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备考:高考“德育”主题作文解读及写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写作备考:高考“德育”主题作文解读及写作.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作文写作备考:高考“德育”主题作文解读及写作【作文素材】德育名言1.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孟德斯鸠2.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4.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李白5.有许多种的教育与发展,而且其中每一种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过道德教育在它们当中应该首屈一指。别林斯基6.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尔巴恃7.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契诃夫8.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不足
2、,而智慧却无法弥补道德的不足。但丁9.真正的道德,跟一颗大钻石或珍奇的宝物一样受人欣赏。巴尔扎克10.道德当身,不以物惑。(管仲)释读:真正有道德的人,不会为外物所迷惑。11.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资治通鉴12.道德衰亡,诚亡国灭种之根基。(章炳麟)13.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林肯)14.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德谟克里特)15.金玉满堂莫收,古人安此尘丑。独以道德为友,故能延期不朽。(嵇康)释读:面对再多的金银财宝,古人也可以安居于陋室,不为之心动。如果以道德来作为自己的的朋友,就能够使自己的的精神永远不朽。16.
3、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苏霍姆林斯基)德育主题典例 1.德育应该动“真格”临近毕业贵州贸易经济学校有近百名学生,因德育考核不及格被延期毕业。对于学校的这项措施,不少学生及家长表示过于严苛,“推迟拿证,耽误找工作。”校方称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德行,学校会坚持将这项考核推行下去。2.德育需要“正向能量”一所大学举办学生辩论会,一方因老师拖延课时迟到,评委给准时到场的另一方加了3分。对于德育,这有启示意义:奖励中有鼓励,惩罚中却没有伤害。只有更多地传递出“正向能量”,易于接受、形成触动,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反思自己、改进行为,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3.南风效应:温暖胜于
4、严寒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所以开始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结果很明显,南风获得了胜利。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在德育方面,温暖胜于严寒。4. 反例:父母的品德不过关,难以培养孩子的公德心近日,网曝吉林长春一女子在美食城就餐时,让尿急的孩子尿在碗里,事后竟还发朋友圈进行有奖竞猜问大家照片中碗里的液体是什么,并表示前三位答对者有5.21元的红包。父母自身在道德品质上不过关,很难培养出有爱心、有公德心、有敬畏之心的孩子。5. 正例:没有放任不管,也没
5、有包管一切在哈尔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一名11岁的盲童手持盲杖,一路敲敲打打小心探路。走到路口,陪伴在身旁的母亲会挡住要转向的车辆。当有人想把路上的自行车挪开时,母亲却赶紧用手示意“不用”,让孩子自己摸索。她小心翼翼地保持着与女儿的距离,没有放任不管,也没有包管一切,既让孩子体会到温情,又使其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德育主题的观点观点一:治“校园暴力”,德育要跟上短短两分多钟,一名女生被另外10多名同学击打、扇耳光、脚踹近百次日前,发生在云南省广南县一中的一起校园暴力事件,引来不少关注。除了法律意识淡薄外,学生在德育教育上的缺失不容忽视。中小学阶段本是孩子们培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如
6、果家庭、学校不能在品德教育、品行培养上给予合理的引导,孩子难免会误入歧途。哲人有言,一个知识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健全的人却难于用知识去弥补。学生纯洁得如同一张白纸,可以绘出五彩的世界,也能染上乌黑的墨迹。在德育上,家庭和学校都义不容辞,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落实到行动中。只有真正把德行“搬进”学生的心灵,爱惜自己、爱护他人,才能少些“全武行”、多些“和睦气”。(来源:人民网 朱利 有删改)观点二:家庭要为孩子上好德育第一课过去的一周,一个男孩大骂书店店员的视频引发热议。事情发生在北京一家书店:男孩在书店大声朗读“学外语”,女店员上前提醒时,却被指着鼻子骂,怒斥“信不信我抽你”
7、。疑似男孩母亲的女士全程保持“淡定”,不仅没有道歉,还说“他还只是个孩子”。不少网友对此发表了“这孩子要是还这样惯着,以后有人会教育”等评论。男孩的行为固然引人不快,但激发网友愤怒的恐怕是疑似男孩母亲的做法:在孩子自身行为有所不妥且对他人不够尊重的情况下,没有及时制止并加以教育引导,的确有过于姑息纵容之嫌,在孩子心里埋下怎样的种子可想而知。“养不教,父之过”,如果说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德育课堂,父母无疑是孩子的首席心灵指导师,有责任为孩子上好德育第一课。第一课上得好不好,决定孩子未来能不能成人,以及成为什么样的人。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当上了美国一所中学的校长,
8、每当一位新教师来到学校,他就会交给那位教师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老师,我亲眼看到人类不应该见到的情景: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看到这一切,我怀疑: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要求:你认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到什么呢?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自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范文】德育为先,德才兼备“育人”的目的在于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 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从小就养成自尊、自强、积极进取、诚实守信、宽厚善良、为人正直、助
9、人为乐、孝亲敬长、勤劳节俭、富有责任感的优良美德;从小就成为一个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创造的人。而“成才”的目的在于业务技能的锤炼,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夯实业务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增强业务能力,在实践的磨练中,在优胜劣汰的经济大潮中有生存能力,能创造财富。育人与成才到底孰轻孰重呢?陈毅元帅曾经说过:一个空军飞行员,如果开不好飞机,那总不好吧;然而,飞机开得再好,开到敌人那边去了,反过来打自己的国家,那就很糟了。这段话极为深入浅出。它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能,固然不好;无德,就更不好;才高而德缺,是灾难。教育究竟为了什么?这位二战中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提出的问题值得深思。教育不是为了
10、培养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经济学家,最重要的是培养人。成人比成才更重要。成人是头等重要的事,人性是教育的精髓和根本。我们教育的使命应该在于“育人”而非“制器”,做人、情感、人性、人格的教育亦即人文德育,应占有优先地位。我们要用美德占据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在心灵里播种上高尚人格的种子、人性的种子、博爱的种子。教师教不好学生一门课,影响的可能是学生某个方面的技能;教不会学生做人,没有人性,就有可能毁掉学生的一生,因此,我们要把人性植入孩子的心田。肖川教授说:“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鲜活的生命个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的心灵,如何把人性中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 让孩子在成长的过
11、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是我们教育价值最为完美的体现。”然而,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我们的教师却表现出忽视学生人性教育的偏差: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这种“以分为本”取代“以人为本”的情况,只重学生一时的成绩,忽视学生心灵的成长,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危害。有人云:“德才兼备是能人,有德无才是庸人,有才无德会害人。”因此,我们的教育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就必须以人为本,育人以德为先。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上海地铁上,一男子因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竟不停地用污言秽语和指责他的乘客对骂,一黑衣壮汉忍不住,拨开人群走到“吐痰男”跟前踢去一脚,吐痰男顿时安静下来,一
12、语不发,此时,有出来劝架的乘客指责“黑衣男”:“打人是不对的。”更多的人则认可黑衣男的做法。这段视频被上传到网络后,引起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参考范文】可怕的不文明地铁上,一男子随地吐痰,遭到指责后,还不停地用污言秽语跟乘客们对骂,直到被另一黑衣男踢了一脚才安静下来,一语不发。我对吐痰男的这种言行举止深恶痛绝,他的这种非一般的不文明是十分可怕的,它映射出国人的劣根。吐痰男的言行是怎样的行为?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实是不卫生不文明之举,遭到指责后竟与人们恶
13、语相加,这就不是一般的不文明,而是素质极差,性格有缺陷。这种知错还不改的偏执的人,只能算是人渣或是问题青年。一个人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也许是平时卫生习惯不好所致,纯属个人习惯问题。但被人指出来后仍不知悔改,还口出秽语,想为自己辩护,连最起码的“羞耻心”也荡然无存,这个问题就严重了。轻则说明他品行缺失,重则说明他心灵扭曲。要知道:一个连最起码的羞耻感都没有的人,肯定不成其为人;一个连羞耻感也没有的民族也肯定是个没希望的民族。吐痰男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也许跟他成长的环境有关,子不教,父母之过;也许跟学校教育有关,如今学校教育重成绩、重智育,轻德育、轻做人。培养出不少外表有模样,内在缺素养的青年。也许
14、是一个个案,但它至少是我们社会的一份子,他的言行举止跟社会环境息息相关。不管是什么原因,一个孩子的不良和失足肯定与教育缺失大大关联的。遇上这种不文明的行为,我们该如何对待?一味地当众指责,恐伤其脸面,就是损伤了年轻人的自尊,才导致本就素质不高的吐痰男与乘客对骂。黑衣男的一脚,虽暂时让吐痰男心火熄灭,但是否从心里服气,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感到愧疚呢?不得而知。这种“以黑制黑”的方式,不一定能达到“以黑治黑”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我认为,对这种不良的行为,最好是善意的劝说,既维护了当事者的面子,又悄无声息地让他反省;其次是制定强有力的处罚制度,加上不折不扣的执法;其三是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让“社会秩
15、序,人人有责”“文明拒绝粗鄙”等成为公众的意识。只要有健康的土壤,文明之花才会遍地开放。有人说,不就随地吐一口痰吗?至于如此大做文章吗?固然,一口痰是小事,很快就随风蒸发。然而,如果这个人的痰里携带病毒呢?如果人人都这么认为呢?那公共场所的环境文明有谁来维护?我们将生活在怎样的一个社会中?我们的国家人特别多,尤其是公共场合。如果没有良好的秩序与环境,如果没有正确的公共卫生意识,文明从何谈起?如今,我们的国家发展了,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建设和谐文明的小康社会已成为中国人的追求与梦想。而文明需要从我做起,精心培育出健康的土壤。那就让我们携手共进,一起创建美丽的家园吧!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6、。从景区泡脚、乱刻乱画到因飞机延误而大闹机场,从公然“霸座”到任性拉下高铁紧急制动阀,从重庆公交坠江悲剧到高空抛物致人死亡近年来,关于国人文明素质的讨论也一直都没有停过。如何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文明,是一个迫切需要厘清和解决的时代课题。有人认为文明素质的高低取决于道德素养的高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提升国人文明素质,当下应该德育先行;也有人认为文明素质的高低取决于规矩是否严格、制度落实是否到位,提升国人文明素质,当下应该管理先行。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在两种立场中选择一种,写一篇文章,说服持另一立场的人。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17、少于800字。【审题】本次命题是创设情境+定向引导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题目要素之间的整合意在训练考生的理性思维,并使考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体现了语文学科“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题目充分渗透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的三个方面。题目设置“说服”这一任务,体现了对思维品质的考查,考生要能够比较权衡,以使对方心悦诚服。切题立意:1.提升国人文明素质,当管理先行。2.人人讲规则,道德自然回归。3.无规则滋生道德堕落。4.春风化雨,德育先行。5.道德
18、高度决定文明素养。偏题立意:1.文明素质是逐梦路上的金盾。(没有回答提高文明素养是德育先行还是管理现行的问题)2.文明见证时代。(忽略题目“二选一”的任务)3.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忽略任务,思维跑偏)4.勿以小事论成败。(罔顾任务,自说自话)【立意解读】这道作文题的中的逻辑问题:两种立场选一种,还要“说服持另一立场的人”既要立论,又要驳论。不但要有自己的论点,还要驳斥对方的观点。你直觉上觉得不可能:双方都在说,我是对的,你是错的。假如双方都说,你是错的,我才是对的这是不可兼容的,不可能双方的判断都是真的,必有一假。材料中删去“说服持另一观点的人”,大家各自立论,完全没问题。材料中
19、明明白白交代,“说服持另一观点的人”,考生可以视而不见吗?我理解”说服“,是认为要指出对方的错误才叫说服。假如双方都承认,我们俩都对对方都承认我是对的了,哪里来的说服?既立论又说服,能不能做到任选一方都对?在命题不同的情况下,可以做到。双方的命题没有矛盾冲突,才可以实现。我们在辩论赛中看到的辩题,就是这样实现“都有理”的。辩题看上去是同一个问题,正反双方实际上是在确立自己的命题,驳斥对方命题中的逻辑错误。双方是就同一个话题,陈述两个不同的命题。比如,奇葩说的一个话题,老板不喜欢我要不要辞职?正方:要辞职,我要对自己的感受负责,我有选择的自由;反方:不要辞职,老板的喜好是他的事,职场选择要理性不
20、要任性。正反两方的命题,实际上是不一样的。就所给作文材料,能不能提炼出两个命题呢?材料里的双方分别包含两句话:甲方:文明素质的高低取决于道德素养的高低,当下应该德育先行;乙方:文明素质的高低取决于规矩是否严格、制度落实是否到位,当下应该管理先行。落实命题的关键,在“文明素质的高低”这一概念的界定上。文明素质,有两种,一种应当德育先行;另一种,应当管理先行。这样,甲乙双方的命题就分开了。而所谓驳斥另一方的观点,是用自己的概念来分析对方命题的错误。比如这道题,我们可以这样【立】和【驳】:甲方观点:【立】当下应当德育先行。所谓文明素质,是指个人言行举止的基本要求,是人人需要知道的必备规范。它就像文字
21、一样,是人际交往的必需品。当下社会,不识字的人很难在社会流动中畅行无阻;同样,缺乏基本文明素质的人在某些社会场景中就会让人尴尬,甚至引发悲剧。德育先行,就是让人在走上社会之前,在学校教育中知道基本的文明素养要求。【驳】反观管理先行,把对人的基本文明素养的要求放在各种规章制度中,是成本高、难以落实、效率低下的做法,不应该放在优先位置,更不能取代学校教育。没有人会在需要打电话时才学习说话,没有人在需要写公文时才学习文字,总有一些基本的东西需要通过学校教育提前预备,文明素养就属于此列。提前预备,就是“优先”的意思。德育优先,就是通过学校教育提前预备。管理优先,强调的不过是“补救”,临场补救。与其亡羊
22、补牢,不如未雨绸缪。乙方观点:【立】当下应当管理先行。所谓文明素养,是一个动态更新的行为规范模式。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场景,对文明素养的要求不同。当下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不断变化着的社会,不同的社会场景更是对应着不同的关乎文明素养的要求。人类一直是用随机应变来应对”变化“的,在具体场景中学习,在学习中适应。管理先行,就是规范公共生活场景中人际交往的边界,做出明确的规定,让人有对照和学习的依据与标准。公众不会自动知道不同场景的文明要求,管理者在具体场景里也难以了解各色人等的文化背景,把”丑话说在前头“,让管理先行,就是有效的提升公众文明素养的办法。【驳】反观教育先行,是把文明素养看作静止不变的
23、东西,以为预先可以通过德育先行“交付”,这是刻舟求剑的做法,假如船和河水一直不变,是可行的。古代农业社会的社会生活相对稳定,公众的社交场景有限,德育先行是可以的。在快速发展变化的当下,在全球化的今天,在人员流动常态化的当代,是不适用的。范文人人讲规则,道德自然回归近年来,国人文明素质问题饱受诟病。从景区泡脚、乱刻乱画到因飞机延误而大闹机场,从公然“霸座”到任性拉下紧急制动阀,从重庆公交坠江悲剧到高空抛物致人死亡如何构建与时代相适应的现代文明?是德育先行还是管理先行?今天大家争辩不休,莫衷一是。德育先行还是管理先行?我们不要争辩,请胡适先生来回答这个问题。胡适先生在道德和规则一文中说:“一个肮脏
24、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德国人对秩序的可怕执着就是来自法律制度的约束和法律的监督。德国人大事件、小礼节皆有法律,对女士的呵护,为女士开门让座等皆上升到法律高度,结果,德国成为世上最严谨的民族。德育先行还是管理先行,我们不要争辩,让事实来说话。2019年7月,上海打响垃圾分类第一枪,明确垃圾类别,明确罚款金额,甚至执行个人诚信制度。上海垃圾管理,该出手时就出手,该罚款时就罚款。2020年7月
25、,短短一年,政府晒出成绩单:分类达标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弥足珍贵的是:在变废为宝的执法路上,这个现代化的大都市在文明自律的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事实证明,文明源于管理。感受过上海式文明后,再看一组数字:2009年,酒驾和醉驾肇事共3206起,触目惊心啊!滚滚车轮下,面对失去理性的醉夫 ,再谈道德,何其苍白!只有法律亮剑,管理先行,才是最有力的回击。交通事故已经成为危害社会发展的公害。2011年,“危险驾驶罪”正式入刑,大明星小草根,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治社会没有法外之地。于是人人视酒驾如猛虎、如烈火,自觉收敛。心中有红线,酒后有法律,酒后灾难可以人为避免,即便不能杜绝,也可减少,如此社会
26、自然有序。事实证明,法律是最直接的告白,是最有力的回击,是最有效的管理。法制成为社会的刚需,德治成为最温情的召唤。人人讲规则,何忧道德不回归?人设公德互联网时代是个社交时代,“人设”一词越来越被大家熟知。在社交媒体的围观者面前,网红都有非常强的形象设计需求,极力在镜头前打造“完美人设”,但很多时候,网红所兜售的那种虚拟的网络人格,却经不起线下的校验,“人设崩塌”的情况也不鲜见。所谓“穷不失义,达不离德”,普通人都懂得要守住为人处世的道德底线,更何况是网红?所以,无论镜头内外,网红都应将基本的法律和道德作为自身底线,进而打造高价值的人设,让粉丝文化驶入正确的价值航道。镜头内造“人设”,镜头外丢公
27、德(标题即论点,运用对比,态度鲜明。)在“网红”直播的镜头里初识老君山美景,确实让人惊叹。尤其是大雪过后,银装素裹的山岭点缀着金碧辉煌的楼阁,绝美景色恍如天宫。然而,一句胡编滥造的口水话“远赴人间惊鸿宴,老君山顶吃泡面”,竟然引来众多“网红”奔赴老君山顶直播吃泡面,终使这人间仙境垃圾满地,难以清理。直播完吃泡面,将泡面盒随手一扔,“网红”当然知道这是错的。何以见得?因为在他们的镜头里,永远只有妆容精致、风度翩翩的个人形象,永远只展示热气腾腾吃泡面的场景,却屏蔽了自己随手扔泡面盒的动作,也把满地垃圾屏蔽于镜头之外。(开篇由“网红”奔赴老君山顶直播吃泡面随手扔垃圾事件引出人设和品德的话题。)人们在
28、镜头内外呈现出不同的面目,这一点并不难理解,同一个人在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时,都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社会学家戈夫曼就把社会生活分为“前台”和“后台”。当人们在正式场合扮演正式角色,他们的行为模式就类似于舞台上的“表演”。当人们退居幕后,回到非正式、私人的“后台”场合,他们就会卸下面具,把在“前台”小心克制的情感和行为释放出来。(现实性分析。人们在镜头内外呈现的面目各不相同。)然而,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尤其是进入“全民直播”之后,正常的社会角色扮演,在一些人身上异化为表演性的人生和生活,呈现出一个迥异于自身的虚拟自我。在社交媒体的围观者面前,他们按照这个“人设”的要求和内在逻辑,时时刻刻处
29、于一种表演状态。真实的自我可以没有观众,一个人就可以静默地独处。但表演必须有观众,虚拟自我的主要功能就是用于展示,主要目的就是“被看见”。在名胜古迹、旅游景点,处处可以看到手持直播设备的“网红”在打卡。甚至在大街小巷的日常化场景里,喝杯咖啡、吃块蛋糕、买件衣服,“网红”也通过镜头和文字,把生活点滴,事无巨细地时刻展示在围观者面前。(现实性分析。自媒体时代一些人呈现出迥异于自身的虚拟自我。)社会毕竟不是一个舞台,人生也不能全靠演技。法律规范、公序良俗、社会公德,都对真实的个体提出了规范要求。既然事发公共场所、事涉公共利益,那么“直播吃泡面”时候,镜头就不该仅仅展示“网红”的精致妆容和翩翩风度,不
30、该仅仅展示他们精心剪辑之后的热气腾腾和喜气洋洋,而让他们随手乱扔泡面盒的动作,以及满地垃圾成为镜头之外的“隐秘的角落”。(重要性分析。法律规范、公序良俗、社会公德,都对真实的个体提出了规范要求。)表演的生活毕竟不是生活本身,虚拟的“人设”也不是真实的自己。正如“凡尔赛文学家”写完一掷千金的“凡尔赛文学”之后,转头就得面对令人头痛的房租和水电账单,镜头前永远光鲜亮丽的“网红”,也有必要凝视一下自己的品德和素质。毕竟,喜气洋洋吃泡面,这只是镜头前的表演;随手扔下满地垃圾,这才是品德素质的真实写照。在表演的镜头里,固然可以把真实一面屏蔽于“隐秘的角落”,但是,品德素质审视这个“镜头”,却永远凝视人们最真实的一面。(总结全文,号召呼吁。倡导镜头外真实的自我,更应重视品德素质。)来源:2020年12月21日光明日报【时代警语】社会毕竟不是一个舞台,人生也不能全靠演技。表演的生活毕竟不是生活本身,虚拟的“人设”也不是真实的自己。在表演的镜头里,固然可以把真实一面屏蔽于“隐秘的角落”,但是,品德素质审视这个“镜头”,却永远凝视人们最真实的一面。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