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十四章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九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十四章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第第 2 2 课时课时 切线的性质和判定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和切线的性质,能够运用切线的判定方法判断一条直线是否 是圆的切线,综合运用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切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数 学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充分领会数学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 通过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探索与创造的快乐,养成 动手、动脑的习惯,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圆的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圆的判定定理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教学
2、过程 一、情境导入一、情境导入 问题问题 1 1 当你在下雨天快速转动雨伞时水飞出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问题问题 2 2 砂轮打磨零件飞出火星的方向是什么方向? (下雨天转动雨伞时飞出的水,以及在砂轮上打磨工件飞出的火星,均沿着圆的切线 的方向飞出) 2 2、探索新知探索新知 思考思考 1 1 如图,在O中,经过半径OA的外端点A作直线lOA,则 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是多少?直线l和O有什么位置关系? 分析:分析:直线lOA,而点 A 是O的半径OA的外端点,直线l与 O只有一个交点,并且圆心O到直线 l 的距离是垂线段OA,即是O的 半径.直线l与O相切.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
3、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 直线是圆的切线. 符号语言:直线lOA,且l 经过O上的A点,直线l是O的切线. 在此定理中,题设是“经过半径的外端”和“垂直于这条半径”,结论为“直线是圆 的切线”,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圆的切线,下面两个反例说明只满足其中一个条 件的直线不是圆的切线:思考思考 2 2 将思考 1 中的问题反过来,如图,如果直线l是O的切线,切点为A,那么 半径OA与直线l是不是一定垂直呢? 分析:分析:直线l是O的切线,切点为A,圆心O到l的距离等与半径.OA是圆心 到直线l的距离.OA直线l. 归纳总结归纳总结 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2符号语
4、言:直线l是O的切线,切点为A,OA直线l. 3 3、掌握新知掌握新知 例例 1 1 如图,ABC为等腰三角形,O是底边BC的中点,腰AB与O上相切与点D.求 证:AC是O的切线. 分析:分析: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要证明AC是O的切线,只要证明由点 O向AC所作的垂线段OE是O的半径就可以了.而OD是的半径,因此需要 证明OE=OD. 证证明明: 过点O作OEAC,垂足为E,连接OD,OA. O与AB相切于点D,ODAB. 又ABC为等腰三角形,O是底边BC的中点, AO是BAC的平分线. OE=OD,即OE是O的半径. AC经过O的半径OE的外端点且垂直于OE, AC是O的切线 例例 2 2
5、 如图,AB为O直径,C是O上一点,D在AB的延长线上, DCB=A(1)CD与O相切吗?若相切,请证明,若不相切,请说明理由(2)若CD与O相切,且D=30,BD=10,求O的半径 答案:答案:(1)CD 与O 相切. 理由如下:OC=OB,OCB=OBC.AB是直径,ACB=90.A+ OBC=90.DCB=A,OCB=OBC,DCB+OCB=90,即OCD=90.OC是半 径,CD与O相切. (2)在 RtOCD 中,D=30,COD=60.A=30.BCD=30. BC=BD=10.AB=20.O的半径为 10. 4 4、巩固练习巩固练习 1.如图,AB是O的直径,ABT=45,AT=
6、AB.求证:AT是O的切线.2.如图,AB 是O的直径,直线l1,l2是O的切线,A,B 是切点.l1,l2有怎样的位 置关系?证明你的结论.3.已知,O为BAC平分线上一点,ODAB于D,以O为圆心,OD为半径作O.求证: O与AC相切.3答案:答案:1.证明:AB=AT,ATB=ABT=45.BAT=90, 即ABAT .AB是 O的直径,AT是O的切线. 2.l1l2.证明如下:直线l1,l2是O的切线,l1AB,l2AB,l1l2. 3.证明:过O作OEAC,垂足为E.O为BAC平分线上一点, ODAB于D,OE=OD.OEAC,O与AC相切. 五、归纳小结五、归纳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哪些新知识?学到了哪些 作辅助线的方法?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 24.2 中选取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发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探索新知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 使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根据平面几何的特点,尽量让学生在动口说、动脑想、动手操作中 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从中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