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二0三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二0三中学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0三中学2022-23上期高三第二次质量监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共5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们强调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可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却很难以实物证明其存在:秦汉 时代的人们尚且在说虞夏商周为四代,到了秦汉以后就以夏商周为三代,自动选择忽略掉了 虞朝。这一切使得中国人心中的五千年文明史更难成功论证。清末读书人普遍认为炎黄二帝 是确实存在的,中华文明是拥有着五千年的完整脉络,但它是建立在二十四史的基础上的,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书论史”。“以书论史”最早存在于春秋时期,后被司马迁打破,他不仅仅是以书论史,更多的是 奔赴实地考察,
2、记录了诸夏与诸夷狄之间流传的炎黄二帝时代争夺天下的故事。这种以书论 史和实物辅佐的文明记录方式一直在中国历代传承,但古代中国不兴考古,所以实物辅佐与 实地论史的手段在清末乃至近代逐渐式微,更多的近代学者采用的依旧是以书论史的手段, 从诸多帝王的纪年中进行加减,从而得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可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 与新史学的出现,全球的历史研究者制定了新的标准,即一个文明的存在必须要有两个条件 符合,一个是古文明的文字,另外一个条件为古代国家的都城。而当时的中国还是“以书论 史”的时代,故而夏朝与殷代都不被国际所承认。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受到质疑。(选自炎黄二帝与华夏文明的兴起,有删改)材料二:殷墟早
3、在清末就已出现,当时甲骨是被当作“龙骨”来售卖的,清朝史学家研究发现, 龙骨也大多是传说中殷代文字的承载之物。上面的文字记录与司马迁史书上面的商王世系几 乎完全契合。甲骨文证明了殷代的确是存在的,并且在西周之前已经统治中国数百年,西方 史学家口口声声说中国文明止步于周的说法被打破。后来三星堆的横空出世让整个中国史学吃惊。三星堆的古蜀国是一个神秘莫测的文化占 国,谁也没想到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需要靠它来旁证。那里出土的青铜器物都是四千八百年前 的物品,无一不代表着古蜀国有着与华夏文明相似的太阳神崇拜,而上面的铭文雕刻也叙述 着古蜀与夏朝之间的恩怨。位于郑州双槐树的考古终于让中国人的五千年实物文明梦得
4、以实现。2020年5月,郑州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确认位于巩义市河洛 镇的双槐树遗址是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有专家建议命名为“河 洛古国“。双槐树遗址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物。这处都 邑性聚落遗址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 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也就是说,在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黄河中下游流 域就形成了繁华的都市群。其中最津津乐道的,是一处用陶罐模拟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这表明当时人们己经 具有相对成熟的天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
5、导农业。他说。专家认为,这一天文遗 迹明显具有特殊人文含义,表明在聚落布局中的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经形 成,可以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河洛古国”还发现了国宝级的文物一一一只用野猪糠牙雕刻的、正在吐丝的家蚕。它 与周边同时期遗址出土的迄今最早丝绸实物一起,实证了 5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 已经养蚕绿丝。学者认为,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 桑文明发展史上最早的代表。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河洛古国”的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外来文化因子:折腹鼎、 背壶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双腹器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这证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
6、000年前后 就是联通四方的交通孔道,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这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因 素。双槐树遗址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 力。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选自河洛古国:炎黄二帝的时代以信史显现人间同望5300年! 一一 “河洛古 国”文明溯源,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汉以后人们只承认夏商周三代,自动选择忽略掉了虞朝,这是中国人心中的五千年文明 史很难成功论证的原因之一。B.实物辅佐与实地论史的手段在清末乃至近代逐渐式微,使得近代学者只能以书论史,得出 中华文
7、明五千年的说法。C.甲骨文证明了殷代不但存在,而且在西周之前已经统治中国数百年,打破了西方史学家关 于中国文明止步于周的说法。D.双槐树遗址用陶罐模拟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表明在聚落布局中的礼仪化思维和“天 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经形成。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新史学的出现,中国的以书论史的时代遭到了冲击,这在一定程度 上也让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受到质疑。B.全球史观认为,一个文明的存在必须有古文明的文字与古代国家的都城为证,二者缺一不 可。这种说法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可。C.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表明,古蜀国和华夏文明有着相似的图腾崇拜,这些文物对古蜀与夏
8、朝 之间的恩怨进行了旁证。D.用野猪獴牙雕刻的、正在吐丝的家蚕之所以称为国宝级的文物,是因为它是5300年前后黄 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己经养蚕缴丝的实证。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书籍中不能用来“以书论史”的一项是(3分)()A.后汉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的后汉纪,主要记述东汉王朝 共195年盛衰的史事。B.三国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因其过 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礼乐等的“志”,不符合 史记确立的一般正史规范。C.隋书保存了南北朝以来大量的典章制度,为后人研究隋代以及前几朝的政治、经济、 文化制度,包括
9、礼仪、音乐、律历、天文、五行、食货、刑法、百官、地理、经籍等十志。 d.北宋志传广泛搜集r宋元时期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宋元话本和元杂剧中的有关剧 目,并以此为基础加工整理而成。4、著名考古学家张光宜先生曾说:“中国古代文明就可以在中国的考古资料里清晰地见 到。”请结合材料二“双槐树遗址”的相关内容做具体分析。(4分)5、沿着“从上古传承到清末是拥有着五千年的完整脉络”,请梳理“华夏5000年文化”从 “被忽略”到“重现人间”的轨迹。(6分)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深巷里的老墙梁衡在婺源农村小住儿天。徽式民居总是窄窄的巷子,高高的墙,房与房的距离又近,一出 门,迎而就是一堵
10、墙,一走路,人就夹行在两墙中间。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 的书。当地传统的砌墙方法是薄砖立砌、横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这样既节省材料又 可保温,而且土在墙中,寓田于墙。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愈 瓦的徽式格调。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 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泄染, 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 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我儿子是 学画的,他说国画里所讲的线条
11、、皴法、留白,西画里讲的光影、色调、透视,在这墙.上都 可以找到,就是课堂上没有讲过的这里也有。人工艺术在自然面前是这样渺小,他自从住到 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正是“眼前有景画不得,神来之笔在上头”。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徘。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 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然后,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 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 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 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村里古祠堂有一面大院地,上而就爬满了积年生的薜荔果,
12、果可 生吃亦可做成凉粉。这是一面既能看又能吃的墙。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爱。只要你有 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像是在美术馆里看画展。不,比画展更好看。这 是一面面实实在在的生态墙、文化墙。你想,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匕 跻 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这是i种什么样的情景?更可贵的是这些鲜活的 花草并不欺侮无言的老墙,在完成最后的布局后,还没有忘记露出一方红砖、突显一块青石 或留下一段粉墙,仿佛提醒着你,这不是一般的纸上图画。一天,我偶然与儿子说起这几日读墙的感觉,他说:“你不知道咱们这房子的西边有一 面老墙,每当夕
13、阳晚照时,那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心里发颜。我修这房子时专门为它开了一 扇西窗,为了能最佳取景,还不厌其烦地改窗框、配窗帘。但突然有一天西边冒出了一座新 房,壁立眼前,挡了个严严实实。”第二天,我就去寻访这堵老墙。原来它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已三而坍塌,唯留下 一个楼的直角兀立在察巷之上。直角往南的一面墙还比较完整,袒露着砖块横竖相砌的纹路 和白色的灰缝,甚至你都能感觉到还有一位砖瓦匠正在工作。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剩下 一条棱线,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犬牙交错的砖块 间露出当年填充的红土,唯有那个高高的楼角还卜分完整,在蓝天的背景下划出一个标准的 直角图形。楼
14、角上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风在轻轻地打着口哨。这时晚霞烧红 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就叫岁 月。我知道严田这个村子是有来头的,历史上曾出了二十七位进士。你看脚下的石板路与河 边的洗衣石,路上一低头就是一块废弃的古碑,村口一棵宋代的老樟树七八个人才能合抱。 岳飞曾在这一带驻军,与悲壮的满江红不同,他在这里留下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小诗花 桥:“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羊茅草色娇。”当年的 芋芋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在走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了几条巷子。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有一座土 墙矮房,
15、早已被主人遗弃,劣筑的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 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碎。苔薛这东西很有意思,不管是老砖、旧瓦、朽木、断墙,都一律公 平地给穿上鲜亮的绿装。现在这绿苔青瓦的屋檐压得很低,直遮住r老土墙的额头,而墙脚 正绽放着一束灿烂的花。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从此墙上就烙下了人的 体温、音容和身影。可惜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己是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 墙篱笆。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我眺望 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 画?(摘自2021
16、年9月9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有删节)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泥瓦匠“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说明他们在砌墙之初并未想 到墙在风雨的侵蚀下,会产生艺术美。B.在作者看来,美需要发现,如夕阳晚照中的老墙就美得让人心颤:同时,美也需要保护, 如立在窗前的新房就破坏了老墙之美。C.作者说儿子“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从侧面表现了大自然墙体绘画的神 妙,也反映出儿子对大自然的敬畏。D.结尾处“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写出了作者对“老墙”逝去的无奈, 为深巷里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而欣喜。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17、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写徽式民居巷窄、墙高、房近而造成出入不便,欲扬先抑,增加了散文的叙述层次。B.作者善用比拟,以风雨如刀,岁月如锥”写出了对墙的“雕琢”,让墙具有立体的美 感。C.文章前半部分聚焦对墙进行细部刻画,后半部分对墙进行整体描述,不枝不茯,详略相 宜。D.作者选取“青瓦”“绿苔”“灿烂的花”等物象,让被人遗弃的土墙也具有了独特的美 感。8、作者开篇认为“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请结合文本,概括“墙”的内涵。(4分)9、文章结尾处,将老墙置于历史与现实的大背景中,在对比之中抒发感慨,蕴含了作者哪 些情感?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6分)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8、下面小题。里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丹王恕为吏部尚竹时恕负重望其居冢宰 曾政多厘歪焉上视学,释奠先师,王恕请加礼于孔子前,特用币,改太牢。孝宗弘治元年春 正月,召南京兵部尚书马文升为左都御史,盖上在东宫时,素知其名故也。文升感殊遇,自 奋励,知无不言。二月,上耕籍田毕,宴群臣。教坊以杂伎承应,或出亵语。文升厉色曰:“新大了当知稼嵇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即斥去。初开经筵。吏部尚书王恕上言:“正 统以来,每日止一朝,臣下进见,不过片时,圣主虽聪明,岂能尽察?不过寄聪明于左右。欲 察识之真,必须陛下日御便殿,宜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或令其专对,或阅其章 奏。如此非惟可以识
19、大臣,而随材任使,亦可以启沃圣心而进于高明矣。”王恕为尚书,不 避权贵,请谒路绝。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已任,命F,人心 翕服。先是。大夏在广东、广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既廷谢,上御帷殿,召问之日:“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日:“臣老且病,今天下民穷财尽,万一不虞,责在兵 部。臣自度力不足办,故辞耳。”上默然。居数日,复召问:“征敛俱有当,何至今而独言 民穷财尽也?”大夏对曰:“止谓其不尽有常耳,他固未暇论。即臣在广西取锌木,广东市香 药,费固以万计。”上日:“若向者言之,固已停止矣。其他征敛,可一一议革也。”上叹 息日:“朕在位久不能如何称为人主!”乃令九卿
20、大臣,各以其职言军民弊政,而择行之。召 大学上刘健等议日讲事,上曰:“讲书须推明圣贤之旨,直言无讳。且先生辈与翰林诸官, 是辅导之职,皆所当言。健对曰:“臣等若不敢言,则其余百官无复敢言者矣。上曰:“然。”五月,帝不豫。庚寅,召大学上刘健等受顾命。上.曰:“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 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健等皆叩首曰:“臣等敢不尽力。”孝宗之世,明 有天下百余年矣。海内宴安,户口繁多,兵革休息,盗贼不作,可谓和乐者乎!(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
21、重望/其居冢 宰/钱政多厘正焉/B.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 宰/校政多厘正焉/C.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 宰校政/多厘正焉/D.皇太子即位/以明年为弘治元年/召致仕南京兵部尚书王恕为吏部尚书/时恕负重望/其居冢 宰校政/多厘正焉/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殊遇”中的“殊”字为“特殊”之意,和兰亭集序中的“虽趣舍万殊”中的 “殊”字含义不同。B.本文中“详论治道”的“治”和屈原列传中“明于治乱”的“治”意思相同,均为 “治
22、理”之意。C.本文“择行”中的“择”为“选择”之意,和齐桓晋文之事中“则牛羊何择焉”的 “择”意思不同。D.文中“孝宗”为庙号,如谏太宗十思疏的“太宗”、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提到的 “庄宗”均是庙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明孝宗巡视太学时,祭奠先圣孔夫子,王恕请求应当厚于常规礼仪,以特用金币和牛、 羊、豕三牲释奠。B.孝宗即位后常闻马文升大名,而马文升受到皇帝恩遇后,更是感恩图报:他斥责教坊的做 法,实际上也是从侧面提醒皇帝要恪守本心。C.孝宗虚怀纳谏,能思己过。刘大夏在两广时,一年两次托病乞请离职,并婉谏孝宗要看到 国内民穷财尽,形势危殆,孝宗陷入沉思。D
23、.明孝宗在位时广开言路,鼓励大臣直言,采纳他们合理的建议,励精图治。刘建等大臣也 敢言能谏,君臣意愿相合,关系融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文升厉色曰:“新天子当知稼情艰难,岂宜以此渎乱宸聪!”(2)上曰:“东宫聪明,但年幼,好逸乐,诸先生须辅之以正道,俾为令主。14、王恕劝谏皇帝“日御便殿,宣召诸大臣详论治道,谋议政事”,可以起到什么效果?请 简要概括。(3分)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菊梦曾雪芹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蛋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九日登高台寺沈辂万里秋
24、光客兴赊,同人九日惜年华。 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 对酒披襟形独放,凭风落帽笑谁加。 诗成合座皆珠玉,归去迟迟满落霞。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菊梦抒梦中情,写醒时怨,虚实结合,写出了梦境与现实的距离,读后令人产生无限 悲凉之情。B.菊梦是红楼梦中众人结社赋诗时黛玉所作,这种风雅之事已成俗,可从沈诗中得 到印证。C.沈诗首联写登高所见所感,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所表达的感情是一致的,含 蓄而深沉。I).曹诗借梦表达想与陶渊明那样的陷士结交,沈诗“对酒披襟”则直接描绘出作者率性而为 的风姿。16、两首诗均以景结情,其意蕴却迥然不同,请结合全诗简
25、要分析。(6分)四、默写题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谏太宗十思疏首段阐明此次进谏是针对君王执政出现的“, ”问题,并用形象的比喻指明其危害性。(2)苏轼赤壁赋中的“, 常被用来 勉励人们修身自好,不慕身外之物。(3)在琵琶行一诗中,“ , ”两句描写 了临船寂静、冷月无声,以此来衬托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4)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 , 两 句想象江北的祭神赛会,否火不断,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收复故土。五、语言表达(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泰州与一个人的名字:孔尚任。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一六八六年),这位
26、孔子第六十四代孙,以水利官员的身份抵达泰州。他或许没有想到,这座水城修改了他的身 份一一当他离开这里时,他的官职已经无足轻重,而他在这里完成的戏剧却使他名噪天下, 他为这出戏起了一个动人魂魄的名字一一桃花扇。对于最重要的写作阶段一一在江苏泰州的写作,孔尚任,即使在湖海集 这些诗文信札里,也对此守口如瓶,这表明r他对官场潜规则的深深忌惮一一浑浊的官场, 从来都不需要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只需要审时度势的经营者。悖论也正是在此时出现一一孔尚任最初是带着建功立业的来到泰州的,他来 的时候,没有任何从事业余文学创作的打算,而是一心一意地,试图成为为人民服务的好干 部。但是,他的竹牛.意气很快就失了锋芒,官
27、场以强大的韧性不动声色地对付这位钦差的雄 心勃勃。来自官僚系统的围追堵截,把孔尚任逼回到书案前。孔尚任穿透现世的浮华看穿了 它溃烂的核心。于是孔尚任挖掘出了一个采用了才子佳人的传统格式的血淋淋的故事并符此 纳入一个国破家亡的悲剧性主题史。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赏析划横线的两句话的修辞手法,结合材料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 改变原意。(5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青少年的发育性近视的原因是眼轴增长造成的
28、。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近视度数 会随之增长。如果孩子很小就近视,成年后很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而600度以上的 高度近视者,发生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疾病要比普通人高很多。因此,如果发现孩子 有近视倾向,一定要尽早带孩子治疗、检杳,正确佩戴合适的眼镜能够有效延缓近视的 发展。六、材料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一种人格像“牛油果”,当你不断往下挖时,会发现有一颗坚硬的内核。牛油果型人 格的人坚守自我,不管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影响不了他们坚定的内心。而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事善能。”即理想人格如一泓清水,它能冲开堤坝,随物赋 形,溶江入海,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对于想拥有“高质量青春”的高中生来说,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 待自我?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内容写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