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医文化随笔.docx

上传人:1398****507 文档编号:7017209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医文化随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年中医文化随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中医文化随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医文化随笔.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中医文化随笔 中医文化随笔【第一篇:饮食 郭旭东】 关于饮食,在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有过相应的论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所提倡的观点。 中医提倡饮食有节。 黄帝内经素问痹论:“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倍,通“背,违反。这段话大意是说,作为人体内的阴气,保持清静就可以关心养分人的精神,守藏在体内,躁动就会减损。假如不恰当地饮食,例如暴饮暴食,就会造成人体内的阴气躁动,从而损伤人的肠胃。那么,什么是阴气呢?人体内的“气大体相当于人体内的能量,又称“元气。性质主动、防御外界邪气的为阳气;性质主静、功能侧重于养分人的身心的为阴气。所以,我们留意不要暴饮暴食,而应当合理饮食

2、。 那么如何合理饮食呢?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律,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德,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举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可见所谓合理饮食,就应当“谨和五味,而不是对饮食的味道有所贪著。因为中医认为,我们人体内阴气的来源主要依靠食物的五味,来给养人的脏腑器官。但是,假如味道过于偏颇,反倒损害人的阴气,从而损害人的脏腑。酸入肝,少吃补肝,但过于吃酸的食物,肝气就会受到抑制,从而消损

3、脾气中医认为肝克脾;咸入肾,肾主骨和纳气,少吃可以补肾,但味道过于咸,反倒对骨骼的健康发育有害,也减损人的纳气功能,简单出现气喘,从而也影响到人的肌肉的发育,心气的功能也受到制约中医认为肾克心;甘入脾,少吃可以补脾,但偏于贪著甜食,反倒损害脾脏的正常功能,从而损害肾脏,使得肾纳气功能减退而不均衡,表现为心气喘满,面色发黑。假如味道过于苦,那么就难以醒脾,脾脏不能很好地健运饮食,使得胃气有所积聚。辛入肺,少量辛可以促进肺的机能,但过于偏重辛的食物,就会使得人的筋脉由于辛散太过而表现为松软无力,使人感到精神乏力。所以,我们应当适当地进食五味而不要有所偏颇地域性饮食除外。这样才能骨正筋软,气血正常流

4、通,腠理严 密,才能使骨气上等发育,合于养生之道和大自然的规律,延年益寿。 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句也是说,饮食五味要合理而不行过,否则会损害人的正气。 所以,中医进而提倡饮食要清淡为宜。所谓清淡,首先是指五味不要过于偏执,明王三才医便:“偏之为害如此,故上士澹泊,其次中和,此饮食之大节也。 另外也不要过于贪著饮食而食用得过饱。梁代医学家陶弘景在养生延命录中指出:“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寿;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焉。 饮食有节的观点与佛学也相通。佛家讲“不贪,不贪饮食也必是其中的一项。这样才是“谨道如法,从而“长有天命。 中医文化随笔【第二篇:情

5、志 郭旭东】 中医认为,人的健康与心神有肯定的关系,而影响心神的是人的情志。黄帝内经灵枢口问:“心者,五藏脏六府腑之主也故悲伤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藏脏六府腑皆摇大意是说心是五脏六腑的主宰者,悲伤愁忧等情志活动影响到人的心神,人的心神不稳,就会影响到脏腑或身体的机能。 那么,是如何影响的呢?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难过,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悲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怒伤肝,常常嗔怒的人可能会导致肝气郁结如肿瘤和肝阳上亢如高血压等疾病;喜难过,过度兴奋和追求刺激可能会导致心神狂躁如癫狂和心气缺乏如早搏一类的心脏病等疾病;思伤脾,过度忧思则简单导致脾脏的运化不力如植物神经功能

6、紊乱、消化不良等疾病;恐伤肾,过度恐惧则导致肾气消损如遗尿等疾病。所以我们平常应当留意保持心情的稳定,心神要稳。其方法除了佛学上说的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禅定外,中医中还有相应稳定心情的方法。 这些方法是: 悲胜怒。当一个人有了很大的怒气时,可以用“悲来作意克服。例如可以想一下自己的缺乏;也可以将心比心,换位思索,可能就会制怒;也可以用慈悲、怜悯心来作意克服,慈悲、仁慈、怜悯心怜悯心是佛家常用对治嗔怒的方法。 恐胜喜。当一个人只图一时的欢乐而过于追求刺激的时候,应当想到后果,想到欢乐的不永久,这样追求刺激的心就会放淡。当一个人沾沾自喜、傲慢自满的时候,不妨想到自己的功劳应当归属于他人,自

7、己还应当前进,或者用这些成果去关心需要关心的人,而不是傲慢自满,要意识到傲慢的人将来肯定要落后和失败的。这在佛家则称为回向。 怒胜思。对于患得患失、思虑过多的人,应当克服小家子气,学会金刚处事,雷厉风行,不要婆婆妈妈,孬里孬气。没有必要担忧的和明明知道自己不必担忧的就要放下心来。要主动锻炼自己的自控能力,虚下心来随缘行事,赶快学习,没有必要胡思乱想的不要想。不要认为没完没了地胡乱思索是好习惯。其实它是自心难以自制的不良习气。 喜胜忧。当一个人忧愁的时候,要留意开朗、开阔胸襟。要学会良性心理示意即良性作意。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否则就会恶性循环。 思胜恐。当一个人过分恐惧的时候,要留意定住心神。要

8、理智。同时要学会分析状况。假如问题能解决,就赶快落实执行,去解决。假如解决不了,就临时放下,恐惧并没有用。而且要坚信只要自己真正努力,合乎道德法制规则,那么以后肯定会结出好果子来的。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大意是说,我们的胸襟合于宇宙虚空,处事乐观、豁达、中道,人体内的真气正气、元气就会调顺;精神内守,情志平和而不偏颇,身心就会很健康而不简单得病。 中医文化随笔【第三篇:治疗 郭旭东】 关于治病,内经中有这样的说法,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

9、,不亦晚乎。大意是说,圣人治疗疾病时,重在教人注重养生和预防疾病的发生,使身体的机能保持稳定而不混乱。假如疾病已经形成再用药物进行治疗,身体机能已经混乱了再进行治疗,就像口渴之后才掘井一样,临上战场才想到铸造武器一样,不就晚了吗? 这说明了对疾病预防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真正预防呢?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关于这个道理,我们在上一篇中已经提到了。这说明了恬淡虚无和精神内守是保持正气、预防疾病的重要修心原则,也是重要的养生方法。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行干。黄帝内经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只有体内正气充分,才能抵抗住“邪

10、气的干扰和侵害。 如何培育自己的正气呢?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到:“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抟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大意是说,对于苍天之气大自然界,我们效仿它的清净,情志、志向就保持正常稳定。服从它,体内的正气就坚固。即便有贼邪入侵,也不能损害我们。这是因为我们保持了与大自然的和谐。所以,圣人内守自己的精神,与自然融为一体,领悟着大自然的奥妙。 那么什么是“苍天之气清净呢?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大意是说,大自然存在着一种自然的大道,容不得一丝一毫邪气,光大而显明,隐含着高尚的道德而健运不止

11、,故能够长久永久。例如太阳,悄悄无闻、自然而长久地照射长养万物却从来没有居功自傲过,古往今来,始终如此,不停地运转而永久。我们所效仿和随顺的就是这样的品行。 那么如何才能够精神内守呢?莫非是每天什么也不做才叫精神内守吗?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大意是说,要保持精神的正常稳定,就需保持体内阴阳的平衡,处事则应中道。假如阴阳不平衡,不能相互之间很好地牵制,就会耗损人体的精气。 例如一个内向型性格的人,常常自卑多虑,不能自信而乐观地行为处事,也就是没有做到“阴平,那么他可能就因为自卑多虑而损害自己的身体,因为“思伤脾,“恐伤肾,“悲伤肺,思则气结,恐则气下

12、,忧悲则气消。一独特格偏于外向的人,张扬自己而不虚心,好发脾气而没有节制,那么仍旧会因此而损害自己的身体,因为中医认为“喜难过,“怒伤肝,喜则气缓,怒则气上,都在耗散自己体内的精气。所以,我们应当保持心情的稳定,克服性格上的偏颇,中道处事,努力做到虚心而不消沉,主动而不亢奋,“阴平阳秘。 中医文化随笔【第四篇:药物 郭旭东】 关于药物,黄帝内经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提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大意是说,用药物治疗疾病,假如这种药物有大毒,那么身体一般只能治疗到六分愈,否则身体就因中毒而吃不消了;而一般

13、毒性的药物只能治疗到七分;有小毒的药物只能治疗到八分;无毒的药物治疗到九分。剩下的要通过谷肉果菜等食物的给养关心康复,但也不要补得太过,太过就损害了正气。 这是一般的药物治疗。除此以外,我们还应当清晰另外一种药,那就是学会对治自己的不良心态和心情,从而关心疾病的康复。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jing,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所以,当我们身心不适时,应当考虑到是否因为自己不良心态、心情或习气所致,据此而努力转变自己,从而关心自己治疗疾病。 例如:当我们有呕吐、头痛头晕如高血压病、两肋胀痛的时候,应当考虑一下自己是否

14、常常发怒?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大意是说,怒使体内气机不能正常流通,严重的则引起吐血和飧sn泄泄泻,所以气向上走。至于飧sn泄,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音chn胀。黄帝内经灵枢五乱第三十四:“何谓逆而乱清气在阴,浊气在阳可见,发怒可导致浊气的上升和清气的下降,故而引起浊气向上如呕血、头痛、气喘和清气向下的疾病如泄泻。所以有这类疾病的伴侣应当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常常发怒,假如是这种状况应努力制怒。 同理,我们还应当考虑一下,是否大喜过望或者常常寻求所谓的刺激,是否忧愁哀痛过度,是否恐惧忧虑万分,是否没有留意适应寒热环境,是

15、否受到惊吓,是否因为执著而过于劳累,是否思虑过度。 假如是大喜过望要留意保持平常心;假如是因为常常寻求所谓的刺激,要留意不断树立远大而高尚的理想,并不断为之而努力奋斗;假如是因为忧愁哀痛过度,要留意洒脱一些;假如是因为恐惧忧虑,要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学会“放下;假如是因为劳累而导致的,要学会休息自己的身心,不仅仅是身体的休息;假如是思虑过度引起的,也要留意不要杂乱无章地思索,也要学会“放下。对于这些,我们已经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了。 这里再强调的是,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所以要留意心情的调整,不要有心情上的偏颇,同时也要留意冷热环境的适应,这样可以关心很好地防治疾病。 中医文化

16、随笔【第五篇:养生 郭旭东】 中医的养生原则遵循的是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的“德全不危。也就是说,假如一个人德全面的话,那么它的身心健康程度就不很“危急。 那么,如何做到“德全不危呢?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也就是说,一个人要做到志向娴雅而淡泊名利,内心安详而不患得患失,主动上进却不因为执著而感到困乏,体内气机调顺而不嗔怨,待人则宽容奉献,尽量服从他人的心意,满足他人的愿望欲望和各种诱惑都不能使他的感官疲惫,使清静的内心动摇这样的人之所以长寿而

17、在老年时仍旧行为动作不衰减,是因为他们的功德修养全面的缘由,从而不危及到自己的身心健康。 如今的人则不然,“半百而衰。为什么呢?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大意是说,今人则不然,他们迷于饮酒,贪着欲望,胡思乱想,恋于房事,发泄自己的欲望而没有节制,以至于耗损了体内的真气,不知保持体内真气的饱满,不知调驭自己的内心世界,崇尚欢乐主义而不计后果,违反人的正常生活规则,起居无规律,所以到了半百就开始年老了。 要做到“德全不危,也可以协作三才养身心。三才就是“天、地、人。

18、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为什么要配天、地呢?黄帝内经灵枢本神里说:“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天呈现给了我们道德,也就是“天空之气的道德其内容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参见中医文化随笔03治疗中“天空之气的内容。地给予了我们“气能量。所以,我们应当在上效仿“天的道德而给人带来光明而无怨无悔;在下效仿地的道德成就他人而任劳任怨;中则用“仁义礼智信等五常之理来养我们的五脏具体内容可参见五常赋。其中,仁王经疏:“慈爱好生曰仁,五行之木亦主于仁邪正明了曰智,五行之水亦主于智制事合宜曰义,五行之金亦主于义真实不欺曰信,五行之土亦主于信处事有则曰礼,五行之火亦主于礼可见,“仁养肝木,“义养肺金,“礼养心火,“智养肾水,“信养脾土。 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期。此之谓也。大意是说,大道是通晓于三才的道德的,只有这样事物才能到达长期。所以,我们应当努力提高修养,效仿三才的道德,不断涵养身心。 中国古代有名长寿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到:“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难亦无由作。可见,“德全不危主见在中国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剩余欣赏支持本文地址: 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