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社会化发展与教育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社会化发展与教育精选文档.ppt(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四章社会化发展与教育第四章社会化发展与教育本讲稿第一页,共十八页引言引言你你了了解解自自己己所所处处社社会会的的行行为为要要求求、道道德德规规范范、价价值值观观念念吗吗?你你了了解解自自己己的的父父母母、教教师师、同同学学和和朋朋友友吗吗?你你了了解解自自己己吗吗?你你在在做做出出重重大大人人生生抉抉择择时时,受受谁谁的的影影响响最最大大呢呢?等等等等。这这一一系系列列问题都与个体社会化过程密切相关。问题都与个体社会化过程密切相关。本讲稿第二页,共十八页第一节第一节 埃里克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 里 克 森(Erik Homburger Erikson,190219
2、82),一名美国精神分析医生,也是当时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学家之一,建立了代表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发展理论。他认为个性的发展受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从情绪、道德和人际关系的整体发展来研究个性发展。因此,埃里克森的这一理论又被称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本讲稿第三页,共十八页一、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一、心理社会发展的八阶段 埃里克森认为,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自我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人格是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组成的统一体。他把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划分为八个阶段:1、信任感与不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3、主动感对内疚感4、勤奋感对自卑感5、自我同一感对同一感混乱6、亲密
3、感对孤独感7、繁殖感对停滞感8、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本讲稿第四页,共十八页二、心理社会发展的教育意义二、心理社会发展的教育意义第一,埃里克森注重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第二,埃里克森从整体上,从个体心理发展的各个层面及其相互关系中,考察了人的社会性发展和道德等的形成发展,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它们的发展历程。第三,埃里克森的理论阐述了个体从出生到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一生的发展,体现了研究人的终生发展的观念,比较符合人的发展实际,也是最早研究人的一生发展的心理学家。本讲稿第五页,共十八页第二节第二节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含义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
4、己的认识以及对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的认知。由自我认识、自 我体验与自我控制三种心里成分构成。自我认识自我认识:是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认知与评价。自我体验自我体验:是个体对自己所具有的情绪体验和态度。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自己对自身行为和心理活动自觉而有母的的调整和控制。本讲稿第六页,共十八页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婴幼儿的自我意识学龄初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小学儿童自我意识的特点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 本讲稿第七页,共十八页第三节第三节 道德发展道德发展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认为,道德由种种规则体系构成,道德的实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
5、容:一是对社会规则的理解和认识;二是对人类关系中平等、互惠的关心,是公道的基础。在1930年出版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等著作中,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本讲稿第八页,共十八页 儿童道德发展四阶段儿童道德发展四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7、8岁)又称他律阶段 3.可逆性阶段(8-10岁)又称自律阶段 4.公正阶段(10-12岁)本讲稿第九页,共十八页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一)道德发展与认识发展。该理论认为:、道德的发展是认识发展的一部分;、道德判断能力与逻辑判断能力的发展有关 、社会环境对道德发展有巨大的刺激作用。人的道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
6、受社会环境的支配。本讲稿第十页,共十八页(二)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模式。(二)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模式。基本思想:、前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0-9岁)岁)。第一阶段:以惩罚与服从为准则 第二阶段: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习俗水平(、习俗水平(9-15岁)岁)。第三阶段:以人际和谐为准则,又称为“好孩子”取向 第四阶段:以权威和维持社会现有秩序为准则 本讲稿第十一页,共十八页、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岁以后)。第五阶段: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为准则。第六阶段:以普遍的道德原则和良心为准则。本讲稿第十二页,共十八页三、对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挑战三、对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
7、挑战 柯尔伯格普遍取向的道德观,较高的阶段也是较好的阶段。柯尔伯格揭示了他的道德发展心理学的哲学前提:其普遍性的道德观,并非指基于所有文化,而是指就道德原则而言是普遍的。方法论上的非相对主义。实际上,柯尔伯格强调了任何文化中的人只要处于第五或第六阶段,就有能力发展普遍化的原则,超出该文化的习俗性道德,本讲稿第十三页,共十八页第四节第四节 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一、父母教养方式 权威型权威型 专断型专断型 放纵型放纵型 忽视型忽视型本讲稿第十四页,共十八页二、同伴关系二、同伴关系 (一)同伴关系的概念(一)同伴关系的概念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是在同学之间进行交往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8、建立起来的同学之间的心理关系,它是除教师之外的班级成员间关系的总和,包括学生个体之间的关系、班级内的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二)同伴关系的类型(二)同伴关系的类型 1、友好型、友好型 2、对立型、对立型 3、疏远型、疏远型本讲稿第十五页,共十八页三、影响同伴关系形成的因素 1.学业成绩 2.个人的行为特征 3.教师的评价 4.个人的身体特征 本讲稿第十六页,共十八页四、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四、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 满足儿童的多种心理需要满足儿童的多种心理需要 为社会能力发展提供背景为社会能力发展提供背景 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本讲稿第十七页,共十八页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你或你的学生现在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哪一阶段?你或你的学生现在处于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的哪一水平和阶段?你是否了解自己?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促进自己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你将如何向他们解释某些道德观念,如“作弊是可耻的”?如何借助父母或同伴的力量,帮助具有自卑心理的人建立自信心?本讲稿第十八页,共十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