象和乡愁装饰过雕琢过的艺术品,你是我对大地的初恋,注定了终生要为你魂牵梦绕,但是不能希
34、望再有结局。我已经为了身在异乡、思念故乡而饱受责难,不能为了回到故乡、怀念异乡再受责难。那夜,我反覆诵念多年前读过的两句诗:“月魄在天终不死,涧溪赴海料无还!”好沉重的诗句,我费尽全身力气才把它字字读完,只要读一遍,就是用尽我毕生的岁月,也不能把它忘记。中秋之夜,我们一群中国人聚集了,看美国月亮,谈自己的老家,我说,我们只有国,没有家,我们只有居所,只有通信地址!举座愀然,猛灌茅台。月色如水,再默念几遍“月魄在天终不死,涧溪赴海料无还”,任月光伐毛洗髓,想我那喜欢在新铺的水泥地上踩一个脚印的少年,我那决心把一棵树修剪成某种姿容的青年,我那坐在教堂里构思无神论讲义的中年,以及坐待后院长满野草的老
35、年。想我看过的瀑布河源。想那山势无情,流水无主,推着挤着践踏着急忙行去,那进了河流的,就是河水了,那进了湖泊的,就是湖水了,那进了大江的,就是江水了,那蒸发成气的,就是雨水、露水了。我只是天地间的一瓢水!我是异乡养大的孤儿,我怀念故乡,但是感激我居过住过的每一个地方。啊,故乡,故乡是什么,所有的故乡都从异乡演变而来,故乡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涧溪赴海料无还!可是月魄在天终不死,如果我们能在异乡创造价值,则形灭神存,功不唐捐,故乡有一天也会分享的吧。啊,故乡!1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标题是“水心”,开篇却先写“月亮”,直到结尾部分才形象地写出“水心”的
36、含义,其实“水”“月”都是游子情怀的寄托。B文章把“带缺的月亮”比喻为“磨损了的古币”,意在形象表明月亮与古币一样古老,一样从容光洁,一样模糊了沧桑的历史记忆。C作者在描绘还乡梦时写到“在金黄色的麦浪上滑行而归”“危楼蹒跚迎我”等句,以不合理的想象展现梦境,同时表达游子的深情。D文章形散神聚,散的是关于故乡、关于回乡的种种遥想;聚的是作者对故乡绵延不断的情思:盼归乡,怕归乡,不归乡,报故乡。14作者在文中主要使用“你”“我”两个人称抒写情怀,试举例说明两个人称各自有怎样的抒情效果。15“月魄在天终不死,涧溪赴海料无还”两句诗在文中出现三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次引用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有何不同。
37、【答案】1 B“意在表明端午节吃粽子已经成为每个中国家庭的一种文化习俗”错误,文章开篇就说“不必等到端午,我也会想起包粽子”,作者强调“家家都有”和端午节的习俗没有太大关系,也不能说明中国每个家庭都有这样的习俗,而只是为了展现许许多多的家庭都沐浴在母爱当中,母爱洒向人间,人间才充满了温暖和快乐。2C“语言变得华美多姿”错误,本文语言朴素自然,生动形象又富有生活气息,给人平易近人的感觉,并不华美。3(内容构思)该句化用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意在强调孩子好好地成长就是对母爱的回报;(情感主题)作者用这句话既强调了母爱的深厚博大,也寄寓着作者对平淡朴实生活的赞美;(作用效果)深化了文
38、章的主题,也通过诗意的再造,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和感染力。4C“而梦中那封信似乎没有打开过,又表现了我失望的心情”说法错误。“我”在逃难中偷偷将一封信塞进“红头绳儿”手中,文末则在梦中恍惚看到那信“照老样子叠好,似乎没有打开过”。未曾打开的信,象征对女孩的爱恋不曾因岁月流逝而改变,在古钟坚实的保护下,一段天真烂漫的初恋,在梦中化为温暖的印记,永恒而坚定。因此,并不是表现“我”的失望,而是表现“我”对女孩的怀念和“我”的忧伤。5“看那两根小辫子裹着红头绳儿,一面跑,一面晃荡”,这个细节就写出了儿时的“我”对校长女儿的关注和心中朦胧的喜爱之情。“大兵也喜欢摸着我们的头顶想念自己的儿女”,这个细节写出
39、了抗日战争中,战士们看到与自己的孩子年龄相仿的我们,就勾起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衬托出他们的无畏和伟大。6全文由古钟引出故事,推展情节、带出高潮,最后整个故事也结束在古钟近乎停格的画面中,“古钟”是文章的写作线索,并引出下文。“古钟”象征大时代,揭开了战争的序幕。围绕着“古钟”,描写了对日抗战时期一位小男孩对小女孩的爱慕故事,交织出人物的聚散离合,以反映战乱时代的悲欢岁月、百姓流离的沉痛无奈,见证一段可歌可泣的战争历史。“古钟”催动下的避难演演习、紧急避难,多年后又梦见了“古钟”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洁、浪漫赤诚的少年形象。战争开始之后,“古钟”的存在刻画了校长关怀学生、充满责任感的形象。从主题上来看
40、,“我”对女孩由古钟旁初识、单恋到流离失所后的魂牵梦萦,呈现出残酷战争中的温暖情爱。文末以梦见“古钟”作结,更见证无情战火中人性纯真善良的一面。7A“正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短句的大量运用,使文章富有诗意”以偏概全,这篇散文语言的诗化与其对梦境的叙写、意象“阳光”“猫”的使用等多种方式有关系。8通过对“碎琉璃”梦的详细叙写,形象地展现了母亲面对的困境:感性上渴望孩子陪伴,为了保护孩子又必须要与之分离;在对母亲困境的强调中,凸显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这个梦象征着当时现实世界的危险,以小见大,使文章能够从小事中反映时代,使寻常故事有了历史感。9“一方阳光”既是实写,又是作者童年记忆中精神意义上的“
41、一方阳光”;它是本文的中心意象,文章主要事件都与这一方阳光有关;集中表现主旨情感:“一方阳光”象征母亲对我的爱,它陪伴我成长并给我不断成长的力量;它是文章的标题、叙事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散而不乱。(任答三点即可)10B“她凭自己的敏感颖悟,从刘、阮话中得到灵感,提炼出了自己的新句”错误。文中作者没有明确说张爱玲的警句与阮籍刘伶有因果关系,选项将可能性变为了确定性。11张爱玲表达了人“物化”的苍凉;阮籍表达了苟且偷安的悲哀;刘伶表达蔑视礼教,特立独行的旷达。12思想内容深刻:他对种种句子的解读和阐释可以看出他深谙人情世故,对陈词滥调给予批判,表现他富有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意识;风格平
42、和而不激烈:通篇如闲谈,只在结尾批判一句,点到为止,语态节制;艺术形式多样:从张爱玲到阮籍,刘怜,再到其他作家,联想丰富,看似意识流式的思绪跳动,必则有清晰的讲述,摇曳多姿。13 B曲解文意,理解浅显。作者把“带缺的月亮”比喻为“磨损了的古币”意在表明月亮和古币一样承载着“模糊而又沉重的往事”,但月亮也与古币不同,它依然光洁,隐喻游子内心的思乡之苦可能难以从外表上看出来。14 (1)用第二人称“你”抒情,有倾诉的感觉,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也易于带动读者。如“你为什么说,人是一个月亮,每天尽心竭力想画成一个圆,无奈天不由人,立即又缺了一个边儿?”强烈地表达了对离散的伤怀、对团聚的渴望。(2)用第一人称“我”抒情,有独白的感觉,使情感表达更加直接,也易于打动读者。如“我是异乡养大的孤儿,我怀念故乡,但是感激我居过住过的每一个地方”,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对人生经历的感恩之情。15(1)第一次引用是为了用“月魄在天终不死”表达身在异乡对故乡的无尽思念,用“涧溪赴海料无还”表达不能回乡的痛苦。(2)第二次引用是为了表达我们一群海外游子在中秋之夜漂泊异国的感伤、思念故乡的苦楚和怀想一生沧桑往事的悲凉感。(3)第三次引用是为了用“涧溪赴海料无还!”表达直面游子身份的释然,用“月魄在天终不死”表达回报家国的赤子心。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