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常用社会工作理论小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常用社会工作理论小结.docx(5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常用社会工作理论小结 第一篇:常用社会工作理论小结 常用社会工作理论小结 适用于小组、社区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小组内容进行选择 1、社会支持网 社会支持网络指的是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通过这些接触,个人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心情支持、物质救济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一个人所拥有的社会支持网络越强大,就能够越好地应对各种来自环境的挑战。个人所拥有的资源又可以分为个人资源和社会资源。个人资源包括个人的自我功能和应对实力,后者是指个人社会网络中的广度和网络中的人所能供应的社会支持功能的程度。以社会支持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变更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特别对那些社
2、会网络资源缺乏或者利用社会网络的实力缺乏的个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他们以必要的关心,关心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实力。 2、需求层次理论 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进展的内在力气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依次与凹凸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意,将确定个体人格进展的境界或程度。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平安需求、社交需求、敬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人都有需要,某层需要获得满意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在多种需要未获满意前,首先满意迫切需要;该需要满意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 3、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
3、强调人们通过视察和仿照他人的行为来获得变更,慢慢形成新的行为方式。小组工作中,每位成员都是一个资源库,他们会真实地表现自我、共享自己的观点和阅历。这样组员就能够充分共享利用这个资源,从而形成适应性行为,最终在心理层面到达确定的变更,提升自己的爱好,并使自身的实力得到提升。工作人员还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对组员的主动行为和看法刚好赐予正面的赞扬和评价,使该行为或看法得到满意,加强日后接着出现的可能。 4、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指出,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都不免存在交换利弊等。同样,在小组互动时,每个人都会选择一种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酬劳和最小惩办的方式,在人类关系中就始终存在一种交换的关系,人们的付出
4、就是为了某种意义上的得到。所以工作者要使每一位组员相识到彼此之间的互相影响,并明确接受什么样的方式来提高组员的主动性。 5、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即社会互相作用,是指在确定的社会关系背景下,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在心理、行为上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动态过程。在该理论看来,人一诞生就进入了人际交往的世界,学习与进展就发生在他们与其他人的交往与互动中,它既强调学习过程的认知参与,也强调学习过程的全人参与。社会互动理论着重于学习的社会环境,把老师、学生、活动之间的互相活动看作教学的灵魂所在,强调老师、学习者、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它的动态性。 6、互动小组模式理论 互动小组模式理论
5、,小组的目标在于小组成员的交互影响,共同活动,共享情感。这一模式强调人与人的交互反应关系,强调成员的互相关心,强调个人必需从群体生活中学习。小组互动有助于个人形成良好的自我与进展健康的人格。小组成员互相依靠并分担互相关心的责任,有助于满意小组成员消遣、交往与感情沟通的需要,也有助于面临共同问题的人进行信息沟通,获得心理支持,学习正确的看法与行为,从而缓解个人的危机和问题,小组成员在小组中共享责任与小组阅历。小组工作者是案主与小组或小组与机构间的居间协调人,他利用机构内外的资源,促进小组成员的互动及调动小组成员的主动性与参与性。 7、镜中自我理论 社会是一个有机体,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和进展的各
6、种过程的复合体。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他人对我们的发应和评价,从而建立起我们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他人犹如一面镜子,我们正是从他人这面镜子里觉察了我们的自我。我们根据镜子里的这些形象是否符合我们的愿望而产生满足或不满足的心情。同样,通过他人这面镜子,也就是通过他人的反映和评价,我们看到自己的风度、行为、性格等是否合适,是否需要修正。我们对他人眼中自己形象的想象,对他人关于这一形象评价的想象以及某种自我感觉,构成了我们的自我相识。 小组是一个微型的社会缩影,是一个通过互动而存在和进展的有机体。小组工作所供应的亲热的互动和真实的回馈,可以关心组员在小组中感知他人对自己的反映和
7、评价,建立更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 8、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指出,小组是一个有许多互相依靠的成员的社会系统。这些成员是小组系统的一部分,在不断转变的社会环境中,这个小组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运行时,试图保持确定的秩序和稳定的平衡。小组成员在这个系统中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小组是一个整体,每一个组员确实定都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活动。工作者以各种小组活动将组员团结在一起,保证小组目标的实现。在小组活动时,工作人员要尽力将组员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努力培育组员之间的凝合力,特别是留意在小组活动中的互动,让组员与组员、组员与工作者之间的关系融洽,保证小组目标的实现。社工必需通过增加系统的开放强度并
8、且有时会利用其他系统影响小组。小组的胜利有赖于小组成员互相适应或互相协作的程度、他们适应环境的实力、他们维持小组的凝合力、他们对小组目标的认同和实现这个目标的信念。 9、人际互动理论 人际互动就是人际互相作用。人的互相作用可能是信息、情感等心理因素的沟通,也可能是行为动作的沟通。互动是一个过程,是由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组成的。人际互动专指人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交往、沟通,是社会心理学探讨较多的领域,它在结构上更强调角色互动。 10、人际需要理论 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涵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确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接受的行
9、为,以及如何描述、说明和意料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阅历亲热相关。包涵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足的互相关系的需要。支配需要指个体限制别人或被别人限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足人际关系的需要。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在手工小组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使妇女挚友们相识更多的挚友,培育提高她们的社会交往实力,满意他们的人际需要。 111、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社会学习理论认
10、为,行为是在对他人行为的视察和评价过程中习得的。同时,该理论重视典范的作用和强调自我调整的作用。获得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行为的表现如何,有赖于典范的作用。人的行为不仅受外界行为结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自我引发的行为结果的影响,即自我调整的影响。自我调整主要是通过设立目标、自我评价,从而引发动机功能来调整行为的。手工小组活动强调大家一起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宠爱做手工、想做手工的社区妇女,能够互相沟通学习阅历,多学一门技能,提升其自信念,同时,组员通过视察别人学习来进行自我调整,实现共同成长、进步。 12、人格进展理论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进展八段论,3-5岁年龄段的孩子处于学龄初期,是主动对内
11、疚的冲突阶段。在这一时期假如儿童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激励,儿童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创建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假如成人讥笑儿童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儿童就会慢慢失去自信念,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支配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华蜜生活的主动性。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志气,这种志气不为儿童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办的恐惊所限制。 13、心理社会理论 心理社会理论的观点,在婴儿期,假如父母赐予婴儿适当的照看、关切和爱抚,则婴儿与父母产生真挚的感情,就会对四周世界产生信任感并进而进展起对
12、他人信任的人格;相反,假如父母疏于照看,甚至对婴儿时有虐待行为,那么婴儿就会怀疑四周的世界。因此,这个阶段个体的进展任务就是建立信任感。 14、进展理论 进展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人有潜力做到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实现;能够意识到他人的价值、评价他人,并与他人形成互动;能够意识到小组的情景,评估小组的情景,并在小组中实行行动。进展理论以人的进展为核心,关注人的社会功能的提升。透过小组激励组员参与,表达自己并找出小组组员共同的爱好目标,在小组组员间形成关心关系,以促进小组组员和小组的共同成长。小组组员通过互动、学习和阅历共享获得自我成长。社会工作者扮演着支持者的角色,即在小组中激励、支持、关心小组
13、成员选择和完成小组的特定任务,从而实现整体目标。关心组员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促成小组成员团结合作,以实现共同目标。 1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马斯洛指出学习的本质是进展人的潜能,尤其是那种成为一个真正人的潜能;学习要在满意人最基本的需要的基础上,强调学习者自我实现需要的进展;人的社会化过程与特性化的过程是完全统一的。学习的根本目标是关心进展人的个体性,关心人们相识到他们自己是独特的人类并最终关心人人们实现其潜能。人本主义者强调在学习中应重点关心人们明确学习的目标和学习的内容,创设能促进学习的良好的心理气氛,保证人们在充溢满意感、平安感的情境中通过支协作适的学习活动,觉察学习内容的价值、意义,使学
14、习者成为充分发人。 16、家庭沟通理论 沟通是彼此传递信息与共享信息的过程。沟通有利于家庭成员化解家庭冲突和惊慌,促进家庭成员角色的实施和家庭功能的正常运转。随着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各家庭成员在家庭中所担当的角色也不仅仅是单一的,比方对一个男性而言,他可能是丈夫、父亲、儿子等至少三种角色。社会生活的惊慌和角色担当者对角色把握的实力,影响着家庭成员的角色认同、角色扮演和角色实现,而沟通有助于家庭成员的角色认同、角色扮演和角色实现。比方夫妻沟通对于提高婚姻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夫妻沟通可以削减和消退夫妻冲突或惊慌的根源。通过沟通,可以说明缘由,感受彼此的心愿,了解对方的看法来订正自己的看法。夫妻
15、沟通还可以寻求冲突或惊慌的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把冲突的消极功能降到最低程度。沟通有助于夫妻冷静而理智地分析冲突的根源,共同协商解决方案。通过沟通,还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维护、加深夫妻感情,使夫妻的认知取得和谐一样。有效的夫妻沟通是提高婚姻质量的根本途径,是加深夫妻了解、增加夫妻感情的重要机制。沟通方式除了语言,还可以用表情、动作、声调,甚至文字沟通、符号示意等都是信息发送的方式,因为他们都在表达信息传递者的意思。不同场合与不同身份的人交往时,沟通的方式会有所不同。但是在家庭的沟通中,应当留意不要为所欲为,不计后果,把家庭当作自己全部的不良心情和不当行为倾诉站,这会使家庭无法承载如此巨大
16、的负面压力而出现冲突和危机。 其次篇:2023社会工作理论 2023社会工作理论 一1.社会工作: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学问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的活动。这确定义指出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助人的活动,其特征是供应服务。 2.专业价值观:一整套知道专业行为和认知活动的思想,观念和基本原则。是社会工作者长期奉行和遵守的一整套至到期时间的原则和理论。 3.心理分析学理论:这是以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们的著作,学说为基础形成和进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也是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进展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他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由人格机构中的自我和超我所限制,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由各种
17、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同自我,超我之间的失衡。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关心服务对象复本来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平衡,并应用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4.社会福利:从广义上讲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养,促进社会进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水平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和相关服务。从狭义上讲,是指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人和群体供应的津贴,物质和社会服务。 5.社会系统理论:社会系统理论来源于系统理论和社会学中的结构功能主义。他把人和生活环境看做是有功能上互相依靠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时该系统运行和维持的基本条件,也是个体生存和进展的基本条件。当这个条件
18、得不到满意,及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或各个元素之间不能有效协作,互相协调时,系统均衡就会受到破坏,个体的生存与进展就会出现。社会工作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关心复原各个子系统或元素之间的均衡关系,使它们能够重新有效协作,互相协调。 6.社会工作过程模式:分为五个阶段:一,商定阶段,这是社会工作的起先阶段,这个阶段要做的工作主要有:1,了解案主来源 2,初步评估 3,建立专业关系 4,促使案主进入角色 5,与案主以外的其他系统建立关系 二,评估问题阶段:评估的目的是了解案主,案主的时间及其环境,从而构建一个支配关心案主去解决或消退问题。评估的步骤:1收集资料 2分析和说明资料 3认定案主的问题 4作出评估
19、报告 三,支配及合约阶段:支配的内容主要包括:1目的和目标 2关注对象 3介入的策略。制定支配的原则是:具体具体,具有可行性,与工作目的目标相符,能总结度量。合约是工作者与案主为解决问题而共同工作投入努力的承诺 四,工作介入阶段:策略分为:与案主一起行动,代表案主实行行动 五,评估阶段及结束阶段:主要是检验和总结前期的支配,稳固案主已有的变更,终止或解除工作关系,有转介,转移和终止三种方法 7.组织:社会组织广义的组织反制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族,家庭,村社等初级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定义,指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社会组织形式,也称为正式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
20、协调和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8.角色中断: 第三篇:社会工作理论范文 5名词说明 客体关系自我发觉 5简述基本观点 1心理诞生的进展阶段 2客体关系的基本观点 3投射性认同的类型 4理性心情疗法中ABC理论 5认知疗法基本观点 6现实疗法的选择理论 7现实疗法四种基本心理需要的内容8如何进行自我发觉 9完形治疗基本观点 10人本主义基本观点 2论述理解生态系统观点 増权理论 优势视角 心理动力几个概念弗洛伊德 心灵的组成 人格结构 性心理进展阶段 焦虑 防卫 抗拒 移情处遇过程与原则 诠释过程 方式 防卫系统概念 自我心理学自我功能11项内容+内容 埃里克森 危机进展阶段 客体关系理论客体
21、关系概念客体关系理论的基本观点 心理诞生的进展阶段自闭 共生 分别简答 病理:投射性认同概念 基本类型 存在主义 人本主义 治疗-个案中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简答 自我概念自由和责任的概念 社会支持社会网络概念社会支持概念 生态系统观点论 述 增加全能优势观点以老年、青少年角度看待消权 认知行为 理性心情疗法基本观点ABC理论 现实治疗法概念选择理论4种心理需要 完型治疗法基本观点 怎样进行自我发觉 第四篇:社会工作常用理论速查表 社会工作常用理论速查表 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茨提出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涵需要、的支配需要和情
22、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确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接受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说明和意料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阅历亲热相关。包涵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 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足的互相关系的需要。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若是社会交往的阅历过少,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正常的交往,儿童与同龄伙伴也缺乏适量的交往,那么,儿童的包涵需要就没有得到满意,他们就会与他人形成否认的互相关系,产生焦虑,于是就倾向于形成低社会行为,在行为表现上倾向于内部言语,倾向于摆脱互相作用而与人保持距离,拒绝参加群体活动。假如个体在早期的成长阅历中社会交往过多,包涵需要得到了过分的满意的
23、话,他们又会形成超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中,会过分地寻求与人接触、寻求他人的留意,过分地热衷于参加群体活动。相反,假如个体在早期能够与父母或他人进行有效的适当的交往,他们就不会产生焦虑,他们就会形成志向的社会行为,这样的个体会按照具体的情境来确定自己的行为,确定自己是否 应当参加或参与群体活动,形成适当的社会行为。支配需要指个体限制别人或被别人限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足人际关系的需要。个体在早期生活阅历中,若是成长于既有要求又有自由度的民主气氛环境里,个体就会形成既乐于听从又可以支配的民主型行为倾向,他们能够顺当解决人际关系中与限制有关的问题,能够根据实际状况适当地确定自
24、己的地位和权力范围。而假如个体早期生活在高度限制或限制不充分的情境里,他们就倾向于形成专制型的或是听从型的行为方式。专制型行为方式的个体,表现为倾向于限制别人,但却确定反对别人限制自己,他们宠爱拥有最高统治地位,宠爱为别人做出确定听从型行为方式的个体,表现为过分听从、依靠别人,完全拒绝支配别人,不情愿对任何事情或他人负责任,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这种人甘愿当配角。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当个体在早期阅历中没有获得爱的满意时,个体就会倾向于形成低个人行为,他们外表上对人友好,但在个人的情感世界深处,却与他人保持距离,总是避开亲密
25、的人际关系若个体在早期阅历中,被过于溺爱,他就会形成超个人行为,这些个体在行为表现上,剧烈地寻求爱,并总是在任何方面都试图与他人建立和保持情感联系,过分盼望自己与别人有亲密的关系而在早期生活中阅历了适当的关切和爱的个体,则能形成志向的个人行为,他们总能适当地对待自己和他人,能适量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接受别人的情感,又不会产生爱的缺失感,他们自信自己会讨人宠爱,而且能够根据具体状况与别人保持确定的距离,也可以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他的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越来越受到社会认同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
26、谱系上升方向慢慢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慢慢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基本内容 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假如这些需要得不到满意,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意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意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平安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平安、摆脱事业和丢失财产威胁、避开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
27、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平安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平安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意平安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意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3感情上的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盼望得到爱情,盼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盼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互相关切和照看。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阅历、教化、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敬重的
28、需要。 人人都盼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实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敬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敬重和外部敬重。内部敬重是指一个人盼望在各种不怜悯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溢信念、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敬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敬重是指一个人盼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敬重、信任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敬重需要得到满意,能使人对自己充溢信念,对社会满腔热忱,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途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志向、理想,发挥个人的实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实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需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意自我实
29、现需要所实行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社会学习理论 所谓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依据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试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探讨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劝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确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见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试验室里探讨人的行为。 社会学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于1977
30、年提出的。它着眼于视察学习 社会学习理论和自我调整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互相作用。班杜拉认为是探讨个人的认知、行为与环境因素三者及其交互作用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依据班杜拉的观点,以往的学习理论家一般都忽视了社会变量对人类行为的制约作用。他们通常是用物理的方法对动物进行试验,并以此来建构他们的理论体系,这对于探讨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的行为来说,似乎不具有科学的劝服力。由于人总是生活在确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见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试验室里探讨人的行为。 班杜拉指出,行为主义的刺激一反应理论无法说明人类的视察学习现象。因为刺激一反应理论不能说明为什么个体会表现出新的
31、行为,以及为什么个体在视察典范行为后,这种己获得的行为可能在数天、数周甚至数月之后才出现等现象。所以,假如社会学习完全是建立在嘉奖和惩办之结果的基础上的话,那么大多数人都无法在社会化过程中生存下去(Bandura,1969)。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班杜拉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并在科学的试验基础上建立起了他的社会学习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进展八阶段理论 这是一个自我意识发生和进展的重要理论。 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是美国著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自我意识进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进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依次是由遗传确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
32、当度过却是由环境确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行忽视的。 埃里克森的人格终生进展论,为不同年龄段的教化供应了理论根据和教化内容,任何年龄段的教化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进展造成障碍。它也告知每个人你为什么会成为如今这个样子,你的心理品质哪些是主动的,哪些是消 极的,多在哪个年龄段形成的,给你以反思的根据。 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起先相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建立信任感的重要问题。信任在人格中形成了“盼望
33、这一品质,它起着增加自我的力气。具有信任感的儿童敢于盼望,富于志向,具有剧烈的将来定向。反之则不敢盼望,时时担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意。埃里克森把盼望定义为:“对自己愿望的可实现性的长期信念,抗拒黑暗势力、标记生命诞生的怒吼。 儿童期1.53岁:自主与羞怯和怀疑的冲突 这一时期,儿童驾驭了大量的技能,如,爬、走、说话等。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怎样坚持或放弃,也就是说儿童起先“有意志地确定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这时候父母与子女的冲突很激烈,也就是第一个抗拒期的出现,一方面父母必需担当起限制儿童行为使之符合社会规范的任务,即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训练儿童大小便,使他们对肮脏的随地大小便感到惭愧,训练他们按时吃
34、饭,节省粮食等;另一方面儿童起先了自主感,他们坚持自己的进食、排泄方式,所以训练良好的习惯不是一件简洁的事。这时孩子会反复应用“我、“我们、“不来抗拒外界限制,而父母决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这将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反之,若过分严峻,又会损害儿童自主感和自我限制实力。假如父母对儿童的爱惜或惩办不当,儿童就会产生怀疑,并感到羞怯。因此,把握住“度的问题,才有利于在儿童人格内部形成意志品质。埃里克森把意志定义为:“不顾不行避开的羞怯和怀疑心理而坚决地自由选择或自我抑制的决心。 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在这一时期假如幼儿表现出的主动探究行为受到激励,幼儿就会形成主动性,这为他将来成为一个有
35、责任感、有创建力的人奠定了基础。假如成人讥笑幼儿的独创行为和想象力,那么幼儿就会慢慢失去自信念,这使他们更倾向于生活在别人为他们支配好的狭窄圈子里,缺乏自己开创华蜜生活的主动性。 当儿童的主动感超过内疚感时,他们就有了“目的的品质。埃里克森把目的定义为:“一种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目标的志气,这种志气不为幼儿想象的失利、罪疚感和惩办的恐惊所限制。 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化。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驾驭今后生活所必需的学问和技能的地方。假如他们能顺当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担当工作任务中充溢信念。反之,就会产生自卑。另外,
36、假如儿童养成了过分看重自己的工作的看法,而对其他方面木然处之,这种人的生活是可悲的。埃里克森说:“假如他把工作当成他惟一的任务,把做什么工作看成是惟一的价值标准,那他就可能成为自己工作技能和老板们最征服和最无思想的奴隶。 当儿童的勤奋感大于自卑感时,他们就会获得有“实力的品质。埃里克森说:“实力是不受儿童自卑感减弱的,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是自由操作的娴熟技能和才智。 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
37、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 “这种统一性的感觉也是一种不断增加的自信念,一种在过去的阅历中形成的内在持续性和同一感一个人心理上的自我。假如这种自我感觉与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感觉相称,很明显这将为一个人的生涯增加绚丽的色调。埃里克森,1963年 埃里克森把同一性危机理论用于说明青少年对社会不满和犯罪等社会问题上,他说:假如一个儿童感到他所处于的环境剥夺了他在将来进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性,他就将以令人惊异的力气抵抗社会环境。在人类社会的丛林中,没有同一性的感觉,就没有自身的存在,所以,他宁做一个坏人,或干脆死人般的活着,也不愿做非驴非马的人,他自由地选择这一切。 随着
38、自我同一性形成了“忠诚的品质。埃里克森把忠诚定义为:“不顾价值系统的必定冲突,而坚持自己确认的同一性的实力。 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是把 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这里有自我牺牲或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埃里克森把爱定义为“压制异性间遗传的对立性而恒久互相*。 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当一个人顺当地度过了自我同一性时期,以后的岁月中将过上华蜜充溢的生活,他将生儿育女,关切后代的繁殖和培育。他认为,生育
39、感有生和育两层含义,一个人即使没生孩子,只要能关切孩子、教化指导孩子也可以具有生育感。反之没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贫乏和停滞,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他们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关切他人包括儿童的需要和利益。 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担当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切和创建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切和创建力的品质。 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无望期的冲突 由于苍老过程,老人的体力、心车和健康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需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所以被称为自我调整对无望感的心理冲突。 当老人们回顾过去时,可能怀着充溢的感情与世告辞,也可能怀着无望走向死亡。自我调整是一种接受自我、承认现
40、实的感受;一种超脱的才智之感。假如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无望,他将获得才智的品质,埃里克森把它定义为:“以超然的看法对待生活和死亡。 老年人对死亡的看法干脆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8阶段和第1阶段首尾相联,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一个心理社会进展阶段中,解决了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包括了主动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假如各个阶段都保持向主动品质进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慢慢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心情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镜中我理论 “镜中我理论 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提出。他认为
41、,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相识,而这种相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看法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相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互相作用形成的,这种联系包括三个方面: 1、关于他人如何“相识自己的想象; 2、关于别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 3、自己对他人的这些“相识或“评价的情感。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的历史背景 系统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人类对系统的相识却阅历了漫长的岁月,对简洁系统探讨得较多,而对困难系统则探讨得较少。 直到20世纪30年头前后才慢慢形成一般系统论。一般系统论来源于生物学中的机体论,是在探讨困难
42、的生命系统中诞生的。 1925年英国数理规律学家和哲学家阿弗烈诺夫怀海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文中提出用机体论代替机械确定论,认为只有把生命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才能说明困难的生命现象。系统思维最早出如今1921年建立的格式塔心理学,还在工业心理学探讨中1958年Parry J.B.提出了系统心理学(system psychology)的词汇与概念。 1925年美国学者A.J.洛特卡发表的物理生物学原理和1927年德国学者W.克勒发表的论调整问题中先后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 19241928年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on贝塔朗菲多次发表文章表达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提诞生物学中有机体的概念,强调必需
43、把有机体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探讨,才能觉察不同层次上的组织原理。他在1932年发表的理论生 物学和1934年发表的现代进展理论中提出用数学模型来探讨生物学的方法和机体系统论的概念,把协调、有序、目的性等概念用于探讨有机体,形成探讨生命体的三个基本观点,即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层次观点。 1937年贝塔朗菲在芝加哥高校的一次哲学探讨会上第一次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但由于当时生物学界的压力,没有正式发表。1945年他发表关于一般系统论的文章,但不久毁于战火,没有引起人们的留意。19471948年贝塔朗菲在美国讲学和参加专题探讨会时进一步说明白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指出不管系统的具体种类、组成部分的性质和
44、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存在着适用于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并于1954年发起成立一般系统论学会(后改名为一般系统论探讨会),促进一般系统论的进展,出版行为科学杂志和一般系统年鉴。虽然一般系统论几乎是与限制论、信息论同时出现的,但直到6070年头才受到人们的重视。 1968年贝塔朗菲的专著一般系统论基础、进展和应用,总结了一般系统论的概念、方法和应用。1972年他发表一般系统论的历史和现状,试图重新定义一般系统论。贝塔朗菲认为,把一般系统论局限于技术方面当作一种数学理论来看是不相宜的,因为有许多系统问题不能用现代数学概念表达。 一般系统论这一术语有更广泛的内容,包括极广泛的探讨领域
45、,其中有三个主要的方面。关于系统的科学:又称数学系统论。这是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系统,探讨适用于一切系统的根本学说。系统技术:又称系统工程。这是用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来探讨工程系统、生命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等困难系统。系统哲学:它探讨一般系统论的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并把它上升到哲学方法论的地位。贝塔朗菲企图把一般系统论扩展到系统科学的范畴,几乎把系统科学的三个层次都包括进去了。但是现代一般系统论的主要探讨内容尚局限于系统思想、系统同构、开放系统和系统哲学等方面。而系统工程特地探讨困难系统的组织管理的技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不包括在一般系统论的探讨范围内。 一般系统论的要点 贝塔朗菲一般系
46、统论的要点如下: (1)系统的整体性 系统是若干事物的集合,系统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整体性,但又不简洁地等同于整体。因为系统除了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之外,它还反映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层次、整体与结构、整体与环境的关系。这就是说,系统是从整体与其要素、层次、结构、环境的关系上来揭示其整体性特征的。要素的无组织的综合也可以成为整体,但是无组织状态不能成为系统,系统所具有的整体性是在确定组织结构基础上的整体性,要素以确定方式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而形成确定的结构,才具备系统的整体性。整体性概念是一般系统论的核心。 (2)系统的有机关联性 系统的性质不是要素性质的总和,系统的性质为要素所无;系统所遵循的规律既不同于要素所遵循的规律,也不是要素所遵循的规律的总和。不过系统与它的要素又是统一的,系统的性质以要素的性质为基础,系统的规律也必定要通过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的结构)表达出来。存在于整体中的要素,都必定具有构成整体的互相关联的内在根据,所以要素只有在整体中才能表达其要素的意义,一旦失去构成整体的根据它就不成其为这个系统的要素。归结为一句话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