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新版)新人教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 -20192019 届高二下期中考试届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卷语文卷本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 23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共 9 分)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 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
2、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 “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3、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仍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
4、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竞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竞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 2 -(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1
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文本之所
6、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B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
7、蓄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B 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一性。(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4 分)端午的阳光- 3 -熊红久公元前 278 年的五月初五,
8、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一
9、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生命肉体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用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
10、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系起来。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枝间的花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的能激
11、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神上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舌津。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蜂拥江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 4 -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它是汨罗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对河流而言,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对三闾大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
12、弯道,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情会沉重许多。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在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其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距离,聆听到了一条河流古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
13、端放在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映像。(选自人民日报2016 年 5 月 21 日,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文章通过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来证明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正如欧阳修之于醉翁亭、范仲淹之于岳阳楼,表现了山河与文化血肉相连。B文中诗一般的语言,意蕴深厚,充满张力,所引用的余光中“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一句,用了借代的手法写出了屈原在中国文化中开创性的作用。C文章末段赞颂了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不足,促使我们反思并不断提升自己,强化了屈原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D文章以“
14、端午”为线索组织材料,回顾了对端午节的认知过程,对自己最初只喜欢端午节粽子的浅薄而感到惭愧,对世人将悲情渲染成欢悦而感到不满。5.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5 分)6从全文看, “端午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6 分)二古诗文阅读(共 38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共 19 分)-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牟子才,字荐叟,井研人。八世祖允良生期岁,淳化间盗起,举家歼焉,惟一姑未笄,以瓮覆之,得免。子才少从其父客陈咸,咸张乐大宴,子才闭户读书若不闻见者,见者咸异之。嘉定十六年举进士。时丁大全与宋臣表里浊乱朝政,子才累疏辞归。初
15、,子才在太平建李白祠,自为记曰:“白之斥,实由高力士激怒妃子,以报脱靴之憾也。力士方贵倨,岂甘以奴隶自处者。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其后分提禁旅,蹀血宫廷,虽天子且不得奴隶之矣。 ”又写力士脱靴之状,为之赞而刻诸石。属有拓本遗宋臣,宋臣大怒,持二碑泣诉于帝,乃与大全合谋,嗾御史交章诬劾子才在郡公燕及馈遗过客为入己,降两官,犹未已。帝疑之,密以椠问安吉守吴子明,子明奏曰:“臣尝至子才家,四壁萧然,人咸知其清贫,陛下毋信谗言。 ”帝语经筵官曰:“牟子才之事,吴子明乃谓无之,何也?”众莫敢对,戴庆炣曰:“臣忆子才尝缴子
16、明之兄子聪。 ”帝曰:“然。 ”事遂解。盖公论所在,虽仇雠不可废也。未几,大全败,宋臣斥,诬劾子才者悉窜岭海外,乃复子才官职,提举玉隆万寿宫。帝即欲召子才。会似道入相,素惮子才,仅进宝章阁待制、知温州;又嗾御史造飞语目子才为潜党,将中以危祸。上意不可夺,遂以礼部侍郎召,屡辞,不许。 乃赐御笔曰:“朕久思见卿,故有是命,卿其勿疑,为我强起。 ”故事,近臣自外召者,必先见帝乃供职;子才至北关,请内引奏事,宦者在旁沮之,帝特令见,大说,慰谕久之。 时士大夫小忤权臣,辄窜流,子才请重者薄惩,轻者放还。度宗在东宫,雅敬子才,言必称先生。即位,授翰林学士、知制诰,力辞不拜,请去不已。进端明殿学士,以资政殿
17、学士致仕,卒,赠四官,官其后二人。 (节选自宋史牟子才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3 分)A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 B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 C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 D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
18、宦官之盛/遂自是始/ - 6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 (3 分)A “笄”是古代用以盘头或别住帽子的簪子,特指男女十五岁可以插簪子的年龄。 B “记”是古代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如桃花源记 ;也可按时间记述史实,如史记 。 C “拓本”是把碑石或金石等器物上面的文字、图象拓印下来的纸本。 D “经筵” ,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 ,以翰林学士等任经筵官。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3 分)A牟子才少年时苦学上进。他随父亲寄人篱下,闭门读书,专心学习,不受外界干扰,被认为与众不同。 B牟子才敢于为国得罪
19、宦官。他借为李白作记表达了对宦官专权的不满,以致后来他从外地召回皇宫时,宦官董宋臣从旁阻挠。 C牟子才屡遭权臣忌恨。丁大全、贾似道都曾唆使御史对他诽谤诬陷,罪名分别是侵吞公款和暗结叛党,但均未能完全得逞。 D牟子才深得皇帝信任。他被人中伤,皇帝暗中写信给吴子明询问真实情况;度宗做太子时,就对他很尊敬,即位后给予重用。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乃赐御笔曰:“朕久思见卿,故有是命,卿其勿疑,为我强起。 ” 时士大夫小迕权臣,辄窜流,子才请重者薄惩,轻者放还。(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本题共 2 小题,共 9 分)夜别韦司士高适高馆张灯酒复清,夜钟残月雁
20、归声。只言啼鸟堪求侣,无那春风欲送行。黄河曲里沙为岸,白马津边柳向城。莫怨他乡暂离别,知君到处有逢迎。- 7 -【注】韦司士,要从甘肃武威前往河南洛阳赴任,无那:无奈。曲里:拐弯。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3 分)A诗歌首联写馆舍夜宴,其中上句写馆舍张灯,酒清香冽,由此可见待客之殷勤。 B首联的下句连用“夜钟” “残月“雁声”等表达时间的词语,显示宴饮时间之长。 C颈联通过联想和想象的虛写手法,描写出了韦司士的行程。 D这是一首送别诗,既表达了对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也表达了对友人为人和才名的赞颂。 12.诗歌颔联常为人所称道,请结合诗句试作简要分析。 (6 分)(三)默写(每
21、空 1 分,共 10 分)13.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子曰:“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3)子曰:“ ,则远怨矣!”(4)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5)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7)千呼万唤始出来, 。 (琵琶行白居易)(8)骐骥一跃, ; ,功在不舍。 (劝学荀子)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29 分)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眼线城市带来
22、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这位小品演员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也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城镇建设既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长远方向,也要考虑历史形成的客观事实,因此实际推进过程中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地去做。这恰恰与中国男篮在今年夏天的热身赛相反,男篮夏季热身赛往往是姚明领衔的内线卖力- 8 -发挥,而外线无法打开局面,表现差强人意.央视纪录片中国远征军犹如空谷足音,向观众展现了中国人第一次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国土的战例,让人们对那段中国先烈浴血奋战的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春晚只是一台晚会,不必求全责备,也不必奢望它能够承担所有期待,它已被赋予太多角
23、色,变得步履沉重,气喘吁吁了。A. B. C. D.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A本次参赛的微小说充满了正义、善良、正能量,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艺术的表达了人生思考,让读者从字里行间体会到幸福的味道。B近来韩国刮起了一阵强劲的“中国风” 。追溯“中国热”的起因,大体在于同这几年中国综合国力的迅猛增长密切相关C中国公开指责美国不顾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所应肩负的责任而试图通过发行债券的方法来解决自身问题的行径。D大量的事实证明,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刻苦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要通过临场的无数次竞技才能练就。16.将下面的五句诗删去一句,再将余下的排序组成
24、七绝,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绿阴冉冉遍天涯 青草池塘独听蛙 林莺啼到无声处 秋庭暮雨类轻埃 门外无人问落花A. B. C. D. 17.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3 分)A从数百里外捎来如此厚礼,推辞不了,只好笑纳!B本月二十六日,小女举行婚礼,届时请务必光临。C奉上刚刚草就的拙作,敬请拜读,专候宝贵意见。D老朽退休多年,而获此殊荣,颇为羞愧,感谢诸位厚爱!1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3 分)中国是有悠久文明的国家。2000 多年前诸子百家的许多理念,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 9 -人的生活。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
25、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 。中国人民希望和平,反对战争,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也不允许别人干涉中国的内政。A.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对中国人民来说记忆犹新,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B.和平来之不易,深重而难忘的记忆使得中国人民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C.中国人民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尤其对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记忆犹新。D.中国人民对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记忆犹新,尤其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19.下面这段文字提供了黄山哪几个方面的具体信息?请用四个短语概括。 (8 分)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好的。它煞费苦心,创造世界。它创造
26、了人间,还安排了一处胜境。它选中皖南山区。它是大手笔,用火山侵入的方式,在周围 120 公里、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一个浑圆的区域里,分布了这么多花岗岩的山峰。大自然布置完毕,就把胜境给予人类。答: , ,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 (6 分)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 。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四作文(60 分)21.阅读下面的
27、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国内某年青围棋选手小柯一年内连夺三项世界冠军,不仅如此,小柯还以其鲜明的个性引人关注。比如在决赛前夕,他直言对手只有不到 50的胜算,认为对方作为一代传奇“该谢幕了” 。小柯的表现,在广大棋迷中引发了很大争议:有人为棋坛出现了一位天才棋手而感到欢欣鼓舞,也有人对小柯的狂傲个性提出了质疑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完成写作任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0 - 11 -单选题(每题 3 分,共 39 分)论述类文本【答案】1A(曲解文意。第一段说的是“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 , “不重要”不
28、意味着“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 。 )2C(强加因果,文中并没有“由于所以”的因果关系。 )3B(丢掉了基本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 ,使“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变得绝对化;同时又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原文并没有说“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 。 )现代文阅读4. B (A 项错,作者写作的目的并不是谈名家名作与名胜之地的关系。C 项理解错误, “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 ,与文中的“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不一致。 “不断提升自己”没有依据。D 项错在“惭愧”和“不满” ,没有此意。 )5.(5 分)内容:写了屈原在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的事件。(1 分)作用:内容上:点明
29、了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来由),表现了屈原纯洁高尚的品质,赞颂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2 分) 结构上:它照应了题目,引发了下文关于端午节的感想。(2 分)6.(6 分)它是公元前 278 年的五月初五的阳光,是照着屈原投江的阳光,是历史的见证。它是屈原的精神之光、品德之光(或精神的光芒)。它是端午节的文化之光。屈原的爱国、正直,屈原的纯洁、高贵,就像阳光一样映照进后人的内心。(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文言文阅读7.C“扫除之职固当”作“以为”的宾语, “尔”为句末语气词, “尔”后断句,排除1234789111415161718ACBBCABBBCADD- 12 -A、B
30、 “力士”应做下句主语,结合上句意思, “逐”的不是力士, “力士”前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李白不是只以气势压人,而是认为担负清除奸佞的职责本该这样,所以冒犯了君王。唐玄宗糊涂不知真相,反而替高力士驱逐了他所嫉恨的李白,高力士声势益发嚣张,宦官猖獗之势就从这里开始。 8.A“特指男女十五岁成年”理解不恰当,应该是特指“女子十五岁成年” 。 9.B 牟子才作记不是“以致”后面内容的直接原因;“从旁阻挠”的是其他“宦者” ,不是董宋臣原文为, “宦者在旁沮之” 。 10.(10 分,每句 5 分)赐御笔:亲自写信;是命:这个任命;起:起来,这里是“出来做官” 。句子翻译为:于是亲自写信给他说:“
31、我想见你很久了,所以有这个任命,你千万不要有疑虑,为了我(你就)勉为其难出来做官吧。 ” 迕:触犯;窜流:被流放;放还:免除处罚。句子翻译为:当时士大夫稍微触犯当权者,就被流放,子才向皇上请求重罪的轻罚,轻罪的免除处罚。 诗歌鉴赏答案: 11.B “首联的下句连用夜钟 残月 雁声等表达时间的词语,显示宴饮时间之长”说法错误,首联的下句写环境,寄托友情,雁归声以写惜别。12.(6 分)运用比喻的手法,以啼鸟求侣来比喻诗人与韦司士的情感。 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春风”赋予人的性情,借春风送行说不能长聚,用语清新。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遗憾之情。 13.默写(每空 1 分,共 10 分)1 知之为知之2 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3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4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3 -5 学而不思则罔6 欲速则不达7 犹抱琵琶半遮面8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语言知识运用14.B15.C16.A17.D18.D19.(8 分)(地理位置、形成方式、范围面积或区域面积、构成成分)20.(6 分)人具有双重属性 必须受礼仪的规范 这就与禽兽无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