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市场的现状、未来与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年金市场的现状、未来与发展.ppt(7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企业年金市场的现状,未来与发展一、全球社会保障改革的新趋势及寿险业一、全球社会保障改革的新趋势及寿险业面临的新机遇面临的新机遇n扩大覆盖面,构成社会保障改革的中心议题n多层次社会保障模式继续受到关注n探索多元化的社会保障模式受到广泛关注n战略管全局,战略管长远:发展企业年金和养战略管全局,战略管长远:发展企业年金和养老金计划成为各国的一种重要战略布局老金计划成为各国的一种重要战略布局n企业年金和养老金计划继续成为热点问题而受到普遍关注(企业年金基金治理、投资、监管)n为寿险公司提供了全面拓展业务的空间和机遇n近年来国外社会保障立法调整的重要特点:积极促进补充养老保险计划的快速发展,调整频率高、
2、力度大、效果明显。n受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各国社会保障制度调整改受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各国社会保障制度调整改革趋势的影响,革趋势的影响,90年代以来,国外企业年金正年代以来,国外企业年金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n主要表现为企业年金发展规模大、速度快,呈主要表现为企业年金发展规模大、速度快,呈跳跃式发展的新特点。跳跃式发展的新特点。n英国企业年金基金资产从1980年占GDP的21.04%上升到2004年占GDP的116.2%;美国从25.29%上升到115.0%,荷兰从45.77%上升到140.4%,呈现出数倍增长的强劲发展势头。n2004年,养老金基金和人寿寿险公司持
3、有的总资产增长超过了33000亿美元n在在11个国家资料的比较中,个国家资料的比较中,2004年企业年金基金资产和人寿保险基金年企业年金基金资产和人寿保险基金资产资产占占GDP的比例分别的比例分别为为:n美国美国88.6和和26.6,n挪威挪威6.8和和25.8,n瑞典瑞典12.7和和52.8,n爱尔兰爱尔兰42.6和和38.3,n日本日本12.4和和34.1,n加拿大加拿大52.1和和25.3,n芬兰芬兰43.5和和14.8,n法国法国7.0和和53.0,n韩国韩国1.7和和18.8,n西班牙西班牙9.0和和11.9,n新西兰新西兰11.3和和4.2 (OECD,2005)n n欧美国家加快
4、促进寿险公司发展养老保险的立法进程n为发展补充养老保险创造有利的条件(英国2004简化税收优惠规定,促进发展)多数欧盟国家n寿险业正作为作为政府社会保障计划的重要替代和补充而受到全球的高度关注 n多数国家通过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年金和养老金的大力发展n美国从20072016间因对401(K)等项目的税收优惠,政府将减少收入520亿美元。以促进延税型退休计划的发展有关国家社保基金、养老基金、寿险基金的分布与结构有关国家社保基金、养老基金、寿险基金的分布与结构比较(比较(OECD 2005)n很多国家寿险公司参与养老金计划运营和管理。因此,寿险公司在第二层次补充养老保险计划中占主导地位。这一趋势的继续
5、演化,将为保险业提供了极为难得的战略机遇n2004年,美国公共和私人退休计划及人寿保险保单积累的金融资产,总额超过GDP的120%。挪威排名第二,占GDP的93%,日本,爱尔兰和瑞典的养老金金融财富占各自的GDP的份额也接近90%。n澳大利亚、荷兰、瑞典、瑞士、葡萄牙、爱尔兰、丹麦、法国、匈牙利、冰岛等国实施强制或准强制性企业年金制度,其覆盖率超过90%。n个人养老金强制计划有澳大利亚、匈牙利、墨西哥、波兰、捷克等国。n有16个OECD成员国实施自愿的企业年金计划,所以大约一半的国家具有中等水平的覆盖率(覆盖率在达到40%到60%之间)n企业年金计划均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n国外市场化养老保险
6、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n(1)拓展社会保障空间,采取更有效的政策措施应对日趋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危机,n(2)克服传统社会保障的制度性缺陷,构建多层社会保障的新的制度框架;n(3)促进资本市场完善和混业经营的发展,强化公司治理结构,寻求社会保障与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发展目标。n(4)广泛运用风险管理策略应对风险社会的严峻挑战n发达国家支持养老金计划的政策:n政府直接补贴和税收优惠(捷克的案例)n捷克:1994年国家将从财政预算中划出用于支持个人养老金计划的国家资助。如果个人纳费额只有100捷克元,他将获得最低的国家资助,数额为50捷克元。如果个人纳费500元以上,他将获得150元的最大国家资助额。个人
7、每年最多可以获得1800捷克元的国家资助。n2000年该计划中引入了更强的激励机制更高的国家资助额以及对参与者及雇主的缴费实行税收优惠。n企企业业年年金金市市场场的的现现状状(运运行行模模式式、国国家家政政策策、市市场场竞竞争争者者情情况况、企企业业态态度度及及设设立计划的情况立计划的情况n企业和职工受托人投资管理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证监会银监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保监会注:监管关系信托关系委托关系n从企业年金政策法规的演化看中国企业年金的从企业年金政策法规的演化看中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特点发展特点n1991年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第一次提出“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
8、行补充养老保险”。n2000年国务院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首次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更名为“企业年金”,并提出“有条件的企业可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并实行市场化运营和管理,企业年金实行基金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列支。”n2004年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0号)定义了企业年金含义,对企业年金建立的条件、方案的制定审批、缴费和待遇、基金的管理以及争议的处理都进行了原则性规定,明确规定企业年金的主要管理部门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n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3号)初步构建了
9、我国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运作的制度框架,确立了企业年金基金财产是一种信托财产的法律地位,确定了以受托人为责任主体的治理结构,明确了受托人和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和各自的职责义务,构筑了企业年金基金运作的协同监管体系。n2004年8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指引,成为今后企业年金基金依法操作的规范文本。n2004年关于企业年金基金证券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425号)、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运作流程(劳社部发200432号)、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信息系统规范(劳社部发200432号)、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专家评审规则(劳社部发 200432号)和企业年
10、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4号)相继出台。n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 2005 38号)提出发展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完全积累,采取市场化的方式进行管理和运营,做好企业年金基金监管工作,实现规范运作,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利益。n200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34号)要求在劳社部令20号和23号前建立的企业年金,要在2007年底之前移交给具备资格的机构管理运营。在过渡期内,合同到期的投资项目,要按劳社部23号令规定执行,不得再投向禁止的领域。n政府决策机构的态度n部门、行业、企业利益之
11、间的博弈n发展进程不规范、不平衡n发展速度非常缓慢n企业及社会各界的认同度较低企业年金发展的现状n2005年5月16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受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申请。2005年8月1日,第一批认定了37家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n2006年2月7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函复中国光大银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同意他们报送的企业年金方案。这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以后,首批批复的中央级企业的、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规范的企业年金。n2006年3至4月,易方达基金和广东某国有企业集团、南方基金和马鞍山钢铁集团签订首批规划化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合同,标志着企业
12、年金正式进入规范运作阶段。n2006年5月,由南方基金公司管理的马鞍山钢铁集团企业年金,由海富通基金公司管理的吉林亚泰集团企业年金相继进入股市,标志着规范运作的企业年金开始源源不断地向股市投入资金。n2006年8月,在凯诺科技可转债网下发行结果及网上中签率公告中,马鞍山钢铁企业年金和淮北矿业企业年金位列其中,规范的企业年金首次在证券市场公开信息中亮相。n截至2006年9月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242万人,比上年底增加754万人,同比增长4.3%;1-9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035亿元,同比增长16.1%,其中征缴收入增长20.1%。n截至2006年底,我国已有2.4万多家企业建立
13、了企业年金,覆盖人数为964万,基金积累总量为910亿元。n从地区分布看,沿海发达省份快于内陆落后省份。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山东、天津和北京等省市的基金积累都已超过亿元。这些沿海发达省份的企业年金发展大大快于内陆落后省份。n从行业积累看,经济效益好的行业快于其他行业。在行业中,铁道、电力、邮政、电信、石化、石油、银行、民航和交通等行业由于经济效益好,企业年金的基金积累都已超过亿元。其他一些行业的发展相对落后。3.中国未来企业年金市场发展的预测n企业年金发展规模预测年份20102015202020252030比 例法1.53.25.89.414.5参 保人 数法1.12.85.1n世界银行预
14、测,至2030年,中国企业年金总规模将高达1.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按照中国的官方预测,企业年金每年新增数额将达到1000亿元左右,到2010年估计达到1万亿元的规模。n制约中国企业年金市场长期发展的若干因素分析n有利因素n人口老龄化因素n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因素n经济发展因素n金融混业经营发展趋势n城乡统筹发展因素n企业文化再造n国际因素n不利因素分析n宏观经济波动因素n通货膨胀因素n金融市场发展不规范因素n社会经济组织的短期决策因素二、寿险公司如何参与企业年金市场n国际经验的借鉴与启示n寿险公司在补充养老保险市场发挥主导性作用n寿险公司发挥重要的社会风险管理的功能n提供重要的
15、社会风险管理机制和工具n截至2006年9月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242万人,比上年底增加754万人,同比增长4.3%;1-9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035亿元,同比增长16.1%,其中征缴收入增长20.1%。n据劳动部门统计,截至2005年末,我国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达到2.4万家,供款职工达924万人,累计积累资金680亿元,较2000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n寿险公司在我国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方面发挥积极作用n寿险公司的业务领域和服务范围的拓展空间n重要的补充性保障作用n社会保险未覆盖人群的广阔领域n乡镇企业的养老保险和员工福利计划n各种小额保险项目在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中将发挥重
16、要作用n寿险公司在农民工养老保险计划中的重要作用n寿险公司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障的制度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n寿险公司的各种寿险产品在强化家庭保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n随着欧美各国社会保障私有化趋势的继续演进和多层次社会保障框架的建立,企业年金和养老金计划增长的趋势仍将以较快速度发展,寿险公司将处于主导地位。三、寿险公司在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发挥三、寿险公司在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发挥积极作用及相关建议积极作用及相关建议寿险公司在促进企业年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运寿险公司在促进企业年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运营策略分析营策略分析n企业年金管理的绩效直接取决于计划运作各方面内在的复杂关联n取决于从整体性、系统性的角度把
17、握企业年金基金管理的独特的复杂过程n取决于企业、运营和监管机构对企业年金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退休收入计划的高度认同n取决于企业年金法律和制度框架的完善程度,n取决于企业年金高级管理人员的高度责任意识 n寿险公司积极拓展企业年金市场n保险业在企业年金计划中的优势分析n保险行业的专业化经营管理优势n保险服务与产品优势n国人对保险业的产品、服务、技术和行业优势认同度的增强,是保险业促进企业年金发展的行为基础和心理基础n精算技术优势n具备强大的销售能力;n能够提供多样化的年金产品n强化保险业专业化经营管理优势n具有管理长期资产与长期负债匹配的能力;可为企业提供包括年金计划设计、账户管理、投资等在内的一揽
18、子服务。n保险业的专业人才优势n专业化经营管理n探索传统寿险业务与企业年金业务的新思路n拓展投资渠道n强化监管n注重建立保护制度三、对中英养老保险公司的建议三、对中英养老保险公司的建议n明确战略定位,发挥优势明确战略定位,发挥优势n立足行业企业年金立足行业企业年金n国有企业企业年金国有企业企业年金n中小企业的企业年金中小企业的企业年金n其他企业的企业年金其他企业的企业年金n优化产品设计,提升竞争优势n推进企业年金的教育培训计划推进企业年金的教育培训计划n加快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熟悉企业年金专业知识的一大批高级专业管理人才,是企业年金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n积极培养和促进农村养老保险市场的整积极培养
19、和促进农村养老保险市场的整合发展合发展n农村个人养老保险市场农村个人养老保险市场n乡镇企业养老保险市场乡镇企业养老保险市场n农村家庭年金市场农村家庭年金市场n社区年金市场社区年金市场n寿险公司开发农民工和寿险公司开发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市场的可行性探讨n政府支持n寿险公司产品和服务支持n在在“入世入世”后过渡期更大程度地发挥保后过渡期更大程度地发挥保险业化解社会风险,参与和强化社会风险业化解社会风险,参与和强化社会风险管理的功能,为国家宏观决策争取战险管理的功能,为国家宏观决策争取战略主动。略主动。n积极参与和强化保监会对补充养老保险积极参与和强化保监会对补充养老保险监管的主动权监管的主动权n重视社会心理及文化传统及行为资源,重视社会心理及文化传统及行为资源,实现我国保险业制度创新的新跨越实现我国保险业制度创新的新跨越n实现对中国老年人口群体经济保障和精实现对中国老年人口群体经济保障和精神慰藉目标神慰藉目标n产品设计人性化产品设计人性化n服务多元化服务多元化n强化保险业在金融混业经营与监管的重强化保险业在金融混业经营与监管的重要作用要作用n在全社会树立社会风险管理意识,推进在全社会树立社会风险管理意识,推进风险管理的文化建设风险管理的文化建设n?n谢谢大家!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