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8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学案.pdf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6982991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565.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2019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8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学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精品】2019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8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学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2019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8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2019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专题8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学案.pdf(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 考试标准 知识条目必考要求加试要求1.化学反应速率及简单计算a b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a b 3.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的概念a 4.碰撞理论b 5.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c 考点一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一)化学反应速率1表示方法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2数学表达式及单位vct,单位为molL1min 1或 molL1s1。3规律同一反应在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可能不同,但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这些物质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二)影响因素1内因(主要因素)

2、反应物本身的性质。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2-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加试)(1)活化分子、活化能、有效碰撞活化分子: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活化能:如图图中:E1为正反应的活化能,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为E3,反应热为E1E2。(注:E2为逆反应的活化能)有效碰撞:活化分子之间能够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2)活化分子、有效碰撞与反应速率的关系1(2016浙江4 月选考,18)X(g)3Y(g)2Z(g)HakJmol1,一定条件下,将 1 mol X和 3 mol Y通入 2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 10 min,测得 Y的物质的量为2.4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

3、 min 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3 mol L1s1B第 10 min 时,X的反应速率为0.01 mol L 1min1C10 min 内,消耗0.2 mol X,生成 0.4 mol Z D10 min 内,X和 Y反应放出的热量为a kJ 答案C 解析将 1 mol X和 3 mol Y通入 2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10 min,测得 Y 的物质的量为 2.4 mol,则-3-X(g)3Y(g)2Z(g)开始/mol 1 3 0 转化/mol 0.2 0.6 0.4 10 min/mol 0.8 2.4 0.4 10 min 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6 mol2 L10 m

4、in0.03 mol L1min1,A错误;10 min 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2 L10 min0.01 molL1min1,不是即时速率,B错误;由上述分析可知,10 min 内,消耗0.2 mol X,生成 0.4 mol Z,C正确;由反应可知,1 mol X 与 3 mol Y 完全反应放出热量为a kJ,则 10 min 内,X和 Y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2a kJ,D错误。2(2015浙江10 月选考,20)某温度时,2NO(g)O2(g)=2NO2(g)反应 2 s 后,NO的浓度减少了 0.06 mol L1,则以 O2表示该时段的化学反应速率是()A0.03 m

5、ol L1s 1B0.015 mol L1s1C0.12 mol L1s 1D0.06 mol L1s1答案B 解析根据表达式vct,由表达式计算可得:v(NO)ct0.06 mol L12 s0.0 3 molL1s1,根据同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v(NO)v(O2)21,即 0.03 mol L1s1v(O2)21,则v(O2)0.015 mol L1s1,B正确。备考导向1 主要考查vct的应用;2“三段式”在反应速率计算中的应用。题组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vct”的应用)1一定温度下,在2 L 的密闭容器中,X、Y、Z 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

6、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从反应开始到10 s 时,v(Z)_。(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答案(1)0.079 mol L1s1(2)X Y2Z 解析(1)n(Z)1.58 mol v(Z)1.58 mol2 L 10 s 0.079 m ol L1s1。(2)n(X)n(Y)n(Z)0.79 mol 0.79 mol 1.58 mol 112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Y2Z。2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 和 Y 各 3 mol 充入 1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X(g)Y(g)2Z(g)W(g)。8 min 时,Z的物质的量为1.6 mol。下列关于从反应开始至

7、第8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的计算正确的是()Av(X)0.30 mol L1min1Bv(Y)0.02 mol L1min1Cv(Z)0.02 mol L1min1Dv(W)0.10 mol L1min1答案C 解析8 min 时,Z 的物质的量为1.6 mol,则从反应开始至第8 min 时 Z 的平均速率v(Z)nVt1.6 mol10 L8 min0.02 mol L1min1,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相应的v(X)32v(Z)0.03 mol L1min1、v(Y)12v(Z)0.01 mol L1min1、v(W)12v(Z)0.01 molL 1min 1,C正确。3(20

8、17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考试)一定温度下,10 mL 0.40 molL1 H2O2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O2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下表。t/min 0 2 4 6 8 10 V(O2)/mL 0.0 9.9 17.2 22.4 26.5 29.9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A06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 102molL1min1B610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 10 2molL1min1C反应至6 min 时,c(H2O2)0.30 mol L1 D反应至6 min 时,H2O2分解了 50%答案C 解析发

9、生的反应为2H2O2=MnO22H2O O2。0 6 min产生的氧气的物质的量n(O2)-5-22.422.410 3 mol 0.001 mol,分解的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为n(H2O2)2n(O2)0.002 mol,c(H2O2)0.002 mol 0.01 L 0.2 mol L1,则v(H2O2)3.3 102molL 1min 1,A 正确;随着反应的进行,H2O2的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减慢,610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小于06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B正确;由A计算可知,反应至6 min 时c(H2O2)0.40 mol L10.20 mol L10.20 mol L1,C

10、 错误;6 min内 c(H2O2)0.20 mol L1,则 H2O2的分解率为(0.20 mol L10.40 mol L1)100%50%,D正确。计算速率时易忽略体积因素,直接用物质的量的变化除以时间。4(2017杭州学军中学高三选考模拟)反应 4NH3(g)5O2(g)4NO(g)6H2O(g)HakJmol1,在 5 L 密闭容器中投入1 mol NH3和 1 mol O2,2 min 后 NO的物质的量增加了 0.4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 min 反应放出的热量值小于0.1a kJ B用氧气表示2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v(O2)0.05 mol L1min1C2

11、min 内 NH3的转化率是50%D2 min 末c(H2O)0.6 mol L1答案B 解析 4NH3(g)5O2(g)4NO(g)6H2O(g)起始量/mol 1 1 0 0 变化量/mol 0.4 0.5 0.4 0.6 终止量/mol 0.6 0.5 0.4 0.6 2 min 时参加反应的NH3的物质的量为0.4 mol,反应放出的热量值等于0.1a kJ,A错误;用氧气表示2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v(O2)0.5 mol5 L 2 min0.05 mol L1min1,B正确;2 min内 NH3的转化率0.4 mol1 mol100%40%,C错误;2 min 末c(H2O)

12、0.6 mol5 L0.12 mol L1,D错误。对于较为复杂的关于反应速率的题目常采用以下步骤和模板计算(1)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找出各物质的起始量、转化量、某时刻量。(3)根据已知条件列方程式计算。例如:反应mA nBpC-6-起始浓度/mol L 1abc转化浓度/mol L 1xnxmpxm某时刻浓度/mol L1axbnxmcpxm题组二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5(2017金华十校9 月高三模拟)对于某反应X3Y=2E 2F,在甲、乙、丙、丁四种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反应速率:甲:v(X)0.3 molL1min1;乙:v(Y)1.2 molL1min1;丙:v(E)0.6

13、 molL1min1;丁:v(F)0.9 molL1min1。则反应最快的是()A甲 B乙C丙 D丁答案D 解析乙中:v(X)13v(Y)0.4 mol L1min1,丙中:v(X)12v(E)0.3 mol L1min1,丁中:v(X)12v(F)0.45 mol L1min1,故最快的为丁。6对于可逆反应A(g)3B(s)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 L1min1Bv(B)1.2 mol L1s1Cv(D)0.4 mol L1min1Dv(C)0.1 mol L1s1答案D 解析本题可以采用归一法进行求解,通过

14、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将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折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B 项中的 B 物质是固体,不能表示反应速率;C项中对应的v(A)0.2 mol L1min1;D项中对应的v(A)3 mol L1min 1。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比较方法由于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用不同物质表示时数值可能不同,所以比较反应的快慢不能只看数值的大小,而要进行一定的转化。(1)看单位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的单位。(2)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再比较数值的大小。(3)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即对于一般反应aAbB=cCdD,比较vAa与vBb,若vAavBb,则 A表示的反应速率比

15、B的大。-7-题组三正确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7按要求填空(1)形状大小相同的铁、铝分别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铁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铝。(2)对于Fe 2HCl=FeCl2 H2,改变下列条件对生成氢气的速率有何影响?(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升高温度:_;增大盐酸浓度:_;增大铁的质量:_;增加盐酸体积:_;把铁片改成铁粉:_;滴入几滴CuSO4溶液:_;加入 NaCl 固体:_;加入 CH3COONa 固体:_;加入一定体积的Na2SO4溶液:_。(3)若把(2)中的稀盐酸改成“稀硝酸”或“浓硫酸”是否还产生H2,为什么?答案(1)小于(2)增大增大不变

16、不变增大增大不变减小减小(3)不会产生H2,Fe 和稀硝酸反应生成NO;常温下,Fe 在浓硫酸中钝化。8一定温度下,反应N2(g)O2(g)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回答下列措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_;(2)恒容充入N2:_;(3)恒容充入He:_;(4)恒压充入He:_。答案(1)增大(2)增大(3)不变(4)减小气体反应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不参与反应)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1)恒容: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物质浓度不变(活化分子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2)恒压: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物质浓度减小(活化分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

17、小。-8-9以表面覆盖Cu2Al2O4的二氧化钛为催化剂,可以将CO2和 CH4直接转化成乙酸。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乙酸的生成速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50 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B250300 时,温度升高而乙酸的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C300400 时,乙酸的生成速率升高的原因是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增大D300400 时,乙酸的生成速率升高的原因是温度升高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250 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A 正确;250300 时,温度升高而乙酸的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温度超过250 时,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降低,B 正确;由图可知,300400 时,催化剂的

18、催化效率降低,但乙酸的生成速率却加快,原因是温度升高,故C错误、D正确。10(2017绍兴高三3 月教学质量调测)相同温度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燃料R 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对比 pH7 和 pH10 的曲线,在同一时刻,能说明R的起始浓度越大,降解速率越大B对比 pH2 和 pH7 的曲线,说明溶液酸性越强,R的降解速率越大C在 0 20 min 之间,pH 2 时 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 87 5104molL1min1D50 min 时,pH 2 和 pH 7 时 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答案 A-9-解析反应速率为平均反应速率,不是瞬时速率,则不能说明在同

19、一时刻,R的起始浓度越大,降解速率越大,A 错误;对比pH2 和 pH7 的曲线,可知溶液酸性越强,即pH 越小,曲线的斜率越大,可以知道 R的降解速率越大,B正确;vct1.75104molL 120 min0.087 5104molL1min1,C正确;根据图示可知:在050 min 之间,pH2 和 pH 7 时 R的降解百分率都为100%,D正确。11(2017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上学期联考)对利用甲烷消除NO2污染进行研究,CH42NO2N2CO22H2O。在 1 L 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分别加入0.50 mol CH4和 1.2 mol NO2,测得n(CH4)随时间变化

20、的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组别温度时间/min n/mol 0 10 20 40 50 T1n(CH4)0.50 0.35 0.25 0.10 0.10 T2n(CH4)0.50 0.30 0.18 0.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组别中,020 min 内,NO2的降解速率为0.012 5 mol L1min 1B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控制的温度T1答案B 解析NO2的降解平均速率2v(CH4)20.50 mol 0.25 mol1 L 20 min0.025 mol L1min 1,A错误;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达平衡所需时间越短,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控制的温度T1,D错误。12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

21、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得在不同时间(t)内产生气体体积(V)的数据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实验条件,下列说法中一定不正确的是()组别对应曲线c(HCl)/molL1反应温度/铁的状态1 a 30 粉末状2 b 30 粉末状3 c 2.5 块状4 d 2.5 30 块状-10-A第 4 组实验的反应速率最慢B第 1 组实验中盐酸的浓度大于2.5 mol L 1C第 2 组实验中盐酸的浓度等于2.5 mol L 1D第 3 组实验的反应温度低于30 答案D 解析由图示可知,1、2、3、4 组实验产生的氢气一样多,只是反应速率有快慢之分。第4组实验,反应所用时间最长,故反应速率最慢,A正确;

22、第 1 组实验,反应所用时间最短,故反应速率最快,根据控制变量法原则知盐酸浓度应大于2.5 mol L1,B正确;第2 组实验,铁是粉末状,与 3、4 组块状铁相区别,根据控制变量法原则知盐酸的浓度应等于2.5 molL1,C正确;由 3、4 组实验并结合图像知第3 组实验中反应温度应高于30,D错误。题组四有效碰撞理论(加试)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普通分子有时也能发生有效碰撞升高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增加了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次数增大反应物浓度会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是单位体积内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多使用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原因是提高了分子的能量,使有效碰撞频

23、率增大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A BC D答案B 解析只有活化分子间合理取向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错误;使用催化剂改变反应过程,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使有效碰撞频率增大,提高反应速率,错误。14(2016宁波效实中学高二期中)1918年,Lewis提出反应速率的碰撞理论: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相互碰撞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每次碰撞都能引起反应,只有少数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能引发化学反应的碰撞称之为有效碰撞。-11-(1)图是 HI 分解反应中HI 分子之间的几种碰撞示意图,其中属于有效碰撞的是_(填“A”“B”或“C”)。(2)20世纪 30 年代,

24、Eyring和 Pelzer在碰撞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反应的过滤态理论:化学反应并不是通过简单的碰撞就能完成的,而是在反应物到生成物的过程中经过一个高能量的过渡态。图是NO2和 CO反应生成CO2和 NO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O2和 C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3)过渡态理论认为,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的原因是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对大多数反应而言主要是通过改变过渡态而导致有效碰撞所需要的能量发生变化。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增大,E1和E2的变化:E1_,E2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请在图中作出NO2和 CO反应时使用催化剂而使反应速率加快的能量变化示意图。答案(1)C

25、(2)NO2(g)CO(g)=CO2(g)NO(g)H234 kJmol1(3)减小减小能量变化示意图:考点二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加试)在研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时,由于外界影响因素较多,故为搞清某个因素的影响均需控制其他因素相同或不变,再进行实验。因此,常用控制变量思想解决该类问题。1常见考查形式(1)以表格的形式给出多组实验数据,让学生找出每组数据的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给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几种因素,让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各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解题策略(1)确定变量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理清影响实验探究结果的因素有哪些。(2)定多变一在探究时,应

26、该先确定其他的因素不变,只变化一种因素,看这种因素与探究的问题存在怎样的关系;这样确定一种以后,再确定另一种,通过分析每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得出所有影响因素与所探究问题之间的关系。-12-(3)数据有效解答时注意选择数据(或设置实验)要有效,且变量统一,否则无法作出正确判断。1(2017浙江4 月选考,21)对水样中溶质M的分解速率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相同温度下,M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随时间(min)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时间水样0 5 10 15 20 25(pH 2)0.40 0.28 0.19 0.13 0.10 0.09(pH 4)0.40 0.31 0.24 0

27、.20 0.18 0.16(pH 4)0.20 0.15 0.12 0.09 0.07 0.05(pH 4、含 Cu2)0.20 0.09 0.05 0.03 0.01 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 0 20 min 内,中M的分解速率为0.015 mol L1min1B水样酸性越强,M的分解速率越快C在 0 25 min 内,中M的分解百分率比大D由于 Cu2存在,中M的分解速率比快答案D 解析在 020 min 内,中M的分解速率为0.40 0.10molL120 min0.015 mol L1min1,A正确;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可判断水样酸性越强,M的分解速率越快,B正确;在 025

28、min 内,中 M的分解百分率是0.20 0.050.20100%75%,中 M的分解百分率是0.40 0.160.40100%60%,C正确;、中pH也不同,D错误。2(2016浙江10 月选考,21)为研究某溶液中溶质R 的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分别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R溶液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c(R)随时间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3-A25 时,在1030 min 内,R的分解平均速率为0.030 mol L1min1B对比 30 和 10 曲线,在50 min 时,R的分解百分率相等C对比 30 和 25 曲线,在050 min 内,能说明R的分解平均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

29、对比 30 和 10 曲线,在同一时刻,能说明R的分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答案D 解析v(R)1.4 0.8molL 120 min0.030 mol L1min1,A 正确;在50 min、两个温度下 R全部分解,分解率均为100%,B正确;在50 min、30 时,R分解了 1.6 mol L 1,而在 25 时,R 分解了 1.3 mol L1,所以在050 min 内,R的平均分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 正确;对比30 和 10 的曲线,不能在同一时刻,应指明在同一段时间内R 的分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错误。备考导向以“图表”的方式考查“控制变量法”,结合图表先确定一个变量,考虑

30、在其他几个量不变的情况下,此变量对实验的影响,进而得出结论。1某小组利用H2C2O4溶液和酸性KMnO4溶液反应来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先分别量取两种溶液,然后倒入试管中迅速振荡混合均匀,开始计时,通过测定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该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编号H2C2O4溶液酸性 KMnO4溶液温度/浓度/mol L1体积/mL 浓度/mol L1体积/mL 0.10 2.0 0.010 4.0 25 0.20 2.0 0.010 4.0 25 0.20 2.0 0.010 4.0 50(1)已知反应后H2C2O4转化为CO2逸出,KMnO4溶液转化为MnSO4,每消

31、耗1 mol H2C2O4转移_mol 电子。为了观察到紫色褪去,H2C2O4与 KMnO4初始的物质的量需要满足的关系为-14-n(H2C2O4)n(KMnO4)_ _。(2)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填编号,下同),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3)实验测得KMnO4溶液的褪色时间为40 s,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这段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KMnO4)_mol L1min1。(4)已知 50 时c(MnO4)t(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坐标图中画出 25 时c(MnO4)t的变化曲线示意图。答案(1)2 2.5(2)和

32、和(3)0.010(或 1.0 102)(4)解析(1)H2C2O4中碳的化合价是3 价,CO2中碳的化合价为4 价,故每消耗1 mol H2C2O4转移 2 mol 电子,配平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 8H2O,为保证KMnO4完全反应,c(H2C2O4)c(KMnO4)2.5。(2)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浓度必然相同,则编号为和;同理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实验是和。(3)v(KMnO4)(0.010 mol L 146)(40 s60 s min1)0.010 mol L 1min1。(4)温度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33、故 KMnO4褪色时间延长,故作图时要同时体现25 时 MnO4浓度降低比50 时 MnO4的浓度降低缓慢和达到平衡时间比50 时“拖后”。2Fenton 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 和 Fe2浓度的废水中加入 H2O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设计 控制 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 K或 313 K(其他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实验。(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实验编号实验目的T/K pH c/103molL1H2O2Fe2-15-为以下

34、实验作参照298 3 6.0 0.30 探究温度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298 10 6.0 0.30 数据处理 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2)请根据图中实验曲线,计算降解反应在50 150 s内的反应速率:v(p CP)_molL1s 1。解释与结论 (3)实验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增大。但温度过高时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减小,请从 Fenton 法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原因:_。(4)实验得出的结论是pH等于 10 时,_。思考与交流 (5)实验时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反应立即停止。根据上图中的信息,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_。答案(1)实

35、验编号实验目的T/K pH c/103molL1H2O2Fe2313 3 6.0 0.30 探究溶液的pH对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2)8.0 106(3)过氧化氢在温度过高时迅速分解(4)有机物pCP不能降解(5)将所取样品迅速加入一定量的NaOH 溶液中,使 pH约为 10(或将所取样品骤冷等,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1)实验是对照实验,所以与实验相比,实验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这样才能-16-达到对比的目的,则实验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T313 K,其他条件与实验相同;实验显然是探究pH 的大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在 50150 s 内,c(p CP)0.8 103molL1,则v

36、(p CP)8.0 10 6molL1s1。(3)温度过高时,H2O2分解,c(H2O2)减小,导致反应速率减小。(4)从图中看出,pH10 时,c(pCP)不变,即反应速率为零,说明该条件下,有机物pCP不能降解。(5)从第(4)小题的结论可以得出,使溶液的pH迅速增大到 10,反应即可停止,另外,降低温度也是一种方法。课时训练1合成氨反应:3H2N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其反应速率分别为v(H2)、v(N2)、v(NH3),则正确的关系式是()Av(H2)v(N2)v(NH3)Bv(N2)2v(NH3)Cv(H2)32v(NH3)Dv(N2)3v(H2)答案C 解析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

37、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即v(H2)v(N2)v(NH3)312,对比各选项,C项正确。2在 2 L 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 4 mol,在前 10 s 内 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 L1s1,则 10 s 末,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A3.4 mol B3.2 mol C2.8 mol D1.2 mol 答案C 解析前 10 s 内消耗 A 的物质的量为0.12 mol L1s110 s 2 L 2.4 mol,则消耗B的物质的量为1.2 mol,因此剩余B的物质的量为4 mol 1.2 mol 2.8 m

38、ol。3(2017浙江高三“超级全能生”3月联考选考)T,将 2 mol X和 1 mol Y充入一体积为 1 L的密闭容器中,已知:2X(g)Y(g)2Z(s)HMkJmol1。10 min后达到平衡,生成0.2 mol Z,共放出热量N 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 10 min 时,X的反应速率为0.02 mol L 1min1B在 0 10 min 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N10MmolL1min 1C增加 Z 的物质的量加快逆反应速率-17-D反应达平衡后,保持T,通入稀有气体增加压强,则化学反应速率变快答案B 解析可以求出前10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v(X)v(Z)0.02 m

39、olL1min1,但是第 10 min时的瞬时反应速率无法求解,A 错误;通过能量变化可得参加反应的Y 的物质的量为NM mol,v(Y)NM mol1 L 10 minN10MmolL1min 1,B正确;由于Z 是固体,改变Z 的量对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C错误;温度、容器体积不变时,通入稀有气体时,不能改变各气体浓度,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不变,D错误。4H2O2是一种绿色的氧化剂和漂白剂,不稳定,易分解。研究不同条件对同体积同浓度的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得到如下结果:序号pH 7 7 11 温度/95 95 50 反应时间/h 1 3 1 催化剂(等量)无Cu2Fe3无Cu2Fe3无Cu2F

40、e3分解百分率(%)0.8 57.4 2.6 1.1 96.3 4.8 35.5 100 95.0 由此能得出的结论是()ACu2与 Fe3对 H2O2分解都有催化作用,但Cu2催化效果更好B由与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浓度越大,H2O2分解越快C由与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pH越大,H2O2分解越快D由与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H2O2分解越快答案A 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分解百分率越高,催化效果越好,因此Cu2与 Fe3对 H2O2分解都有催化作用,但Cu2催化效果更好,A 正确;由与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不能得出浓度越大,H2O2分解越快,B错误;由与可知反应的温度和pH均不相

41、同,无法得出 pH 越大,H2O2分解越快,C错误;由与可知温度和pH均不相同,因此不能说明温度越高,H2O2分解越快,D错误。5(2017绍兴高三3 月教学质量调测)下列关于反应速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反应速率用于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B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的速率都为0 C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D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提高反应温度都能增大反应速率-18-答案B 解析反应速率为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可用于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A正确;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但不为0,B错误;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内因为反应物的性质,是主要因

42、素,C正确;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提高反应温度均能增大反应速率,D正确。6(2017温州中学高三3 月高考模拟)下列措施对增大反应速率明显有效的是()AAl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Al2O3,将 Al 片改成 Al 粉BFe 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浓硫酸C在 K2SO4与 BaCl2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D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答案A 解析Al 片改成 Al 粉时,Al 的表面积增大,与氧气的反应速率也明显增大,A 正确;Fe 与稀硫酸制取H2时,改用浓硫酸在常温下会发生钝化,B错误;K2SO4与 BaCl2在溶液中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KCl,反应过程中没有气体参加反应也无气体生成,所以加

43、压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C错误;Na与 H2O反应时增大H2O的用量,对于H2O的浓度没有影响,也不会影响反应速率,D错误。7(2016杭七高二化学专题检测)对于100 mL 1 mol L1盐酸与铁片的反应,采取下列措施:升高温度;改用100 mL 3 mol L1盐酸;改用300 mL 1 mol L1的盐酸;用等量铁粉代替铁片;改用98%的硫酸。其中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 BC D答案B 8(2017浙 江名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联考)恒温恒容装置中发生如下反应:A(g)2B(g)2C(g)HakJmol1(a0),开始时充入一定量的A和 B,B的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是

44、()A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小于a kJ B5 s 后,反应停止,各物质浓度保持不变C5 s 末,v(A)v(B)12D阴影部分面积可以表示A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量答案C-19-解析不能确定反应物的用量,反应放出的热量不一定小于akJ,A错误;5 s 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没有停止,B错误;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则5 s 末,v(A)v(B)12,C正确;阴影部分面积可以表示B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量,D错误。9(2017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高三3 月适应性考试)已知:S2O232H=SO2S H2O。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以下实验浑浊出现最快的组别是()组别温度/0.1 mo

45、l L1Na2S2O3/mL 0.1 molL1 H2SO4/mL 水/mL A 30 10 10 0 B 30 5 5 10 C 25 10 5 5 D 25 5 10 5 答案A 解析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在温度相同时,浓度越大,反应速率就越快,因此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项。10(2017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上期初联考)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X(g)Y(g)3Z(g)HakJmol1(a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增大 X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B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C将 0.2 mol X充入反应器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Z 的物质的量可

46、能为0.09 mol D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共吸收a kJ 热量答案C 解析增大 X的浓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A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B错误;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将0.2 mol X充入反应器中,充分反应后,生成的Z 的物质的量不大于 0.3 mol 都有可能,C正确;达到平衡状态时,没有说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吸收的热量,D错误。11(加试题)(2017 浙江“超级全能生”选考科目8 月联考)用 Na2FeO4溶液氧化废水中的还原性污染物M,为研究降解效果,设计如下对比实验探究温度、浓度、pH、催化剂对降解速率和效果的影响,实验测得M的浓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20

47、-实验编号温度/pH 25 1 45 1 25 7 25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在015 min 内 M的降解速率为1.33105molL 1min1B若其他条件相同,实验说明升高温度,M降解速率增大C若其他条件相同,实验证明pH越高,越不利于M的降解D实验说明M的浓度越小,降解的速率越快答案D 解 析根 据 化 学 反 应 速 率 的 数 学 表 达 式,v(M)0.30 0.10 10315molL 1min11.33105molL1min1,A正确;不同的是温度,的温度高于,在相同的时间段内,中M的的浓度变化大于,说明中M的降解速率大,B正确;对比温度相同,的 pH大于,在相同

48、的时间段内,中M的浓度变化大于,说明的降解速率大于,C正确;对比M的浓度不同,015 min 内,中M的浓度变化小于,说明M的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小,D错误。12(加试题)(2016 杭州七中高二专题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加入反应物,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使用催化剂,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答案C 13催化剂在生产和科技领域起到重大作用。为比较Fe3和 Cu2对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21-(1)定性分

49、析:如图甲可通过观察_ 定性比较得出结论。同学 X观察甲中两支试管产生气泡的快慢,由此得出Fe3和 Cu2对 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其结论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2)定量分析:如图乙所示,实验时均以生成40 mL 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3)加入 0.10 mol MnO2粉末于50 mL 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实验时放出气体的总体积是_mL。放出 1/3 气体所需时间为_min。计算 H2O2的初始物质的量浓度_。(请保留两位有效数字)A、B、C、D各点反应速率快慢的顺序为_。答案(1

50、)产生气泡的快慢不合理阴离子种类不同(2)产生 40 mL 气体所需的时间(3)6010.11 mol L1 DCBA解析(1)该反应中产生气体,所以可根据生成气泡的快慢判断;氯化铁和硫酸铜中阴阳离子都不同,无法判断是阴离子起作用还是阳离子起作用。(2)该反应是通过生成气体的反应速率分析判断的,所以根据vct知,需要测量的数据是产生40 mL气体所需要的时间。(3)根据图像知,第4 min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实验时放出气体的总体积是60 mL;根据图像可知放出1/3 气体即产生20 mL 气体所需时间为1 min;设双氧水的物质的量为x,则2H2O2=MnO22H2O 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