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文言文常见句式归纳(推荐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文言文常见句式归纳(推荐5篇).docx(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文言文常见句式归纳(推荐5篇) 第一篇:文言文常见句式归纳 文言文常见句式归纳 文言文句式总共可以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 一、固定句式 文言文固定句式,是学好文言文的法宝之一。固定句式在解题的很多时候,可以起着确定性的作用。下面是文言文固定句式的汇总。 一表疑问的固定句式 1.安所,疑问代词“安只能和“所组合,表处所。可译作“什么地方。例如: 若徐州不定,将军当安所归乎? 三国志 荀彧传 2.何所,即“所何,疑问代词前置。是“所 者何为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作“ 的人、物、事干什么用。例如: 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 3.何以,即“以何的倒装。表示疑问。可译作“用什么方法“有什么“
2、为什么“凭借什么。例如: 何以言之? 赤壁之战 4.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如: 1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失街亭 2奈何取之尽锚株,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5.如 何,译为“对 怎么办。例如: 如太行、王屋何? 愚会移山 6.奈 何,译成“把 怎么办。例如: 巫姻、三老不来还,奈之何了西门豹治邺 7.何如,常用来问行为方式或事物状况,可译为“怎么样。“何如还经常用于对人或事物进行比较,相当于“孰与的用法,译为“比 怎么样。例如: 1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 2王孝伯问谢公:“林公何如右军? 谢曰:“右军胜林公。 世说新语 8.何遵,表示问缘由,译为“怎么。例
3、如: 此何速不为福乎?塞翁失马 二表反问的固定句式 1.不亦 乎,译为“不是 吧。例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学而 2.何 为,译为“还要 干什么。例如: 如今人方为刀姐,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3.何以 为,由疑问代词“何、介词“以和动词“为组成。“何以即“以何的倒置。“何以 为等于介词结构加动宾词组“为何。可译作“用要 做什么。例如: 敌未灭,何以家为?宋史 击飞列传 4.何 之有,疑问代词“何同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共同作“有的宾语。为了强调宾语,把“何提前。 “何有之间嵌人结构助词“之作“何提前的标记,表示反洁。可译作“有什么 呢。例如: 宋何罪之有?公输 5.何有于,表反话,可
4、译作“对于 来说,又有什么呢。有时可理解为“何 之有,但它中间的词语被省略,译时应补出。例如: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海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 述而 6.庸 乎,译为“莫非 吗。例如: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7其 乎,表示洁问或揣度,译为“莫非 吗或“或许 吧。例如: 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少年中国说 8如之何,奈何,译为“怎么 呢。例如: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 君子于役 三表推想、揣度或商榷的固定句式 1.得无 乎,得无 耶,译为“生怕吧或“莫非 吧。例如: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2.无乃乎,译为“生怕 吧。例如: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行乎?般之战
5、3. 之谓也,其 之谓也,其 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 啊“或许说的就是吧。例如: 诗曰:“孝子不匾,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郑伯克段于部 四表感叹的固定句式 1.何其,它一般有两种用法:一种是表示缘由和程度,译为“为什么“多么;一种是表示感叹语气,译为“多么。例如: 1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 荀子 2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沽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2.一何,有的写作“壹何,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增加感叹语气,可译为“多么。例如: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五表比较的固定句式 1.孰与,与 孰,译为“跟 比较,哪一个 。例如: 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2.孰若,译为“哪
6、里比得上。例如: 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六表选择或并列的固定句式 1.非 则,表示选择。可译作“不是 就是 。例如: 非死则徙尔。 捕蛇者说 2.其 其,表示选择。可译作“是 还是 气有时候前一个“其字可省略。例如: 诚爱赵乎?其实僧齐乎?史记 赵世家 二、特殊句式 一推断句 所谓推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推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如: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陈胜者,阳城人也。3项脊轩,旧南阁子也。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5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6七略四库,天子之书。7宫中府中,俱
7、为一体。8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9此三者,吾遗恨也。10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11斯用兵之效也。 2.接受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推断。如: 1此乃臣效命之秋也。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3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4即今之傫然在墓者。5梁父即楚将项燕。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7非死,则徙尔。8此皆良实,志虑忠纯。9此诚紧急存亡之秋也。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1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3.接受否认副词“非表示否认。如: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4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4
8、.语义上主谓干脆推断。例如: 1刘备天下枭雄。 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二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 1臣诚恐见欺于王。2秦城恐不行得,徒见欺。3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5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为“为所表被动。如: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为予群从所得。4恐为操所先。 5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6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3.“受“受于表被动。如: 受制于人。 三倒
9、装句 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状况。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大王来何操? 2否认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 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 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当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
10、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状况。 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例如: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列子 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例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例如: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3.介宾
11、短语后置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宾短语。 标记词:于、以。如: 俄有武夫出于波间 覆之以掌,虚若无物。 4.主谓倒装 这种状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剧烈的感叹。如: 1甚矣,汝之不惠。2美哉,我少年中国。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4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5德何如,则可以王矣?6何由知吾可也?7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8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9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10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 四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状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好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
12、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也作蒙后省。如: 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 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 如: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 如: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 如: 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 如: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 如: 1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2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3故西门豹为邺令,天下著名。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5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6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13、,不知所言。7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8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9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 10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其次篇:文言文常见句式概括范文 文言文常见句式概括 设计人;何绪奇 2023年6月2日星期三 文言常用句式和现代汉语的常用句式基本上是相对应的,主要要求同学们驾驭推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变式句等五种。 一、推断句 推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状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确定或否认推断的句子。文言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推断。 1用“者或“也表推断。这是典型的文言推断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停顿,“也表推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例如: 陈
14、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夫战,志气也。(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推断。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例如: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即今之偶然在墓者也。(张溥五人墓碑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苏洵六国论)3用动词“为“是表推断。其中“是表推断,要留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分。例如: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张溥五人墓碑记)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15、(司马迁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司马光赤壁之战)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代词,这样)(苏轼石钟山记)4用否认副词“非等表示否认的推断。例如: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干脆表示推断。既不用推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干脆表示推断。例如: 刘备天下条雄。(司马光赤壁之战)刘豫州王室之胃。(同上) 二、疑问句 文言中的疑问句,一般要用疑问代词(谁、何、易、胡、安、孰、焉等)或疑问语气词(乎、欤、耶等)提出问题。 用疑问代词的,例
16、如: 谁为哀者?(张溥五人墓碑记)独五人之激檄,何也?(同上)蹈死不顾,亦曷故哉?(同上)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司马迁鸿门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师说)且焉置土石?(列子愚公移山)用疑问语气词的,例如: 壮士,能复饮乎?(司马迁鸿门宴)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沟六国论) 三、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
17、余。(韩愈师说)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司马光赤壁之战)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曹丕与吴质书)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 参佐无不被系束。(世说新语桓南郡好猎)
18、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蔓草犹不行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省略句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很多省略现象,古代汉语中更为多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例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柳宗元捕蛇者说)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19、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左传曹判论战) 2省略谓语。与现代汉语比较,文言中谓语的省略较多见。例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同上)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3省略宾语。有动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司马迁陈涉世家)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沈括活板)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司马迁鸿门宴)有介词宾语的省略。例如: 竖子缺乏与()谋。(同上)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4省略介词。文言中介词“于也常常省略。例如: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
20、也,而况石乎?(苏轼石钟山记)激扬()大义,蹈死不顾(张博五人墓碑记) 五、变式句 所谓变式句,是比照现代汉语说的。文言中句子的语序多有转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置。例如: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愚公移山)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晏子春秋;晏子辞千金) 2宾语前置。宾语前置相当多见,有几种状况。一是否认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苏轼石钟山记)。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行屈伸,弗之怠。(弗怠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一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提前。例如: 大王来何操?(操何)(司马迁鸿门宴)沛公安在?(在安)(同上) 子何恃而往?(侍何)(
21、彭端淑为学) 微斯人,吾谁与归?(与谁)(范仲淹岳阳楼记)不然,籍何以至此?(以何)(司马迁鸿门宴)一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例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韩愈师说)唯利是图(图利) 3定语后置。文言中,一些修饰性的定语常常置于中心词之后。例如: 遂率子孙荷担考三夫。(列子愚公移山) 大阉之乱,绍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4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则往往置后作补语。例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得双石于潭上。(苏轼石钟山记)君子博学
22、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司马迁陈涉世家) 第三篇: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 15种常见文言文固定句式,古文翻译不再难 1无乃乎? 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说明的是对某种状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相识。一般可译为“生怕吧或者“只怕吧。例子是很多的。如: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行乎?应译为:使军队疲乏去攻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军队疲乏力气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生怕不行吧?崤之战。 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 教材
23、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生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 2孰与 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低、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它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特殊高的。如下面的例子: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秀丽?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
24、怎么样? 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 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 3之谓也其之谓也 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推断句。应当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想,应译为“或许。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或许说的就是啊。请看下面例句: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 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诗经上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揣测得
25、到它。说的就是夫子这样的人啊!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太史公说:“论语上说:他自身端正,不下达叮嘱人民就会行动;他自身不端正,即使下达叮嘱他的百姓也不会听从。或许说的就是李将军这样的人吧! 4得无乎?得无耶? 这是一种表揣测疑问语气的固定格式,表示对某种状况的推想。应译为现代汉语的下面三种格式:生怕吧;莫非吧;该不会吧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也是相当高的。请看下面的例子: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看到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思想感情,生怕不一样吧? 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莫非告知我捕获蟋蟀的地方吧? 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翱事
26、你们生怕被穷困所苦吧?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晏子使楚莫非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擅长偷盗吧? 日饮食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削减吧? 5奈何如何若何 这三个格式的用法是一样的,都表示怎样对待或处置某人某事。需要强调的是,“奈、“如、“若是动词,含有“应付、“处置、“办理一类的意思;而“何则是补语,作“怎么、“怎样讲。在中间插入的内容属于“奈、“如、“若的宾语。整个格式可译为“把怎么样,或“对怎么办。 先看下面例句。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王屋、太行何?愚公移山 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与妻书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力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
27、奈若何?垓下歌 上面的三个例句中加线的句子应分别译为: 把太行山和王屋山能怎么样呢? 我们对这种状况怎么办呢? 虞姬虞姬把你怎么样呢? 6何有于? 这是一种表反问的固定格式。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格式究其实质是两种特殊句式的紧缩和移位。一是由介词“于与它的宾语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原句作补语,翻译过来必需还原到动词谓语之前充当状语;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谓宾前置,也就是说“有的宾语是疑问代词“何,它前置了,在翻译的时候,也必需还原到“有的前面。知道了这一点再去理解这种格式就简洁得多了。这种固定格式的意思是:“对于来说,又有什么呢? 请看下面的例句。 例句: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8、何有于我哉?应译为“对于我来说又有什么呢? 7何为? 这是一种表询问或反问的固定格式。首先我们先来相识一下“为这个虚词。“为有两个读音,一是读“wi,一是读“wi。读“wi的时候,它只有介词性。一是读“wi。读“wi的时候,状况比较困难,有三种状况。一是动词性,是一个“本领很高强的动词,可以这样讲,句中需要什么动词,它都能够代替。二是介词性,只用在表被动的句子里。也就是说在被动句中,“为必需读“wi。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再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两句中的“为就必需读“wi。三是语气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呢。在“何为这种固定格式中,“为就属于这种状况。 这种固定格式的正确翻译为:
29、“还要做什么?或者:“要干什么?请看下面例句: 例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划线句应译为:“还要告辞做什么呢? 例句:项王笑曰:“天之王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划线句应译为:“这是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做什么呢? 8不亦乎? 这是一种表示反问的固定格式。最需要强调的是这种格式中的“亦。这是一个很简洁产生误会的词,稍一疏忽就可能把它理解为副词,其实,它是一个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只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不是吗?或者译为:“岂不是吗? 在古文中,这种固定格式的出现频率是很高的。下面的几个例句: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句中的化
30、线处应译为:“像这样找寻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句中的划线处应译为:“我射箭的本领不是很高超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句中的划线处应译为:“学习并且时常地温习它,不是很快乐了的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兴奋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9有者 这种固定格式常用于叙事的开头,以突出叙事的对象。必需强调的是,这种格式还有两种状况。一是表达的对象“人在句首出现了,如“楚人有涉江者,此刻,“有者属于定语后置;二是表达的对象在句中没有出现,不属于定语后置,如“杭有卖柑者。请看下面例子: 人有亡斧者。韩
31、非子在这个句子中,“人出现了,因此,“有者属于定语后置,应译为:“有一个丢了斧子的人。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促织在这个句子中,表达的对象没有出现,因此不属于定语后置,应译为:“城里有个叫成名的人。 10何之有? 这也是一种宾语提前的固定格式。句中的“何是“有的宾语,“之属于结构助词,表示提宾。这种格式可译为:“有什么呢?如下面的例子: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应译为:“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应译为:“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呢? 夫晋,何厌通“餍之有?左传崤之战应译为:“那晋国有什么可满意的呢?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缺乏,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叔向贺贫应译
32、为:“假如不忧虑德行没有完善,却忧虑财物缺乏,将要哀悼还来不及,有什么可庆贺的呢? 11唯惟是惟之为 这种固定格式也是一种宾语提前的格式。需要再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是与“之为,均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作用;而唯惟,表示的则是动作的唯一性,译为“只。这种格式在成语中运用的频率是很高的。请看下面的例句: 惟命是从; 惟利是图; 唯你是问; 唯仁是亲; 唯才是举; 无乃尔是过与? 12所以所以者 所介词以、从、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这是古文中特别常见的固定格式,是一种名词性的“所字短语。首先我们得知道,在古文中的“所以与现代汉语中的“所以是完全不同的,现代汉语中的“所以是一个复音虚词,用
33、在因果复句的后一分句,表结果,而在古代汉语中,可以说什么都可以表示,就是不能表示结果。那么,他都能表示什么呢?它可以表示动作所涉及到的缘由、根据、工具、处所、方法、凭借等。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例子: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缘由 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者。吕氏春秋察今表根据笔,所以书也。表工具 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表处所 吾知所以距通“拒子者,吾不言。墨子公输表方法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表凭借 圣者,非所与熙通“嬉也。墨子公输表凭借。应译为:“圣人是不能与他随便开玩笑的。 此所以学者不行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表缘由) 天地之所以养人
34、者,原不过此数也。治平篇表方法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缘由 13何所 这是一种表疑问的固定格式,是“所者为何的紧缩和移位。懂得了这一点,也就等于知道了在阅读古文中遇上了这种固定格式时应当如何翻译了。请看下面的例子: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卖炭得钱何所营?卖炭翁 白雪飘飘何所似?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孔雀东南飞 14有所无所 这两种固定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就更高了,可以说比比皆是。需要强调的是,“有、“无是动词,“所是名词性的“所字短语作它们的宾语。这两种固定格式的翻译比较灵敏。请看下面的例子。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鸿
35、门宴可译为:“对财物没有取什么,对妇女没有宠幸谁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净过日而已。与妻书句中划线的地方,可译为:“贫困没有什么可苦恼的。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同上句中划线处,可译为:“一丝一毫的财物都不敢接近。 15有以无以 这两种固定格式与上面讲的事实上是一回事,因为“有以与“无以是“有所以与“无所以的省写。“有、“无仍是动词,“所以是“有或“无的宾语。如“军中无以为乐,就是“军中无所以为乐,但不必机械地译为“军中没有用来作乐的东西,可变更语法结构译成“军中没有什么用来作乐的。“有以的译法类同。如下面的例子: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可灵敏地译为“没有用
36、来到达千里的方法和“没有用来汇聚成的江海的方法。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可译为:“我才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方法。 还应当强调一下,“有以常和“未连用,此时,与“有以的用法相同。 如:臣未有以报也。庄暴见孟子 第四篇:中学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中学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 文言文有一些固定搭配的句式,牢牢地驾驭这些句式,可以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特殊有关心。 现将常见的固定句式汇合如下: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方法,“无法。例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译文:因此不积累半步一步,就无法到达千里之外;不汇合微小的 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37、 例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 译文:群臣仓猝惶急,没有什么东西来应付荆轲,只能用手搏斗。 2“,抑,译为“是,还是或“,或者。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译文: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人事所确定的吗? 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译文: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峻的,所以祸害(也)有(我)不躲避的。 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质明,避哨竹林中,逻者数十骑,几无所逃死。(指南录后序)译文:天刚亮,在竹林里躲避哨后,(遇到)几十名巡逻的骑兵,几乎没法逃脱
38、而死。 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假如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则译为 “怎么,怎么样,怎么办。有询问怎么处理的意思。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译文:(沛公说:)“如今出来了,没有告辞,对这怎么办呢? 6“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译文:对太行、王屋怎么办? 7“奈何“,译成“把怎么办? 例1: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冶邺)译文: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 例2:虞兮虞兮奈若何!译文:虞姬啊虞姬,把你怎么办安置? 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 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译文:因此,无论(身份)珍贵还是低贱,无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9“所以,译为“用来的、“缘由。 例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译文:老师,是用来 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说明疑难问题的。 例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