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景物描写的八种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景物描写的八种方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景物描写的八种方法 景物描写的八种方法 所谓景物描写,通常指自然景物描写,但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景物描写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大地,风雷云电,春夏秋冬,早晨午夜……以及这些事物的交叉组合都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有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出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不难发觉,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春
2、花的:1.从视觉、听觉、味觉三个角度描绘春花。2.运用了比方、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春花的性状。3.用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手法进一步丰富春花图的内涵。沿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作进一步分析:一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直接观看,运用视觉、听觉、味觉等得到的体验和感悟;二是建立在观看的基础上辅之以厚实的语言积累,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恰当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产物;三是从我们观看的角度和层次出发,在写作过程中,按照文理和章法的需要表现出来的有序结合,是艺术手法中的亮点。所以,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结论,要写好景物,必需指导学生把握以下方法: 一、抓住景物特征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时间不
3、同,景物的特征也不同。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得好:;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第三单元的课文,分别写到一年四季:春天,;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夏天,;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城;;秋天,;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廖阔了;;冬天,;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一道白,一道暗黄;。同样的草木在不同季节呈现出迥异的风姿。朱自清写春,先抓住春山、春水和春日的特点,简笔勾画,传神地勾画出了春景的轮廓。接着浓抹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迎春图,而描绘这几幅图景时又分别抓住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细致描绘出春天;新;、;美;、;力;的总体
4、特征。 抓住景物的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要引导学生对景物进行细致观看,并将观看所得牢记于心,正所谓;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同时也要对景物进行细致的比较。景物的特点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学生描写的景物,之所以大同小异,甚至雷同,主要缘由是对所写的景物没有仔细细致的观看,不擅长通过比较的方法去发觉和抓住事物的特点。而胜利的有特点的景物描写,则都是作者对所写景物进行了艰苦细致的观看和反复比较的结果。因此,要求学生在观看中,要擅长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改变,这样,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为此,一要留意不同季节的特征。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
5、,季节的改变会引起景物的改变。每个季节的景物都有各自的特征;二要留意时间改变的特征。有的景物在不同的时间往往各有特征。白昼、夜晚、早晨、黄昏都为景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三要留意气候不同的特征。同一景物在雨中、风中、雾中、雪中所呈现的景观是不同的,四要留意不同的地理特征。南方、北方、城市、乡村、高原、平地,不同的地域,有着各自不同的景物特征,要表达地方色彩。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如今世界环境不同,艺术上也必需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画的美和力,自己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但在别地方的人,却是特色。; 二、选好描写角度 描写景物要选准观看角度。对于同一个
6、景物,同一景点,由于观看的角度不同,获得的对景物的印象也会不同。要选好描写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看角度。要指导学生依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定点观看和动点观看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观看和描写出景物独特的状貌风神。 1.定点观看:即观看景物的立足点是固定的。所谓立足点,是指人们观看事物时所站的位置。我们到一个景点去,固定立足点,视线随身体而旋转可以上下左右移动,写景状物也就有了多个角度:仰视、俯视、环视和远视,这样将景物一层层地写下来,从而把景物写得层次清晰,鲜亮逼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运用定点观看法描写景物,要使学生明白:第一,要留意选准立足点,哪里最能恰当地表现描绘对象,
7、产生最好的艺术效果,就应把立足点选择在哪里。第二,要把立足点交代清晰。 2.移步换景:就是立足点随着行踪的改变而改变,一边走一边看,走到哪儿,看到哪儿,把景物一步步地写下来。它是定点观看的连续。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写作时,一要留意把立足点的变换交换清晰,如交代不清,就会使读者如堕雾中;二是留意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描写,不能写成;流水账;,一方面,从不同立足点看到的局部景物应各具特色,另一方面,各局部景物合起来又要能反映出描写对象的总面貌、总特征,这样描写景物才能胜利。 3、散点观看:是选取某一范围内的若干景点分别观看,它是定点观看的分散。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为例,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
8、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些美妙的景色呈现于读者眼前呢?这就有一个写景的角度问题。老舍先生首先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后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三、四段),最终才把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会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第五段)。就其每一幅图景而言,采纳的是定点观看的描写角度,就三副图景总体而言,又采纳的是移步换景和散点观看的描写角度。这样由定点到动点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脉络清楚。自然,这是就各大层次之间来说的,仅就各大层次内部来看,又同中有异,如写城内既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又从仰
9、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下的山景,笔法活脱,不失敏捷改变之致。 三、支配好描写顺序 景物描写还要留意描写的顺序,顺序恰当才能使描写眉目清晰,自然和谐,繁而不乱,多而不杂。 1、根据景物的方位顺序(即空间顺序)写景。每种景物都有自己的位置,我们应要求学生选定一个地方进行观看,根据由远及近(或由近至远)、由内至外(或由外至内)等方位顺序去描写景物的情状、风貌,使景物的画面井然有序的展开。如济南的冬天写景时,不但远近并用,大细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及远、由细而大,或由远而近、由大而细,写来连接紧密,推动自然。比方第五段的写景,就是由近而远,由细而大的:先写水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
10、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写景,则是由远而近、由大而细的:先写城外,再写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这种写法,既符合表达的空间顺序,又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远近大小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毕现。 2、按时间改变的顺序(时间顺序)写景。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景物,就是在一天中,时刻不同,景物的色泽、颜色、情状也不会是一个样子。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根据时间的改变推移,去勾画景物的不同画面。 如朱自清在春雨图里,不但采纳了空间顺序由城内写到城外,而且又运用时间顺序由白天写到黄昏再到上灯,时空兼用,共同勾画出春雨图清静、和谐的;独特的美;。 四、巧用联想、想象和
11、多种修辞 朱自清的春写的令人欣喜、陶醉,可谓神妙之笔,因为作者把观看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结合了起来,由果园中满树的果花,想到;仿佛树上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老舍先生的思维则更为奇怪,把济南城外山坡上积雪与草色错杂的;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景象联想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并进而心裁别出地想象到;这件花衣似乎被风儿吹动,叫你盼望观察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这样由实到虚,再造出新画面,使景物更加奇妙秀丽,使文章的境界开掘更深。如此一来,也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使人如临其境。 联想想象的这种奇妙效果和作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悉心玩味体会并借鉴学习,同时也要教育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不断提高
12、语言素养,丰富自己的词汇,学会多种修辞手法在景物描写中的敏捷运用。 学生学习春时,要让他们看到,作者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用拟人描画出繁花似锦、竞相开放的图景;写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用比方和排比写出春雨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写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用比方表现春风和煦、温顺的特点。文章最终,作者连用三个比方总写春天,从刚落地的娃娃到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耐人寻味。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结于拟人,其构思布局、修辞润色,皆具匠心,使文章读来满口余香,令人过目不忘。
13、 五、调动各种感官体验和感悟 学生观看景物,习惯用视觉去感受描摹,其结果文章犹如一幅静止的并无生机的平面画作。要使学生认识到假如能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去描摹景物,那么文章会生动很多。 有名作家余光中说:;我们期盼的散文,应当有声、有色、有光。;朱自清在春一文中,先用视觉写;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又用嗅觉写;花里带着甜味儿;,还用听觉写;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样一幅立体的春花图就呈现在眼前,活生生的;满园春色关不住;!在描画春风图时,为突出春风的和煦、芳香和悦耳,首先借助触觉写;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其次,借助嗅觉写;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最终借
14、助听觉写鸟儿;清脆;、;宛转;的鸣声,牧童;响亮;的短笛声。这样,从多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具体生动,奇妙感人。 六、烘托衬托,使景物形象更为鲜亮 要写好景物,还得运用烘托衬托之法。当然,这种方法的实际运用最初对学生而言是有肯定困难的,但只要教师指导有方、点拨得当、训练恰当,假以时日,学生是不难把握的。如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中以矮松的青黑,衬托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衬托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衬托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衬托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亮悦目,都是衬托的妙笔。文章中说到的;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应当说它们本身算不上怎么美,但是作者把它们放在;空灵的
15、蓝水晶了;里一衬托,这些物象也就显出它们的美来了。确实,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别的景物一衬托,就显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么美,但是一和别的景物衬托起来,就显出美来了。所以我们在写景时适时奇妙运用烘托和衬托,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当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经和别的景物衬托起来,反倒失去原来的美了,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在方寸的象牙版刻一篇兰亭序,至今还有艺术品之称,但倘将这挂在万里长城的墙头,或供在云岗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见了,即使热心者竭力指教,也不过令观者生一种滑稽之感。;这样看来,学生在进行景物描写时,烘托和衬托的方法还需慎重使用。因此,要把景物写好,关键
16、不单在衬托,还在衬托得法。衬托得法,就可以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凡为奇妙。 七、融情于景,表达主观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说到底,写景的目的是为了抒情、达意。;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点明了情与景的关系。大自然的景物本身是没有喜怒哀乐、爱憎褒贬的,但作者带着情感(如快乐、哀痛、苦闷、苦恼等)去观看描写时,便给予了景物鲜亮的感情色彩。正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的就是景物的色彩是由感情色彩确定的,不是晴天都明媚,阴天都悲凉。同一个场景,同一种自然风光,在不同作者眼里是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是作者的感情不同,通
17、过不同物象的详情描写反映出来的。同为秋天,何其芳说:;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字里行间溢满丰收的喜悦;马致远却说:;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极力渲染萧瑟苍凉的气氛,以表达游子的乡愁。我们也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中,使之懂得流淌着情感的语言才富有感染力,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要让学生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八、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静景和动景是客观存在的。高山、花草、树木及建筑物等,在我们平常的观
18、看中往往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聚散的云彩、风雨中摇曳的花朵、树叶和小草等却处于活动、改变的状态。学生观看和描写景物时,既要留意它的静态,又要留意它的动态。若只写静景,就很简单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动笔时,需把这两者结合起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相对比,互相衬托,这样绘景才会生动、活泼,写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这种技法的学习,可引导学生通过观沧海等诗文的观赏来体会把握: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屹立,是静态,互相衬托,显示了大海的宽阔和威武;再写草木,仍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雄伟气象。以上全是实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则又转为写虚即诗人的主观感受,借助奇怪的想象表现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大气概。 以上从八个方面举例谈论了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其实,景物描写的方法远不止这几种,它是一种综合的语言艺术,一段或一篇生动、具体的景物描写,应是各种手法综合运用的结晶。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实践时,肯定要对这些方法全面考虑,敏捷运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TAG标签:景物方法 PREV ARTICLE描写自然景物的好句好段,简直美得不像话!NEXT ARTICLE如何描写一处秋天的景色附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