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8成语故事.ppt

上传人:hyn****60 文档编号:70699454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专题:8成语故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教育专题:8成语故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专题:8成语故事.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专题:8成语故事.ppt(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金金蝉蝉脱脱壳壳v敲门砖敲门砖 莫须有莫须有 想当然想当然 v桃李满天下桃李满天下 真金不怕火炼真金不怕火炼v心有余而力不足心有余而力不足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江山易改,本性难移v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8 8 成语故事成语故事 自自 相相 矛矛 盾盾活动一:读一读,看谁读得好活动一:读一读,看谁读得好1.1.朗读课文,要求: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重点理解词语: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重点理解词语:夸口、夸口、戳穿、张口结舌戳穿、张口结舌;看图认识;看图认识矛和盾矛和盾试着用一句简洁的话说说故事内容。试着用一句简洁的

2、话说说故事内容。2.2.展示交流展示交流8 8 8 8、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成语故事矛盾夸口矛盾夸口锐利戳穿楚国张口结舌锐利戳穿楚国张口结舌自相矛盾自相矛盾自相矛盾自相矛盾“夸口”:说大话“我的盾坚固的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我的矛锐利的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活动二:演一演,看谁演得像活动二:演一演,看谁演得像1.1.轻声读课文,练习读好卖矛和盾的人与围观轻声读课文,练习读好卖矛和盾的人与围观人的对话。(朗读时注意表现人物说话时的语人的对话。(朗读时注意表现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也可加上动作。反复练习,读到自气、神态,也可加上动作。反复练习,读到自己满意为止)演前要提

3、提建议,演后点评、提己满意为止)演前要提提建议,演后点评、提升哟!升哟!2.2.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课文。小组合作:分角色表演课文。3.3.展示交流展示交流活动三:说一说,看谁收获多活动三:说一说,看谁收获多1 1读课文,想想卖矛的人和围观者各属于哪类人。读课文,想想卖矛的人和围观者各属于哪类人。2.2.小组交流小组交流卖矛的人属于哪类人卖矛的人属于哪类人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2.2.全班展示全班展示自相矛盾自相矛盾自相矛盾自相矛盾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

4、样的错误。误。自相矛盾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吾矛之利,于 物无不陷也。物无不陷也。”或曰: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下雨了,王诚至可能一定带了伞。下雨了,王诚至可能一定带了伞。自相矛盾自相矛盾自相矛盾自相矛盾自相矛盾自相矛盾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语言、行动前后不一致,相抵触。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语言、行动前后不一致,相抵触。自

5、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语言、行动前后不一致,相抵触。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语言、行动前后不一致,相抵触。v【检测反馈检测反馈】v1比一比,再组词比一比,再组词v矛(矛()楚(楚()买(买()v茅(茅()梦(梦()卖(卖()v2“自相矛盾自相矛盾”的意思是的意思是。滥滥 竽竽 充充 数数活动一:读一读,了解故事梗概活动一:读一读,了解故事梗概1.1.朗读课文,要求:朗读课文,要求:读准读准“腮腮”的字音,读通句子,重点理解词语:的字音,读通句子,重点理解词语:滥竽、俸禄滥竽、俸禄。试着用一句简洁的话说说故事内容。试着用一句简洁的话说说故事内容。2.2.展示交流展示交流活动二:比一比,了解人物性格活

6、动二:比一比,了解人物性格1.1.轻声读课文,要求:轻声读课文,要求:画出齐宣王和齐湣王听竽的不同方式,再读一画出齐宣王和齐湣王听竽的不同方式,再读一读。读。画出南郭先生在二王前的不同表现,再读一读。画出南郭先生在二王前的不同表现,再读一读。根据两个根据两个“不同不同”你推断齐宣王、齐湣王及南你推断齐宣王、齐湣王及南郭先生分别是怎样的人?郭先生分别是怎样的人?2.2.小组内交流小组内交流3.3.班级展示班级展示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叫许多人一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齐吹给他听。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

7、他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常常叫许多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人一齐吹给他听。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总是叫许多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人一齐吹给他听。滥竽充数滥竽充数滥竽充数滥竽充数吹吹 竽竽 滥竽充数滥竽充数滥竽充数滥竽充数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竽,他总是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他听。可是他可是他不要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许多人一齐吹,而要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一个一个地单独吹。“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子,按着竽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子,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竽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眼儿,装出吹竽的样子,居然

8、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一样的俸禄。”“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子,按着竽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子,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竽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眼儿,装出吹竽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一样的俸禄。”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人一齐吹给他听。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单独吹。“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子,按着竽眼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子,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竽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儿,装出吹竽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

9、人一样的俸禄。俸禄。”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活动三:说一说,领悟故事寓意1 1小组合作:说一说小组合作:说一说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这样的人?2.2.全班展示全班展示南郭先生一听,滥竽充数滥竽充数 这这个个成成语语比比喻喻没没有有真真正正的的才才干干,却却混混在在行行家家里里面面充充数数,或或拿拿不不好好的的东东西西混混在在好的里面充数。好的里面充数。滥竽充数滥竽充数滥竽充数滥竽充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

10、数百人。宣王死,湣王吹竽。宣王悦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注释 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像现在的笙。竽:一种乐器的名称,很像现在的笙。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处士:没有官职的普通知识分子。廪(廪(lnln):粮食仓库。):粮食仓库。王诚至写得一手好作文,可他却说:王诚至写得一手好作文,可他却说:“我只是滥竽充数而已。我只是滥竽充数而已。”【检测反馈检测反馈】1 1读一读,用划线的词语造句。读一读,用划线的词语造句。(1 1)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给他听。(2 2)他)他

11、不要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许多人一齐吹,而要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吹。2 2“滥竽充数滥竽充数”的意思是的意思是 。画画 龙龙 点点 睛睛活动一:读一读,了解故事梗概活动一:读一读,了解故事梗概1.1.朗读课文,要求:朗读课文,要求:v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重点理解: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重点理解:神韵神韵唬人唬人推辞推辞形象逼真张牙舞爪形象逼真张牙舞爪试着用一句简洁的话说说故事内容。试着用一句简洁的话说说故事内容。2.2.展示交流展示交流8 8 8 8、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成语故事、成语故事神韵推辞神韵推辞唬人唬人墙壁墙壁腾空腾空乌云密布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电闪雷鸣形象逼真形象逼真惊叹不已

12、惊叹不已张牙舞爪张牙舞爪活动二:比一比,感受神奇之笔活动二:比一比,感受神奇之笔1.1.轻声读课文,要求:轻声读课文,要求:画出点睛前和点睛后龙的不同形态,说说为什画出点睛前和点睛后龙的不同形态,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游客看到点睛之龙腾空而去游客看到点睛之龙腾空而去”,会说些什么,会说些什么?2.2.小组内交流小组内交流3.3.班级展示班级展示画龙点睛画龙点睛点睛前点睛前(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人们觉得奇怪、可惜人们觉得奇怪、可惜)画龙点睛画龙点睛点睛后点睛后(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惊叹不已

13、惊叹不已)画龙点睛画龙点睛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后来为什么又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给龙画上眼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应游客的一再要求应游客的一再要求)v张僧繇推辞说张僧繇推辞说:?张僧繇推辞说张僧繇推辞说:!张僧繇推辞说张僧繇推辞说:活动三:说一说,领悟故事寓意活动三:说一说,领悟故事寓意1 1小组合作:说一说小组合作:说一说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你对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谈谈你对“画龙点睛画龙点睛”的理解。的理解。2.2.全班展示全班展示 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武帝崇饰佛寺,多命僧繇画

14、之金陵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点睛即飞去。人以为荒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人以为荒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两龙未点眼这见在。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两龙未点眼这见在。注释注释 武帝:梁武帝萧衍(武帝:梁武帝萧衍(ynyn)僧繇:即张僧繇,精肖像,善画龙。僧繇:即张僧繇,精肖像,善画龙。成语“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v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高尔基和他的儿子v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检测反馈检测反馈】1完成填空: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两条被点上眼睛

15、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有的说 ;有的说 ;还有的说:。他们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2“画龙点睛”的意思是 。杯弓蛇影杯弓蛇影晋朝淯阳有个当官的名叫乐广,性情恬淡,非常好客。他晋朝淯阳有个当官的名叫乐广,性情恬淡,非常好客。他有个朋友常到他家来喝酒、聊天。可是有很长时间,不见那个有个朋友常到他家来喝酒、聊天。可是有很长时间,不见那个朋友来家作客了。乐广很思念他,便前去看望。登门后,只见朋友来家作客了。乐广很思念他,便前去看望。登门后,只见朋友卧在病床上,样子很憔悴,便关心地问道:朋友卧在病床上,样子很憔悴,便关心地问道:你怎么病得这你怎么病得这样啦?好些了么?样啦?好些了么?那朋友

16、有气无力地回答说:那朋友有气无力地回答说:前次去你家作前次去你家作客,刚端着酒杯喝酒时,见杯中有条蛇,心中十分厌恶。可是客,刚端着酒杯喝酒时,见杯中有条蛇,心中十分厌恶。可是当时有好几个朋友在座,不便说出,也不好不喝,只得硬着头当时有好几个朋友在座,不便说出,也不好不喝,只得硬着头皮把酒喝了下去。回家之后,总觉得恶心,不知怎的就病倒了。皮把酒喝了下去。回家之后,总觉得恶心,不知怎的就病倒了。乐广觉得奇怪,想来想去,终于记起他家墙上挂有一张弓。乐广觉得奇怪,想来想去,终于记起他家墙上挂有一张弓。他料想这位朋友所说的射一定是弓的影子倒映在酒杯中了。他料想这位朋友所说的射一定是弓的影子倒映在酒杯中了

17、。看罢朋友,乐广归家。为了医治朋友的病,又在原地置酒看罢朋友,乐广归家。为了医治朋友的病,又在原地置酒招待那位朋友。当他把那位朋友请来时,乐广便扶他坐在那天招待那位朋友。当他把那位朋友请来时,乐广便扶他坐在那天喝酒的位置上,斟上满满的一杯酒,恭敬地请客人喝。那朋友喝酒的位置上,斟上满满的一杯酒,恭敬地请客人喝。那朋友连连摆手说:连连摆手说:杯里有蛇,我不喝,我不喝!杯里有蛇,我不喝,我不喝!这时乐广哈哈大这时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墙上的弓说明原委,那朋友豁然明白,眉头舒展,疾笑,指着墙上的弓说明原委,那朋友豁然明白,眉头舒展,疾病顿时痊愈。病顿时痊愈。胸有成竹胸有成竹宋代有个画家名叫文同,子与可,

18、自号笑笑先生,宋代有个画家名叫文同,子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宝先生,梓(人称石宝先生,梓(zz)州永泰人。他在宋仁宗时考上)州永泰人。他在宋仁宗时考上进士,后来做司封员外郎。他不但能诗能文,而且长于进士,后来做司封员外郎。他不但能诗能文,而且长于绘画。在他的绘画中尤长于竹。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绘画。在他的绘画中尤长于竹。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人们极为赞赏。他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其中一人们极为赞赏。他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熟悉生活。据说为了画竹,他在自己住个重要原因就是熟悉生活。据说为了画竹,他在自己住房的周围栽了许多竹子,仔细观察竹子一年四季的变化房的周围栽了许

19、多竹子,仔细观察竹子一年四季的变化及晴天、雨后、茂盛、萧条时的各种姿态,因而对竹子及晴天、雨后、茂盛、萧条时的各种姿态,因而对竹子的形象十分熟识。当他提笔画竹时,心中早有一个具体的形象十分熟识。当他提笔画竹时,心中早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正因为他的形象。正因为他 先得成竹于胸中先得成竹于胸中,所以能画出生动,所以能画出生动逼真的竹子来。逼真的竹子来。他的朋友晁补之十分佩服他这种作画精神,便在文他的朋友晁补之十分佩服他这种作画精神,便在文中赞扬文与可说:中赞扬文与可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夜郎自大夜郎自大夜郎在汉代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国夜郎在汉代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国土很小,只有一个县那么大,而且出产不多。土很小,只有一个县那么大,而且出产不多。可是夜郎的国王却很骄傲,自以为他统治的可是夜郎的国王却很骄傲,自以为他统治的国家是很大、很富裕的。当汉朝派使臣去访国家是很大、很富裕的。当汉朝派使臣去访问他时,他竟不知天高地厚地问:问他时,他竟不知天高地厚地问:汉孰与我汉孰与我大?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