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23-2025年).docx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6980955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23-2025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一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23-2025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23-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23-2025年).docx(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23-2025年)根据师市教育工作部署,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三年发展规划(2023-2025年)。第一部分 学校发展优劣势分析(一)学校的基本情况。学校占地面积49681.47,建筑面积16757.28。经过60余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已经发展成具有一定办学规模和特色、教师队伍相对稳定、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管理体制比较完善、文化底蕴浓厚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现有2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85人。教职工119人,其中专任教师90人,小学教师46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中学教师44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高级教师31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57名,师市级以

2、上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0人。整个校园共有6栋单体建筑,分四大功能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劳动体验区。教学区有2栋教学楼和1栋青少年宫活动综合楼;生活区有1栋食宿一体楼、1栋澡堂及水冲式厕所一体楼;运动区有1栋1080平方米的室内体育馆和3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篮球场、乒乓球场地等;劳动体验区有占地近4200的种植园。(二)“师办师管”带来的新变化。2018年4月11日,根据关于学校由师市统一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师市学校“师管师办”整体移交工作方案的要求,圆满完成了学校“师办师管”整体移交的各项工作。实行学校“师办师管”,带来了新的变化,一是人的资源共享,“师办师管”以后,教师由学校人

3、变成系统人,全师教师可以在师教育系统统筹管理,搭建平台,有效整合,合理调配;解决学校结构性缺编等问题,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4年多来,我校教师在师其他学校交流15人,来我校交流老师16人,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将好的教学教育育经验引进工作中,使教师的个人能力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所提升;二是“师办师管”以后,实现了由师市教育局对学校的人、财、物实行统一、统筹管理。学校有独立的法人,开设了独立账户,增加了学校办学的自主权,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校管理上,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学校,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三)硬件设施齐全。一中在师市高度重视和师市教育局的关心指导下,硬件设施齐全,为教学生活提供

4、良好的基础和发展前景。(四)学生进步明显。在学校“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理念的指导下,经过近10年的“以生为本、三有六环”课堂教学改革以及近几年的“师友互助”学习方式的践行,学生素质得到很大的提升,精神面貌有很大的改观,学业成绩也在稳步前进。(五)班子积极作为。2021年在师市教育局的关心下,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现任班子成员团结奋进,能作为,敢作为。(六)社会认可肯定。通过近十几年的努力,获得了辖区绝大多数家长的认同,愿意把孩子留在一中读书,甚至吸引了一批周边地方的学生就读。二、学校发展的劣势分析(一)学校的“生源”素质不高。这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首先学校位于老师部城区附

5、近,优质“生源”流向师直学校,部分家长需求更优质的教育,师直学校优越的办学条件及相对较高的师资水平,造成本校部分优质生源的流失。其次学生“家庭教育条件”的相对落后。学校位处,一大部分来自连队,家长大多是自甘肃、宁夏等地来疆打工人员,与师直地区学校的学生的家庭相比,有着较大的距离。最后是一部分“外来务工子女”的知识基础较低。由于“随父母就读”的外来务工子女经常更换学校,造成学习基础不扎实。(二)学校现在的整体“师资”现状落后于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对中老年教师来说,虽然他们有着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对新的教育理念的学习和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较落后,对推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积极性不

6、高,制约着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对青年教师来说,她们对新知识、新设备等方面的适应能力较强。但是,课堂教学工作经验的相对缺乏。(三)培养的青年教师流转他校严重,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有所欠缺,名师工作室的建立滞后等等。三、学校发展的机遇分析(一)为一中发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平台。拓展了职业前景,为一中全体教职工实现梦想渲染了辉煌壮丽的布景。(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学校的内涵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给学校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三)作为五师市中小学校际合作共同体核心校,对于学校的管理水平、文化品质、教师素质、办学特色和教育质量,实现不同学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均衡发展、共同成长,也

7、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四、学校发展的挑战分析(一)如何适应快速变化的教育形势。 “办有温度的教育”、“延伸服务”、“双减”、“家校社共育”等创新举措对一中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在新的态势下,如何保持办学稳定性的同时增强办学活力,如何保持自身教育风格的同时增强应变能力,对一中而言,是一种挑战。(二)如何有效落实国家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2022年4月,国家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出台。如何有效落实国家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如何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如何全面落实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安全、生命安全与健康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这都是一中全体教职工思考的

8、问题。(三)如何突破学校发展瓶颈。就学校现有的生源质量、办学条件、管理水准、教育习惯和教学策略而言,如何保证生源的质量和数量,如何提升办学水平,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如何突破学校发展的“瓶颈”,是摆在每个一中教职工面前急迫而严峻的课题。(四)如何回应职工的期待。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家长的共性。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入师高级中学实验班,甚至考入黄尖班、黄冈班。家长和社会希望学校有更多的责任担当,更高的教育质量。回应职工的期待,是一中面临的挑战之一。第二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一、总体发展目标(一)办学目标。办学长远目标愿景:“创垦区一流,办名校”。办学近期目标愿景:通过三年规划项目形成“稳定为基点,

9、质量为生命,教研增活力,常规为抓手,后勤做保障,氛围来推动”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再次争创教学质量进步单位。基本定位:确保学校五师区域内的领先地位,争取更上一层楼。主攻方向:其一:着眼于学生综合素养,重点盯住学生习惯的养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二: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 (二) 育人目标。学校以“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办学理念;以“修德为先、启智为要、强体为本、成才为上”为校训,以“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热爱每个孩子,关心每个孩子”为教学思想,把学生培养成幸福的追梦人。二、具体发展目标和主要措施(一)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目标:落实管理责任,变一

10、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做细做实大班主任制,让管理中有“爱”,提升班级管理的力度。继续推行全员岗位聘任制,进一步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岗位责任意识和工作主动意识,更好的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根据教师的管理能力和经验由学校聘任第一班主任,由第一班主任聘任自己的第二班主任,剩余的任学校的安全员。双班主任实行自由组合双向选择,共同管理班级事务,安全员则负责八小时外的楼层楼道安全、打闹、校园设施安全、隐患处置等。所有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登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精细化管理要求层层完善、系统健康,权力层层有

11、,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一中始终以“精细管理、精心育人”为重点,按照师市教育局的相关要求做好学校的各方面工作,以使我们的校园更和谐、课堂更精彩、考核更科学、效率更高效!任务:1. 强化团队合作精神,一所学校能否稳定有序的开展工作,关键是班子队伍,核心是校级领导的合作,离开这点谈学校发展是空洞和无力的。2. 对学校常规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将常规的班子分工进行细化组合,学校成立发展办公室,下设学校办公室(务和行政)、学生发展中心、教师发展中心、课程发展中心、后勤服务中心。这种组合管理能突出学校的发展意识,突出工作的主动意识,让教师参与学校常规管理,更能激发班子成

12、员和骨干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3. 完善制度对学校的稳定和发展有着很好的保证作用,它可以引导学校工作的进一步规范。在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对制度加以充实健全,并分类编印成册。措施:1.要让精细化管理思想成为教职员工的共识。通过各种学习、研讨,鼓励教师把精细化管理思想转变为自己的认识。学校鼓励教师用自己所学到的和领悟到的思想大胆实践,不断积淀,并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观念的转变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反复磨合,要允许教师有一个逐步认识和吸纳的过程。2.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就要从大事着眼小处入手。一是从目标抓起,细化目标,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

13、任书,形成一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对于后期的发展,凡是工作,必有目标;凡是目标,必有计划;凡是计划,必有执行;凡是执行,必有检查;凡是检查,必有结果;凡是结果,必有奖惩。二是从组织上抓起,组织是学校管理的基础,通过健全组织,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使各项工作和活动之间和谐同步,让学校目标变为行动。三是从制度上抓起,学校规章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便于把事情做到公平、合理。四是从问题抓起,哪儿有问题就研究到哪儿,就解决到哪儿。五是从质量上抓起,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一种质量观念,而且把质量观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3.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实行“谁分管的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

14、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宿舍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一方面可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提高教师自我成就感,增强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增强认同感,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人人明确自己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了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4.教学工作日日清。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重视教学的常规环节,杜绝课堂“显性”和“隐性”浪费。为使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精细化,就课前、课内、课后的教学和管理细节提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全校教师要牢固树立质量形成于过程的思想,在打造“以人为本,三有六环

15、”教学模式的同时,使每一堂课、每堂课的每个步骤以及各个教学环节都科学、规范、有效,力争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把教学质量管理从传统的质量检查、“事后把关”、“秋后算账”转移到质量形成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上。5.注重、加强过程管理。学校管理只有把结果与过程有机统一,才能提高管理效能,如在教学质量评价上,不能只用及格率、升学率及分数的高低来衡量教师工作成绩,而应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评价与考核,应改变那种单纯总结过去的评定方式,给教师贴上“优,合格,不合格”的标签,把教师分等分级。而要慎重选择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立足于教师

16、的发展,帮助教师分析过去,探讨如何使教师明天更好地发展。(二)德育工作。目标: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创建学校德育特色,进一步推动我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强校史馆、心理咨询室、展廊、展板等阵地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环境育人载体。积极发挥学科教学、部门管理、后期服务的德育智能作用,促进其有机融合,营造积极、共生的德育氛围;落实好文明监督员岗位创建工作,着重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以纪律卫生教育为突破口,抓好常规管理,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加强安全纪律教育,实现校内外学校组织教育活动无安全事故发生的目标;坚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少先队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礼貌

17、和队风队伍教育;加强法制教育,继续开展自理、自护、普法系列教育活动;办好家长学校,探索家庭、社会、学校联合教育途径;培养出3-4名在师市有一定影响力的优秀班主任,建立师市德育名师工作室。任务:1.进一步完善德育课程体系。2.完善德育队伍培训体系。3.完善班主任综合评价体系。4.完善学生综合评价体系。5.以少年宫社团发展及校本课程基地为依托,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空间。6.以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为依托,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协作机制。措施:1.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开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一体教育,尤其依托学校特点和学校资源,开展好艺术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2.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

18、源,形成学校德育课程(活动课程、学科课程、隐形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校外实践活动课程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新格局。构建小初相衔接的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加强以活动育人课程为主的德育类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3.健全我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机制,推进帮辅教育和德育渗透工作,努力实现全员参与,人人育人;健全制度,时时育人;加强管理,事事育人;优化环境,处处育人。4.进一步量化、细化改革第一、第二班主任的考核评价方案,从班级管理、工作完成情况、业绩、特色等多方位综合评定第一、第二班主任工作,做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校评、生评、家长评、社会评相结合,尽可能做好

19、公平、公正、透明、细致的多原则兼顾。 (1)通过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分享会或现场经验交流以及分层次班主任会,引导班主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工作向精细化、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成长需求方向迈进,逐步摒弃以往传统、笼统、僵化、按部就班、一陈不变的管理模式。(2)拓宽班主任培养渠道,加大班主任奖励机制的推进,以外出学习、评优晋级等多方式激励班主任成长,营造人人争当班主任的积极氛围。加强班主任经验交流工作和青年班主任的培养指导工作,制定青年班主任的培养方案,提升班主任队伍的综合素质。(3)有意识的组织开展一些需要两个班主任协同才能完成的活动,增强相互之间的磨合,为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5.关爱“问题学生”。问

20、题学生一般是家庭原因(单亲、家教有问题等)、学习原因(成绩差,长期受多科教师指责批评或边缘化)、社会原因(沉迷手机或不良交友等)等造成,建立问题学生数据库,建立一对一指导和帮教关系(中层以上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等),制定问题学生帮教制度,定期进行问题学生帮教经验交流,对问题学生的在校学习目标实施分层次,真正做到从根本原因入手对症下药,从思想上真正帮扶学生树立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6.探索多元化评价和个性化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不断提高德育评价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通过采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思想品德、艺体素养、身心健康等四个方面的数据建立评价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分析数据信息,为学生提供

21、一张多元化、立体感的“成绩单”,激励学生自主管理,实现自主发展;用评价结果向家长全面展示学生的成长轨迹,引导家长全面、客观、科学地看待学生,激励学生发展。7.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表率作用,增强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效益,同时扩大奖励、激励机制,可多处、多时宣传其榜样示范作用,积极传播正能量,引导更多的学生自主参与其中。8.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开展学生文明礼仪、文明语言、文明交际等系列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专题活动,培养学校好习惯养成;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结合当地的文化、历史名人,把弘扬和培育以为核心的精神,作为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

22、育的重要内容;以法治教育为保障,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加强法治教育,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法律宣传、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以生存教育为底线,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安全应急演练,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通过组织校园集体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家务劳动,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提高与他人、与社会沟通和交往的能力。通过积极开展健康卫生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7.依托乡村少年宫资源,健全社团机制,丰富社团活动,因地制宜的开展舞蹈、乐器、石头画、葫芦丝

23、等第二课堂活动。依托我校体育优势,创设阳光体育大课间特色,通过足球、篮球、乒乓球、田径、跆拳道体训队、体育节等平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热情及体育特长,以此促进我校体艺2+1工作。8.加强家长学校工作,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全面建立班级、年级、校级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召开一次到二次各级家长委员会会议,研究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动态,商讨办好家长学校的措施和方案,及时反馈家教信息,收集并反映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协调并参与学校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的实效。(三)教学工作目标:在“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理念的引领下,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方案,全力开发校本课程,提高育人质量

24、;大力开展基于课程新标准的课堂教学学习与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区域协作、保障劳动教育、综合实践等课程学科课程的育人质量。坚持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形成有效、规范、科学的学校教学工作管理体系。以提高学校校本教研实效性为切入口,加快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精神,策略研究,把握中考方向。加强毕业班工作领导,狠抓毕业班的备考工作,认真落实学校对毕业班工作提出的各项具体要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做到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强化教学研究抓质量,计划思想教育挖潜力,深化责任意识讲协作,力争实现优秀生有突破、中等生有提高、薄弱生有进步的分层目标,确保2023-2025年

25、中考稳中有进,确保学校的持续和谐发展。关注学生发展,夯实学生未来发展根基。任务:1. 2023年中考成绩、学期末质量监测力争处于五师中上等水平,力争取得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教研先进学校、文明/平安校园等荣誉称号,同时统筹谋划扇子画、棉花画、石头画和书法、篆刻等相关的校本课程。2. 2024年中考成绩、学期末质量监测力争处于五师中上等水平,保持已取得的各类荣誉称号,力争取得更多集体荣誉称号,校本课程的教育效果要初步显现。3. 2025年中考成绩、学期末质量监测力争处于五师上等水平,保持已取得的各类荣誉称号,力争取得更多集体荣誉称号校本课程的教育效果要有一定成效。4.做好校本课程建设,加快并完善选用

26、或自编主要课程及辅助材料进度;开发创新实验、实践等综合性课程开设情况;落实课程教学内容、教育方法改革措施,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及效果,考核与评价方式的改革。措施:1.文化类学科教学质量工作举措。(1)坚持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遵循教学规律组织教学,建立各种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管理有章可循。建立能促进教师工作热情的考核体系,为教师搭建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形成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2)坚持抓好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双减”工作要抓实抓好,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方案的落实要跟上。加强教研室的督查能力,随机巡查及时反馈。(3)坚持教学与教研教改

27、相结合。大兴教研兴教之风。规范教研组和教研片区活动的工作。进行先进教研组评选工作。组织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多申报师级课题及校级小课题并争取顺利结题。(4)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新课程改革,充分发挥交流展示平台,继续践行 “师友互助”的小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5)强化阶段性测试评价。提高和指导教师试卷分析的能力,初步形成试卷分析的模式及规范;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稳中有进,达成教学质量目标。(6)构建完善学生评价体系。以好分数、智慧课堂、问卷星等新媒体技术为载体,构建以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用

28、大数据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体育、艺术、科技素养工作举措。(1)每天运动一小时:实施“体育大课间”活动,完善课间操、环形跑、俯卧撑、平板支撑等大课间具体活动,形成学校自己的特色。不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发扬我校田径项目的优势,尽量扩大足球特色学校、篮球特色学校的影响,提升竞技体育的技术水平,力争每次在师级以上的运动会名列前茅。 (2)加强规范少年宫活动的开展。开展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指导学生逐步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坚持每年的校园文化节活动,举办文艺汇演、美术、书法、科技展示,要求学生能唱简单的音谱、跳一支舞、写一幅作品、制作一个科技小作品等。同时

29、加大对书法篆刻的培训,使我校的优秀文化艺术(书法、篆刻)传承学校名副其实。(3)借助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推进试点项目之机,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构建“数字校园”实现区域内、校内资源共享,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又有质量的教育,完成和国家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要求和新承诺。(4)每年进行一次学生体格检查。联系团医院协调体检,健全学生健康档案。遵循青少年生理成长规律,采取多种形式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四)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目标:三年内学校要继续完善一中名师培养方案,加大师资培训力度,培养主体学科3-5名校级名师,3-5

30、名校级青年岗位能手,各学科培养1-2名校级名师。在校级名师中培养10名以上师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师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中培养1-2名自治区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同时加大师级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争取学校有自己的名师工作室。任务:依托中小学校际合作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继续完善一中名师培养方案、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方案、一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精准把握青年教师入职培训,在基本功和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成效的专业发展。同时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给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学习机会,多看、多学、多想、多运用,尽快在教师职业中获得幸福感。1.加大校际间的教学教研交流,通过校际交流发挥学科引领作用

31、,培养主体学科3-5名校级名师,1-2名校级青年岗位能手。2023年因为编制的限制不招聘教师,就目前学校的师资力量解决学校岗位分配问题。2.2024继续完善一中名师培养方案,各学科培养1-2名校级名师,3-5名校级青年岗位能手。主体学科3-5名师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同时根据学校实际岗位需求向师市教育局报计划招聘教师。3.2025年加大师级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争取学校有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同时根据学校实际岗位需求向师市教育局报计划招聘教师。措施:1.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科学记录年青教师专业成长过程,增强教师自我反思、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建立年青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2

32、.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1)把师德建设同师资队伍的培养、考核晋升结合起来,真正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2)校内树立本校教师的先进典型,弘扬身边的先进事迹,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充分发挥教师人格力量。3.继续做好校本研修,借助校级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4.培养名师骨干推进教学改革。提出:“一年熟手、三年成师、五年骨干、七年名师”的成长历程,在经费上偏重于师资培养。名师培养:形成一支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推出多名师级以上名师,培养一批校级骨干群体。校级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以教研组或学科为单位,按照10-20%比例培训,当选的教师,每学期要准备1-2次示范课或者专题讲座,主要针对教师

33、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选题。市级骨干教师在校级骨干教师中选拔;每学期设立1-2个教师基本功考核内容,可在学期中或学期末进行,以考核教师辅助化教学手段为主;教师培训,以平时工作表现积极者优先考虑,如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者。能力培养:争取95%以上教师能胜任三年循环教学,能主动开展以人为本教育,具有建设管理小组的能力,具有组织交流展示的能力,具有精讲点拨总结能力;60%以上教师能承担或参与师级以上科研课题。聚焦新课标,突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争取85%以上的教师参与构建以“自主、互助、引导”为主要模式的互助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晋级评优”的必要条件,青年教师要人人讲“课改” 汇报课,45 岁

34、以下的教师要讲“课改”示范课,老教师也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5.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运用培训。实现50周岁以下教师能比较熟练地应用信息化教学设备。6.依托市改进中小学课堂 教学模式实施方案全面贯彻的教育方针,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全面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创新,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 有效教学,提高自身的师德与专业素养,初步推出校内课改名师团队,构建做幸福的教师体系,初步形成具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不记得失的实干精神,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的价值取向,争做“有

35、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五)教育科研工作目标:聚焦新课程标准,突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依据师市中小学校改进或延伸各自学校原有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为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建构以“自主、互助、引导”为主要模式的“互助课堂”和师市教育“校际合作共同体”整体发展策略,科研兴校、教研强师,以“互动课堂”研讨为主线,以课题研究为主阵地,以校本教研活动为抓手,努力探索“信息技术2.0能力提升工程”下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跨学科教学和大单元教学模式。用求实、严谨的教、研、训教研作风,提升和发展我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实现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学校教育双

36、赢奠定坚实的基础,努力形成我校办学特色最终实现我校“创垦区一流,办名校”的办学理念。1.以教师标准为准则和的教育论述,以便教师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建立一支师德素养好,学历结构高,专业水平扎实,教学实践能力强,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好的教师团队。2.着力研究“双减”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理论和实践问题,探索科学育人规律,全方面提升教育质量。用创新思维方法、优异教育科研理念来计划、推进教育科研工作。3.坚持“教研先行、教研兴校”的宗旨,着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再发展。通过大区域教研、师域课题研修、校本研修和个人专业发展推动我校的教研整体发展。研究过程利

37、用个人教育科研草根性、细节性、校本性等个性特点,以点带面,不断夯实我校教研的基础和脉络,促进我校整体水平不断提升。4.以课改实践为龙头,挖掘老教师和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有的科研素养、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促使他们由“经验型”向“学术型”转变,最终形成“专业型”“能力型”老师集体,以此带动和提升全校教师教研能力。并不停总结完善我校课改工作。促进老师专业成长和学校可连续发展。5.紧跟现代教育的发展,努力探索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学生评价体系变革,通过大学科整体、云数据处理、网络云平台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教学实践,深入研究,发掘出适合我校的学生评价体系,体现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展。6.进一步完善校

38、本研修制度,建立校本研修机制,逐步构建出我校的校本研修体系和整体教材,使校本研修趋于科学化、规范化。任务:1.探索“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理念指导下的课改案例研究,使新课改理念真正内化为教学行为。2. 利用市改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这一重大课题,努力研究“小组互助”“师友互助”等教学模式,突出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生个性化发展。3.借助市中小学校际合作共同体建设实施方案,以我校为龙头,通过校际合作共同体,实现校际资源共享、教学共研、文化共生,努力探索校际合作共同体下的教学教研新模式和新方法,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文化建设、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同发展。4.完善“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扬

39、长补短、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提高教学设计的整体水平,鼓励教师结合自身优势和学生实际,进行教学的多样化设计,促进教师教学特色的形成。进一步落实集体备课和备课阶段的总结制度、优秀教案评比制度。5.进一步探索“5+2”“双减”政策的课堂教学,把减负和学生分层作业布置放在教研的重要位置,切实引导教师注重研究教育的实效和学生核心素养和个性的发展,让我校的教学走向正常健康良性发展的轨道。6.探索“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理念指导下的校本研修制度,构建校本研修模式,形成校本研修体系,建立校本研修机制,使校本研修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同时进一步完善校德育管理和各学科前置研究设计

40、.7.探索“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理念指导下的校本课程和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措施:1.抓实过程管理,校本教研力求实效。在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高实效:(1)严格时间制度,因为教研活动的时间本来就很有限,我们要落实教研活动点名制度,杜绝参加教研活动拖拉的现象。(2)创新教研活动的形式,我们要放弃教研活动就是一人上一节研究课的形式主义思想,要求教研组长创新思维,结合本组实际状况开展教育沙龙、录像精品课观摩、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专题评课等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活动。(3)加强过程性管理,学校部门领导及行政人员参与各教研组教研过程,且要发挥带头作用和管理作用,努力提高教研活动

41、的效果。2.做好课题研究,管理工作力求规范。(1)以师域校际共同体和师市课堂教学改革为主线,努力提升我校的教育教研工作。利用师市“课堂互助”教学改革,制定和实施我校的“课堂互助”教学方案及研究过程,争取一年内通过青年教师和班级试点工作推动我校第一阶段的研究,形成研究的子课题,推出两至三个研究先进典型、二至三个试点优秀班级,以此为依托,全面推动全校课堂互助教学模式的改革,力争第二年时间全校全面铺开,且实验效果优良率达70%以上,每位推广教师都要形成自己的个案和特点,在全校推广。每三年推广班级优良达85%以上,研究经验可向全师推广,总结出系统和细致的研究过程资料,形成教研成果和总结。(2)在互助课

42、堂教学研究过程中,依托师教育局信息化实践共同体项目和校级课题研究课题内容,分层次和重点开展互助课堂教学下“学生评价方式变革”的研究,促成我校学生评价方式研究的体系化和细致化,全面推动我校教研改革的研究。(3)各教研组还可以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小现象、真问题确定本组教研活动的题目、资料,设计合理可行的校本教研活动方案和行动研究小课题方案,进一步开展和落实一至两学期的行动研究,并做好结题工作,评价小课题的开展,总结出有推广价值的小课题方案。做到有始有终。3.校本研修具体规划。校本研修的内容以教师、学校、社会发展需要为原则,把加强师德修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放在首位,从以下几方面展开研修:(1)每学期组织

43、一次教师进行优质课、示范课、汇报课等教学比武,其他教师进行观摩。通过竞赛,观摩、评议,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整个学校教学的发展。(2)不断开展信息技术的学习,以提高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力,提高教学的密度和效率。通过课件评比活动、推动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3)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创建适合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4)教研组制定活动计划,每周开展一次活动,加强对课改案例研究,使新课改理念真正内化为教学行为。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坚持个人备课集体备课个人再备课的集体备课程序,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加强集体备课指导、研究、实践。每次备课要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

44、法、备过程、备资源;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建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扬长补短、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提高教学设计的整体水平,鼓励教师结合自身优势和学生实际,进行教学的多样化设计,促进教师教学特色的形成。落实集体备课和备课阶段的总结制度、优秀教案评比制度。对于在备课方面做的好的教师,大力表扬,并在学期末校内评选优秀教案,进行表彰。(5)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加强对每一位教师的常态课、优质课以及当堂检测工作的管理,深化“推门听课”制度,要形成“听则评、评则改”的有效常态课堂监控机制。中层以上的领导要在听课评课上投入一定精力,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评课,指导教学。(

45、6)继续完善第一中学教师结对互助方案,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组织开展好每月汇报课的“六个一”活动(一次说课,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一堂有效的汇报课、一篇课后心得、一个精美的板书设计、 一个优质的课件)。4.校本研修与教师个性化研修。根据学校的现状和教育教学发展的需求,建立和完善开展自主学习、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问题研究等的研修模式。(1)自主学习。每位教师要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在明白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发展计划,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倡导每位教师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月研读一本教育教学杂志,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学习

46、、研究、吸纳、内化,把理念学习放在突出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心得体会,相互交流,学用结合,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为教育教学实践夯实理论基础。(2)实践反思。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最常见、最实际、最难解决的问题为对象,以专题反思、案例交流、观摩研讨、专家对话等形式为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切入点、结合点。认真抓好教学技能培训,以示范、讲解、研讨、训练等多种形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3)同伴互助。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教师备课、听课、说课、评课、质量分析等活动,强化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同伴协作、相互交流,发挥老教师、骨干教师的示范

47、和引领作用,开展师徒结对的“帮学帮教”活动,对新上岗的青年教师和近年转岗的教师有目标地开展“传”“帮”“带”活动,逐步健全学校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成长体系。达到教师间互动,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4)专业引领。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老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搭建教师交流成长的平台。组织教师观看有关课改、教学警示光盘。并适时组织有关教师外出考察、分批组织教师学习进修等活动,推进学校校本研修的工作。5.利用“信息技术发展能力提升2.0”和“三个课堂”等工程,通过网络学习、校本学习、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方式开展信息技术学习,不断挖掘教师的信息技术微能力点,逐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

48、能力,促进和推动教师熟练使用“畅言智慧课堂”平台、“好分数”在线改卷系统以及在智学网学生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力。6.学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教育科研,要进行基本理论及方法的培训,指导老师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1)为了促进科研工作的开展,每个教研组每学年选报一个课题到教研室,由教研室筛选,申报立项。教研室每年抓几个重点课题,对这些重点课题,要求课题组长制定整体规划和阶段性计划,每个学期实验的原始材料进行归类、保存。每个学期期末,要有阶段性总结。(2)用好校刊这一平台。要求教师每学期写一篇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论文,教研室将对教师的论文进行评审,把质量较高的论文进行编辑、交流收集到校刊进行全校交流,展示教师的科研成果。与此同时,还鼓励教师向师、报刊投稿,对于发表的论文在评优选先上给予一定的奖励。(3)抓好师级、校际合作共同体、学校质量监测。各级质量监测分析要落地。以年级组为单位,组长负责,做好数据分析,精准找到差距,聚焦真问题,功课做到平时,为期末的师级质量监测蓄力,为中考助力(毕业班月考也要做详细的数据分析)。(4)成立质量监测督导组。分设文科组、理科组,主要成员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