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有效课堂活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物体分类》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有效课堂活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物体分类》教学案例.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设计有效课堂活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物体分类教学案例一、设计思路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实际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各种活动,如分一分、玩一玩、找一找、猜一猜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练,从而认识各种物体。活动中让学生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二、教材分析:“物体分类”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本课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在这部分内容之前
2、都接触过各种各样的物体,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所以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困难,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要建立他们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能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各自的名称,能够辨认这些物体。过程与方法:学生动手实践,让他们经历对熟悉实物的分类、观察、触摸等过程,从而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初步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各种活动增强孩子的参与意识及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点,并知道名称。教学难点:初
3、步建立空间观念。四、教学过程:活动一:分一分师:同学们,今天有位朋友要来我们班做客,相信大家见到他后一定会很喜欢的,我们来看看是谁来了呢?(课件出示由四种物体拼成的机器人卡通形象。)播放机器人录音:小朋友们你们好,很高兴见到你们,我的样子很酷吧,我有聪明的头,结实的身体,还有健壮的胳膊和腿脚。其实,我就是由你们桌子上各种形状的玩具组成的,现在我想考考你们,哪些物体长的像我的头,哪些长的像我的身体,哪些长的像我的腿,哪些长得像我的脚。(学生分别从桌上的玩具中迅速找出和机器人的头、身子、脚、胳膊长得像的玩具。)【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导入新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通过学生和机
4、器人的对话,使学生初次观察到机器人的身体其实就是由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的。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又使数学充满了人情味。】师:同学们这么厉害,机器人很高兴!下面老师想请你们把桌面上的这些玩具进行分类。(学生小组活动,然后汇报分类的结果。)先让学生自由分,接着让学生按形状再分一分。【设计意图:学生合作分类,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他们有的按大小、形状以及会滚的和不会滚的不同标准分类。体现了分类的多样性,也体现了因人而异,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活动二:玩一玩师: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些物体。(板书课题:认识物体)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跟它们玩一玩。在玩之前,老师想给你们一个建议:小组成员在
5、小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地摸一摸、看一看、玩一玩,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这些好朋友长得是什么样,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开始吧!(学生小组活动,老师参与小组活动和学生一起活动,并适时进行指导。)师:那谁愿意第一个来介绍你的好朋友,说一说它长得什么样。生:我的好朋友长长的。师:说得好!谁还有补充的?生:有的地方摸起来平平的,有的地方摸起来刺刺的,有尖尖的角,它有六个面。师:你能按顺序地数给大家看看吗?大家都来数数。师:有谁知道这类朋友的名字?生:长方体。师:一起来叫一下它的名字长方体。师(拿出正方体):咦,这是谁的好朋友呢?生:我的好朋友是方方正正的,有六个面,六个面一样大,有的地方摸起来平平的,有的地方
6、摸起来刺刺的。师:你的介绍清楚又准确,真像个小老师!我们也一起来摸一摸、数一数吧。我们把这样的物体叫做正方体。(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师:那你们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一样?生1: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六个面。生2:但长方体是长长的,有的面大,有的面小;而正方体是方方的,每个面都一样大。师:哇!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同学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师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并把正方形的面正对着学生。)师: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物体吗?生1:正方体。生2:长方体师:那如果这样看呢?(把长方形的面正对着学生)生:长方体。师:哦,原来这是一个长方体。它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的四个面都是长方形,像这样的物体,
7、我们也称它为长方体。所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师: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位好朋友,我们接着来认识下一位朋友?生:它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圆形的,而且一样大!身子是直直的,它可以站着,也可以滚来滚去。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请你的好朋友上台来表演一下好吗?(学生拿着物体在台上演示)师:谁知道这类好朋友的名字叫什么?圆柱。师:你们还有好朋友要介绍给大家吗?生1:球长得圆圆的,没有平平的地方。生2:它特别调皮,总喜欢滚来滚去,我很喜欢玩球。师:真了不起。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我们的好朋友球,一起来叫一下它的名字球。师:同学们这么厉害,那你们知道球和圆柱有什么不一样吗?师:那请你们把球和圆柱放
8、在桌上滚一滚,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生:球可以自由自在地滚,而圆柱只能直直地滚。师:观察得真仔细!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好朋友,开心吗?最后,我们再一起来叫一下这四位好朋友的名字吧!【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变化。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看、摸、比、想、滚一系列的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想,将“做”中感受到的体验“数学化”,使教师“教”的内容变成了学生学的活动,“教数学”也变成了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活动三:找一找1、找朋友: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65页的第1题,然后进行集体订正。2、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想一想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9、正方体、圆柱和球?【设计意图: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找出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是圆柱体和球,并通过课件让学生欣赏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活动四:猜一猜:请一位同学从袋中摸出任一个物体,说出这个物体的形状特征,其他同学来猜一猜所摸到物体的名称。【设计意图:“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最牢固的。”因此,本环节我设计了猜一猜这一游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体验和巩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活动五、看一看师: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
10、种物体?最后老师要请小朋友来欣赏一组图片。这些图里的建筑物和机器人都有我们学过的物体,到明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回小小设计师,通过有趣的拼搭来完成你喜欢的作品,好吗?【设计意图:五大活动分一分、玩一玩、找一找、猜一猜、看一看的设计,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突出了层次性、多样性、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让数学课堂充满了活力,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五、教学反思与点评:【教学反思】1. 整节课通过设计一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2.“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最牢固
11、的。”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找一找、猜一猜等游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体验和巩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3.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用手触摸,动口说一说,多感官的参与,充分锻炼学生观察、表达、思考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有关的数学知识。【点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倡导地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1、抓住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学活动能否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提高教
12、学质量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充分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由儿童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引入,抓住童心,让学生通过机器人这一中介来认识球、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物体分类这一新知的学习过程中。2、注重创设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各种感官认识物体。通过让学生分一分,玩一玩,找一找,猜一猜,看一看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本课预设的教学目标,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教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归宿点。在活动中自然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合作的意识。同时,引导学生由“对活动的兴趣”发展为“对数学的志趣”。3、联系生活,体验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的。在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我开放课堂时空,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找出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是圆柱体和球,并通过课件让学生欣赏生活中各种形状的物体,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