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语文古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语文古诗教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小学语文古诗教案 第一篇:小学语文古诗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 书目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25、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相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酷爱家乡。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酷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情愿把自己宠爱的古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 2、揭示课题:回乡偶书 二、初读感知 1、范读回乡偶书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助。 3
2、、认读生字:客何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并用它们组词。 4、说说你在预习中知道了什么? 5、质疑并适时解疑。 6、看图说说回乡偶书这首诗的大意。 7、我会说: 贺知章小时侯离开自己的家乡,直到老了才回来。在乡间小路上碰上了一群孩子,孩子们地问:“_。 三、朗读感悟 1、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身边,你的心情会怎样? 2、指导感情朗读师范读、指名读、生自读、小组读、展示读 第一句:语速稍慢,读出诗人离乡之久。其次句:“无改读得昂扬一些,“衰读得起伏一些,读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酷爱之情。第三、四句:语速稍快,读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惊异
3、。 3、背诵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 四、实践活动 1、借助课文插图和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回乡偶书。 2、师生评价表演状况 五、指导写字:音客何 先视察字的特点,再描红、临写,最终评一评。 六、拓展活动 课外阅读古诗,开一次古诗朗诵会。 七、设计板书 回乡偶书 贺知章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 书目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 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挚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驾
4、驭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方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日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索: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老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
5、,一个是普一般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挚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留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根据学生质疑状况体会挚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7、老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三读古诗:配乐 1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齐读 2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哀痛,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齐读 3对,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
6、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潇洒豪放,让我们再次吟诵起这流传千古的赠汪伦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 书目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齐读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实行一次吟诗会。 板书设计: 主板书: 赠汪伦 李白 情深意重 汪伦 踏歌声 辅板书: 一、教学目标 1、相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酷爱家乡。 二、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酷爱家乡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一
7、、谈话导入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情愿把自己宠爱的古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 2、揭示课题:回乡偶书 二、初读感知 1、范读回乡偶书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助。 3、认读生字:客何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 书目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并用它们组词。 4、说说你在预习中知道了什么? 5、质疑并适时解疑。 6、看图说说回乡偶书这首诗的大意。 7、我会说: 贺知章小时侯离开自己的家乡,直到老了才回来。在乡间小路上碰上了一群孩子,孩子们地问:“_。 三、朗读
8、感悟 1、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身边,你的心情会怎样? 2、指导感情朗读师范读、指名读、生自读、小组读、展示读 第一句:语速稍慢,读出诗人离乡之久。其次句:“无改读得昂扬一些,“衰读得起伏一些,读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酷爱之情。第三、四句:语速稍快,读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惊异。 3、背诵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 四、实践活动 1、借助课文插图和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回乡偶书。 2、师生评价表演状况 五、指导写字:音客何 先视察字的特点,再描红、临写,最终评一评。 六、拓展活动 课外阅读古诗,开一次古诗朗诵会。 七、设计板书 回乡
9、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 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字词,读懂诗意。 2、体会诗中所表达的作者与挚友的深厚友谊。练习感情朗读古诗。 3、驾驭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并学会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运用夸张、比方的方法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描写送别的古诗。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我们今日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赠汪伦,出示古诗: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
10、课大师 xiexingcun 书目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2、你知道“赠是什么意思吗? 3、请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二、学习古诗 1、初读,学生自由读古诗,思索: 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送别 2、再读古诗,想一想,谁送谁,谁别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有谁知道李白是谁、汪伦是谁吗? 学生介绍有关背景。 老师过渡,他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诗人,一个是普一般通的村民,他们之间是怎以联系起来的呢?学生说故事 4、是啊,天下没有散的筵席,再好的挚友也要分别,同学们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分别时的情景怎能样? 5、自读,说诗意。 你认为哪一句还可以怎么说?修正诗意、留意关键字词 6、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学生质疑
11、) (根据学生质疑状况体会挚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朗读。 7、小结:这首诗是以歌声来送别挚友,其实古时候还有许多诗,我们看一下,古人还会以什么来送别挚友? 三、带读古诗: 1、出示以下三首诗,引导学生自读理解,古人又是以什么来送别挚友的呢?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别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 唐李白 唐高适 唐王维 故人西辞黄鹤楼,千里黄云白日曛,渭城朝雨浥轻尘,烟花三月下扬州。 北风吹雁雪纷纷。 客舍青青柳色新。 孤帆远影碧空尽,莫愁前路无知己,劝君更尽一杯酒,惟见长江天际流。 天下谁人不识君! 西出阳关无故人。 2、朗读、小结:无论以什么送别,都有可以概括为以“真心送别。 四、课外练习: 收集送别诗
12、,实行一次吟诗会。 板书设计: 主板书: 赠汪伦 李白 情深意重 汪伦 踏歌声 辅板书: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 书目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其次篇:小学语文五年级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下册2单元第五课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和实力:诵读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二情感看法和价值观: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三过程和方法:相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相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
13、句中的意思,背诵和默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 五、课时支配: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好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奇异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奇妙的事。今日,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童年这首诗。 二初读诗文,呈现画面 1今日我们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三)精读诗文,走近画卷 1你最宠爱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
14、,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3老师参与学生的探讨。 四品读诗文,走进画卷 1学习第一首诗。1作者介绍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夫起义,时局动乱,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终不知所终,传闻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2识字 牧:m,“牛撇要短,竖长而挺立。组词:牧童、牧场、放牧 蓑:su,中间横左右出头,下部笔画伸展,下部是衰,不是哀。组词:蓑衣、
15、蓑笠3课文详解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朗读。释义: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弄:逗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量,而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敞和乡村黄昏的安静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 然后朗读。 释义: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闲情逸致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游戏的场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越野里的草地上。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照实的写了
16、下来,却让读者不仅浮想联翩。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安逸,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特殊满意。 4主题思想 牧童这首诗向我们描绘了黄昏牧童归来后休憩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喧嚣、平稳自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整体感知 大声朗读牧童这首诗,说说整体诗意,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个“弄,一个“卧。可爱、淘气、疲乏6从牧童这首诗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稳与清静的生活,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牵无挂、自然放松。同时,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平稳自乐的生活状态
17、的向往。 2学习其次首诗。1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中兴四大家。代表作:诚斋集 2识字 篙:go,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字头,上下结构,组词:长篙 棹:zho,船桨。木字旁,左右结构,组词:棹夫 遮:zh,掩盖。“庶写紧凑,四点相协调,组词:遮盖、遮挡3课文详解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说说诗意,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释义:一只小渔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释义:特别诧异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不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
18、试风。怪生:怪不得 这里省略了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也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干脆把疑窦顿解的愉悦写了出来。“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可爱、天真的孩子。 3主题思想 舟过安仁描写了两个无忧无虑的小渔童充溢童稚的行为,展示了儿童特有的奇思妙想,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宠爱,同时也赞美了他们的聪明伶俐。 朗读诗句,读出孩子的淘气,感受那悠闲的画面,感受意境。1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宠爱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为什么? 2诵古诗。 五拓展延长,想象画卷 1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好玩的记叙文或者散文。2默写牧童。 其次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知“美 复习导入,引入新知。上节课,我们
19、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相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今日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一作者介绍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诗人、军事家和政治家。代表作:稼轩长短句 二识字 醉 :zi,左右同宽,“酉写的略长。组词:醉酒、沉醉 媚:mi,左窄右宽,“眉字撇写的伸展些。组词:明媚、献媚 三释题 1 简介宋词以及词牌名:清平乐。 词,诗歌的一种。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即曲调。清平乐(yu)即是词的词牌名。 2 村居,词的题目。“居什么意思?居住“村居呢?居住在乡村 二、初读,走近“美 1听朗读录音,看图
20、画。2请同学自由地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做到字字读准,句句通顺。 3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4生再读。读读、看看、想想。读懂的登记来,不懂的做记号。5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当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通过你宠爱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互相探讨,可以看图、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三、品读,感受“美 一通过刚刚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留意说话要有条理,先说字意、词意、再说句意。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你感受到了什么?简朴的乡间生活,但很美。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春游的奇妙感受。学生朗读。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
21、媪。学生自由的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或许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闲聊说话。“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华蜜、奇妙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 3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闲聊,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华蜜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片。 4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锄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最宠爱的是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亡赖,同无赖,指顽皮淘气。 5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6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四周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
22、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华蜜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沉醉了。 二用生动的语句将你欣赏到的这副画面描绘给大家听听。 三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溢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 四主题思想 清平乐村居描绘了一幅秀丽闲适的乡村生活图表现出词人对农村和平清静生活的宠爱,同时也展示了词人那极富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的内心世界。 四、再读全词,回味“美 (一)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要求找出词中的“醉字进行品尝。 二作者间或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接着品尝
23、“醉字。 三那对白发夫妻沉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沉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 五、作业 一会背会默写三首古诗 二完成课后习题 六、板书 牧童吕岩 牧童卧 黄昏 月明 草、笛、蓑衣 舟过安仁杨万里 渔童 无忧无虑 童稚 清平乐.村居 大儿锄 翁媪 中儿织 小儿剥 第三篇:小学语文古诗江雪教案 新课标小学语文古诗江雪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整首诗的意思,相识冬日江雪的壮美,感悟诗人孤傲不屈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特性。 、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感受到诗歌美的意境。、会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懂得古诗的写法,理解江雪的意境。课前沟通: 1、之前没见到老师
24、前,有没有想过老师是什么样子?如今看到了,有什么印象? 2、如今是什么季节?说到冬季哪些词语跳到你的面前?宠爱冬天吗?说说宠爱它的缘由。课堂流程: 一、激趣导入,初读诗句 1、课前聊“钓鱼刚刚,我们聊到了钓鱼。谈到钓鱼,我想起了一本书,想到了一个人,这本书就是封神演义。书中有一个特别聪明,特别令人敬重的人,他就是姜太公。有这样一句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根据这个故事还创作了一首诗渭上偶钓:从前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2、简介渭上偶钓 3、过渡: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中也有一个老渔翁,他又在钓什么呢? 4、板书:江雪。自读诗歌。 5、指名读诗,相机讲解“蓑、
25、笠。 6、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7、学生齐读。 二、想象画面,解读诗意 想象画面: 1、板书: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精致的画 2、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生活,发挥想象,将诗读成一幅画! 3、指明全班沟通。 4、想象画面,齐读。体会环境寒冷凄凉: 1、说说看,这幅画面让你产生了什么感受? 2、诗里什么地方让我们感受到寒冷和凄凉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聚焦一、二两句。 3、引导理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引导理解“绝“灭的表达效果。 4、通过朗读读出理解。 三、知人论诗,体会情感 1、诗读到如今,有什么问题想问问这位孤独的老人吗? 让学生充分绽开想象,并联系生活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 2、老师还有个
26、问题,是真的有这样一个老渔翁单独一人在这样寒冷的江面上钓鱼吗?假如有,他是谁?他又在钓什么?我们来看看柳宗元的生平,信任大家有新的见解。 3、老师讲柳宗元的生平,然后引导学生沟通刚刚的问题。 4、师小结,揭示“诗言志,引导学生感受柳宗元坚韧不拔的精神。 四、品析诗句,领悟表达 了解藏头诗的形式 1、你觉得诗中什么地方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诗人内心无限的孤独? 2、把这首诗每句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你们有没有新的觉察? 3、读出诗人的孤独。体会入声的表达效果 1、再看看句尾,这里我要告知大家一个学问“绝“灭“雪这三个字在古音中读“入声,这首诗押的入声韵。诗中三句的结尾用入声,正是要表达诗人孤独、悲愤的感
27、情。 2、三次引读江雪。欣赏吟诵 播放江雪吟诵调。 五、比较阅读,拓展延长 1、齐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 2、了解诗的大意。 3、小结:人的一生不行能恒久一帆风顺,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该怎么办呢?盼望柳宗元和李白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4、齐背江雪,再次感受柳宗元内心的孤独孤独。 六、作业略 第四篇:初一语文古诗教案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1、导入新课 :介绍背景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如今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退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假如再以优势兵力去歼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
28、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清静。他将自己宏伟的理想、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全诗以哪个字绽开来写的?追问: 1、“观是什么意思?看 2、怎么样“看的?东临碣石远眺 3、看到了哪些景物?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绽开,写登山所见。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特殊质朴,“观字领全篇。其次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山岛屹立 动静相衬托,显示了大海的宽
29、敞和威历。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气和宏伟气象。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异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最终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勉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次北固山下 王 湾 1、导入新课 唐诗进展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假如说将这四个阶段比作一个人的四个时期,那么王湾就是一个介于少年和青年的中学生。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30、。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许,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每示能文,令为楷式。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2、学生自由朗读,思索以下问题: 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哪些诗句干脆表达了思乡之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 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敞;“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白时令。“残夜
31、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尾联干脆表达思乡之情。全诗覆盖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3、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假如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 : “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缺乏以
32、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秀丽。 学习内容: 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 1、导入新课: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合。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哪句诗说明诗人已沉醉在奇妙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学生自己合作探究明确: 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
33、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颂;燕是春的信使,已起先衔泥筑巢,一片生气勃勃之势。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万紫千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缺乏,是因为看缺乏,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最爱湖东行缺乏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沉醉在这奇妙的湖光山色中了。 3、研读与赏析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诗人对四周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
34、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醒悟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万紫千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1、导入新课 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精彩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子公置于特定气氛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到达了高度的统一。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哀痛。 2、感知内容 学生闭目,随着老师的描绘想像这幅画面,感悟内容,体会思乡之情 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
35、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回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学生沟通自己想像的画面,及作者所表达的浓重的思乡情。学生根据作品供应的信息作简笔画,加深思索。 3、研读与赏析 : 作品中前三行全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微小环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子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紧紧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经路;瘦马,是他所
36、骑;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哀痛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3.古代诗歌四首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远眺苍茫的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密。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银河、太阳和月亮绚丽,好像出自大海里星汉绚丽,若出其里,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 庆幸得很,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幸甚至
37、哉,歌以咏志。 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敞,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家信已传到达哪里呢?盼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繁茂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缺乏,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
38、最宠爱西湖东边的美景,巡游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此诗处处扣紧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绘得朝气盎然。前四句写湖上春光,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四句专写湖东景色,前写景,然后点明环境。连接特殊自然。 第五篇:初一语文古诗教案 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1、导入新课 :介绍背景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如今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退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假如再以优势兵力去歼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
39、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清静。他将自己宏伟的理想、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全诗以哪个字绽开来写的?追问: 1、“观是什么意思?看 2、怎么样“看的?东临碣石远眺 3、看到了哪些景物?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绽开,写登山所见。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特殊质朴,“观字领全篇。其次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山岛屹立 动静相衬托,显示了大海的宽敞和威历。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气和宏伟
40、气象。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异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最终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勉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次北固山下 王 湾 1、导入新课 唐诗进展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假如说将这四个阶段比作一个人的四个时期,那么王湾就是一个介于少年和青年的中学生。王湾作为开元初年的北方诗人,往来于吴楚间,被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尤其其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得到当时的宰相张说的极度赞许,并亲自书写悬挂于宰相政事堂上,“每示能文,令为楷式。由此,这两句诗中表现的那种壮阔高朗的境象便对盛唐诗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直到唐末诗人郑谷还说“何如海日生残夜,一句能令万古传,表达出极度钦羡之情。 2、学生自由朗读,思索以下问题: 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哪些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