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 .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它在使用过程中:()A.能转移自身的价值B.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C.能转移和保存自身的价值D.能创造出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2 .在正常情况下,下列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最高的是()A.钢铁生产部门B.纺织生产部门C服装生产部门D.食品生产部门3 .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是()A.货币资本的职能B.生产资本的职能C.商品资本的职能D.流动资本的职能4 .下列形式存在的资本中,既属于不变
2、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A.劳动对象 B.劳动力 C.劳动条件D.劳动资料.假定某产业资本家,依靠借贷资本100万元经营产业,平均利润率为18%,年利息率为 10%,该产业资本家获得企业利润为()A.8万元 B.10万元 C.18万元 D.20万元5 .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是由()A.劣等土地所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B.中等土地所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C.优等土地所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D.各种土地所生产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6 .根据下述资料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次数为:()生产资本构成价值(单位:万元)年周轩次数固定资本1000其中:厂房3001/20机
3、器6001/10小工具1001/4流动资本5003.47 .垄断高价一般是()A.非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购买价格B.垄断组织购买原材料时规定的价格C.垄断组织出卖商品时规定的价格D.垄断组织必须接受的购买价格.我国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A.保证财政收支平衡B.稳定货币与发展经济C.保证货币供需量平衡D.实现国际收支平衡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A,发展生产力B.改革经济体制C.完善生产关系D.实现共同富裕二、多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 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1.剩余
4、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和联系是()A.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的增殖程度,利润率反映剥削程度B.剩余价值率反映剥削程度,利润率反映资本的增殖程度C.剩余价值率是利润率的转化形式D,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E.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影响利润率的高低(4)价格政策(5)收入分配政策以法律形式规定最低工资标准。这是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水平,维持社会稳定。 税收调节。税收是实施收入政策的重要手段,政府在实行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 效率的分配政策的同时, 对个人收入征收累进所得税,征收高额财产税和遗产税等,可抑制 一部分人收入过高,有利于实现分配的社会公平,防止收入分配差距的过分拉大。同时,将 征收的税
5、收用于公共投资,也有利于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提高某些个人和阶层的收入。 实施工资和物价管制。这是政府在特定情况下为实现收入政策目标而实行的非常措施。 增加转移支付和其他各种福利措施。例如,政府对贫困地区拨付扶贫款,对科技专家支付政 府津贴,对失业者和低收入阶层发放失业补助金和救济金等。社会主义经济中实施收入政策的目的,是促进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 缩;促进分配的公平和效率,避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调动劳动者劳动积极性,促进经济发 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针对我国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收入分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既要鼓励一部分人和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济先富起来,并最后达到共同富裕
6、的目的, 又要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特别是要防止由非劳动因素造成的收入分配悬殊。一、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1)社会保险(2)社会救助(3)社会福利(4)社会优抚.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第一,社会稳定功能。第二,市场运行保障功能。第三,劳动力再生产功能。第四,经济调节功能。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目标关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业事 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 从我国近20年来社会保障改革理论和实践控索中得出的结论,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下社会保障体系特征的高
7、度概括。资金来源多元化就是要把社会保障资金全部由企业承担, 转变为由企业、个人和政府等机构“多元”出资;保障规范化就是要贯彻依法治国、依法管 理社会保障的思想,对各项保障制度作出明确完善的法律规范;管理服务社会化就是要把社 会保障事务由企业事业单位管理,转变为由社会机构提供管理和服务。1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任务(1)调整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推动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3)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4)强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作用。(5)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管理和监督。(6)实现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2 .建立和完善
8、社会保障机制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影响一、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经济全球化,是指当代科技的飞速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把世界的生产、贸易和金 融等直接联系起来,使很多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逐步走向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 联系的新阶段。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 要趋势。造成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新技术革命的爆发。其次,跨国公司的扩张。再次,各国政府的推动。最后,国际组织的作用。第一,优化资源配置。第二,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三,推动国际技术交流。第四,扩大国际贸易。三、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一,生产和分工国际化。第二,资本国际
9、化。第三,金融市场一体化。第四,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第一,为利用外资,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机遇。第二,为发展高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机遇。第三,为我国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机遇。2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第一,面临民族工业生存和发展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和第二,面临贸易和市场份额缩减的挑战。第三,面临保障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挑战。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1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新阶段的
10、重大举措第一,深化体制改革,时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体制 基础。第二,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其次要加速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规模经济,提高企业竞争力。第四,改善出口产品结构,发展跨国经营,增强我国参与国际化的竞争力。第五,制定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的培养计划,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和发展从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之日起,资本主义便失去了 “一统天下”的地位,世界开始出现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的局面
11、。一方面,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本质不同的两种社会制度,不可避免发生一定的矛盾、对抗 和斗争。另一方面,它们也存在一些共同利益,这些共同利益又要求相互协同行动,取长补 短,共同发展。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们更应重视在两种制度并存下如何尽快 发展自己。世界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它反映了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先进性,在一定程 度上促使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人才、信息、知识、资本流动的时空约束减少及成本降低, 尤其是表现为“扩散效应。即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管理等迅速向发展中国家渗透,提 高各国相互依存度,促进国际分工横向发展。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垄断资本通过对外扩张来 攫取高额利润并
12、输出其生产和价值观的狭隘利己性。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当清醒地看到,像在其他发展中国家那样,经济全球化也有可能 给我国经济生活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庞大的跨国公司的资本,正在冲击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使他们的民族经济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发达国家将越来越多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及 污染环境的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使发展中国家资源浪费严重,自然环境受到污染,生态 平衡遭到破坏;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不同国家带来的利弊得失是不均等的。我国必须学会在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条件下,既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又趋利避害,利用好 经济全球来的特
13、殊机遇,发挥自己具有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较低,对外来资金、技术吸 引力较强的优势,实现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和市场,发展新兴产业,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 产力跨越式发展。2 .相对剩余价值是(.)A.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延长工人工作日的结果B.在工人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C.所有企业都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必然结果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工人必要生活资料价值下降的结果E.劳动力价值下降,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缩短的结果3 .利润向平均利润转化的过程同时就是()A.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B.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过程C.超额利润完全消失的过程D.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E.
14、各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过程4 .资本家经营畜牧场中的种牛,属于()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 D.流动资本E.生产资本5 .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相互关系是()A.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B.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必然结果C.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D.资本迅速集中会加快资本积聚E.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两种形式6 .社会部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A. I (c+v+m) =Ic+IIcB. I (c+v+m) =1 (c+Ac) +11 (c+Ac)C. I (v+Av+m/x) =11 (c+Ac) D. II (c+v+m) =1 (v+m
15、) +11 (v+m)E. II (c+v+m) =1 (v+Av+m/x) +11 (v+Av+m/x)7 .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A.竞争引起垄断 B.垄断消除了竞争C.垄断不能消除竞争D.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E.垄断与竞争并存,并凌驾于竞争之上.垄断利润是()A.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垄断地位而获得B.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C.通过自由竞争而获得的平均利润D.通过垄断价格而实现的利润E.由垄断组织先进的机器设备带来的.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A.存在着多种所有制经济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C.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价格D.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E.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
16、中作出贡献.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增加就业,()A.是为了让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社会成员都能获得就业机会B.完全可以做到所有人员都有工作可做,社会不存在失业现象C.必须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D.是为了让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与合理配置E.是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目标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8分,共24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 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1、商业资本参加对剩余价值的瓜分,使产业资本家受到损失。2、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只要可变资本的绝对量不变,资本家无论怎样加快资本 的周转,都不能增加剩余价值量。3、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量的优势上
17、。四、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本大题满分共36分)1、材料:改革开放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基尼系数留下了一条明显升高的轨迹,从收入 差距最小的国家变为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摘自2004年8月04日经济参考报 十六大报告中指:“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 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要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 收入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正角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 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 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18、,逐步实现体人民共同富裕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专题谈谈你认为收入差距合理性的涵义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措 施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2、材料:2004年12月11日,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三周年的日子。这标志着我国市场 开放进程中的一个新阶段一一后过渡期即将开始。后过渡期就是:经过三年适度保护的产 业领域将陆续结束过渡期,开始到达“入世”承诺的终极目标。后过渡期将向我们提出更 高的市场开放要求。一是我国将在此前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关税和取消所有非关税壁垒, 我国部分行业包括汽车、家具、纺织品、造纸、玩具、造酒等的过渡性保护将逐步到期: 二是从2004年12月H日起,我国的批发零售、电信、金融、运
19、输等重要服务部门的开放 程度将明显提高,外资进入的地域、数量和股权限制将逐步取消,并在3年内全部达到过 渡期终点。摘自2004年12月04日瞭望新闻周刊:迎接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期考验 结合所学专题及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应该如何迎接加入WTO后过渡期的考验。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的客观依据社会主义初级创优的基本经济制度问题,主要就是所有制结构问题。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历史的必然,它揭示地主义初级阶 段生产关系内在的本质特征。1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公有制为
20、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生产力发是多层次、不平衡,要求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多样化与之相适应。2 .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因为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所有制形式,都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和符合人民根本利益, 因而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中,各种所有制经济处的 地位和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公有制经济要占主体地位。之所以必须坚持公有制经
21、济 的主体地位,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确保公有制资产在社会总资产 中占优势;公有制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意重质的提高是。第二,保证国有 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第三,发挥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 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和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 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的稀缺资源的能力。1 .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和实现形式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团经济,还包括混合 所有制经济 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在我国现阶段,国有经济也就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社会主
22、义全民所有制是生产资 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它是和社会化在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 有制形式,它实现了在全社会范围内的生产资料公有,因而是公有化程度比较高的公有制 形式。国有经济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装备,与社会 化大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 基本经济条件。集体经济即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它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 经济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投资组成的混 合所有制经济
23、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范畴。所有制与所有制实现形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国出现了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例如: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和 承包制、租赁制等等。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坚持公有制 经济为主体的同时,还必须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以真正形成多种所 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个体经济是指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支配劳动产品的一种经济形 式。私营经济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有制经济成分。外资经济是指在我国开办的中外合资、合作经
24、营所形成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外商独资的企 业,简称“三次企业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绝不是权宜之计,它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增强经济活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发挥着重要 作用。支持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增长。拓宽了就业渠道。随着非公制经济的发展,投融资体制由单一投资主体向多元投资主体转化。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了一个多元竞争、充满活力的环境。促进了一批新兴产业和新兴待业的发展。第八章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第一节按劳分配为主体一、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按劳分配是指社会和集体 难们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
25、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社会主义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有其客 观必然性:.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第二,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原因。第三,旧式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没有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还只是或主要是个人谋 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第四,按劳分配作为占主体地位的分配关系,是社会主义的经济条件,生产方式决定的。按劳分配是基本内容是:第一,各尽所能,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以参加劳动者作为 获得消费品的手段,不劳动者不得食。第二,社会以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作为分 配个人消费品的惟一尺度,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第三,按劳分
26、 配的水平和实现程度只能取决于现实生产力水平,生产力水平越高,可供分配的社会财富 越多,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和富裕水平越高。第四,按劳分配的对象只能是在全社会范围 内,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必要扣除之后的生活消费品。按劳分配作为一种分配方式反作用于生产方式,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 .按劳分配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必要手段。2 .按劳分配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制度保障。3、按劳分配是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条件。4 .按劳分配是实践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途径。5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商品经济的内在根据。马克思关于按劳分配的设想是建立在特定理论前提基础上的,但社会
27、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公有制经济具有不同形式,还存在着商品经济,按劳分配的实 现形式必然与马克思的设想有很大区别,呈现出新特点:1 .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分配原则,不是个人收入惟一的分配原则。2 .按劳分配的主体是企业,不是社会。3 .按劳分配的中介是商品、货币,不是劳动证书。4 .按劳分配的评价的评价标准具有多重性,不是单一标准。四按劳分配的评价标准具有多重性,不是单一标准。四、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城镇公有制经济内按劳分配的主要形式是工资。1 .城镇公有制经济内按劳分配的辅助形式是奖金和津贴。2 .农村集体经济内按劳分配的形式。农村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决定了收益分配在集体内部 进行,集体
28、的生产经营成果是进行分配的惟一根据,而社会通行的分配标准。第二节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依据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完 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了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个人收入实行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有其客观依据。第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决定的。第二是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要求。第三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第四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 要。第五是实现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必要途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促进生产
29、力发展。有利于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结构。有利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促进经济合理布局。有利于形成人力资本运行机制,提高科技水平。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辩 证关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相互联系意味着两者可以和谐统一,并行不悖。二、非按劳分配形式以生产资料个人所有制和个人劳动为基础的劳动收入。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分配方式。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制和租赁制等经营方式为基础的收入,包括资产收益、机会 收入和风险补偿等。凭技术、信息、房地产等生产要素所有权获得的要素收入。社会保障性收入。以按劳分配为主
30、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制度,克服了平均主义,进一步适应并推进了经 济体制改革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进步与文明。三、多种分配方式的调节与公平分配全面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原则,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需要正确处理好三方面关系:1 .反对平均主义与防止收入悬殊的关系社会主义既要反对平均主义,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承认人们 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又要创造条件,逐步缩小这种差距。进一步消除平均主义、抑制收入悬殊的基本途径有:第一,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公 有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应参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改革,加大收入弹性和工资级别差距,健 全符合职工劳动贡献的名
31、副其实的奖金、津贴制度。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要 完善城乡平衡发展,扶贫救困等区域经济政策和分配政策,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要 严格税收管理,提高调节个人收入的力度。还要通过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工资制度, 提供教育服务和推动教育改革等,缩小收入差距。第三,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和低收入者 收入水平,增加劳动收入,缩小劳动收入与其他要素收入的差距。2 .正确处理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的关系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是指资源配置效率;机会平等是指社会成员具有平等参与竞争的 机会和就业机会。收入分配平等是指生产经营成果按市场经济规律使社会成员平等地获得 收益。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关系,其统一表现在:
32、效率与公平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一方面, 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和根本途径。另一方面,公平是效率的必要条件和力量源泉。生产资料公有制赋予人们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为社会成员提供了公平的保证。效率和公平又是有区别的。3 .正确处理落实分配政策与提倡奉献精神的关系第二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现代企业制度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能使企业真 正成为面向国内国际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一种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 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第一,产权清晰。产权清晰是指出资者与作为法人企业之间产权关系的清
33、晰。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核心问题就是要建立企业的法人财产 权。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建立是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关键。第二,权责明确。权责明确就是要通过法律法规确立所有者和企业法人对企业财产分别拥有 的权利、承担的责任和各自履行的义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做到权责明确,重点是要解决好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关系。第三,政企分开。政企分开就是要使政府与企业的职能分离,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的政 府与企业的关系。第四,管理科学。管理科学主要是针对企业内部而言。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和内容.现代企业制度的形式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是通过一定的财产制度组织起来的。企业财
34、产的组织制度也 是企业资本组织形式。从法律的角度对企业资本组织进行界定,主要有三种类型,即个人业 主制、合伙制、公司(法人)制。公司制企业的股东作为出资者按投入公司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资产受益权、重大决策权和 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公司制企业有两种基本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制企业的突出特点是比较彻底地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这种分离具体表现为两个 层次:第一层次是出资人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公司的出资人即股东以掌握的股份为 凭证成为公司的所有者,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拥有出资人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第二层次是企业法人财产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拥有法人财产权,
35、经 理阶层作为具体的经营者获得了企业经营权。1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现代企业制度,就其内容看,主要包括法人财产制度、有限责任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第一,法人财产制度。第二,有限责任制度。第三,法人治理结构。而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自身的行为取向,自主决策企业生产要素的组合及经营运 行。二是企业能够独立承担市场活动的后果,也就是企业有权以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承担 民事责任。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有赖于企业的制度创新,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新 的企业制度。1 .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的战略改组(1)借助资本市场,改组处于
36、竞争领域的大型国有企业。2 .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一是,国有资产运营效率低下,重复建设现象普遍,收入分配混乱,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二是,政企职责不分,一些政府部门仍然同时兼有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和社会管理者职责。 三是,出资人职责由多个部门分割行使,管人、管事与管资产相脱节,“无人负责”与“行 政干预”的问题并存。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 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为实现这一目标,要在认识上 和实践上解决好两个问题: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在体制上的一项重大改革是设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 会(简称国资委)
37、。国务院授权国资委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国资委监管的范围,确定 为中央直属企业的国有资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体系和保障体系第一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一、宏观调控的任务和目标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情况,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一般包括经济增长、结构优化、 总量平衡、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项内容。经济稳定增长是指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始终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而且各年份之间经济增长 速度的变化率较小。经济结构优化是指各种经济结构的协调与合理。总量平衡是指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在数量上大体一致,即市场上商品和劳务供给总量与 对这些商品和劳务需求总量的平衡。保持物价稳定是指保持物价总
38、水平基本稳定。充分就业,是指尽可能消除非自愿失业,使每个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劳动者都能有平等 的就业机会,并实现了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主要指资本流出、流入的平衡和进出口的平衡。二、宏观调控的方式、手段和政策宏观调控的方式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经济体制模式决定的。由于各 个国家所面临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经济发展环境不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生产结构和社 会文化背景的差别,因而在不同国家乃至同一个国家的不同时期,经济体制和由经济体制定 的宏观调控方式也是不完全相同的。3 .宏观调控手段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需借助一定的调控手段来实现调控目标。一般来说,宏观调控
39、手 段主要有计划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1)计划手段(2)经济手段(3)法律手段(4)行政手段.宏观调控政策(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为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任务和战略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 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财政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其中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指由税种和 税率所构成的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主要指财政投资政策、财政补贴政策等。财政投资政 策如政府购买和公共工程建设,财政补贴政策如政府的转移支付(转移支付财政政策的主要任务,在于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按财政政策在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 方面的不同功能,财政政策可具体分为
40、平衡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收入的多少来安排, 既不要有大量结余,又不要有较大赤字,保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从而对总需求不产生扩张 或紧缩的影响。紧缩性财政政策是通过增加税收、压缩财政支出以达到抑制或减少社会总需 求的目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则是通过减税而减少财政收入,或通过扩大财政支出的规模,来 刺激社会总需求。财政政策作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其在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 面:第一,平衡社会需求总量。第二,合理配置资源。财政政策通过财政分配职能的有效发挥,调节和影响社会物质利益关 系,调节经济主体行为,从而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财政政策通过直接预测安排,税收政策的制定第四,调
41、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代表中央政府,为实现宏观经济调节目标而制定的用于调节货币供应量 及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要量相互关系的指导原则和行为原则。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稳定币值与发展经济。与财政政策相配套,货币政策可具体分为三种类型,即均衡性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 扩张性货币政策。均衡性货币政策是保持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的大体平 衡,以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紧缩性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利率、紧缩信贷规模、 减少货币供应量,以抑制社会总需求过度增长。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降低利率、扩大信贷 规模、增加货币供给量,以刺激社会总需求增长。货币政策目标是
42、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 来实现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三个,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国家法律规定的、各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占各商业银行所 吸收到的存款的比率。控制货币供应总量的变化。再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因再贴现而向中央银行支付的利息率,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又称公开市场)上买卖各种政府债券,以调节货币 供应量的活动。公开市场业务要逆经济风向行事。当总需求不足,失业增加,经济走向衰退 时,中面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放出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迫使利率下降,进 而引起投资增加和需求扩张,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反之,当总需求膨胀,
43、价格水平上 升时,中面银行则卖出政府债券,收回货币,从而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应量,导致利息率 上升。(3)产业政策产业政策目标及手段的确定,必须充分考虑经济运行的实际环境,既要充分地考虑经济体制 条件,又要考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资源状况等多种因素产业政策的主要作用概括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保护和促进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 以及幼小产业的发展,加快资源配置的优化过程。第二,为市场发育和市场运行提供导向, 促进市场机制和市场结构的完善。第三,为市场主体提供一个透明度较高的发展环境, 第四,促进产业结构不断地适应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潮流,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本国在世界市 场的参与度,加快产业结构高度化,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