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婧旖文选和汪兴亮文选二(贾勇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何婧旖文选和汪兴亮文选二(贾勇指导).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何靖旖文选和汪兴亮文选一(贾勇指导)初二学生何靖旖,曾经点评高佳怡和徐凡力近来 的研究发现,这一点将在本文的文末揭秘。先来看一下汪兴亮的作品之一: 劳动美爱劳动的人是美的化身,爱劳动的人是健康的化身,爱劳动 的人是道德的化身。在这个信息兴旺的时代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劳动,没有多少人 去劳动但是破坏环境的人没有变少,相信你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吧, 有的话,就马上制止他吧!怎么办呢?其实我们可以去参加社区开展的环保之类的活动, 我建议大家可以踊跃的报名参加,就像我放暑假的时候,小区在 建设一个长廊,我还去给进行过帮助,帮助辛苦的工人叔叔和水 泥,也给叔叔递过砖头,在我的带着下,小朋友们也踊跃的参 加,大家
2、一起劳动,我们小区通过全民劳动争取到了属于我们的 荣耀,得到了模范校区的称号,这是属于我们大家的荣耀。劳动是美的,这份美我们都应当去守护,当然这份守护是需 要付出辛苦的,每一片美丽的环境都来之不易,所以千万不要 破坏环境,不要破坏大家努力的劳动成果,所以我才说劳动是美 的,劳动的人是美的化身,让我们为这些美的化身的人鼓掌。在这个暑假里,我最最崇拜的人就是辛勤的清洁工人,为什其次.句式多变。苏轼的散文赋在句法上摆脱了辞赋的格套,因而在句型建构方面获得 了适应表达内容的充分自由,不仅词序变换自由,且可用假设干单句排列组合,大大增强了句 子的弹性,比起五言加助词的辞赋和以四六言为主的骈赋灵活自如得多
3、。唯其以散句为主, 故便于自如地驾驭各种句式,对陈述、感叹、疑问和反问、排比、对偶等多种句式及句间的 承转变换灵活地掌握。如秋阳赋句式参差,二二五六七八九言兼用,陈述、感叹、问句、 排比、对偶转换灵活。苏轼的散文赋,运用多变的句式、错综的句型,自如转换,变拘遂为 活泼,且“随物赋形”,不拘一格,恰到好处地阐发了义理。再次,笔法自如I。无论叙事言理、咏物抒怀、吊古记游的苏赋,都不主故常,不落窠臼。 为适应表情达意的需要,苏赋笔法多样而能和谐统赤壁赋熔叙事、写景、抒情、议 论于一炉;后赤壁赋于叙事、写景中抒情言理,表达出作者高超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技巧。 苏赋笔法多变,转换自如,纯是散文写法。正因为灵
4、活自如地运用了散文笔法,变单调为丰 赡,才显示出散文赋的崭新面目,结构手法和轻灵跳脱的笔致,突破了辞赋的程式,应视之 为散文手法在赋体文学领域中创造性的运用。神文作者高佳怡和初三学生徐凡力,近来的研究 有一个共同发现一一中国历史上的“头蛆”和“二蛆”,绰号是同一个, 你知道吗?首先解释一下“头蛆”。其实就是秦桧。据野史记 载,他老婆王氏在与金国人通奸时,称呼秦桧为二老 豹子,可见秦桧的绰号(外号)叫二老豹子。再说“二 蛆”,就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极臭的太监魏忠贤,诸多研 究者认为他也不属于人类,故称其为“二蛆”。令人难 以置信的是:“二蛆”的绰号(外号)竟然也叫二老豹 子。简言之,“头蛆”和“二蛆
5、”的绰号都叫二老豹子, 这是根据相关史料研究的结果。么呢?因为他们才是真真正正美的化身,他们是装点城市魅力的 蜜蜂,他们留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是那么的有价值,那么的值得 人尊敬,这就是我们大家应当去学习的,这就是美的化身。他们用每一滴汗水来换取城市的美丽,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来 装点这美丽的城市。劳动美,劳动美,劳动最美!因为黄冰倩等诸多神文作者共赞初二学生何靖 旖,所以再来看一看初二学生何靖旖的原创文之一爱心,如下一一生活中人人都有爱心吗?是有还是没有,又或者是不想表现出来?“人之初性本善”,在人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 但由于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每个人的本性就会发生 改变。这一点说明自身与接触到
6、的人和事息息相关。而“爱心”是我们在学校里听过最多的词之一, 因为人们一直在追求爱心,学习爱心,传承爱心,让 它成为自身好习惯的一局部。在别人和家长看来,一个好孩子除了要学习好、懂礼貌,更直接的是从他那细微行动中,看他有没有 爱心;懂不懂得提供;会不会做出一些行动,使环境 更好、更美。可想让大家都觉得你自己是一位有爱心的人,具 体的方法还得是实践,我们并不用做多伟大的事,我 们只用做有价值、有意义的能力范围内的事,如:在 家中,帮父母做家务;在校中,认真学习帮老师和同 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在社会中,遵守交通规那么, 不做无道理的事这些事情虽然感觉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可是却有 很多人依旧做不到,
7、因此想做有爱心的人,即简单但 又不简单。所以,社会中的人现在还有爱心吗?以我的角度认为,当今社会中之所以有爱心的人 越来越少,其实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有些人会利用 “爱心”去骗人的利益,让受害者遭到不可估量的损 失。因此人们才会十分警觉,不敢轻易付出爱心。面 对这一社会现象,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重视,做出了 “扫 黑除恶” “反对网络诈骗”等标语。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是最容易被骗去“爱心”的受害者之一。所以面对别人向你请求帮助时,要多留意些。最后,付出爱心到底是好是坏呢?其实它是双向 的,只取决于使用者想到达的目的。而我们要做的是 让它那闪亮的一面展现给众人,并把黑暗的一面做为 提醒自己的警钟。只
8、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名有爱心的公民了!为什么说北宋词的开展,至柳永出而为一大变?答:北宋词至柳永出现了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创制和推动慢词艺术的开展是柳永对词特殊的贡献。唐五代以至宋初,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 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为长调慢曲作 词,柳永属第一人,他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柳永的创体之功是基于他的创调,在两宋词坛 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百多调是他首创或 首次使用。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 口益丰富,
9、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开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二、对题材的开拓。首先,他写了许多描写都市繁华生活的词,以写都市风貌、都市生活风俗与反映尽享太 平的市民思想为主,如望海潮歌咏杭州的山水风物,反映了宋代社会太平时期城市经济 的繁荣景象及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这在词的题材方面是一大开拓。其次,写与歌妓来往的歌妓词,这些词虽不乏秦楼楚馆的放纵和情欲的赤裸裸宣泄,但 更多带有才子佳人恋爱的情调而要求灵与肉的统一。柳永的笔下充分表现对歌女们的温柔多 情的理解并大胆表现她们的情感,这种写法开了市民文学的先声。再次,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也表现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 痛
10、苦心声。在其他文人词的同类题材作品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来 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词中的世俗女子那么是大胆而主动地追求爱情,无所顾忌 地坦陈心中对平等自由的爱情的渴望。三、以赋为词。词的体式和内容的变化,要求表现方法也要作相应的变革。柳永为适应慢词长调体式的 需要和市民群众欣赏趣味的需求,创造性地运用了铺叙和白描的手法。柳永将“敷陈其事而 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情 事发生、开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柳永把赋体笔法 引进词里来,增加了词的叙事因素,将铺排式的叙事与白描式的写景结合
11、起来,如雨霖铃 创造了情景递进的铺叙模式,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作者更杂的内 心情感。同时,他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而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与铺叙相配合,柳永还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 渲染,而直抒胸臆。四、雅俗并存。柳永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开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 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着意运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 柳词以接近市民文艺的俚俗色彩而著名,他能将有趣的白话加到词中,构成种很平民化的 表述风格。柳词的“俗”还表现在题材内容方面,他写了许多描写城市
12、生活的词和歌妓词。 “雅”的方面:一是以赋为词,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抒情适当安排,传达作者复杂的 内心情感;二是羁旅行役词,以男性口吻写离愁,所写的辽阔的山河,多了一分自然雄浑的 力量,扩大了词境的容量。12 .为什么说苏轼是北宋诗坛上的第一大家?答:以“元祐”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而就创作成就而论,苏轼无 疑是当时的第大家。在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和情思内蕴的深厚这几个维度上,苏涛都 是出类拔萃的。首先,在诗歌内容上表现为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苏轼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对 人生的思考都亳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乂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 首苏诗中,干预社
13、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 抱着“一肚皮不合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他对社会的批判并 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而是对封建社会中出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表达 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如晚年所作的荔支叹。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波四方,生活阅历 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平 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等诗。在这些诗中,自然现 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 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其次是对
14、艺术技巧的娴熟运用和超越。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到达了得 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苏涛中的比喻生动新奇,层出不穷, 如百步洪中连用七喻描摹奔水:”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 飞电过隙珠翻荷”,真正做到了妙喻连生。苏诗的用典稳妥精当,且浑然天成,到达了如水 中着盐的妙境。例如他作诗抚慰落第的李府“平生谩说占战场,过眼终迷口五色”,就堪称 用典精妙的范例。苏诗中的对仗那么既精工又活泼流动,构思打破常规,如过永乐文长老已 卒中的“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对法生新,不落俗套。再次是有必达之隐而无难显之情的表现能力。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
15、中评苏诗说:“天 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乍、杜后为一大家 也。”苏诗的表现能力是惊人的,在苏轼笔下几乎没有不能人诗的题材。临流照影,汲水煎 茶,都是极其平常之事,但苏轼写成“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 显示出驾驭题材的非凡能力。最后,表达出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苏轼对诗歌风格主张兼收并蓄。苏轼尤其重视两种 互相对立的风格的融合,所以在评论他人诗文时提出了 “清远雄丽”、“清雄绝俗”的术语。 苏轼在创作中十分注意使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互相渗透,互相调节,亳无疑问苏诗的主导风 格是雄放,有些作品甚至有粗豪而缺少馀蕴的缺点,然而苏诗中许多
16、佳作已经做到了刚柔相 济,从而呈现出“清雄”的风格。苏轼虽然在创造宋诗生新面貌的过程中作山r巨大的贡献,但他基本上防止r宋诗尖新 生硬和枯爆乏味这两个主要缺点,所以苏轼在总体成就上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成为 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13 .结合作品论述苏轼的诗歌美学思想。答:苏轼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批评家,在对诗歌的社会功能和审美 特性的认识上,苏轼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思想渊源。首先,强调诗须要有为而作。苏轼具有仁政爱民的思想和积极人世的精神,他重视文学 积极的社会作用,强调有为而作,针硬时弊。他在题柳子厚诗中写道“诗须要有为而作”, 所谓“有为而作”,目的在于揭发当世政治的过失
17、和社会中的种种不平。苏轼的意图十清楚 确,写诗就要充分发挥诗歌的社会功能,有所劝诫,有补于世。他的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 院、吴中田妇叹等诗作,正是在这种文学思想指导下创作的现实主义名篇其次,主张诗贵传神。对苏轼诗贵传神的见解。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一)诗要传 客观物象之神。苏轼的诗歌创作,在体物传神方面表现出杰出的才能,如写西湖夏雨“黑云 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二)诗要有超以象外 的远韵。远韵是神似的自然开展,言有尽而意无穷,在超以象外的无限时空中,给人留下无 限的遐想与回味的余地,这就是远韵。(三)诗歌创作要有空静的心态。苏轼反复强调的艺术 创作过
18、程中的空静心态,来源于他对佛老之学的认识,在佛、道二教中,“空静”、“虚空” 的要义都是到达“无我”之境而得万物之本,对艺术家来说,摒除杂念,保持空静的心态, 正可以获得最人的思维空间以创造深情远韵的艺术境界。再次,崇尚天工与清新。“天工”,意谓出于自然,无须雕琢,凡出自天工者,必有创作 者的个性,给人以清新之感。苏轼提出的天工清新的审美标准,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 容。其一,感情率真。苏轼在很多诗文中,都以感情是否真实作为评诗的标准。如读孟郊 诗二首中写道:“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特别推重陶潜,就因为陶诗情真:”有 士常痛饮,饥寒见真情。”其二,意境清新。苏轼在诗歌创作中,能凭借生
19、花妙笔,描绘出 清新脱俗的意境。如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桔绿时。”苏轼追求自然之美,实际上是以他最理想的、至高无上的“道”或“自 然”作为他美学追求的最高准那么。14 .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答: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 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 格.苏轼自谓:“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口千里无难。及 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苏 轼各体散文众多,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记叙
20、文和小品文等,这些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宋代古文 运动的最高成就和完全胜利。一、他的议论文多雄辩滔滔,气势纵横,议论与文采交融,感情与理智并注,语言明快 畅达,长于形象的说理,颇具文学价值。他早年写的史论、政论有较浓的纵横家习气,有时 故作惊人之论而不合义理,如贾谊论责备贾谊不知结交大臣以图见信于朝廷,范增论 提出范增应为义帝诛杀项羽,但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富有启发性。史论和政论虽然表现出 苏轼非凡的才华,但杂说、书札、序跋等议沦文,更能表达苏轼的文学成就,这些文章同样 善于翻新出奇,但形式更为活泼,议论更为生动,而且往往是夹叙夹议,兼带抒情,它们以 艺术感染力来加强逻辑说服力,所以比史论和政论更加
21、具备美文的性质。二、他的记叙文包括碑传文、记体文及文赋等,而以其中的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为代 表。苏轼善;凭借议论为文章辟出新的境界,善于表现对自然景物的赏会与人生哲理领悟之 间的融合。山水游记如赤壁赋和后赤壁赋表现出借景立论的特点;亭台记如喜雨 亭记,先叙为亭作序之由,次那么记雨,再渲染人之喜乐,文章如水波层层荡开去,文理自 然。他的记叙文多数是文学性散文,在艺术手法上将表达、描写、抒情错杂并用,随意挥洒。三、苏轼的小品文以篇幅短小、写作随意的书札、题跋、杂记和随笔为主要文体样式, 最能反映作者的真性情、真思想。杂记和随笔大多记述作者在口常生活中的各种见闻和感受, 代表作有记承天寺夜游等,这
22、类小品文,不拘格套,独抒性灵,写作特点是信手拈来, 漫笔写成。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是“辞达”、“通脱”,有圆活流转、错综变化和自然真率之美, 善于用比喻,多形象思维,有诗化倾向,以情感和才气为文,富于想象。15 .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开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答: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 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 史的开展方向。首先,苏轼树立了诗词一体的词学观。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 “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 属一体,
23、词“为诗之苗裔”,诗与词虽有外在形式上的差异,但它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 应是一致的。为了使词的美学品位真正能与诗并驾齐驱,苏轼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 作主张。他在与鲜于子骏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此处 的“自是一家”之说,其内涵包括:追求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词品应与人品相一致, 作词应像写诗一样,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其次,苏轼词对词境的开拓,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苏轼以前的词为应歌之曲子词,多 写男女相思,写花间酒下的伤别。苏轼词抒发磊落纵横豪放之襟怀,变花间词婉转之态为激 越、豪放,充分表现作者的人格个性。苏轼把词的题材取向从应歌I回归到表
24、现自我,并从现 实生活中撷取创作题材,故苏词多为感事之作,有的还采用词题小序的形式确定表现的内容, 交代创作动机,代表作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苏轼用纪实手法写自己的人生感受, 使词的抒情贴近现实生活,词中的抒情人物形象与创作主题也由别离走向统一对应,使词的 创作走向正视现实、面向社会和真实人生的大道,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取材范围。苏轼用词展 示自己的政治抱负、人生感慨、生活情趣,把词家“缘情”与诗人“言志”结合起来,词品 与人品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融合。再次,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是他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所谓“以诗为词”,是 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词中较成功的表现有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25、。苏轼在词中 与诗一样大量采用标题和小序的形式,使词的题序和词本文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在 词中大量使事用典,也始于苏轼,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 是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江城子密州出猎具有较浓厚的叙事性和纪事性,但写射 猎打虎的过程非三言两语所能穷形尽相,而作者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来作替代性的概括描写, 就一笔写出了太守一马领先、亲身射虎的英姿。苏轼以诗为词的积极意义,在于改变了词的 旧传统,增加了词的内容,丰富了词的体式,促使词开展成为独立的抒情诗样式。最后,苏轼词的风格具有多样性。苏词像苏诗一样,表现出丰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 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虽
26、然苏轼现存的词中,大多数词的风格仍与传统的婉约 柔美之风比拟接近,但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表达出奔放豪迈、倾荡磊落的新风格。宋胡寅在 酒边集序中称道苏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 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即揭示出苏轼这类词作所创造的种新的美学风范。在两宋词风转变过程中,苏轼是关键人物。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说:“东坡先生非心 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强化词的文学性, 弱化词对音乐的依附性,是苏轼为后代词人所指出的“向上一路二16 .简述苏轼散文赋作的散体特征。答:赋是中国文学史上产生.较早而绵延久远的文学形式,它肇始于屈
27、原、宋玉,兴盛于 汉魏,在两千多年的开展娉变过程中,经历了由辞赋向散文赋开展的阶段。在向散文赋的演 进过程中,苏轼在吸收前人创作经验的同时,用写散文的手法写赋,完成了由辞赋向散文赋 的转变,使赋体文学呈现出新格局和新面目。苏轼赋的散体特征是:首先,散句增多。赤壁赋共93句,散句约50句;后赤壁赋共68句,散句多达 56句。这些赋里,句式参差,少那么一字二字,多那么十一二字,这在辞赋中绝难找到,即使在 唐人散体赋中也属罕见。散句的大量切人,不仅打破了整齐的句式,松活了板重的句式结 构.而且动摇了辞赋的语言根基。散句的增多,由量变到质变,形成了赋体以散句为主的语 言新格局,使赋更便于状物抒情、叙事言理,充分显示出了散体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