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课件.ppt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7050474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8.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调血脂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课件.pptx(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节 调血脂药第二节 抗氧化剂第三节 多烯脂肪酸第四节 黏多糖和多糖类重点难点熟悉了解掌握他汀类、贝特类、普罗布考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用途、不良反应。胆汁酸结合树脂、依折麦布和多烯脂肪酸的调血脂作用。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PCSK9抑制剂、黏多糖和多糖类药物的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调血脂药第一节血脂胆固醇(Ch)三酰甘油(TG)磷脂(PL)游离脂肪酸(FFA)血脂与脂蛋白药理学(第9版)脂蛋白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类型升高的脂蛋白脂质变化TCTGCM+aLDL+-bLDL、VLDL+IDL+VL

2、DL+CM、VLDL+药理学(第9版)调血脂药分类主要降低TC和LDL的药物主要降低TG及VLDL的药物降低Lp(a)的药物药理学(第9版)主要降低TC和LDL的药物药理学(第9版)一、他汀类 HMG-CoA(羟甲基戊二酸甲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药洛伐他汀 辛伐他汀 普伐他汀 氟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体内过程吸收:羟酸型吸收好,内酯型为前药,吸收后在肝脏内水解成活性羟酸型。分布:很少进入外周组织。代谢:肝。排泄:经胆汁由肠道出,少部分由肾排出。药理学(第9版)他汀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 瑞舒伐他汀口服吸收(%)30608535981220tmax(

3、h)241.22.411.50.61235血浆蛋白结合率(%)959550989888肝摄取率(%)70804570排泄途径:肾(%)1013205210肝(%)856070909590t1/2(h)31.91.521.21419剂量范围(mg/d)1080540104020401080540食物对生物利用度的影响(%)+500-3000-20药理学(第9版)药理作用1.调血脂作用 降低LDL-CTCTG,略升高HDL-C药理学(第9版)药物剂量(mg/d)血脂及脂蛋白变化(%)TCLDL-CHDL-CTG洛伐他汀20-17-25+7-10氟伐他汀40-21-23+2-5普伐他汀20-23-2

4、5+6-11辛伐他汀10-27-34+7-15阿托伐他汀20-34-43+9-26瑞舒伐他汀20-35-40+9-26他汀类调血脂作用特点药理学(第9版)抑制胆固醇合成机制他汀类与HMG-CoA的化学结构相似,且对HMG-CoA还原酶的亲和力比HMG-CoA高数千倍,对该酶发生竞争性的抑制作用,从而使胆固醇合成受阻。药理学(第9版)调血脂作用机制(1)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减少Ch合成。(2)代偿性增加LDL受体数量及活性。(3)减少肝脏VLDL的合成及释放。药理作用2.非调血脂作用 又称他汀类的多效性作用药理学(第9版)(1)改善血管内皮功能。(2)减轻炎性反应。(3)抗VSMCs

5、的增殖和迁移。(4)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5)稳定粥样斑块。临床应用药理学(第9版)(1)高脂蛋白血症:a型、b和型;型糖尿病和肾病综合征所致高Ch血症。(2)预防心脑血管急性事件:冠心病一级及二级预防。(3)抑制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4)肾病综合征。不良反应药理学(第9版)(1)一般不良反应:GI、皮肤潮红、头痛,转氨酶升高,肌痛(1%)。(2)严重不良反应:横纹肌溶解。(3)慎与贝特类合用。药理学(第9版)二、胆固醇吸收抑制药考来烯胺 考来替泊药理作用:TC降低20%25%,LDL-C降低25%45%,对TG和VLDL的影响较小,对HDL几无影响。(一)胆汁酸结合树脂(胆酸螯合剂)

6、药理学(第9版)作用于小肠细胞刷状缘,抑制饮食及胆汁中胆固醇的吸收,不影响胆汁酸和其他物质的吸收。与他汀类合用具有良好的调血脂作用,克服了他汀类剂量增加而效果不显著增强的缺陷。(二)胆固醇吸收抑制药不良反应轻微。依折麦布药理学(第9版)阻滞细胞内胆固醇向胆固醇酯的转化,减少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有利于胆固醇的逆化转运,使血浆及组织胆固醇降低。(三)ACAT(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抑制药不良反应轻微。药理学(第9版)三、PCSK9(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抑制药PCSK9是由肝脏合成的分泌性丝氨酸蛋白酶,释放入血后与LDL受体结合,促进其进入肝细胞后至溶酶体降解,从而减少肝细胞表面的LDL

7、受体数量,使血浆LDL-C水平升高。PCSK9单克隆抗体 evolocumab,alirocumabPCSK9抑制药通过抑制PCSK9,阻止LDL受体降解,促进LDL-C清除。主要降低TG和VLDL的药物药理学(第9版)一、贝特类吉非罗齐苯扎贝特非诺贝特药理作用药理学(第9版)1.调血脂作用 降TG20%60%,VLDL-C63%,TC6%25%,LDL-C26%,升高HDL-C10%30%。2.非调血脂作用抗炎、抗凝血、抗血栓。作用机制药理学(第9版)1.激活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PPAR,调节apoC、LPL、apoAI等基因的表达。2.抑制某些凝血因子活性,减少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

8、I-1)产生。临床应用 b、型和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症药理学(第9版)不良反应(1)消化道反应。(2)乏力、头痛、失眠、皮疹、阳痿。(3)肌病: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则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症。与他汀类药合应用,可能增加肌病的发生。药理学(第9版)二、烟酸1.降TG、VLDL达20%60%,降LDL-C慢而弱(10%25%),升HDL15%30%,降Lp(a)。2.抑制TXA2生成,增加PGI2生成,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广谱调血脂药降低Lp(a)的药物药理学(第9版)血浆Lp(a)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血浆Lp(a)水平已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热点。降低Lp(a)

9、的药物烟酸、烟酸戊四醇酯、烟酸生育酚酯、阿昔莫司、新霉素、多沙唑嗪。抗氧化剂第二节药理学(第9版)普罗布考1.抗氧化:抑制脂蛋白的氧化修饰,阻止ox-LDL形成。机制:自身被氧化为普罗布考自由基,减少LPO生成。2.调血脂:TC降10%20%,LDL-C降5%15%,HDL-C及apoAI也降低,不影响TG和VLDL。3.较长期应用可使冠心病发病率降低,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停止发展或消退,黄色瘤缩小或消除。药理作用药理学(第9版)用于各型高胆固醇血症,对继发于肾病综合征或糖尿病的型脂蛋白血症也有效。长期服用,可使肌腱黄色瘤消退,阻滞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或促进病变消退,冠心病发病率降低。可预

10、防PTCA后的再狭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药理学(第9版)(1)一般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常见,偶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肝功能异常、高尿酸血症、高血糖、血小板减少、肌病、感觉异常等。(2)严重不良反应QT间期延长。注意事项:用药期间注意心电图的变化。室性心律失常、Q-T延长、血钾过低者禁用。不宜与延长Q-T的药物同用。近期有心肌损伤者、孕妇及小儿禁用。多烯脂肪酸第三节主要降低TG和VLDL的药物药理学(第9版)n-3型多烯脂肪酸 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1.调血脂:降低TG、VLDL,升高HDL-C、apoAI/apoA。2.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扩血管。3.抑制VSMCs增殖和迁移。4.提高RBC的可塑性,改善微循环。5.抑制As早期炎性反应的多种细胞因子表达。药理作用 黏多糖和多糖类第四节药理学(第9版)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天然类肝素调血脂保护动脉内皮抑制VSMCs增殖和迁移防止再狭窄黏多糖和多糖类 动脉内皮保护药药理作用他汀类药物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途径中的HMG-CoA还原酶,抑制胆固醇合成。阴离子交换树脂阻断胆酸肝肠循环,减少胆固醇吸收。贝特类作用于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促进脂蛋白脂肪酶活性。普罗布考抑制脂蛋白的氧化修饰,阻止ox-LDL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