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7053561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西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A卷含答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江西省江西省 20232023 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能力考前冲刺模拟试卷 A A 卷含答案卷含答案单选题(共单选题(共 5050 题)题)1、初中文言文复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学过的文言文中文言虚词“乃”的用法以下归纳错误的一项是()。A.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代词,我)B.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副词,竟然,却)C.狼:“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副词,于是,就)D.送东阳马生序:“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副词,才,这才)【答案】A2、教师教学古诗时,告诉

2、学生有许多诗涉及植物,而这些植物往往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这就形成了一些特定的意象词汇。下列关于古诗中植物意象的说法及举例不正确的是()。A.莲由于“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B.松柏象征孤直顽强、坚贞不屈的品格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C.梅花傲霜斗雪,纯净洁白,象征高洁傲岸、不屈不挠的品格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D.竹苍翠挺拔,象征不屈不挠的精神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答案】C3、教学某版教材语文必修(3)第 12 课动物游戏之谜时,以下选项中关于教学设计的说

3、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将让学生全面了解课文中的知识作为教学重点B.科普说明文的教学,不仅要注意说明文体的特点,还要注意科普文自身的特点C.要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正确引导D.讲解时要将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避免枯燥的知识讲解【答案】A4、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教师要求学生举出一个与“余因得遍观群书”中“因”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下列适合的是()。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C.未若柳絮因风起D.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答案】A5、阅读下面一位教师关于动物游戏之谜的一个教学设计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A.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有利于学生对文本主旨的把握B.在导入环节列

4、出学习目标可使学生明确学习重点,有的放矢C.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直观、形象,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D.教师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没有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答案】D6、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 年版)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A.视频能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B.配乐朗读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C.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D.不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情感【答案】D7、学习狼,教师在讲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一句中“犬”的意义时,指导学生学习了“犬”字的语法现象,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相同的一项是()A.斗折蛇行(小石潭记)B.春风又绿江南岸(泊

5、船瓜洲)C.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D.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答案】A8、学习多篇文言文后,教师指导学生归纳实词“间”的意义,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A.奉命于危难之间(时候)B.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空隙)D.从郦山,道芷阳问行(从小路)【答案】C9、以下教师对 7-9 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 800 字C.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D.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

6、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答案】B10、阅读紫藤萝瀑布的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A.师生在课堂上交流过多会影响学生的自主思考,不利于教学B.教师的有意引导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C.教师对修辞表达效果的详细分析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D.通感是不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不需要完全掌握,了解即可【答案】B11、某教材设置了“品味诗歌中的传统文化”专题,教师在教学这一专题时提到,许多诗歌中都蕴含着有趣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此类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中的独特文化与丰富趣味,教师举出以下例子,其中不适合的是()。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

7、月九日忆山东兄弟)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D.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答案】C1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这一能力发展要求侧重达成的课程目标是()。A.积累整合B.感受鉴赏C.应用拓展D.发现创新【答案】C13、以下是某教师设计的包身工的三维教学目标:A.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目标是教学的重点,需要重点关注B.在以上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是整个教学目标的

8、出发点C.以上三维目标的设计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D.三维目标之间是独立的,可以单独完成【答案】C14、阅读下面一段社戏的教学实录,回答下面的问题。A.讨论法B.点评法C.练习法D.问答法【答案】D15、阅读某教师再塑生命的人教学反思(片段),按要求答题。A.以游戏导入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B.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C.教师引导学生做游戏扰乱了课堂秩序,破坏了安静的学习环境D.教师营造了情感交融的氛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活动【答案】C16、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

9、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B.教师需要有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才能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内涵C.教学方法的选取需契合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D.不设唯一答案,学生难以形成明确、理性的认知【答案】D17、阅读烛之武退秦师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A.片段一中.教师将一种通俗无力的说辞与烛之武的进谏进行对比,让学生对文本产生了强烈的探知欲望B.片段二中.教师创造性地将学习难点分解,将几个阶段有效关联。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还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C.片段一中,教师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再辅以名家评论,激起学生自主解读经典文化的欲望。这样,教师激起了学生细心精读文本的兴趣D.片段

10、一中,教师采用“移位”法进行语言分析;片段二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合了听、说、读、写四种手段,比较而言,片段一的教学方式更胜一筹【答案】D18、老师在讲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定语后置句,就举出以下例子请同学们分析。以下例句不符合要求的是()。A.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B.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C.晋军函陵,秦军汜南(烛之武退秦师)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答案】C19、名著导读课上教师为学生出示了以下作品。要求学生归纳其作品主题。A.学生甲

11、: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八个人物,前后 30 年间复杂的纠葛,写出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这个封建家庭的覆灭预示着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会走向灭亡B.学生乙:围城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反映出湘西人民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命运的惨痛事实C.学生丙:边城精细入微地描绘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无情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人生、社会的荒凉D.学生丁:家成功地塑造了汪文宣、曾树生、汪母这三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写出了抗战时期勤恳、忠厚、善良的小知识分子的命运【答案】A20、教师在讲解普希金时,提到他成功地塑造了俄国文学史

12、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并给学生举例说明了“多余人”的特点。下列举例不恰当的是()。A.谁之罪别尔托夫B.当代英雄毕巧林C.罗亭罗亭D.钦差大臣赫列斯达可夫【答案】D21、阅读以下教学实录(片段),按要求答题。A.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将小说主题交给学生,继而让学生在小说中找线索,过渡简明直接,应该提倡B.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将小说主题交给学生,学生缺乏自我构建主题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刻解读C.教师让学生根据“祥林嫂在春天里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情”这条线索去读课文,减轻了学生自己构建主题的负担,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D.教师在将“找依据”的任务交给学生时,学生可以从信息检索中,体会到自我阅读、构建主题

13、的趣味【答案】B22、阅读某教师关于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教研论文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对学情的错误判断会影响教学实施B.课外文言文教学并非只是某个年级教师的任务C.高三才开始教学课外文言文为时已晚,不会有效果D.文言文教学切忌“从本到本”,要帮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答案】C23、阅读下面散步的片段教学设计,按照要求答题。A.该教师设计的第一步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意B.该教师自拟题目的设计是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文章的深意C.该教学设计侧重了对文章重点段落的感受、理解D.该教师教学设计的内容即理解文意、朗读课文、品味语言【答案】C24、教师在讲授荷塘月色一课时,要求学生重点赏析“微

14、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的修辞手法,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A.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仿佛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C.有两棵苍老蓊郁的榕树,摇曳赏心悦目的青翠。D.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答案】B25、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问题。A.安排课前作业,课堂高效利用课堂作业。注意尊重学生主体性,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尤其重视对学生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B.善于利用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对联教学深化了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5、源远流长C.教师和学生合作诵读,不仅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也体现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践行师生课堂同等的教学观念D.写作要求缺失,应在写作前强调写作要求,以利于学生写作的规范化,提高写作水【答案】D26、在教学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时,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察”的用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中的“察”是动词,“看清楚”的意思B.“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中的“察”是形容词,“仔细看”的意思C.“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中的“察”是形容词,“精明”的意思D.“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中的“察”是动词,“考察后加以推荐”的意思【答案】B27、教师在讲

16、授完寡人之于国也后,要求学生注意“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这种句式的特殊性,并归纳同类用法的句子。下列语句中,含有相同用法的一项是()。A.甚矣、汝之不惠B.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C.佚之狐言于郑伯日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答案】C28、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以“表达的艺术”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强调语言得体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搜集表达得体的语句。下列学生搜集的语句中,表达不得体的是()。A.欢迎光临寒舍,若招待不周,还请见谅B.这篇文章我刚刚完成,希望您不吝赐教C.感谢您莅临指导,我们一定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D.你知道最近的超市在哪儿吗【答案】D29、教师在班级里每个月会根据学过的

17、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观点举行一次小型的辩论会,如“亡羊补牢,为时晚矣”和“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该教师的做法意在引导学生达成的目标,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A.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B.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C.借助语调、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D.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答案】B30、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外国文学作品及其作者生平知人论世”主题活动,要求各小组提前列出相关作品及其作者信息的清单。下列选项中,信息对应有误的是()。A.金色花泰戈尔印度B.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C.最后一课都德法国D.

18、蝈蝈与蛐蛐法布尔法国【答案】D31、学习完窦娥冤后,学生对文中窦娥的三桩誓愿进行总结,以下总结不恰当的一项是()。A.血溅白练。这桩誓愿是希望到刑场上围观的人群立刻了解她的冤屈B.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对统治阶级昏庸判案的愤怒C.三桩誓愿也表现了当时人民仇恨罪恶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D.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乐观态度【答案】D32、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教师引导学生整理借落日来表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或感伤的心情意绪的诗词。下列不适合的是()。A.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D.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答案】C33

19、、(2019 年真题)某女,52 岁,患慢性支气管炎 10 年,受寒后引发咳嗽,经久不愈,痰少而黄,无发热,口不渴。宜选用的成药是()A.二母宁嗽丸B.强力枇杷露C.通宣理肺丸D.川贝止咳露E.止嗽定喘口服液【答案】B34、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时,教师举出以下成语运用的示例,请学生找出加点成语A.随着人们的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文章及作品不断涌出,但其质量却十分堪忧,令人不忍卒读B.许多年轻人看似按部就班,但内心早已产生改变现状的想法,想要过一种别样的人生C.沈从文对湘西世界有着生动的描绘,对湘西风土人情的刻画入木三分D.面对某些市场乱象,相关部门应该上下其手,对其进行整治【答案】B3

20、5、下面是教师在教完故都的秋后的教学反思,对这个教学反思,理解正确的是()。A.这位教师很好地实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B.教师的教学过程过于强调对情感的教学,而忽略了知识与能力,在散文的教学中是可以的。C.阅读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适当与学生互动即可D.课堂上过多的师生交流将不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答案】A36、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文学史上有名的作家,学生做了课堂笔记。其中正确的是()。A.“三曹”:曹操、曹植、曹冲B.“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杜甫C.“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询、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D.“一祖三宗”: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答

21、案】D37、阅读茶馆教学反思(节选),按要求答题。A.该案例中的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开放的课堂B.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并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潜力C.教师根据自己经验得到的分析与解读可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D.分角色朗读能让学生产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但无法使学生加深对全篇文章的理解和体验【答案】A38、教师教学过秦论时提及秦孝公有“并吞八荒之心”的雄心壮志,强调“八荒”所指的地域范围。以下词语中,与“八荒”所指地域范围相差较大的一项是()。A.六合B.四海C.海内D.中原【答案】D39、教学某版教材胡适我的母亲一文时,教师提及本篇课文选自胡适自传。为帮助学生加深对自传文体的认识,教师举出以下

22、示例。下列适合举例的是()。A.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B.高尔基在人间C.汪曾祺端午的鸭蛋D.冯骥才俗世奇人【答案】B40、某教材在选修模块中设置了“唐风雅韵唐代山水田园诗”专题。下列作品适合入选的是()A.王维辛夷坞、孟浩然过故人庄、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B.白居易大林寺桃花、陆游游山西村、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C.李白送友人、孟郊烈女操、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D.柳宗元渔翁、王翰凉州词、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答案】A41、阅读以下教学片段。回答问题。A.因本段在语言与内容上均有相当难度,故教师设计了以上三个环节来帮助学生理解B.这一环节最大的问题在于频繁转换情境、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连续性、稳定性C.教师在创

23、设一个情境、提出若干问题后,没必要一定要给学生留下思考时间D.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思路清晰。充分利用了课堂教学时间【答案】C42、以下教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总目标认识错误的一项是()A.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教师不能人为地进行割裂B.语文教学应注意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C.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D.初中语文阶段的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具有高超的日常口语交际能力,学

24、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运用口头语言高效、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答案】D43、教师讲授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时,引导学生感受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要求学生举出与“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诗句。以下学生所举的例子中,符合要求的一项是()。A.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B.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C.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D.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答案】B44、阅读某教师的教学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A.“有什么”“怎么样”是描写的基础,“像什么”是进一步的提升B.“像什么”是区别描写好坏的关键C.“像什么”既包括对修辞的使用,又包括对词

25、语的推敲D.描写“三原则”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答案】C45、(2018 年真题)某男,65 岁,阴虚火旺,症见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宜选用的成药是()A.玉泉丸B.金锁固精丸C.大补阴丸D.河车大造丸E.五子衍宗丸【答案】C46、学习我有一个梦想之前,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访谈,请学生说说自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这一做法分析正确的是()。A.课前开展学情调查,能够帮助教师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B.访谈的目的是发现学生阅读态度方面的问题,并及时纠正C.学生只能提出浅层次问题,课前处理可以节约课堂教学时间D.学生的问题即为教师预设的问题,访谈的意义在于验证教师的判断【答案】A47、阅读廉颇蔺相如

26、列传的教学反思片段,按照要求答题。A.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B.教师需要有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才能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内涵C.教学方法的选取需契合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D.不设唯一答案,学生难以形成明确、理性的认知【答案】D48、教师在班级里每个月会根据学过的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观点举行一次小型的辩论会,如“亡羊补牢,为时晚矣”和“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该教师的做法意在引导学生达成的目标,不包括下列选项中的()。A.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B.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C.借助语调、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

27、果D.在讨论或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地应对和辩驳【答案】B49、教学囚绿记后,某教师准备给学生另外推荐几篇类似的借物抒情的散文,以下不合适的是()A.杨朔荔枝蜜B.季羡林二月兰C.高尔基海燕D.宗璞紫罗兰瀑布【答案】C5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这一能力发展要求侧重达成的课程目标是()。A.感受鉴赏B.思考领悟C.应用拓展D.发现创新【答案】C大题(共大题(共 1010 题)题)一、案例:【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故乡中的人物形象,知道了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对比的手

28、法。本节课我们也借鉴这种手法,探究文章的主旨。【比较阅读】少年闰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回顾这段文字:“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读着这段优美的文字,我们眼前浮现出一个富有活力、充满朝气的小英雄形象。说到少年,社戏中也描写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少年,请大家比较社戏中的少年和故乡中的少年闰土,找出他们的相似点。年龄:和“我”年龄相仿,十一二岁。生活环境:离海边不远的偏僻的农村。生活状况:无忧无虑。和“我”的关系:和“我”以哥弟相称,与“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29、。性格特征:活泼、勇敢、热情、纯真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他们非常相似,我们可以把少年闰土看成社戏中那群少年中的一个。他们都是“我”在故乡亲密无间的小伙伴,是充满阳光的、美好的少年。【讨论续写】当年的小英雄闰土长大后,却变成了一个迟钝麻木的“木偶人”。二十年后,社戏中这群孩子在故乡见到“我”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答案】(1)主要考察教师对于比较阅读的理解,较为开放,考生可根据教育学、语文教学相关理念进行做答。(2)讨论续写环节一来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来活跃课堂气氛,形成较好的启发式教学环境。二、案例:阅读两位教师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主要流程,完成下题。教师A:一、阅读查疑 1运用工具书,默读课文

30、,疏通文意,2齐读课文,然后复述大意,概括文章思想。二、讨论释疑 1(齐读第一段)“比美”离题了吗有何作用 2第一段的“三问三答”写法上有何变化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人物关系 3(齐读第二段)私事、国事有何相通之处何以能比喻讽谏4(齐读第三段)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齐王确实受了蒙蔽(讽谏是在比美中偶有所悟而为之的吗何以见得)三、延伸迁移齐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答案】(1)教师 A 的教学过程:实际教学过程中,在文本解读之前让学生通过使用工具书疏通文意。体现了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而复述大意后,直接概括文章思想,问题设计没有梯度,不符合学生思维惯性,学生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文章

31、思想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分析内容逐步概括。讨论释疑阶段逐段分析割裂了文本问题与问题之间没有衔接,没有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注重诵读,形式比较单一,多为学生齐读。本文篇幅不长而语美理严可通过多次朗读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设计,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一起在学习探究中体会本文设喻的说理方法一(2)教师 B 的教学过程:三次朗读,从易到难,有效地引导学生感知文本、探究文本,从不同角度设疑,设疑巧,且问题设置富有层次性,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决疑问,把握课文内涵。诵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前提与根本,在教学过程中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并学习课文的

32、语言艺术。若在作业设置环节中加入具体探究活动,比如学生课下以小组形式阅读战国策,然后请同学们交流看法。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局面,又能够让学生细细体会书中优美的文辞,机智、生动的语言以及绘声绘色的人物描写。三、案例:阅读下面一篇学生习作完成 16-17 题。生命中的痛与歌不是每一片土地,都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在某些阴暗的角落寒冷正在蔓延;不是每一棵小草,都能生长于肥沃的土壤,在险峻的石壁上,贫穷正在生长;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被上天恩赐,在另一个地方,缺陷正挂在脸上。所以如果你也是一个不幸而又幸运地被世界以痛吻过的人,请不要悲伤。其实,我也是这样一个被世界痛吻的人,自我出生开始,那个

33、永远无法抹平的痕迹就刻在了我的脸上一块紫色的胎记小时候,妈妈告诉我,这是她特意留给我的印记。她还说,她怕我丢失了,这样就能很快找回来。我偎依在妈妈怀里听着这样一个近乎美丽的故事。当我第一次发现我的脸不同于其他同学时,我哭了。那是开始我学业生涯的第一天,当我高高兴兴地背着我妈妈亲手缝制的书包蹦蹦跳跳地走进校园时从陌生同学眼中发出的奇异的眼光,让我惊慌得不知所厝。最后畏惧地躲到了妈妈的身后。我仔细地听着同学们之间取笑我的对话,心开始剧烈地疼痛。我真的很恨妈妈恨她为什么对我美化一个让人可笑的生理缺陷?但是,当我发现妈妈因此而愧疚得流泪时。那些埋冤却又烟销云散了。这怨不得母亲!我开始试着去面对这块胎记

34、,面对人们异样的目光。因为母亲曾经对我讲过,塘泥虽然污浊,但是它能育出洁白的荷花。我一直坚信:只要我努力就一定会战胜这心理的阴埋。现在,我已经慢慢长大了。很多事理我都能明白,我都能面对。记得有人说过:当上帝把所有的门都关闭时,总会给你留下一扇窗。也许。母亲的那话就是她留给我的那扇窗,她替我将阳光接进屋来,藏在心房。朋友们,请善待世界留给你的痛,打开心窗,将阳光注入心房。当你在漫步田野时,你应该感谢世界给予了你健全的双脚:当你在尽情歌唱时,你应该感谢世界给予了你甜美的歌喉;当你在挥毫作画时,你应该感谢世界给予了你柔韧的手臂如果上帝没有赐予你这一切,请不要悲伤,试着用心灵歌唱。记住,没有比心灵的歌

35、更美的声音而这声音正来自你的心房。阴暗的土地得不到阳光的恩惠,却滋吸养分,育出了一片鲜绿的苔藓,供蚂蚁觅食,蜻蜓歇脚。石壁上的百合,虽然得不到充足的养分却在陡峭细密的岩缝中练就了柔韧的根须,开出了洁白的花朵,让蜜蜂采蜜,供游人观赏。池塘里的淤泥虽然污浊丑陋,却不言辛苦,滋养了荷塘里绚丽开放的花朵,供蝴蝶起舞供游鱼蔽荫这一切的一切,教会了我太多太多,唯有善待生命中的痛,唱出欢乐的歌,才能让你的生命活得精彩,像那百合一样,永远绽放出绚丽的光彩!问题:【答案】习作的成功之处在于:(1)习作能抓住文题中的关键性词语“痛”与“歌”来立意、选材和组材,立意准确。选材恰当。(2)明确文题的寓意是写好命题作文

36、的前提,文题中的“痛”喻指生活中的挫折、困难、误会、委屈等;“歌”则喻指人们对待“痛”的积极、乐观的态度。习作以先天的生理缺陷为“痛”抒发了自己对这一“痛”的顿悟与正确态度。(3)选材要围绕文题来设置中心,特别要注意文题所暗示的详略和侧重点。显然,习作在围绕“痛”与“歌”组材时,是以“痛”为生发点,以“歌”为落脚点的,能避轻就重,详略得当,使文章主题显得鲜明而突出习作的不足之处表现在:(1)入题不够直接,语言有些拖沓。(2)文章前部分的过渡显得突兀,不够自然。(3)遣词造句欠斟酌,有错别字、病句、用词不准、语义重复的现象。四、案例:阅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一课的教学实录(节选),完成第 16

37、题。师:“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一些情感,需要表达;有一些情感,需要宣泄,同学们,当你们高兴、伤心、失意、得意时,你们会选择怎样的方式去表达和宣泄?(学生思考几分钟,然后作答)生:当我高兴时,我会开怀大笑,然后买点儿好吃的慰劳自己。生:我会把我的喜悦告诉我的亲人、朋友、同学,让他们与我同乐,甚至我会将笑容送给一个个素不相识的路人,可能有点儿情不自禁吧。生:当我伤心时.我会一个人躲在没人的角落放声大哭,让所有的不快都随泪水滑落。生:我喜欢一个人去逛,看看繁华的街市,看看美丽的景色,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伤心慢慢逝去。师:人是一种感情丰富的动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式排解自己的情绪.老师在看同学的作

38、文时发现有些同学喜欢将感情诉诸文字.倾泻于笔端.其实这不仅是一种很好的排解情绪的方法,而且还能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可谓是一举两得,学生对此有没有同感?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我们班一位同学的一篇文章.验证一下老师说得对不对。出示本班学生的一篇文章苦难,是一笔财富。(下面是这篇文章的节选)凄冷的冬夜,空气似乎也凝固成苍白的了,骤然的一声号啕大哭把我从梦中惊醒了。一种预感像电流般击穿了混沌的心境,惨惨的,白亮亮的。我睁开眼:奶奶不在身边,外面的喊声、哭声在深夜里格外的刺耳。我忙披一条毯子,光着脚、跑了出去,外面有许多人!我一出去,外面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我身上!许多人都无奈地摇摇头,一些大

39、娘大婶甚至哭起来:孩子还小呀!大的才八岁呀!突然妈妈的哭喊声直入我的耳膜。“妈妈”我飞也似的跑到堂屋,立即吓呆了:中间放了一张床,床上躺着的是我那穿军装的爸爸!一步步挪到床边,我很想和爸爸说说话,到了近前我才发现。爸爸睡着了。我用小手摇了摇爸爸,可他就是不睁开眼睛看我。“我的孩子,咱的命好苦啊!”妈妈一把把我拽过去.抱着我哭道:“孩子,你爸爸走了,抛下我们不管了”扑通一声,我双膝跪在爸爸的床前,撕心裂肺地喊着爸爸.喊着我那远走的爸爸每年的清明节,我都拉着弟弟的手,带着那路人惋惜的目光,去为爸爸扫墓。至今已有七年【答案】让学生能在作文中说真话、写真情,除了给学生宽松的写作环境之外,教师的教学引导

40、也非常重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打开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一吐为快的热情,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同时也排除了写作文的畏难情绪,打破千人一面的老套式,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本案例的设计重点是赏析一篇本班学生的例文,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首先,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写作是每个人表情达意的内在需要,每个人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同,把它真实地诉诸文字,倾泻于笔端,也就成了作文。然后,教师展示例文,让学生各抒己见,指出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教师适时点拨,特别提出“感情是文章的生命,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你自己”,让学生用真情感动自己,进而打动读者。最后,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引导他们写出

41、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这种从例文人手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实例证明,只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才能打动读者。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可贵的是教师不但能从理论上指导学生.还能以自己的写作实践影响学生的写作风气,让学生观察生活,关注身边的点点滴滴,丰富写作的素材,使学生的写作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五、阅读材料完成题。李清照词两首原文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

42、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课文介绍该课文为某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同单元的选文还有苏轼词两首柳永词两首辛弃疾词两首。单元说明这个单元学习宋词。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这里选的是几位大家的名作,兼顾了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词的句式错落有致,长短悬殊。小令显得轻灵飞动,长调则更便于写景、叙事和抒情的交互融合。词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欣赏时要反复吟咏,体会其声律之美;也要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同时,运用联想和想象,领悟其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意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相关

43、规定【答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背诵醉花阴和声声慢。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对比研究,品味意象,体会“闲愁”与“悲愁”的区别,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知人论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真情之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及审美情趣。设计依据:(1)教材分析李清照词两首是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中的篇目,这一单元选编的是宋词,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本单元选取的是柳永、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四位词人的作品,四者基本完整地体现了宋词的发展脉络和艺术价值。李清照的词醉花阴声声慢放在最后,属读篇目,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醉花阴是作者南渡前的作品,抒发“相思闲愁”,声声慢是作者

44、南渡后的名篇之一,写词人历遭国破家亡夫丧劫难后的愁苦悲戚,是词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本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深入熟悉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2)学情介绍通过本单元前面六首词的学习,学生对豪放派和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已有了大体认识对词的文体常识和基本鉴赏方法已有所掌握,这一点对学生学习本课是很有利的,但学生如果不了解李清照的人生遭遇就很难把握两首词中深层的感情内涵。针对学生学习本课的不利因素,可安排学生在课前:回顾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李清照生平;利用早读熟读成诵,初步感知两首词的语言和情感。(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

45、验)的相关说明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三峡原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相关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学生情况八年级。班级人数 40 人。【

46、答案】首先,明确教学目标是从三个维度展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次,明确教学目标书写的四个方面: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行为条件,如时间、场所等;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评的;表现程度及质量效果。最后,明确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学科课标,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对文言文教学的相关目标要求;教材文本,即该篇课文在这册教材中或这单元中的作用、地位及重要性;学生情况,即所学习对象的主体学生所具备的基础知识水平和理应达到的水平,以及学生的具体兴趣、认知情况,等等。七、案例:走夜路的滋味从前,放学早,天还亮着,我就到家了,所以从没体会过走夜路的滋味,直到那一天那是初二下

47、学期的一个星期三,一向微机测试满分的我尽然失误了,无奈必须晚上放学练一套题才能回家。在我为微机题焦头烂额、神情恍惚之际,终于做完了。我忙不迭背上书包,步履蹒跚地走出教室,抬头一看已是满天星辰,我心里暗暗叫苦。就这样我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走夜路,本来想坐车回家,可太晚了早已没有公交车。我只好慢慢度着步子向家走去。马路上很安静,只有昏暗的路灯明明灭灭,偶尔一辆汽车经过,声音竞那样刺耳。我突然觉得饿,肚子饿的有点发疼,可四处一片寂廖,哪有人为你提供暂时的方便。我就低着头往前一步一步地走,走了一会看见了我家屋子里的灯光,顿时觉得很兴奋,很温暖,我朝着我家跑去,推开门妈妈过来迎接我,一切是那么的正常和熟

48、悉。请结合具体实际和材料,分析这篇习作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对于写作的教学评价。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可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中心思想分析,是否很好地扣题,是否升华主题。2.从结构来赏析,作文要有严谨合理的行文思路。3.从修辞手法赏析,比喻、拟人、通感、排比、正反对比,以小见大,借景抒情等。4.从语言上来看,语言是否优美,词藻是否华丽。5.从举例来赏析,所举实例是否新颖,是否合适等。八、阅读林黛玉进贾府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列题。师: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座巍巍玉山,而林黛玉进贾府则是这座玉山上的一块美玉。美玉亦有微瑕,美中常有不足。林黛玉进贾府这块美玉是否有“

49、瑕疵”呢今天就请大家仔细阅读文本说说自己的发现。生:课文中有一句:“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贾宝玉和丫鬟是主仆关系,“宝玉”一词应该换为“宝二爷”才符合实际。师:你能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很好!对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看生:我觉得丫鬟不喊“宝二爷”,称“宝玉”体现了贾宝玉与丫鬟们的亲密无间、情同兄妹的关系,正体现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师:说得好!宝玉在贾府中的确与众不同,他“主仆不分,男女无别”的平等作风正是他性格中的闪光点。生:我发现一个问题,林黛玉到荣国府见王夫人时,房内“靠东壁西面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面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

50、。我认为这是作者的小小疏忽,“半旧”的家用摆设怎能表现贾府的豪华奢侈呢(掌声)师:你善于发现,探异求新,不简单!刚才的掌声是对你最好的鼓励。不过,请大家再仔细想想,也许会有更精彩的发现。生:我不同意,“半旧”让我们看到了贾府更深层次的东西,如果不是有多年的富贵,其家用摆设不会是“半旧”,这个“半旧”正体现了贾府奢华生活的深厚。生:我也认为作者写得很真实,贾府既不是破落户,也不是暴发户,这个“半旧”体现了贾府的显赫非一朝一夕。生:其实,这个“半旧”也预示着贾府未来的命运。师:果然,大家有了新的认识,看来这实在不是作者的疏忽!“半旧”这个形容词恰恰来自于作者直接的生活体验和敏锐细致的观察,正是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事业单位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