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高洪波散文.docx

上传人:九****飞 文档编号:7084022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高洪波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高洪波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高洪波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高洪波散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散文专题训练-高洪波散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石榴意象高洪波最早认识石榴,是在内蒙古科尔沁草原上的一座小县城里。当然,科尔沁草原牛羊很多,骏马如云,此外柳树榆树白杨树也比比皆是,石榴树与石榴花的模样还真的少见,自然环境里没有,可理发店的柜台镜前却悬挂着古色古香的瓷板画,画面便是喜气洋洋咧嘴乐的大石榴这大石榴足足让我欣赏了13年,因为理发是每一个小城男孩无法逃避近似苦刑的特殊“装修”,它不仅考验你的耐心,因为要排队,更检验你头皮的承受力,因为理发师的长指甲会抓得你眼泪盈眶,幸亏有色彩鲜艳的大石榴,以及它的水果伙伴,譬如水蜜桃、黄蜜桔、红荔枝这些水果产自遥远的山海关里,或者更遥远的南方

2、,尽管我不知道它们的味道,但美丽的外形已经足够丰富和甜蜜着一个草原少年的想象,同时大大减轻我理发的痛苦程度。感谢瓷板画上的石榴,让我13年的草原小城生活显得意味深长。石榴是一种来自西域的特殊水果,它应该是和葡萄、核桃乃至胡琴等一起通过丝绸之路进入中原地区的。我无意中看过一个资料,上面说石榴曾是“名贵舶来品”,原产于波斯,两汉时传入中国,最初只在陕西、河南等地种植,“永嘉之乱”后才跨过了长江,被士族所种植。中国历史上号称第一美男的潘安推崇石榴,称之为“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也”,曹植也为石榴写下“石榴植前庭,绿叶摇缥青”的赞许。可能当时石榴种植技术不够普及吧,石榴显得无比珍罕,故洛阳民谣有“白马

3、甜榴,一实值牛”,一个石榴居然和一头牛等值,多有趣!这个石榴典故如果你到山东枣庄的峄城区去讲述,估计会让每一个峄城人乐不可支,不为别的,只为峄城十万亩石榴园。十万亩?结的果实有多少?放到古代能换多少头肥牛?这显然是无法计算的在榴花的海洋中散步,快乐属于每一只辛勤的蜜蜂。它们用嗡嗡的飞翔讲述石榴花的历史,又用蜂族酿造工艺让榴花蜜芳香四溢,同时如果蜜蜂中有司马迁一样的史学家,它们会感谢一个叫匡衡的峄城人,正是这个少年时节苦读书留下“凿壁偷光”典故的汉元帝时的丞相,离职长安时求得石榴苗,皇家园林上林苑的石榴苗,千里迢迢带回故乡,千年之后,石榴遍地种植,似火而又胜火的榴花们,给予蜜蜂家族丰厚的报酬。当

4、然蜜蜂们不会著书立说,司马迁只能属于人类,但一个热爱家乡的历史文化名人匡衡,借一株树苗种植出绚丽的峄城榴花梦,却是不争的事实。峄城的石榴,古木森森,更多是以盆景的身份进入大都市的当代生活。这些造型奇崛的百年老榴树,被多福多子的吉祥意象笼罩着,成为许多富裕起来的人们宅院的装饰,价格不菲。当然石榴树的走红应该更早,譬如我知道旧社会老北京四合院的富人标配:“先生、肥狗、胖丫头”之外,便是“天棚、鱼缸、石榴树”。这6件标配,石榴树应该是植物界唯一的代表,四合院有几株石榴树,这日子才算过出了滋味儿,别的什么银杏、海棠、龙爪槐,都不行。6月去枣庄峄城时,枣儿们没见到多少,青檀寺里的虬龙般扎根在石壁缝隙间的

5、青檀树拜谒多多,然后便是石榴树了。由于是疫情稍减后的首次旅行,兴奋中不能自已,写得数首旧体诗,第一首走峄城,我写道:“榴花似火峄城行,庚子春深走山东。大疫过后万态新,几重烟雨又东风。”第二首榴花吟:“枣庄少枣多榴花,烈焰垂枝燃早霞。待到石榴结籽日,琼汁玉液醉仙槎。”还有一首观盆景,专门写老榴树:“老榴奇崛移入盆,笑擎一树火烧云。匡衡故里好风月,殊佳滋味钓诗心。”几首小诗,只是表达一种被峄城石榴世界震撼过的心情,但我万万没有想到,有一个希腊诗人埃里蒂斯,1979年凭借作品英雄挽歌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坛高手,居然也被石榴吸引,写过一首疯狂的石榴树(袁可嘉译),他在诗中写道:“在这些刷白的庭园中,

6、当南风/悄悄拂过有拱顶的走廊,告诉我/是那疯狂的石榴树/在阳光中跳跃,在风的嬉戏和絮语中/撒落她果实累累的欢笑?告诉我/当大清早在高空带着胜利的战果/展示她的五光十色/是那疯狂的石榴树带着新生的枝叶在蹦跳?”石榴意象至此,似乎可以收住。我们院子里有6棵石榴树,秋深时,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石榴,它们沉静地置身在北京渐凉的秋色里,石榴,你们可是峄城榴园派出的使者吗?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了空间与时间两条线索多方面描写石榴,空间上,从草原到峰城到北京;时间上,从两汉到现在。B文章多处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如第七段用“银杏、海棠、龙爪槐,都不行”衬托石榴是富人

7、标配之一。C文章围绕石榴展开丰富的联想,虚实结合,如由石榴园榴花的海洋,想到蜜蜂,再想到司马迁、匡衡。D文章主要是用第一人称,写到枣庄峄城时用了第二人称,这样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表达了亲切之感。2本文写“凿壁偷光”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本文描写的石榴具有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军营高洪波大凡没当过兵的人,对军营总觉得神秘、威严,觉得连哨兵的枪上,挑着的都像是军事机密。我的军营,开始便是以这一面貌迎我的。它有个让人一听便觉得毛骨悚然的名称:大荒田。仅就字面理解就可以想见修建军营之前这一地点的荒凉。事实上,它也荒凉得可以了,四围山峦

8、黝黑,树木极少,风刮起时,尘土飞扬,发出阵阵啸叫,令人心慌气短。“新兵”是个很特殊的名词,当上新兵,首先意味着身份的改变,介入一种不习惯的、古板严格的纪律之中。新兵又代表着幼稚、胆怯,随便看哪一位衣不合体、帽难戴正而又衣帽簇新的新兵,老兵们都可能随意指点或嘲讽着。新兵阶段在我记忆里最深刻的,是新兵班长。这位班长来自贵州玉屏县,携带一管箫笛入伍,闲时抚弄,虽非高手,却音韵悠悠。班长姓杨,后来才知道苗族大多为潘杨两姓。他对待我们这群小新兵,从不摆盛气凌人的老兵架子,每每让我们觉得受宠若惊。可杨班长的责任心又极强,时时用“紧急集合”来训练我们。当时常常在酣梦中被一声长哨惊醒,于是黑暗之中胡乱穿好衣服

9、,摸着黑按“三横压两竖”打背包,塞入一双鞋子,便拼命奔出房门。操场上,杨班长早已恭候了,宣布一下时间,指责一下最后一名出门者“演习”就告一段落。有时杨班长心血来潮,一晚上要训练我们两三次。这种训练的结果,是使我一听到哨声(哪怕是篮球场上裁判员的哨声)就腿肚子转筋,心律加快。为了取得好名次,我研究了被子的最快折叠法、背包绳的高速捆绑法,并在闲暇时反复演练。我的热情使一床新军被在很短时间内露出了棉絮,我却取得了“紧急集合”的第一名。尽管现代许多国家的军人配备了睡袋(多让人嫉妒的发明!),可我一想起当年的紧急集合训练,还美滋滋的,觉得学得了本领。别的不说,在时间观念的珍惜、分秒必争这一点上,不乏可取

10、之处。在我的军营四周,有好些散落在山峦上、河岸旁、田野间的田庄,这些村庄大多被秀美的绿竹掩映着,显得幽远而神秘。后来我就在这些村庄里集训。我以新兵连指导员的身份住在这个生产队的会计家中。冬日里每天训练完毕,便坐在火塘边聊天(当地称 “吹牛”)。从老人口中,知道军营附近的居民均非土著,而是在明代迁徙来的。老人对故乡记得甚明白,据说有老人以前还有过高贵身份,一时让我崇敬不已。不过,我更感兴趣的却不是考古,而是老人讲述的大荒田的变迁。老人告诉我,我的军营和军营四周的山峦,曾有过森林和众多的野兽,全不似如今这般秃头秃脑的可怜相。那时河畔古木苍苍,猴群奔掠,金钱豹常在村口徘徊,风光、气候都美不胜收!吃山

11、珍也如到菜园子里割一头菜花般方便。“不远,就是饿饭前几年的时候。”老人答道。“饿饭”是当地农民们的一种特殊的时间称谓,我知道,这指的是19601962年。换言之,在我的军营修建伊始,这大荒田真的是一派莽莽老林,而前辈士兵们正是在这莽林中拓出一座军营来的!森林是在什么时候消失的呢?这座凄楚的、以“大荒田”三字为坐标位置的军营又是从哪一年起才名正言顺的呢?我的疑问其实很好解答:五八年的大炼钢铁,伐尽了林木。村民们为一担柴禾常常要跑几十公里山路到远处去砍伐。不到二十年时间,人类的手便粗暴地改变了自然景观,想来真有些不可思议!训练新兵归来,我很快因身体不适被批准复员,大荒田的军营梦,也因复员而告终。但

12、一想起军营内外绿色植物的匮乏,至今还觉得少了点什么。毕竟我曾把军营当过自己的家,而任谁也不愿自己的家破败衰落,让人望而生畏的。算起来我告别大荒田军营的时间已经一晃八年,整整一个抗日战争的进度。军营的新兵们,也更换了八茬,当年一同入伍的伙伴,有的当了师长,有的当着团政委、后勤部长,再不是“紧急集合”时手忙脚乱的小新兵了。军营在他们的手中想必是焕然一新了。如果有机会的话,我真愿再回到军营,重新听听那悠悠的箫声和尖利的哨声,爬一爬梦中的山峦(有删改)文本二:到十五岁以后,我的生活同一条辰河从无离开,我在那条河流边住下的日子约五年。这一大堆日子中我差不多无日不与河水发生关系。走长路皆得住宿桥边与渡头,

13、值得回忆的哀乐人事常是湿的。从汤汤流水上,我明白了多少人事,学会了多少知识,见过了多少世界!我的想象是在这条河水上扩大的。再过五年,我手中的一支笔,居然已能够尽我自由运用了,我虽离开了那条河流,我所写的故事,却多数是水边的故事。故事中我所最满意的文章,常用船上水上作为背影,我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全为我在水边船上所见到的人物性格。我文字中一点忧郁气分,便因为被过去十五年前南方的阴雨天气影响而来,我文字风格,假若还有些值得注意处,那只因为我记得水上人的言语太多了。沈从文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4下列文章内容的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A军营这篇散文记述了作者在大荒田当兵和带兵的一段难忘经历,流露出一种浓烈的

14、“军人情怀”。B文章开头从“大荒田”毛骨悚然的名字入手,记述大荒田恶劣恐怖的自然环境,也渲染了新兵对老兵的敬畏之情。C作者回忆自己新兵第一年碰到了“紧急集合”训练的情况,虽然略显慌乱窘迫,但是也是一种难忘经历。D文章的最后一段,足可以让人看出作者内心对军旅生活的深情和怀念。5作为一篇军旅散文,虽没有战争年代的紧张悲壮,但也并没有全然消解军旅情怀和军人意识,请在文中举出两例简单分析。6“对作家来说,青春经历和体验是冥冥中的力量,常常规范和制约着作家艺术创作题材、风格甚至主题。”(高洪波军旅散文阅读漫笔)请以沈从文和高洪波为例分析他们作品的共同点。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柳桃花高洪波奶奶

15、的柳桃花是她老人家的骄傲。那花借住在一个小缸似的大花盆里,一点也不觉得委屈。每到春天就可劲儿地表现自己,在柳叶的烘托下,开出一团又一团桃花来。花色嫣红,如霞似火的模样,还有着一股药香,等闲是一株好花!奶奶把我和弟弟视为柳桃花的克星和天敌,她只要一见到我们哥俩向柳桃花献一点点殷勤,马上口中叱骂不止,然后祭起她的法宝二尺来长的铜烟袋锅,于是我们对柳桃花只好敬而远之。好在奶奶事多,有时顾不得老当她的“护花使者”,使我能够仔细地观赏如果允许我使用这个文雅的字眼儿的话。我先是用手扯下一片叶子,这叶子像柳叶,但比柳叶大,同时也比柳叶厚,极像一柄绿叶家族中的叛逆,依我看来,更像一柄匕首,柳叶尖刀大概是模仿这

16、叶子打造的。我再揪一嘟噜桃花,心里犯嘀咕:怎么桃花会开在柳树身上?它们能结出甜甜的水蜜桃吗?香倒是够香的,桃花绝对赶不上柳桃花香,也比不上它们艳,但人家能结出小孩子喜爱的宝贝,你们行吗?想到这里,便把这来柳桃花扔到一旁,懒得再去研究。慢,我又注意到柳桃花的拇指粗的枝干,像竹节,对,简直就是绿竹竿的转世。我找根竹竿来对比,柳桃花比竹节略短些,好像营养不良,没长开。这一发现很令我兴奋,喊弟弟来一块切磋,正当我们准备截取一段柳桃花的枝干进行现场解剖时,奶奶的烟袋锅恰到好处地落了下来。于是胜利大逃亡,把对柳桃花的竹子品性的鉴定扔在了脑后,也扔在了顽皮的童年时代,从此再没有去尝试着捡回。奶奶的柳桃花的确

17、好,至少在她的故乡科尔沁草原那座小城里是这样。事实是能说服人的:每到春季,总有左邻右舍的七姑八姨来求奶奶,求什么?帮柳桃花压枝。压枝,其实就是柳桃花的繁殖方法。从花枝中择一壮茁者,剜入盆土中压好,这根柳桃枝会自己长出根须来,然后取出移种到另一盆中,不多久,就长成亭亭玉立的模样,简单得很。有一个时期奶奶的这株母柳桃花实在受罪,好几条枝干被硬拽下身躯,捺进土里强行繁殖,它已经不大像柳桃,而接近于南方带气根的大榕树。不过痛苦归痛苦,既然世世代代的柳桃花都是这样繁衍后代的,它照理说应该毫无怨言。奶奶的柳桃花,开放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神奇而又珍贵。不过当我告别故乡,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隆冬季节随父母亲调往遥远

18、的贵州时,途经广西柳州小住,意外地发现了柳桃花的森林,那一切如童话般美丽,像梦境般绚烂。我惊奇地走在柳州街头,踏着雨后大大小小的水洼,发现满街是高大的柳桃花,不,应该说是柳桃树,它们缤缤纷纷地怒放着,红得扎眼,白得醒目,不红不白的婉美动人。南方的太阳,南方的雨,洗濯得柳桃花们华贵而雍容。它们高大的身躯遮住我,我失去了在北方攀折柳桃花的英勇,觉得已成为小人国的国民,在柳桃花的树荫花簇中散步是平生头一道。那浓烈的香气混杂在湿润的空气里,让人产生奇异的晕眩,仿佛你被大朵大朵的红云和白云覆盖着,蓝天只是极有限的断层,仰起脸寻找蓝天,只找到纷纷扬扬的花雨。柳桃花,醉了一个北方的少年。我把自己对柳桃花的印

19、象写给奶奶,这是我写下的第一封信,我不知道在信中如何形容它们才好,只好老老实实地说道:南方把柳桃花当柳树种在马路上,柳桃花真的长成了柳树那么高!比柳树还多!奶奶半信半疑,但我相信自此之后,她的铜烟袋锅再不会为了捍卫柳桃花的尊严而向小孩子们举起了。不久前读清人屈大均著的广东新语,无意中读到夹竹桃一节,屈先生考证道:“夹竹桃,一名桃柳。叶如柳,花如绛桃,故名桃柳。枝干如菉竹而促节,故曰夹竹。本桃类,而其质得竹之三柳之七,柳多而竹少,故不曰夹柳桃。终岁有花,其落以花不以瓣,落至二三日,犹嫣红鲜好。得水荡漾,朵朵不分。开与众花同,而落与众花异,盖花之善落者也。故又曰地开桃。”读毕,大开眼界,好像经屈夫

20、子一番解说,童年郁积的“柳桃花情结”顿时消散,自己也从宏观到微观,重新认识了柳桃花似的。不,应该叫夹竹桃。奶奶种在故乡土地上的那株夹竹桃,如今怕早已化身千百、笑开万家了。只是她老人家墓上青草早已离离,如果能有机会前去祭扫,我一定折一束夹竹桃,我知道,奶奶再不会责怪我对柳桃花神的亵渎了。夹竹桃,故乡的夹竹桃,开得更热烈些吧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奶奶的柳桃花是她老人家的骄傲。”这一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突出奶奶对柳桃花的钟爱,也设置了悬念。B作者状物善用比喻,“如霞似火”写出柳桃花“花色嫣红”的特点;“像一柄匕首”写出柳桃花树叶形状的特点。C文中画波浪线的

21、句子运用疑问句和对比手法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生动表现了孩童懵懂、好奇、天真的性格特征。D奶奶种的柳桃花“化身千百、笑开万家”与“老人家墓上青草早已离离”相对比,寄寓了物是人非、世态炎凉的感喟。8文中引用清人屈大均夹竹桃中的相关考证,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9从两个角度简要分析本文的结构艺术。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奥斯威辛的风高洪波2004年的10月,我独走欧洲,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抵达华沙的当天夜里,我就向东道主提出一个要求:明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能否到奥斯威辛一看?说这话时,我不知道奥斯威辛距华沙有多远,更不晓得东道主的具体安排。波兰作协主席马列

22、克沉吟着,翻译胡佩芳大姐也没接话茬儿。几天时间匆匆过去,华沙的秋天留给我极美的印象,在一位演员的庄园里举行的诗人聚会让我领悟到老欧洲的独特魅力,而“华沙之秋”诗歌节在肖邦公园举行,诗意便愈加浓了几分。可我仍惦记着300公里以外的奥斯威辛。10月18日中午12时30分,我终于踏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那一天早晨秋雨绵绵,出门还带了伞,及至抵达奥斯威辛,却陡然狂风大作。胡佩芳大姐说,奥斯威辛是个奇怪的地方,参观者常碰到阴雨连绵。她并没有陪我到奥斯威辛,她说她受不了心灵的折磨!这是一次奇怪而又匆忙的参观,毒气室、焚尸炉、铁丝网、岗楼、绞刑架,还有一个小院子里压成方块状的7000多公斤的头发在27楼展览馆

23、,我见到里面展出的一幅大照片:犹太妇女和儿童在德军枪口下高举双手,一个小男孩的目光中满是天真和无奈。这一幕极其令人震骇!在焚尸炉前,我和一群中学生共同走过,孩子们默默无语,我不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但我的心底却陡然出现几句诗:此刻,我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迅速汲满了历史的汁液,我的指尖也开始流泪,为人类在那一个年代的无助与悲伤。天上有巨大的云朵掠过,秋风卷起落叶,风中有一种嚎叫和呻吟。在奥斯威辛,这人类为了消灭人类而手造的地狱里,我感到寒意袭人,是噩梦又是现实。真的可能是因为奥斯威辛长眠着100多万遇难者的冤魂,才形成了死一般的压抑、魔一般的恐怖,以及变幻无常的气候。风仍在高天咆哮,吹动我的

24、头发,吹动我的衣衫,我不知道这愤怒的风起于何处又生于何时,只感到脚下的土地也在风中战栗,铁丝网和绞刑架在风中摇晃,集中营的游人们,想必心底的风暴更远胜于自然界的狂风罢!事后,我在自己的日记中记下这样一行文字:“欧洲,一个美丽的深秋的中午,在大群中学生的簇拥下,我走在奥斯威辛的土地上,快步疾走,有一种逃亡的感觉。”当天我见到一位叫何敢的中国女留学生,她说曾经陪同一个代表团参观过奥斯威辛,然后连续难受了两个多月,以后再也不愿意去。由何敢联想到在波兰生活了半个世纪的胡佩芳大姐,她们对奥斯威辛的拒绝,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奥斯威辛集中营,是地狱的别称,正像美国副总统切尼在2004年1月27日奥斯威

25、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论坛上说的:“在欧洲的死亡集中营里,有人犯下了人类所不能想象的最严重的罪行。我们必须向下一代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们在这里感谢那些将我们从暴政下解救出来的解放者,同时我们必须有勇气阻止那些邪恶卷土重来。”奥斯威辛是个小镇,建镇在800年前,二战前被称为波兰的“犹太人城”,因为当时的1.23万人口中有7000名犹太人。现在小镇有些不堪历史重负,因为人们无法想象小镇如何在一个巨大的公墓旁生存。这当然仅只是游客的见解,事实上正是由于奥斯威辛的存在,人类的良知才凛然长存。10文章开头三节写出席第33届“华沙之秋”诗歌节的有关情况,有哪些作用?11第五段中, “我的心底”陡然出现的几

26、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12奥斯威辛的“风”有哪些含义?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啊,轮椅高洪波 (1)他坐在轮椅上,左轮是月亮,右轮是太阳。他的微笑因而显得灿烂,又充满温柔。 (2)轮椅向前移动时,他的两只大手使着劲,像推走一座山。他静静地微笑,暗暗地使劲,可能还偶尔悄悄咬紧牙关,这一切都属于题外话,眼前要做的事,是登上五台山上这所最著名的寺庙。 (3)他是残疾人,一个下肢瘫痪的残疾人;他曾有过颀长的双腿,并且用这双腿丈量过陕北的山村,放牧过文静的牛羊们。可是今天他站不起来,尽管他的足魂傲然倔平地屹立着,肉体却早在许多年前就可耻地背叛了他。将他置于这样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早巳不

27、是一次两次了。 (4)他是残疾人,但他又不是一般的残疾人 。他的朋友很多,而中国这块土地上最多。他的朋友们又极好,“仗义”。不久前他乘飞机走了一趟海南岛,事后有人逗他,说他没了腿之后,走的地方更多,他笑了,承认这是事实。从海南岛归来,没多久又接到一位老朋友的信、邀他到外地游览,紧接着老朋友来到北京,不容分说把他往背上一驮,上了火车,有点像绑架! (5)老朋友如今正在轮椅旁擦汗,他发誓要让他来五台山,他还发誓把他背到五台山顶还愿。究竟谁还谁的愿,待考。 (6)他和他、就这样静静地倚着轮椅,仰望着鲁智深醉打过的山门,小憩着,微笑着。轮椅上的他递给他一支烟,又代他点燃:轮椅下的他掏出手绢,替他拭去头

28、上的汗珠,一派和谐和静谧,在这无言的动作里氤氲成几缕温馨。 (7)歇足了,他推起轮椅,向漫坡上的寺门挺进。他坐在轮椅上,用手竭力减轻他的负担,两个朋友,在炎炎夏日下,晒成一座绝美的雕塑。轮椅一寸寸向上移动,一寸寸接近山门,他和他,静止者和运动者,仿佛都被这轮椅吸附住一样,更像被山路黏结在了一处,每走一步,都显出几分庄重、严肃。 (8)路旁拐角处,坐着一位乞讨者,用哀怨的声调唱着自己的苦难。乞讨者年纪不大,可是分明也伤残了腿脚,面前还铺一块写满了字的白布,一见到他们走来,乞讨者停止了吟唱,呆呆地盯住轮椅上的他,他还给乞讨者以同样的凝视,继而是微笑;轮椅下的他摸索着衣袋,代表老朋友,向乞讨者表示了

29、物质上的同情和慰藉。 (9)他们又向上升去,身后响起乞讨者的歌吟,似乎在感叹自己的命运,又在忌妒他们这种和谐的友谊。这歌声,一直陪伴他们的轮椅滚动,很远很远。 (10)山门到了。(11)轮椅上不了台阶,更迈不过门槛。佛们坐在大雄宝殿里等待着,用缭绕的香烟发出召唤。做法事的铙钹木鱼,活泼泼地开始了律动,僧侣们诵经的声音陡然响起,他和他都感受到了冥冥中的一股大力。(12)他伏下身子,把老朋友背出轮椅,迈入庄严的佛殿;有人帮忙推过轮椅,虽然无法拜上两拜,可毕竟是见到了五台山上的菩萨。坐在轮椅上,他在佛殿里缓移着,看天王们的古怪兵器,看罗汉们惊诧的面目表情,以及古朴珍贵的壁画,他又禁不住微笑起来。做法

30、事的僧众们声音愈加高亢响亮,木鱼声伴着诵经声。他和他注视、聆听着这一切。 (14)他来到了五台山,这本身已近乎奇迹,还愿?还什么愿? (15)他和他用一辆轮椅,进行了一次慈航普度的试验吗? (16)这一切都是个未知数。他们快活地交谈着,轻松地告别了五台山。 (17)下山时,轮椅急匆匆地滚动,左轮仍然像月亮,右轮依旧如太阳。只不过他的微笑因友谊的滋润显得愈加明亮,愈加温柔,而且还多了几分恬静的满足。 (18)佛、佛光,以及生与死、色与空、爱与恨、善与恶等等等等佛的诸般哲学意义上的命题、仿佛齐齐涌注到他的脑海。他的微笑于是愈加成熟、深沉。 (19)他和他,就这样走向远方。我想,美,不正存在于这静静

31、的旅途中吗?2011年1月4日注本之用于纪念史铁生。史铁生,双腿瘫痪,著名作家,2010年12月31日因突发脑溢血逝世。13第四段说史铁生“不是一般的残疾人”,根据全文说说,与一般瘫痪者相比,他的“比一般”体现在哪些方面?14作者在第8段写路旁的一位乞讨者,其用意何在?15文章末尾说“美,不正存在于这静静的旅途中吗”,请说说“这静静的旅途中”哪些事情是“美”的?【答案】1 A“文章采用了空间与时间两条线索”是错误的。应是以作者对石榴的认知即石榴意象为线索。开头第一句是“最早认识石榴”,最后一段第一句是“石榴意象至此”前后照应,并照应题目,这是线索的标志。文章中峰城、北京两地交替出现;时间上,两

32、汉、晋、魏、汉、当代、旧社会、6月等没有按顺序出现。2 把对石榴这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人文历史结合起来,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彰显文化底蕴。赞颂匡衡富贵不忘报答家乡。给故乡种植出绚丽的峄城榴花梦,泽被后世。3色彩鲜艳,似火似霞:在阳光中跳跃,在风的嬉戏和絮语中,撒落她果实累累的欢笑;包含着一个草原少年的甜蜜和诗人的兴奋。历史上一个石榴和一头牛等值,无比珍罕,是富人的标配之一。一个让榴花蜜芳香四溢的峰城十万亩石榴园代表着绚丽的峰城榴花梦。造型奇掘的百年老榴树,蕴含着多福多子的吉祥。4B“也渲染了新兵对老兵的敬畏之情”错。没有“渲染”,文章这样描写“可杨班长的责任心又极强,时时用紧急集合来训练我们”,可见

33、文章只是客观真实地描写,并没有“渲染”。5(1)“紧急集合”这一场景是对军营生活最直接的描写,“我”对哨声的敏感和对时间的观念也是来源于军营的教育。(2)我把军营当作自己的家,不愿自己的家破败衰落,体现了我作为一个军人的家国情怀。(3)文中最后我对于军营生活的想象和回忆,是我对军营最直接情感的宣泄。6(1)作品都是以自己生活过的地方的人和事为主要题材,除了写自己的生活也有对当地环境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生活过的地方的喜爱与怀念。(2)作品的风格同作者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沈从文笔下的边陲小镇是美丽宁静,那里的人们也是淳朴自然的,所以他的创作风格也是清新自然的;高洪波的云南小城民风淳朴,作为一名边防

34、战士他从一名新兵成为一名老兵,他的创作风格也质朴自然,不事雕饰。(3)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经历关系密切。沈从文从边陲小镇到到城市,诸多不习惯,所以作品体现出对人性美的赞美与渴望;高洪波的作品体现出军旅情怀和军人意识也和他在云南当兵多年密不可分。7D“奶奶种的柳桃花化身千百、笑开万家与老人家墓上青草早已离离相对比”中的“相对比”不准确,二者并非对比,只是表述这两个景物描写。“寄寓了物是人非、世态炎凉的感喟”属于过度解读,应是抒发了作者对奶奶的思念之情。8充实内容,增加知识性与趣味性:引述清人屈大均夹竹桃中的相关考证,解说夹竹桃得名由来,介绍其叶、花、枝干、生长习性等特点,帮助读者开拓视野。变换笔法,

35、丰富情感内涵:“我”因屈夫子的考证而更新认识,消散童年郁积的“柳桃花情结”,对故乡的热爱,对奶奶的怀念更深入一层。9由物及人,一线贯穿,脉络清晰,情真意挚:以“柳桃花”为线索,追溯童年时奶奶对柳桃花的呵护,少年时“我”沉醉于柳州的“柳桃花”森林等往事,抒发了对童年、对亲人、对家乡的深挚怀念。时空转换,递进拓展,结构紧凑,主旨集中:从科尔沁草原上的故乡小城到迁徙途经的广西柳州,从童年到少年乃至“不久前”,“我”对“柳桃花”的认识,对“奶奶”之于“柳桃花”的珍爱的理解,都得以具体、深入。10 (1)她说她受不了心灵的折磨(2)对奥斯威辛的拒绝是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保护。11 (1)奥斯威辛的风常常是

36、“陡然”来到,狂风大作;寒气袭人,在高天咆哮;具有“愤怒”、“狂暴”的气势;发出“嚎叫”、“呻吟”的声音。(3分)(2)奥斯威辛的风既是自然界的狂风;也是百万冤魂形成的死一般的压抑、恐怖的氛围;也是人们心底的风暴。(3分)12“心底”陡然出现的诗句表现“我”目睹悲惨历史的巨大震撼和为人类的无助与悲伤而无比的痛心的情感。(3分)13(1)朋友多,且朋友“仗义”。(2)没了腿之后,走的地方更多。(3):身残志坚,傲然倔犟。(4)对命运的不幸更加豁达,对生命的体悟更加深刻。(任答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14用乞讨者的身残志残反衬出史铁生的身残志坚,(2分)也用乞讨者的孤独无助反衬出史铁生因有真挚的友谊而具有的幸福满足。(2分)(手法答成“对比”“衬托”,只要“用意”符合答案,也可给满分。共4分)15(1)瘫痪的史铁生在登五台山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是美的,(2)朋友帮助史铁生登上五台山的“仗义”行为是美的;(3)史铁生对人生意义和价值(或者“诸般哲学意义上的命题”)的探寻是美的;(4)史铁生对乞讨者的同情和慰藉所表现出的悲悯情怀是美的。(意合即可,答到其中三点得满分。共6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