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功》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功》教学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功教学设计 第一篇: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依安县三兴镇中学 董发林 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洁的计算,对1焦耳的功形成一个具体的观念。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器具:尝试题投影片、投影仪、钩码、示教板自制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功 板书:第一节 功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完成下面的尝试题 投影出示尝试题 一: 1、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2、如图,用
2、细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几个力的 作用,什么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 了奉献? 3、你对“功这个词怎样理解的?哪些人可以评功受奖? 你知道“劳而无功的含义吗? 学生练习、探讨,老师巡察。请一位学生板演题1木块受力示意图,然后请学生举手回答题 2、题3并赐予指正和确定。最终归纳小结: 师:力学中“功,主要汲取了“奉献、“成效的意思,指一个力作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的移动作出了奉献,取得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如题2中绳子的拉力对木块做了功。 二、新课教学 板书: 一、功 一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完成尝试题
3、 二,体会 一下力学中“功的含义。投影出示尝试题 二1、以下各图所展示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奉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人推小车前进 马拉车前进 起重机吊起重物 2、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3、当你用劲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累吗?你做了功没有? 4、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5、人提前水桶沿水平地面前进时,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6、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没有力对它做功? 学生看书、探讨,老师巡察,3分钟后,师生一起探讨完成试题二的解答。师:题1展示的三个现象中,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有力作用
4、在物体上,都使物体在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力都对物体做了功。 师:你们中谁能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学生代表回答,老师板书: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师:题 2、题3的例子告知我们,什么状况不做功? 生:当力作用在物体上,不能使物体移动,不做功。师:对,这是一种“劳而无功的现象。 师:题4中,重力、支持力为什么不做功?题5中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生:重力、支持力对木箱移动没有奉献,不做功。同样向上的提力对水桶的水平移动没有奉献,也不做功。 师:对,这也是一种“劳而无功的现象。当力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时,这个力不做功。 师:抛出的小球
5、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力对它做功吗? 生:没有,小球向前滚动的缘由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 师:物体由于惯性运动时,没有外力对它做功,这可以说是一种“不劳无功的现象。 二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帮功是有多少的,用的力大,移动的距离长,力的成效大,做的功多。下面请大家观看老师演示如图演示 1、将1只钩码提高1个单位10厘米高度 演示 2、将1只钩码提高3个单位10厘米高度 演示 3、将2只钩码提高3个单位10厘米高度 师:其次次做的功是第一次的几倍? 生:其次次是第一次的3倍。 师:第三次做的功是其次次的几倍?是第一次的几倍? 生:是其次次的2倍,第一次的6倍。师:你们能归纳出确定做功多少的因素
6、吗? 生:功的大小跟力的大小和使物体移动距离的大小有关,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做的功越多。 师:对,从上面的试验,我们不难得出:板书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三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师:我们知道了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的关系。力学中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力距离 师:用W表示功,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功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板书)。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功的单位是牛米,牛米有一个特地的名称叫焦耳,简称焦,1焦
7、=1牛米板书。师:让我们一起计算一下,刚刚第三次试验时老师做的功。提钩码用的力F=G=mg=0.2千克9.8牛/千克=1.96牛 钩码移动的距离s=h=0.3米 提钩码做的功W=FS=1.96牛0.3米=5.88焦 三、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力学中“功的概念,知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给出了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了功的单位是焦耳。下面再给出一组尝试题,供大家练习,关心大家更好地理解功的意义,驾驭功的计算。下面请大家边看书,边练习。 出示尝试题 三1、以下状况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1用100牛的力将物体举高2米。2用100牛的力提着物体站在2米高处。 3用100牛的力提着物体站在水平前进的
8、小车上,随着小车一起向前移 动了2米。 4用100牛的力提着物体沿扶梯走在2米高平台上。5用100牛的力将垒球掷出10米。 6用100牛水平力拉着重500牛的小车沿水平面前进了10米。 2、试一试,估算一下你做了多少功?1将100克的砝码举高1米。 2将掉在地上的课本捡起来,放到桌面上。3将凳子放到桌面上。4做一次引体向上。 学生练习,并板演,老师巡察,最终与学生一起评价学生的板演,赐予指正和确定。 四、布置课外小试验: 测出自己上楼时所做的功及所用的时间。要求: 1、测出:1体重G;2楼层高h;3上楼所用的时间,按正常速度走上去所需时间t1,快速跑上去所需时间t2。 2、计算:1上楼所做的功
9、,2两次登楼过程中,每秒钟做的功。 其次篇:教学设计-功定稿 11.1 功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能说出功的概念 2、能推断物体力是否做功 3、会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洁的计算。过程与方法 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洁计算。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视察和试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讨物理问题 学习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学习难点:推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导学方法:试验探究 教学资源 1各种做功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多媒体,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相识力学中的功 二新课 学问探究点一功概念的探讨 1、(1)视察课本
10、P63页“想想议议图11.1-2,这些做功实例中的共同点是:_(2)视察课 本P63页“想想议议图11.1-3,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出缘由: 甲图:没有做功的缘由是:_。乙图:没有做功的缘由是:_。展示对做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 要因素的理解。 2以下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奉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人推小车前进 马拉车前进 起重机吊起重物 3分析以下事例: 1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2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 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3人提前水桶沿水平地面前进时,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4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没
11、有力对它做功? 4通过以上事例,你能归纳总结力对物体没有做功的三种状况吗?1、2、3、学问探究点二:功的计算 根据功的计算公式,认真阅读课本P64页例题,结合做功的概念,完成以下各题: 1、定义:功等于力与物体_的方向移动_的_;用符号_表示功。 2、公式:文字表达式:功 _ _字母表达式:W=_公式可变形为:F=_ S=_ 3、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 _简称:_符号: _,1J=_Nm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约1J 1J的物理意义是_ 留意:在运用公式求功之前,要明确哪个力做功; 同时同体性: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需对应于同一物体,同一段时间 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在方向上要一样(不一样的问题初
12、中阶段不作要求计算)要搞清力的大小; 要留意单位的统一化好单位。 例1.一个人用50N的力沿水平方向匀速推一辆重200N的车前进2m,求这个人对车做功多少?重力对车做功多少? 例 2、起重机把8000N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升5m后又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2m,在这一过过程中钢丝绳向上的拉力对物体做功多少焦? 例 3、一个人沿水平方向匀速推一辆受阻力50N的车前进2m,求这个人对车做功多少? 稳固练习小结: 布置作业 见导学案课后探究学案 一、做功 1、概念: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该力的方
13、向上通过的距离。 二、功的计算 W=Fs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米 |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牛 力F做的功焦 第三篇: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山东威海新都中学 杨龙飞 一、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终极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在新授课中,细心设计学习情境,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顺当进入角色,到达全面理解新学概念的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九年级的学生,学生已学习了运动和力、压强和浮力等学问,具备了学习功所需要的基础学问,但由
14、于学生没有学习能的转化相关学问,所以在探讨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时,很难干脆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在引出“功下含义前,将从汉字“功的含义中“成效的意思动身,说明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这样从“成效动身引用“力学里的“做功,对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有关心。学习功既是对前面学问的持续和拓展,也是为学习后面功率、机械能、机械效率等学问作必要的学问储备。 二、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知道功的含义。 2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识别在什么状况下物体做了功。 3知道功的单位。 4能利用的功的公式进行简洁的计算。
15、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试验探究相识在什么状况下力对物体做功。 2阅历探究,了解变更做功大小的方法。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通过试验培育学生初步的视察、试验实力、分析推理实力。 2培育学生酷爱科学的情感,培育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功的概念;能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推断力在什么状况下做功,在什么状况下没做功,识别“垂直无功。 四、教学资源 试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大木块、小木块、大钩码100g、小钩码50g。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 提出问题:1图片中可以运用哪些力学学问来说明? 2如何变更力的作用效果? 小组探讨,沟通展示,解
16、答上述问题。 二新课教学 1明确“成效在物理学中的含义。 图片展示:生活中做功的两个实例和没有做功的两个实例。 学生视察图片展示的物理情景,探讨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所能够产生的“成效,领悟“成效的含义,从而引出“功。 联系实际,从生活中的实例动身,分析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效果,进而上升至“成效,为建立功的概念做准备。 2理解功的含义并建立功的概念。 1试验探究: 用相同大小、相同方向的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产生的作用效果相同吗? 做法:学生两人一组,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用同样的力提升小钩码和大钩码或用同样的力拉小木块和大木块,视察力的“成效。 2学生沟通展示:比较两个试验,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试
17、验现象总结出产生“成效的条件有力并且在力的方向上运动一段距离,领悟“成效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设计试验,进行试验,从试验现象入手分析,然后引导学生使他们知道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运动了一段距离,说明该力对此物体产生了确定的成效;物体没运动,说明力没有成效。 3建立功的概念:学生沟通归纳,老师总结提升:说明力学中功的含义,建立功的概念。 功的含义: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总结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做功需要哪些条件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力、在力的方向上有移动的距离。 反馈练习:如下图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18、强化练习:出示图片,提问:人提水桶行走时,提水桶的力对水桶做不做功?为什么? 对水桶进行受力分析结合分析距离,学习推断力做功的方法。 3通过比较功的多少来确定功的计算方法 1试验探究:利用桌上的器材自己设计试验,看看谁做的功最多! 友谊提示:怎么做才能对物体做功?怎么做,做的功更多? 启发思维,引入问题:提一桶水由一楼上到二楼,我对水桶做功了吗?再把水桶提到五楼呢,哪次成效大?哪次做功多?为什么?要想使我做的功更多,还有什么方法? 分析:老师有梯度的提问能正确引导学生利用“限制变量法来解决问题,为试验的顺当进行做好铺垫。 学生两人一组,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如下试验:利用探究1的试验器材设计一
19、个方案,使拉力做的功越多越好。沟通展示。 引导学生:把全部的器材都提起来,提得越高,做的功越多;把全部的器材叠放在一起,拉得越远,做的功越多。 小结:功的多少与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关系:力越大,距离越远,做功越多。 2功的计算公式及单位:力学中就用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来计算功的大小,用字母F表示力,S表示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因为功的英文单词是work,我们取首写字母W来表示功,功的计算公式:W=FS 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1J的物理意义:1J=1Nm 补充: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焦耳,就给它起了一个特地的名称焦耳。感知1J的大小,把两个鸡蛋提高1m做
20、的功约为1J。 3应用举例:在水平地上,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前进了10m,推箱子的人做了多少功?假如把这个箱子匀速举高15m他做了多少功? 学生探讨,合作解决问题,老师赐予规范化板书演示。 4课堂小结及检测 小组沟通,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学问和方法,让学生自主构建本节的学问框架结构,老师赐予适当补充提升。自主构建学问网络,自我评价收获所得。 六、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度大,较抽象,难理解。通过备课研讨,我们补充同样的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利用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为本课的探讨作了铺垫。有了这样的一个学问基础,再结合“成效一词,学生对功的概念的理解就比较简洁了。 在本节课
21、的学习过程中,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激活学生原有的学问储备,扩展学生实践探讨的范围,诱发学生主体探究的动机,使学生在深层次的探究活动中,体验探究的艰辛和胜利,激发学生探究爱好和热忱,培育学生的创新情感,从而培育学生的创新实力和创新意识。 第四篇:功教学设计 第十五章 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学问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洁计算。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索和探讨,推断在什么状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状况下没有做功? 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洁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视察和试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讨物理问题。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乐于
22、探究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视察、试验、探究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3培育学生的综合学习实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推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教法与学法:讲授法直观法演示试验、多媒体课件阅读指导法 探讨法归纳法 教具: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索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试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在试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思索、回答 通过视察木块、小车的运动状态,思索并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 激
23、发学生主动思索问题。使抽象的学问形象、具体,便于学生接受。教学过程 一、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试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精确含义: 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2请学生视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探讨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四周你觉察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视察得最细致?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
24、、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老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确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状况存在?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状况下不做功? 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行,又知道有三种状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测一下,力学中的功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
25、。 二、功的计算 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板书:功的计算公式: 功=力距离W=Fs 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 1焦=1牛米1J=1Nm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计算。 三、功的原理 1启发学生提出探究的话题:运用机械是否省功。2指导学生探究试验。 3分析试验数据,启发学生探讨归纳出功的原理 请学生谈自己知道本节哪些学问,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及对本课的感受,老师进行情感谢励。布置作业 估算一下你上楼到教室时,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第五篇:功教学设计 “功的教学设计 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
26、洁的计算,对1焦耳的功形成一个具体的观念。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尝试题投影片、投影仪、钩码、示教板自制 一、新课引入 师:本节课我们生活中重要现象-功 板书:第一节 功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完成下面的练习投影出示尝试题 一: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2、用细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几个力的 作用,什么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 了奉献? 3、你对“功这个词怎样理解的?哪些人可以评功受奖? 你知道“劳而无功的含义吗? 学生练习、探讨,老师巡察。请一位学生板演题1木块受力示意图,然后请学生举手回答题 2、题3并赐予指正和
27、确定。最终归纳小结: 师:力学中“功,主要汲取了“奉献、“成效的意思,指一个力作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的移动作出了奉献,取得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如题2中绳子的拉力对木块做了功。 二、新课教学 一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完成尝试题 二,体会 一下力学中“功的含义。 投影出示尝试题 二1、以下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奉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人推小车前进 马拉车前进 起重机吊起重物 2、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3、当你用劲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累吗?你做
28、了功没有? 4、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5、人提前水桶沿水平地面前进时,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6、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没有力对它做功? 学生看书、探讨,老师巡察,师生一起探讨完成试题二的解答。师:题1展示的三个现象中,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有力作用在物体上,都使物体在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力都对物体做了功。师:你们中谁能归纳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学生代表回答,老师板书: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师:题 2、题3的例子告知我们,什么状况不做功? 生:当力作用在物体上,不能使物体移动,不做功。
29、 师:对,这是一种“劳而无功的现象。 师:题4中,重力、支持力为什么不做功?题5中提力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生:重力、支持力对木箱移动没有奉献,不做功。同样向上的提力对水桶的水平移动没有奉献,也不做功。 师:对,这也是一种“劳而无功的现象。当力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时,这个力不做功。师:抛出的小球在水平地面上滚动时,有力对它做功吗? 生:没有,小球向前滚动的缘由是因为小球具有惯性。 师:物体由于惯性运动时,没有外力对它做功,这可以说是一种“不劳无功的现象。 二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帮功是有多少的,用的力大,移动的距离长,力的成效大,做的功多。下面请大家观看老师演示 演示 1、将1只钩码提高1
30、个单位10厘米高度 演示 2、将1只钩码提高3个单位10厘米高度 演示 3、将2只钩码提高3个单位10厘米高度 师:其次次做的功是第一次的几倍? 生:其次次是第一次的3倍。 师:第三次做的功是其次次的几倍?是第一次的几倍? 生:是其次次的2倍,第一次的6倍。师:你们能归纳出确定做功多少的因素吗? 生:功的大小跟力的大小和使物体移动距离的大小有关,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力做的功越多。 师:对,从上面的试验,我们不难得出:板书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成正比。 三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师:我们知道了功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的关
31、系。力学中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板书:功=力距离 师:用W表示功,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表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功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W=FS(板书)。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距离的单位是米,功的单位是牛米,牛米有一个特地的名称叫焦耳,简称焦,1焦=1牛米板书。 师:让我们一起计算一下,刚刚第三次试验时老师做的功。 提钩码用的力F=G=mg=0.2千克9.8牛/千克=1.96牛 钩码移动的距离s=h=0.3米 提钩码做的功W=FS=1.96牛0.3米=5.88焦 三、小结 师:学生谈体会,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出示尝试题 三1、以下状况力对物体做了多少
32、功? 1用100牛的力将物体举高2米。 2用100牛的力提着物体站在2米高处。 3用100牛的力提着物体站在水平前进的小车上,随着小车一起向前移 动了2米。 4用100牛的力提着物体沿扶梯走在2米高平台上。 5用100牛的力将垒球掷出10米。 6用100牛水平力拉着重500牛的小车沿水平面前进了10米。 2、试一试,估算一下你做了多少功? 1将100克的砝码举高1米。 2将掉在地上的课本捡起来,放到桌面上。 3将凳子放到桌面上。 4做一次引体向上。 学生练习,并板演,老师巡察,最终与学生一起评价学生的板演,赐予指正和确定。 四、布置课外小试验:测出自己上楼时所做的功及所用的时间。 要求: 1、测出:1体重G;2楼层高h;3上楼所用的时间,按正常速度走上去所需时间t1,快速跑上去所需时间t2。 2、计算:1上楼所做的功,2两次登楼过程中,每秒钟做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