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培养和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典型案例.doc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70329243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教学中培养和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典型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化学教学中培养和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典型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教学中培养和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典型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教学中培养和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典型案例.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化学教学中培养和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典型案例 作者: 张涛 (高中化学 甘肃定西化学二班 ) 评论数/浏览数: 1 / 1184 发表日期: 2010-08-05 11:05:40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要领会课程改革的思想,贯彻本标准的具体要求和建议,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放在首要的位置。”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和科学学习习惯,这是现阶段每一个化学教师应有的理念和追求的目标。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研究发现,在教学策略上注重

2、做到以下九个方面效果显著:1.敬业乐教 唤起兴趣 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目的即使非常明确,也不能保证其对具体学习的长期兴趣。若不能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体验到学习乐趣,终究会失去学习兴趣。这种直接兴趣可以从满足其娱乐等基本需要中获得,也可以因满足其求知创新、成功和理想等高级需要而获得。这不同层次乐趣的获得,完全可以通过对各种教学措施的恰当调控来实现。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少讲一点课本内容,多说一句知识活用,少讲一点自学可懂的内容,多说一句学法指导和德育素养教育(如在新学年新学期的第一节化学课上,都要先讲一节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指导);对作业的布置根据学生实际可分为:基础类(课本作业,练习册基本题)、激励类

3、(补充练习题、家庭小实验)、创新类(补充思考题、研究性作业)等不同层次,鼓励学生自愿提高作业难度;用恰当的比喻来预防纠正化学专用名词中的错别字,如“砝码”即“秤跎”,是用石头做的,不能用水制(法码);“催化剂”即“触媒”是用人去做“媒人”,而不能用手去摧毁(摧化剂);化学即“变化科学”等等,既可加深印象,又能唤起学习兴趣。这就对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一个化学教师只有敬业乐教,才有可能教中有乐,这是化学教学中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这种“乐教”是师生同乐,是通过教师那种“教学内容引人入胜,教学气氛生动活泼,教学形式丰富多样,教学方法独到新颖”的引导之乐;是唤起

4、学生精神饱满、思维敏捷、自主探究、乐此不疲的学习之乐。这种“乐教”是指教师通过愉快乐观的心境,深入浅出的论证、生动形象的比喻、化难为易的讲解、因材施教的教法、通俗直观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倾其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通过无私奉献、严谨勤奋的精神,为人师表、清贫乐教的情操和驾驭课堂教学的精湛教艺,使课堂组织的各项活动相互照应,浑然一体,用满腔的热情启发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并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创造出内容美与形式美和谐统一的教学结构体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2.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良好的学习情景,会使学生快速融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体验学习情趣,激发和保

5、持学习兴趣。化学课程标准强调,在创设学习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富有启发性。这就要求教师实施中,应在新知识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使学生产生“口悱”、“心愤”的心理困境和解决这种困境的学习氛围与动力。以“趣”入景。利用趣味实验鲜明、生动的现象和意想不到的结果,以及化学发展史上许多有趣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化学绪言课上,可用无色酚酞试液喷向用碱溶液书写的“化学”二字,“化学”二字立刻变为红色;学习自然界中碳循环时,讲“魔谷”的故事等。详见九年级化学案例走进五彩缤纷的化学乐园。以“情”入景。化学物质五颜六色,化学反应千变万化,化学产品层出不穷,其作用和功能千差万别,能

6、够引起学生探索情趣的事物比比皆是。如学习“自然界中的水”时,可播放配乐解说水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录象,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创设一种使人兴奋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在这种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感受化学物质给大自然和人类带来的美。以“实”入景。组织学生亲临其境,实地考察,利用实验或实物展示等手段,创设直观的学习情景。如学习金属时可展示金属矿物标本;学习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影响时,可探索洗发剂、护发剂的碱酸性对发质的作用原理和影响。以“异”入景。通过一些不可思议的实验现象或问题,使学生产生异议或争论,进入探索情景。如学习燃烧条件时可用“水中起火”或“魔棒点灯”等现象,使学生产生异议,水火原本不相容,会自然引起探究兴

7、趣。详见九年级化学案例燃烧条件的探究。以“新”入景。将学生在作业、实验、练习、讨论、质疑和复习提问中发现的新问题,以及当代科技前沿中的化学新产品、新应用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化学问题,巧妙的导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优化方法 培养兴趣 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可以因教师的教育得法而愈加强烈,也可以因教育的不得法而被窒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改革创新,优化教学方法,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把课堂创办为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乐园,让学生在乐趣教学中学中有乐,乐而好学,乐中有得,得中有趣,增强学习效果。 转变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学习,勇于探索。教学目标从强调掌握“双基”向

8、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转变,由面向少数人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由注重结论向关注过程、关注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关注科学态度与情感、价值观等科学素养的形成转变,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如对化学同步训练检测中的选择题和填空题均要求学生注明根据和理由,强调注重学习知识的过程,避免抄袭,达到强化记忆和巩固知识的作用。教学内容围绕目标,巧妙安排,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贴近社会和生活;教学方法新颖有趣,交替穿插。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采取自学辅导法、自主探究法、互相检查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比赛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如对章节复习、基本概念和原理、常识简介及化学计算练习题的教学,可运

9、用小组对抗比赛法,在高一化学案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二化学案例合成材料、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教学中均采用了对抗比赛法,学生积极性非常高涨,效果良好;对初中阶段化学用语的学习可采用化学游戏法,详见案例“对号入座”;在每堂课的复习提问中,对属于全体默写回答的问题以及章节单元随堂测验题,采取同排学生互相检查批阅法,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生动活泼,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讨论质疑,师生互动,交流合作,实践调查,注重体验,注重发展;教学手段形象直观,通过模型、标本、图片和实验演示及光盘,大容量的提供生动信息,使学生身临其境,不断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 坚持多层次原则 每个学生各自有着不同的身

10、体状况、心理素质、学习动机、兴趣爱好、个性和情感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那种固定不变、千篇一律的授课方式,往往会使一部分学生失去新鲜感和兴趣。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接受能力、观察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情感心理学实验证实快乐原理:当一个人处在“快乐兴趣”情绪状态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快乐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而获得“快乐兴趣”的最佳途径是满足需要。由于需要的多层次性,使得教师必须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特别对大部分“中下水平”的学生,教师要用高度的责任感树立起学生的自信,用满腔的热情去净化学生心灵,唤起他们对

11、知识的渴望,指导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探究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鼓励的笑容、有力的手势、亲切的话语和贴心的交谈,向学生传达这样一种信息:教师注重着我;我学的还不差;只要努力就有希望,并要求按照目标学习法,明确规定他们应达到的短期(每次考试成绩)、中期(学年成绩)和长期目标(中考高考),如在每学期开学初,要求每个学生以升学成绩或上学期末化学成绩为起点,以后三学年、六学期共12次考试中,每次都增长5分进5名。采用多种方法促使学生的潜力、各种非智力因素得到超常发挥,使各类学生始终处于“乐学”状态,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从而实现“差生有优势并不差,中等生有特长变优势,优等生素质高更全面”的教育教学

12、目标。 激活学生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对象上,根本就不能称其为学习,使学生处于有效学习状态的先决条件是让学生对学习对象保持注意。但若没有学习内在动机的配合,不能唤起对学习材料的情感,则注意就不能保持长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做到:(1)感官刺激。外界信号对人的感官眼、耳、口、手等刺激越多,注意的效果越好,学习效率就越高。教师要随时调整声、色对比度,使语调抑扬顿挫,神色入境生情;不断调节教学的动静态波动,控制教学节奏的起伏。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具、实验的新奇,以及幽默的语言、扣人心弦的悬念、生动有趣的导言、故事等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随时激发正情

13、绪,适当刺激负情绪,如在学生思想开小差时,教师在“无意”中请该生回答问题,可起到唤醒注意的效果。(2)实验引导。调查表明,有65.3%的学生对化学实验探究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完全可以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引导到相关内容的学习中来。如在“燃烧和缓慢氧化”教学时,在演示了白磷的自燃后,组织学生讨论探究,由燃烧的条件、现象上升到缓慢氧化和自燃,再进一步了解防火、防爆安全知识,能够产生长时间吸引学生注意的效果。详见案例九年级化学燃烧条件的探究。(3)创设胜任感。胜任感不仅可以产生于完成某项重大任务之后,在课堂提问、讨论中也会由于解答正确而产生。难点是让所谓“中下水平”的同学体验到胜任感。多重智力理论

14、认为,每个正常人都拥有语言符号、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自我认识等七种智力,但每个人的优势智力各不相同。因此,教育者要首先发现学生的优势智力,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多层次、多角度分析或设置问题,创造各种条件引发学生创造力和潜能的开发,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他天赋所及的领域最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才能,既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促进条件,又增强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如对个别记忆力差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鼓励其担任实验小组长,以扬长避短,促其发展。(4)情绪感染。一是教师要保持快乐情绪,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在新学年开始的第一节课,首先向任课班级学生介绍“进入状态法”和“情绪学习法”,即要求每一个学生

15、从上课的复习提问、引言开始,集中精力,立即进入学习状态,进入学习情境,进入学习思维,学习情绪要随着教师的情绪而变化(该说就说,该问就问,该笑就笑),这样就必然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二是挖掘教材知识中的情感素材,利用知识中蕴藏的激情去感染学生;三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处理一些物质的性质、制法、用途和结构等知识点;四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随时质疑、讨论,课外组织专题辩论,讲座、表演和比赛,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4.巧妙切入 迁移兴趣 兴趣和动机一样,也可以发生迁移。若学生对学习化学内容的直接兴趣不浓,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兴趣的间接引发,促成兴趣的迁移。 (1)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中学生已经比较关注知识的实用问题。

16、调查中有76%的同学认为,学习那些有实用价值的知识,会使其学习兴趣大增。实施中教师力求把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成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中心,具体学习内容围绕这个中心展开,把学生对实际问题解决方案的兴趣,迁移到相关内容的学习中。例如在学习燃烧条件与灭火时,可以围绕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炉火燃烧更旺?锅里的油着火了如何来灭?”这一中心,展开对燃烧条件与灭火问题的探讨,学生往往能保持对学习的兴趣。详见案例九年级化学一堂“失败”的化学评估课。 (2)增大学生活动机会。有66%的学生认为,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过少,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重要原因。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学生喜欢动手、动口的心理,尽量增大学生参

17、与课堂演示实验、提问抢答、讨论、质疑、练习的机会。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重要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化学规律、原理以及学生容易出现的疑难点等,教师板书时在关键的字词处留下空白,鼓励学生自愿抢答板演,这样既检查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又解决重点、突破了疑难、还大大增加了学生参与每一节课的机会,达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比平时教学中对重点内容重复、再重复,强调、再强调的效果要好许多。 (3)正确引导表现欲。学生一般都有在其他同学面前表现自己水平的愿望,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这一点,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如把教学內容分解成一些阶梯式递进的小问题,由各学习小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安排学生当小老师,给大家讲解自己

18、探讨的方法、过程和结论,这不仅给了上讲台的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还容易引发同学间的质疑和辩论,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学习空气时,可提出:你所认识的空气是怎样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氧气会耗尽吗?空气中的氧气究竟有多少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有什么关系?-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合作探究,查找资料,设计方案,质疑讨论、比较评价、验证并得出结论,将解决问题的兴趣迁移到钻研化学知识上来。详见九年级化学案例空气。 (4)从熟悉的现象出发。学习抽象的概念或原理,总是令人乏味的。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一些熟知的现象或知识与抽象概念间的某些共性,把这种注意迁移到抽象概念的学习中来。如通过对氧气性质

19、的分析,自然的延伸到燃烧、缓慢氧化与爆炸原理的学习;在提出“勤晒太阳的人为什么皮肤发黑但身体却很健康”,“75%的酒精溶液为什么能消毒?”等问题的讨论中引出蛋白质的变性,会使学生兴趣大增。 (5)迁移原有兴趣。在学习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内容时,针对有的学生爱好美术或书法,通过分析绘画材料的化学成分与性质,或提出“远古的字画墨迹为什么数百年不褪色?”等问题,通过讨论解答入手;有的学生爱好文学,可通过某些文学名句,如于谦的石灰吟中的化学原理的分析,将兴趣自然迁移到化学学习中来。5.尊重学生 保护兴趣 实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完成教师角色的转换。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师不过“

20、闻道在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后,要由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关系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导关系,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科学探究的服务者与合作者,要与学生在平等的条件下,合作对话,共同探究,用自己的激情吸引学生一起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建立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 尊重学生,情感激励。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在学习上学生之间有差异,但无差生,每个人总会学有所长,要彻底摒弃居高临下的姿态,做到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学生,对他们都要倾注真挚之爱,设置问题有梯度,布置作业有不同层次要求,让“后进生”感到自信,学必有得。每节上课时,均要提出一至三

21、个问题,要求学生自愿抢答,每学期每个学生至少要抢答一至三次。对不愿抢答的学生,按座位轮流回答,采取双向选择。回答问题时,答对的要及时表扬,并记入平时成绩,答错的不记分,不批评,下次再来。要特别鼓励答错的学生,要表扬其积极主动的精神,让他能够体面的坐下,保护学生的个性和自尊性,让全班同学、特别是中差学生抢答问题,这确实是一个难点。我在提问前经常强调一句话:“同学们,不要怕回答问题,首先要有勇气抢答,站起来后,边思考、边回答,老师还会向你提示,你怕什么?你答对了好,答错了更好!为什么?你答错了,我就知道你什么地方没有学懂,咱们当场解决,不是更好吗?同学们,愿意不愿意这样做?有没有勇气?”在学生中形

22、成一种共识:不怕答不上,就怕不想答;不怕见解错,就怕没见解;不怕问题提得不好,就怕没问题;不怕学不会,就怕无自信不愿学。 平等交流,教学相长。教师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学生主动接触,用亲切、协商的口吻与学生对话,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主动和学生一起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方法、态度、情感等要进行适时适当的评价和指导,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随时肯定和鼓励,以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各化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针对学生实际和要求随时改进教学方法,每学期中途再集中征求一次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来促进和监督,让事实和效果来验证。在课堂上力求做到知情交融,教学相长。 掌握尺度,

23、保护兴趣。中学生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愿意学习各种科学知识,喜欢探根求源,质疑辩论。在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只要能用内容丰富、逻辑严密、生动有趣的知识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且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而不是一种负担,让每一个学生跳起来都能摘到果子,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难建立起来的。学生一旦形成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就应该加倍的扶持和保护,使之成为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6.寓学于乐 巩固兴趣 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和科技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只有使化学教学贴近社会生活,学以致用,才能使学生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使学生的学习轻松愉快,学中有乐,乐中有得,得中有

24、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努力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科学性与应用性的统一。通过每一节课,去发现、挖掘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强化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用化学特有的思维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知识点入手,引导学生大胆联想,师生共同讨论和解释实际生活中与此相关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鲜活的、生动有趣的、极有实用价值的,使所学的知识总处于备用状态,遇到问题即跃跃欲试,乐此不疲,始终保持对化学课的热情和浓厚兴趣,在解决问题中逐步学会“以不变应万变”。例如,我们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复习CO2性质时,不仅关注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和能灭火等性质,而且要围绕

25、酸碱盐反应和CO2的生成规律,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充分构建知识网络和知识应用体系,学生就会精神振奋,踊跃发言:(1)CO2的实验室制法和泡沫灭火器原理;(2)厨房中做馒头时要加小苏打;(3)利用食醋可鉴别精盐和纯碱,或消除热水瓶胆中的异味;(4)将鸡蛋浸入澄清石灰水来保鲜的理由;(5)CO2在人体内的生理作用主要是调节酸碱性;(6)CO2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作用;(7)干冰可作制冷剂和人工降雨,制啤酒或汽水。在教学中注重这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既有整体性,又有内在联系,而且还能灵活地应用于解释或解决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到学有所用,用中有乐,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

26、的科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积极开展探究性学习。一是结合课本内容中的研究性课题,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参观厂矿,深入农田,调查环境污染,了解能源动态,探究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热点问题。如化肥、农药的利弊,白色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当地垃圾的处理建议,水污染原因与防治等,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学习知识的紧迫感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效果极佳。二是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家庭小实验、课外实验和小发明活动,如证明蜡烛的成分,制作简易净水器、钢铁生锈的预防等。由学生独立完成或自愿组合成学习小组,实验用品采用自备替代品、发放、借用等方法解决,教

27、师采用收看实验报告,组长定期汇报,演示交流等方法,及时检查,评比激励。 第三,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各级各班组建化学兴趣小组,可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实验中的疑难问题,定期举办化学晚会、竞赛、趣味实验、游戏和灯谜活动。如“烧不坏的手帕”、“空杯生烟”、“晴雨花”、“捉迷藏”等。寓化学知识的学习、实验技能的巩固于娱乐之中,通过科学性与趣味性、知识性与娱乐性的完美统一来提高和巩固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同时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7.体验成功,强化兴趣 心理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起追求多次成功的信念与力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因

28、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创设各类学生成功的条件,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经历一次成功的欢乐体验,哪怕是微小的,使学生在成功中激发和强化学习兴趣,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整体优化,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及时利用评价激励。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1)测试激励:恰当的测试,积极的评价,不仅能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还能使学生获得自信,受到激励。在测试后的评价中,不应只注意甄别好与差,而应注重引导和激励,不仅要对优生进行肯定,更要把目光关注在中等生和后进生中,要注意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和微弱的智慧之光,并给予他们及时的鼓励。研究表明,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赞扬的效果优

29、于批评,而批评又比没有评价好。(2)提问激励,是教学中的常用手段,学生回答问题得到积极评价也会获得一种满足感。提问的问题难易有针对性,学生答不准时,应多一些启发,少一些眼色,哪怕回答中正确的很少,也应给予鼓励;(3)辅导激励:经常进行耐心细致的带有鼓励性的课外辅导和面批作业等,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培养自信,还能增进师生间情感交流,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转化为积极的学习兴趣。 创造机会,积极引导。教师要创造各种机会,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进行质疑、答辩、抢答、调板、讨论(前后排四人为一个自然学习小组,在课堂上随时讨论)、亲自操作演示实验,并设计一些课外实验或化学问题

30、、社会问题的解决方案,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由观众变为演员。如高一化学第六章第四节环境保护,根据课本要求,可组织学习小组轮流或抽签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小河被污染了的诉讼和审判过程。经过实践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既加深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又深化了直接兴趣,满足了兴趣要求,使学习兴趣得到强化和巩固。8.实验探究提高兴趣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教学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对启迪科学思维,体验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方法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学习兴趣,均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作用。教师应注意做到: 把握多样性 (1)增强直觉兴趣:鲜明的实验现象,奇妙的变化过程,能引发学生多方面的感觉,对实

31、验产生浓厚的直觉兴趣。实验前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观察的重点与方法,尽量排除不必要的干扰。(2)培养操作兴趣:仪器的构造与使用,装置的组合与改装,操作的程序与方法,都能对学生产生强烈的诱惑,使学生跃跃欲试。在学生设计实验时,应强调突出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和简约性。(3)提高探究兴趣: 实验不仅带给学生新奇感,还能诱发学生探询其奥秘的兴趣。教师应针对实验现象,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分析、比较,弄清变化的条件和原因。(4)强化概括兴趣:通过参与实验,明确实验原理,熟悉科学探究方法,归纳实验组装和操作的一般规律,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现象和结论,提出改进和创新建议。如对金属纳与水的反应现象

32、可归纳为四个字“浮、游、熔、红”。前两个方面的兴趣属于直接兴趣,容易引发但不够稳定;后两个方面的兴趣属于间接兴趣,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将学生的外部实践活动与内部心理活动密切联系起来,把学生对实验的直接兴趣、操作兴趣转换成更深层次的探究兴趣和概括兴趣,实现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飞跃过程。详见案例高一化学硫酸。 突出创造性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并发动师生自制教具和替代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如高一学生的一个创新型实验小组通过废干电池制出了锌片、炭棒电极、二氧化锰、氯化铵、铜片和氧化铜,进一步可得氢气、氯化锌和硫酸铜等。通过设计创新,自主探究,努力改进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并使之微型化

33、,鲜明化,既节约药品,又保持了学习兴趣的持久性。详见通渭教研2003年1期24页贫困地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新思路一文。 增大操作性 教学中可选择一部分演示实验、家庭小实验和课外实验,让学生实验小组设计方案,诸如仪器、药品、操作步骤、成功的关键等问题,让他们开动脑筋,通过讨论、公平竞争,选出最佳方案,并上台演示,师生共同评价。这种方式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实验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亲手实践、收集有用数据,加工相关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自主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技能,为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注重创新性 设计实验是根据实验课题提出的实验目的,让学生在一定化学知识和技能

34、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之一。化学实验设计既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验能力的最高层次,其本身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综合性、创造性和吸引力,它为全体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我表现、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为学生个性和创造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可显著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在具体实施中,一是采用“动态小组目标实验法”。在每个教学班成立若干个36人的动态实验小组。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综合能力,自愿组合,变动自由,教师确定实验目标:A、基础型实验组按实验要求完成基础型实验;B、激励型实验组对基础型实验可适当改进、补充和探索;C、创新型实验组要求

35、独立设计实验,注重探究性和开放性。教师对三类实验小组分别提出不同层次的实验目标和能力要求,各类组数和各组人数可根据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而相应变化,教师不作硬性规定。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学生不甘人后的竞争意识、探索精神以及主动参与实验的兴趣。二是结合所学知识内容,提出一些探究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解决。例如,在初三学酸碱盐、高一学卤素、高三学酸碱中和滴定时,可分别讨论设计:如何除去NaCl中的少量FeCl3? 对于基础型实验组,学生一般提出加适量NaOH溶液,过滤即可。开始向定量实验过渡;对于激励型实验组,可引导学生讨论:“适量”究竟是多少?如何掌握?学生认为:滴加NaOH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的量

36、即为适量,向粗定量实验过渡;对于创新型实验组,启发学生向精确定量实验的目标努力,鼓励学生通过创新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用不同方法,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学生讨论认为,用肉眼观察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时,实际上NaOH溶液已经过量了许多,这样等于又引进了新杂质,经过反复探讨,学生设计除杂步骤为:(1)适量蒸馏水;(2)滴加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3)过滤;(4)加两滴酚酞试液;(5)滴加盐酸至红色消失为止;(6)蒸发;(7)结晶。三 是三是集中进行交流、讲评、小结。全体学生通过全面细致的思维、设计、验证和综合评价,既按题目要求设计出符合原理、操作简易的最佳方案,又能结合化学知识创新思维,把有关实

37、验设计原则、操作要求“升华”为一般普遍的规律。如通过以上实验设计可得出物质的提纯原则:操作简易,不引入新杂质,提纯物质成分状态不变。既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了一般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学习化学的兴趣。9.追求理想升华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求知欲被唤起之后,欲使其成为永久的学习兴趣,还必须对学生加强理想信念、学习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育,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具有自觉性、方向性和永久性,从而转化为稳定的内部动机,把学习兴趣升华到最高境界潜在兴趣,即学习志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升华为学习志趣,就会形成永久稳定的学习动机和科学兴趣观,有效地提高科学素养。 充分利用人文

38、教育素材。通过化学史上无数的化学家如拉瓦锡、侯德榜、李政道、张青莲等为了追求科学和真理,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无私奉献精神,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终生的理想和立志报效祖国的决心,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动力去追求和探索更新的、未来的领域,才会懂得怎样去拓宽知识面,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永久性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明确化学学科的地位和作用。通过绪言课“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向学生强调,化学学科在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国民经济中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明确

39、认识化学在每一次科技革命、社会进步中的关键作用,了解世界上的发明中有20%是化学方面的,50%以上都和化学有关,当代前沿科学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都与化学有紧密联系,化学与现代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一门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的基础自然科学。正如美国化学家布里斯罗所概括的,“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 鼓励学生为建设祖国、实现自身价值而学好化学,培养学生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和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并使之与当前的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形成长远的学习动机、正确的学习态度、顽强的学习意志和科学的探究方法,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勇于克服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将学习化学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完美地统一起来,升华为永久的潜在兴趣,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三年的化学课改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初三和高一学生对化学很感兴趣的比率由实验初的39.9%、31.4%分别上升为50%、59.5%;没有兴趣的比率由实验初的3.4%、8.3%分别下降为2.4%、3.6%;初三学生的成绩优秀率和良好率由实验初的1.5%、18%分别上升为7.14%、23.8%,不及格率由28.8%下降为9.6%;高一学生的化学成绩优秀率、良好率由实验初的0.8%、14.9%,上升为3.6%、19.8%,不及格学生由实验初的34.3%下降为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汇报体会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