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之认同感之阶层模式的建立人格特质对於迷之认同感的.pdf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69698010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迷之认同感之阶层模式的建立人格特质对於迷之认同感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迷之认同感之阶层模式的建立人格特质对於迷之认同感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迷之认同感之阶层模式的建立人格特质对於迷之认同感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迷之认同感之阶层模式的建立人格特质对於迷之认同感的.pdf(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管實務與研究 Journal of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Principles 第卷 第一期 Vol.6 No.1 中華民國一一三月 Mar.,2012 第59頁 第81頁 pp.59 pp.81 通訊作者:張曼,臺中縣霧峰鄉豐 500 號,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學系。絡電話:(04)23323456 轉 20055 E-mail: 59 迷之認同感之階層模式的建:人格特質對於迷之認同感的影響迷之認同感之階層模式的建:人格特質對於迷之認同感的影響 張曼*錢曉慧*亞洲大學 摘要摘要 本研究應用 Mowen(2000)之 3M 模式,企圖確認出影響迷之為的人格特質,以做為

2、企業辨別迷群之消費者的起始點。Mowen(2000)所提出的 3M 模型,將人格特質分為四級的層級結構,包括初級、複合、情境、和表面特質四個層級。本研究試圖將潛在影響迷之認同感的人格特質,歸到每一層級中。其中,初級特質層級包括大五人格特質;複合特質層級包括激需要與認同需要;情境特質層級包括涉入與創新性;最後,表面特質層級則以迷之認同感做為中心焦點。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驗證各層級特質之間的關係。研究結果證實特質之間相關性,由此可知具備特定特質組合之消費者是潛在的迷群。迷是一種重要且普通的消費者為,學術之研究卻仍足。因此,本研究期望研究結果可做為區隔迷群市場的基礎,以提供及實務上之重要建議。關鍵字

3、:關鍵字:3M 模式、迷、人格特質、迷認同感模式、迷、人格特質、迷認同感 管實務與研究 (2012.03)。6(1),59 81。迷之認同感之階層模式的建:人格特質對於迷之認同感的影響 60 Development of Hierarchical Model of Fans Identification:The Influences of Personality Traits on Fans Identification Man-Ling Chang*Hsiao-Hui Chian*Asia University Abstract This study attempts to identify

4、 the traits which influence fans behaviors based on Mowens(2000)3M model for the purpose of recognizing fans.Mowen(2000)proposed 3M model to categorize personality traits into four hierarchical levels,including elemental,compound,situational,and surface levels of traits.This study assigns traits whi

5、ch probably impact fans identification to one of four levels:big five personality to elemental level;need for arousal and need for identification to compound level;involvement and fashion innovativeness to situational level;fans identification to surface level.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

6、re the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four levels of traits.Our findings identified the associations among traits and the potential fans who have specific traits.Fan is an important and prevailing consumer behavior,yet it had been largely ignored by academicians.Our findings can offer marketers some impli

7、cations related to market segmentation.Keywords:3M Model,Fan,Personality Trait,Fans Identification 管實務與研究 (2012.03)。6(1),59 81。迷之認同感之階層模式的建:人格特質對於迷之認同感的影響 61 壹、緒壹、緒 觀察我們的生活周遭,會發現有些人喜歡收集偶像的照片、CD;有些人會到現場為喜歡的偶像搖旗吶喊;有些人會錯過任何一場球賽,只想為支持的球隊加油;有些人則喜歡閱某特定作者的書籍;有些人會每天準時觀賞電視劇等。這些對於特定人、事、物的著迷與投入的為,我們稱之為迷。東展(200

8、6)表示現在臺灣社會對於偶像崇拜已經是普遍的現象,當然也產生相當多同型迷的族群,如球迷、政治迷、影迷歌迷、同人誌迷等等。迷群們面對自己心儀的偶像,常產生認同心與特殊舉動,如徹夜排隊購買偶像門票、購買與收藏偶像周邊商品、或模仿偶像為舉止等為。迷所表現的並非是對偶像的欣賞與崇拜,也是發自內心的對偶像的一種支持與認同。雖然迷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然而,審視國內各的學術期刊文獻中發現,迷並沒有受到太大的重視,且迷的定義也顯足(饒怡雲,2006)。Hills(2002)認為,迷在學術界會被忽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社會大眾及部份學者將道德觀涉入迷的觀中,他們認為迷是一種健康的學習,且認為迷是一種迎合媒體、缺乏

9、批判與鑒賞的傾向。除此之外,簡妙如(1996)認為在學術研究對於迷的概夠精確,並且較少去探討迷在本質上的意義,因此迷的相關研究顯得相形失色。由於以上原因,迷的相關文獻較為缺乏,且絕大多是從心學、社會學及傳播學的角進觀上的討(饒怡雲,2006)。然而,迷卻是一種重要且普通的消費者為;對於企業而言,這些迷群正是重要的目標市場之一。因此,能解迷的為,但可補足學術研究上之缺口,並可提供銷人員一些實務上的建議,做為區隔市場之依據。為找出目標迷群,需先確認出影響迷之為的個人因素。東展(2006)將影響迷之為的因素分為個人因素與外在環境因素。其中,個人因素包括主動積極的個性、生活型態、經驗、及個人興趣等。由

10、此可知,人格特質將是辨別迷之重要元素。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即是確認出迷之人格特質,以做為企業辨別迷群之消費者的起始點。在迷的研究上鮮少探討迷本身人格特質的差,大多之研究多是探討迷的現象,而沒有深入研究迷的真正本質。此外,人格特質具有穩定性和獨特性,能加以瞭解個體之人格特質,可以進一步預測其為(又甄,2007)。換話,能由迷的人格特質進分析,可以做為區隔市場的基礎,以確認出市場中的迷群。本研究之焦點,即在探討迷群之人格特質。Sujan(2001)認為 Mowen 所提出的 3M 模型(meta-theoretical model of motivation)有助於在進消費者為研究時,確認出影響為的

11、人格特質。3M 模型已廣泛被用探討諸多人的為(Bone&Mowen,2006)。因此,本研究將採用 Mowen(2000)所提出之3M 模型,用以探討迷之人格特質。3M 模型提供一層級架構,完整地描述人格特管實務與研究 (2012.03)。6(1),59 81。迷之認同感之階層模式的建:人格特質對於迷之認同感的影響 62 質間之關係,並明這些特質如何影響人的為。3M 模型將人格特質分為四級的層級結構,包括初級、複合、情境、和表面特質四個層級;每一個層級之特質皆環環相扣,上層的特質會影響下層的特質。Sujan(2001)表示 3M 模型的應用可探討許多有趣的消費者為問題。如,Mowen,Harr

12、is and Bone(2004)以 3M 模型探討同的人格特質對於廣告訴求恐懼反應的影響;Pirog and Roberts(2007)則以 3M 模型調查大學生之個性與信用卡用之為的關。這些文獻均顯示,3M 模型之應用廣泛,可提供一架構,用以預測人格特質與消費者為之關係。本研究之目的,即是應用 Mowen(2000)之 3M 模式,用以探討影響迷的人格特質。本研究根據相關文獻,找出 3M 模型中四個層級之特質。首先,在第一個層級初級特質,本研究將使用 Costa and McCrae(1992)所出之大五(Big Five)人格特質。Mowen(2000)認為大五人格特質用描述人與生俱的特

13、質,最適用於第一個層級;第二個層級複合特質,包括激需要(Need for Arousal)(Mowen,2000)及認同需要(Need for identification)。Bosnjak,Galesic and Tuten(2007)認為激需要屬於複合特質;而迷群經常受到相關事物的激,進一步消費或追星(東展,2006;郭貞、張卿卿 2004;饒怡雲,2006);因此,此特質應是與迷之為息息相關;另外,在迷的文獻中最常提到的是認同的概(Grossberg,1992;東展,2006;郭家平,2007;簡妙如,1996),因此,認同需要應被納入模型中。第三個層級情境特質,則包括涉入性(Invol

14、vement)及創新性(fashion innovativeness)。迷的研究顯示,當消費者愈熱衷或著迷於某標的物時,其涉入性也愈高(東展,2006;張卿卿,2004);此外,洪宇慶與廖壯偉(2008)亦將涉入視為是情境特質的一員。因此,本研究亦將涉入納入在情境特質中。再者,Mowen,Park and Zablah(2007)將創新性納入在 3M 模式的情境特質中,Park,Burns and Rabolt(2007)表示創新性與唯物主義有正向的影響,意即表示愈具備創新性之特質的消費者,較著迷且重視物質上的性,由此可,創新性對於迷之為應具影響。最後,在第四個層級表面特質,本研究將以迷之認同

15、感做為探討的焦點,具體而言,當消費者對特定標的物之認同感愈高時,則其屬於迷群的可能性愈高。綜合以上所言,本研究之目的,即應用 3M 模型解釋迷之為,藉由模型之確,嘗試找出影響迷之認同感的特質為何。回顧過去文獻鮮少用 3M 模型解釋迷的為,本研究之結,期可提供及實務上之重要建議。貳、文獻探討貳、文獻探討 一、迷一、迷 迷係指個體對特定的人事物具有強之情感的一種過反應(Grossberg,1992;Hills,2002;Jenkins,1992;Jenson,1992;簡妙如,1996),並於付出自己的體和心,管實務與研究 (2012.03)。6(1),59 81。迷之認同感之階層模式的建:人格特

16、質對於迷之認同感的影響 63 專注且投入於所著迷之標的物中(簡妙如,1996;Hills,2002);除對所著迷之標的物具有認同感外,也認同與標的物有關的所有事物(怡璇,1998;饒怡雲,2006)。個人著迷於某特定標的物,亦會表現在某些具體的為上,如持續購買及消費與標的物有關之物品等。這種持續及過的反應為,與消費者為域經常探討的 成癮及忠誠十分似。為釐清迷之概,本研究在此將迷、成癮、及忠誠等概做定義上的區分。關於成癮的概,各種物質或活動涉及一種無法自拔的生與心態時,都稱之為成癮(Griffiths,1998)。成癮者儘管知道某特定為將導致負面結果,仍毅然決然地繼續該為(Cohn,1987)。

17、當該為無法繼續時,個體會出現壓、衝突、及痛苦等心機制,於是成癮為變成一種必要性的習慣反應(Hatterer,1994;邱顯仁,2010)。此外,關於忠誠之概,Oliver(1999)及王雯宗、蔡智勇與張鳳祥(2008)將其定義為,儘管外在因素及競爭者在銷上的努對於消費者的轉換為具有潛在性的影響,但消費者仍願意付出一種高的承,並在未再購買或再消費其喜好的商品及服務,而造成對同一個品牌或是同一群品牌的重複性購買。由此可知,迷、成癮、及忠誠在概上有幾項差。其一,雖然三者均會使個人持續性地重覆某種為,然而迷是基於強的喜愛與認同;成癮則是基於一種習慣,以及強迫性的心反應;而忠誠則是源自於偏好所形成的高承

18、。其二,過去的文獻多將迷與成癮視為是一種過的概,而忠誠則是一種性的為。其三,迷與成癮均是一種過的表現為,然而者的差在於,成癮多是針對會帶負面結果的物質或為。其四,迷與忠誠的持續性為,均是源自於個體對標的物的偏好,然而前者的偏好程遠遠大於後者,後者為的性成份較高。二、二、3M 模型模型 3M 模型提供一個完整明人格特質互動情形的架構,此架構將影響為的動機及人格特質分在四個同的層級中。從最抽象至最具體的程,此四個層級特質分別為初級、複合、情境、及表面特質(Bone&Mowen,2006)。初級特質被定義為基本的人格傾向,此特質自於個人遺傳、與生俱、以及早期的學習經驗(Mowen,2000)。複合特

19、質,則為一種跨情境的持續性傾向,換話,個體身處於何種情境之下,此種特質均會發揮持續性的影響效果。複合特質的形成,是源自於個體所處的文化和次文化環境、個人的學習背景、以及初級特質組合的影響結果。這些特質會透過社會化的效果,逐漸塑型而成(Bone&Mowen,2006)。3M 模型中的第三層級為情境特質,其形成是源自於初級和複合特質的綜合影響。此特質只會出現在某些特定的情境背景下(Bone&Mowen,2006)。在此層級模型中最具體的特質即為表管實務與研究 (2012.03)。6(1),59 81。迷之認同感之階層模式的建:人格特質對於迷之認同感的影響 64 面特質,主要是自於初級、複合、及情境

20、特質的綜合影響(Bone&Mowen,2006)。三、初級特質:人格特質三、初級特質:人格特質 本研究採用大五人格特質(Costa&McCrae,1992),包括外向性(extraversion)、認真性(conscientiousness)、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親和性(agreeableness)、及情緒穩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五個構面衡初級特質。外向性是指個人對於人際關係相處感到舒適之程,其反映社會人際互動的傾向、對激的需求、及自信心的程(世竹等,2008;張同廟、維群,2007)。其特徵為喜愛社交活動、健談、積極的情感、自信、主

21、動且喜歡表現(Mount et al.2005;Robie,Brown,&Bly,2005;世竹等,2008;張同廟與維群,2007)。親和性指個體在面對事物時,所表現出的態(Costa&McCrae,1992)。親和性程愈高,愈傾向慈悲型的人際導向。其特徵包括同情心、友好、合作、待人友善、容相處(Robie et al.2005;Mount et al.2005;世竹等,2008;張同廟與維群,2007)。認真性乃指個人追求目標之專心程(Costa&McCrae 1992;君如與楊棠安,2007;黃家齊與許雅婷,2006)。其特徵包括成就導向、屈撓、循規蹈矩、謹慎有責任感(Costa&McC

22、rae,1992;世竹等,2008;君如與楊棠安,2007;黃家齊與許雅婷,2006)。開放性指個人對新事物之接受程;此型的人較具好奇心,同時也較願意改變自己的信與態(Costa&McCrae,1992;Bakker et al.,2006;黃家齊、許雅婷,2006)。情緒穩定性指個人能承受負面情感激之程,具體而言,當個人所能接受的激越多,表示其情緒穩定性越高。其特性為靜、放鬆、勇敢、有安全感等(Costa&McCrae,1992;Robie et al.,2005;黃家齊與許雅婷,2006)。具備情緒穩定性的個體,會表現出恐懼、沮喪和無助等特徵(Bakker et al.2006;世竹等,2

23、008)。四、複合特質:激需要與認同需要四、複合特質:激需要與認同需要 激需要乃指追求新冒險或激的傾向,當個人具有高激需要時,個人會從事一些活動以滿足尋求激和冒險之需要(Bosnjak et al.,2007;郭貞與張卿卿,2003)。認同需要是一種為肯定或認同自己的心態(郭家平,2007)。當個人具有高的認同需要時,個人會藉由採取某種為,以尋找自我及他人的肯定(簡妙如,1996;饒怡雲,2006),進而滿足個人認同與社會認同的需要(Bielby&Harrington,2005;饒怡雲,2006)。五、情境特質:涉入與創新性五、情境特質:涉入與創新性 涉入係指個人基於自身的需求、目的、價值與興

24、趣,對客體所感受到的攸關程(Zaichkowsky,1985;榮華,2006;董維,2008)。而創新性可定義為,在某新產品產生或新風格形成的初期時,個人採用的意願程(Hirshman,1980;Midgley&管實務與研究 (2012.03)。6(1),59 81。迷之認同感之階層模式的建:人格特質對於迷之認同感的影響 65 Dowling,1978;Workman&Studak,2006);此外,具此特質者比其他人加敏感和重視潮趨勢的影響(Goldsmith,Moore,&Beaudoin,1999)。、表面特質:迷之認同感、表面特質:迷之認同感 迷之認同感係指迷群對於著迷之標的物之認同感

25、及肯定的心態(簡妙如,1996),此認同感可透過個人與標的物的情感繫及他人的支持而加以強化(郭家平,2007;饒怡雲,2006)。此外,具有高認同感之迷群,會將自己與他人劃分或進區隔,強調個人與他人之差性(Hills,2002;Jenkins,1996);並且會將此認同感表現在外顯的為上,如去購買或收藏著迷標的物的周邊商品(Capella,2002),以滿足其心態對標的物之認同感(東展,2006)。、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一、研究架構一、研究架構 Mowen(2000)將人格特質分成四級的層級結構,包括初級、複合、情境、和表面特質四個層級。本研究目的在於驗證初級、複合、情境、和表面特質四個層級之

26、間的關係,以找出影響迷之認同感的人格特質。3M 模式假設各層級特質皆會受上一層級特質之影響,並且也會影響下一層級之特質。根據此點,本研究應用 SEM 之模式發展策(Hair et al.,2010),以驗證各層級特質之間的關係。換話,本研究初步預期各層級之特質均存在相互影響關係,再根據 SEM 之結果修正模式,以瞭解 3M 在迷之為上的應用。圖 1 研究架構圖 管實務與研究 (2012.03)。6(1),59 81。迷之認同感之階層模式的建:人格特質對於迷之認同感的影響 66 二、研究變之操作性定義與衡二、研究變之操作性定義與衡 為衡各研究構,問卷題項均考過去文獻,詳細資訊表 1。整體表均採用

27、克特七等表方式計分,分愈高者,表示受試者愈具備該特質。在正式問卷形成之前,對 113 位大學生進前測,根據前測結果進適修改。為確認衡題項的信與效,我們使用 AMOS 5.0 進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如表 1 所示。在整體模式配適方面,卡方值為 2259.363(自由為 937),卡方值除以自由為 2.411,CFI為 0.907,RMSEA 則為 0.056。當卡方值除以自由小於 3 或 2.5,CFI 等值達 0.9,RMSEA小於 0.07 時,表示整體模式配適佳(Hair et al.,2010;吳萬益,2009),由此可知,衡模式已達可接受的水準。此外,表 1 顯示,各構之衡題項的標準化

28、係均大於 0.5,萃取變多都在50%以上,每個因素之信值均高於 0.7,因此,各因素之收斂效與信均達可接受之標準(Hair et al.,2010)。在區別效方面,Hair(2010)指出較佳的檢測是比較因素之萃取變百分比與其相關係之平方;表 2 陳出因素間的相關係與其平方值。由表 1 與 2 的結果可知,所有因素之萃取變均大於其所對應的相關係平方值(表2),由此結果證實各因素之區別效。表 1 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 研究構 題項 標準化係 萃取變 信 大五人格特質(Mowen et al.,2004)開放性 3 0.62-0.84 53.4%0.77 情緒穩定性 3 0.72-0.91 70.0

29、%0.87 認真性 3 0.71-0.80 58.6%0.81 開放性 3 0.60-0.84 57.8%0.80 親和性 4 0.55-0.88 57.0%0.84 複合特質:激需要(Donavan,Carlson,&Zimmerman 2005;Mowen et al.,2004)與認同需要(Kreiner&Ashforth,2004)激需要 4 0.78-0.85 66.3%0.89 認同需要 3 0.53-0.82 46.5%0.72 情境特質:涉入(McQuarrie&Munson,1992)與創新性(Goldsmith et al.,2005)創新性 6 0.67-0.90 63.

30、0%0.91 涉入 10 0.66-0.87 64.5%0.95 表面特質:迷之認同感(Donavan,Carlson,&Zimmerman,2005;Gwinner&Swanson,2003)迷之認同感 7 0.59-0.79 50.7%0.88 註:合標準之題項均以刪除。管實務與研究 (2012.03)。6(1),59 81。迷之認同感之階層模式的建:人格特質對於迷之認同感的影響 67 表 2 相關係結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 外向性 1.00 0.02 0.030.060.010.080.030.02 0.00 0.002 情緒穩定性-0.14 1.00 0.01

31、0.000.060.010.060.02 0.00 0.013 認真性 0.17 0.09 1.000.120.140.060.020.00 0.00 0.004 開放性 0.25 0.02 0.351.000.170.340.070.02 0.02 0.015 親和性 0.09 0.25 0.380.421.000.070.050.00 0.01 0.016 激需要 0.28-0.08 0.230.580.271.000.130.04 0.01 0.027 認同需要 0.17-0.25 0.120.270.230.361.000.02 0.04 0.058 創新性 0.14-0.13-0.0

32、50.14-0.060.190.131.00 0.07 0.109 涉入 0.02-0.05-0.040.160.080.110.190.27 1.00 0.6010 迷之認同感 0.06-0.08-0.030.090.080.130.230.31 0.77 1.00註:對角線以下的為相關係,對角線以上為相關係平方值 三、研究範圍與抽樣方式三、研究範圍與抽樣方式 本研究以網問卷之型式進問卷發放,樣本對象設定為對於某特定標的物有需求或具某一程之喜愛的個體,受試者一定自詡為迷群,但可能對某標的物具有一定程的喜好,其喜好程拘。問卷收集方式是將問卷的相關訊息發表在各迷群相關網站或部格言版,以邀請對某些

33、事物具有特定偏好的族群,上網填答問卷;此外,並用 e-mail 轉寄,以滾雪球的方式收集問卷。問卷發放期間自 2009 三月至四月,總計回收 457 份問卷。其中透過網站/部格得知問卷相關訊息的填答者共有 337 位,占總樣本約七成,其餘的填答者,則是透過 e-mail 轉寄獲知問卷相關訊息。為檢測問卷源是否會影響結果,本研究進 t 檢定,結果顯示七成研究變之知覺在同的源是沒有顯著差(|t|=0.0793.564,p=.000.937)。表 3 陳樣本之詳細特性。管實務與研究 (2012.03)。6(1),59 81。迷之認同感之階層模式的建:人格特質對於迷之認同感的影響 68 表 3 樣本特

34、性 樣本特性 個 百分比 樣本特性 個 百分比 性別 男 161 35.20%曾購買(某標地物)的周邊商品 是 338 74.00%296 64.80%否 119 26.00%齡(歲)18 以下 94 20.60%平均每月花在購買(某標地物)的周邊商品之額為新臺幣(千元)1 以下 358 78.30%19-23 250 54.70%1-2 64 14.00%24-28 61 13.30%2-3 23 5.00%29-33 15 3.30%3-4 5 1.10%34-38 8 1.80%4-5 2 0.40%39-43 9 2.00%5 以上 5 1.10%44 以上 20 4.40%曾與(某標

35、地物)的相關活動 是 211 46.20%教育程 國中 40 8.80%否 246 53.80%高中職 69 15.10%與相關活動為 增進人際關係 158 34.60%專科 19 4.20%支持標的物 159 34.80%大學 300 65.60%喜愛標的物 198 43.30%研究所以上29 6.30%抒發壓 196 42.90%平均每月收入為新臺幣(萬元)1 以下 321 70.20%從事休閒活動 350 54.70%1-2 61 13.30%其他 46 10.10%2-3 32 7.00%會隨時注意(某標地物)的訊息是 357 78.1%3-4 15 3.30%否 100 21.9%4

36、-5 14 3.10%5 以上 14 3.10%肆、結果肆、結果 為驗證 3M 模式在迷之為上的應用,本研究採取 SEM 之模式發展策(Hair et al.,2010)以分析各層級之關係。圖 2 為未修改過的模式架構,此模式假設各層級特質之間均具有相互影響關係;根據圖 2 的結果加以修正模式架構,研究結果如圖 3 所示。管實務與研究 (2012.03)。6(1),59 81。迷之認同感之階層模式的建:人格特質對於迷之認同感的影響 69 圖 2 結構方程式模型之未修改研究架構 關於整體模型配適方面,未修正模型(圖 2)之適合指標為卡方值為3192.389,GFI 值為 0.748,AGF 值為

37、 0.712,RMSEA 值為 0.072,在整體模型配適尚有相當大的修改空間,因此,我們進一步刪除顯著之徑以修正模式,修正後的結果如圖 3 所示。修正後模式之卡方值為 2368.716,CFI 值為 0.901,RMSEA 值為 0.057,由此可知,修正後之模式配適是可接受的。圖 3 結構方程式模型之研究架構 管實務與研究 (2012.03)。6(1),59 81。迷之認同感之階層模式的建:人格特質對於迷之認同感的影響 70 關於初級特質與複合特質之激需要的關係,外向性(b=0.144,p.01)、情緒穩定性(b=-0.103,p.05)與開放性(b=0.642,p.05)與認真性(b=-

38、0.022,p.05)對激需要無顯著影響。由於外向性之特質會反映出個體對激的需要程(世竹等,2008;張同廟與維群,2007),意即外向者喜愛尋求激與冒險(Costa&McCrae,1992);具有高開放性的個體,表現出高好奇心,對於新事物的接受程較高,且較喜歡學習新事物的經驗(Bakker et al.2006;Costa&McCrae,1992;黃家齊與許雅婷,2006),此種特性導致尋求激經驗。此外,具有高開放性的個體,較能容忍確定性的激(Duriez,Soenens,&Beyers,2004;郭貞與張卿卿,2004),因此,開放性與激需要具有顯著的正向關係;情緒穩定者在面壓時會以靜及自

39、信的方式去處(Costa&McCrae,1992;Robie et al.,2005),當情緒穩定者接收到的激愈多時,其情緒表現愈偏向收歛且穩定(Costa&McCrae,1992),這可能是情緒穩定與激需要之負向關係的原因;認真性較喜愛新鮮與激(黃家齊與許雅婷,2006),意即對於激並無明顯需要;此外,親和性特質旨在衡順從他人傾向的程(Costa&McCrae,1992),與激及冒險等較無明顯關,由此推斷,親和性與認真性對激需要應無存在顯著關係。針對初級特質與複合特質之認同需要的關係,親和性(b=0.267,p.000)與開放性(b=0.258,p.05)和認真性(b=0.06,p.05)特

40、質對於認同需要無顯著之影響,情緒穩定性(b=-0.363,p.000)對複合特質的認同需要為負面顯著之影響。此乃由於具高親和性者有高順從他人期望的傾向(Costa&McCrae,1992),進而產生期望他人對自我有認同感;開放性特質者,喜歡分享個人想法與價值觀(張同廟與維群,2007),透過分享的過程中,認同自我在學習上的進步,並且讓他人肯定自我,因而,本研究認為開放性與親和性對認同需要應存在顯著關係。外向性特質者對自我充滿信心(張同廟與維群,2007),因此需透過他人認同自我;而認真性之特質具備謹慎與負責之特徵(黃家齊與許雅婷,2006),較難推其與認同需要的關係。因此得知,認真性與外向性對

41、認同需要具有顯著之影響。情緒穩定者較有自信(Costa&McCrae,1992;Robie et al.,2005),換話,當個體愈偏向情緒穩定性,則自信的程愈高,就愈需要他人的認同,所以,本研究認為情緒穩定性對認同需要具有負向顯著之影響。針對初級特質與情境特質之關係,開放性(b=0.157,p.05)、情緒穩定性(b=-0.002,p.05)與親和性(b=-0.005,p.05)對涉入無顯著影響,認真性(b=-0.152,p.05)、開放性(b=0.167,p.05)、親和性(b=-0.123,p.05)、與認真性(b=-0.121,p.05)對創新性無顯著影響,情緒穩定性(b=-0.132

42、,p.05)、親和性(b=0.05,p.05)、認真性(b=0.015,p.05)、開放性(b=-0.175,p.05)與情緒穩定性(b=-0.022,p.05)對於迷之認同感並無顯著之差,本研究認為大五人格特質具有多元特質,其特徵也盡相同,然而,卻難以從這些特質直接判斷與 迷 之關性。大五人格特質對於迷之認同感的影響,應該透過其它特質傳遞。關於複合特質與情境特質之涉入的關係,激需要(b=-0.09,p.05)對於涉入程亦無顯著之影響。此乃由於激需要特質者,喜愛追求激及冒險活動,這種追求是一種長期習慣(Bosnjak et al.,2007;Mowen,2000),具備此特質者對已嘗試過的經驗

43、較會產生持續探入解之動機,由此可知,激需要與涉入可能存在顯著之關係;此外,認同需要(b=0.178,p.01)對於涉入達顯著之影響。當個人有高認同需要時,會採取某些為幫助建認同自己和肯定自我,並尋求歸屬感(Bielby&Harrington,2005),而個人透過投入在事物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情感結,可以用幫助建認同感,因此認同需要與涉入具顯著影響。針對複合特質與情境特質之創新性的關係,激需要(b=0.194,p.05)對創新性並無顯著影響。激需要者在追求激的過程中較畏懼嘗試新奇事物(Mowen&Bone,2004),因此,出現新風格或新事物時,具高激需要者會比一般人有高的採用意願,因此管實務與研

44、究 (2012.03)。6(1),59 81。迷之認同感之階層模式的建:人格特質對於迷之認同感的影響 72 激需要對情境特質創新性具有顯著正向之影響;具創新性之個體與具認同需要之個體對自我的期許是同的,具有高認同需要者一定會透過追求與創新獲得他人認同,因此,認同需要對於創新性無顯著影響。針對複合特質與表面特質迷之認同感的關係,激需要(b=0.079,p.05)對於迷之認同感無顯著影響,此乃由於認同感的形成需要個體對著迷事物產生持續性的關注,而激需要者則習慣搜尋新的激,所以,具激需要者對迷之認同感應無顯著之影響;另外,認同需要(b=0.09,p.05)對於迷之認同感具有顯著正向之影響;當個體在著

45、迷標的物時,同時也在建對自我、他人、與社會之認同,因此,認同需要愈高,愈容產生迷之認同感。最後,關於情境特質與表面特質的關係,涉入及創新性(b=0.112,p.000)對迷之認同感具有顯著之影響,個體一旦對特定標的物具有高之涉入,對於標的物的認同感也會愈高;此外,具高創新性之個體,容受到銷激的影響去購買與標的物有關之周邊商品,購買的商品愈多,與標的物之距愈近,其會持續地投注情感於標的物上,進一步認同其標的物之價值。經由上述結果可得,具大五人格特質之個體,並一定會成為迷群,而是搭配其他特質之元素,才可能會是本研究強調的迷群。伍、討與建議伍、討與建議 本研究之目的乃用 3M 模型之架構,探討影響迷

46、之為的人格特質及人格特質對迷之認同感的影響。由前章研究結果證實迷群的人格特質,並發現迷是綜合各種特質而存在,也證實 3M 模型在迷之為的應用。由結果發現大五人格特質中的外向性與開放性對激需具有顯著正向影響,而情緒穩定性對激需要則具有負向顯著之影響,亦表示當個體具有外向性或開放性之人格特質時,對激需要的程則愈高,其結果與 Costa and McCrae(1992)提出人格特質之特色相符,外向性者喜愛追求激及冒險,而開放性者則喜愛體驗新奇之經驗;此外,個體具有情緒穩定性之人格特質時,對激需要的程則愈低,此結與 Tellegen(1985)及黃家齊與許雅婷(2006)之結果相似,情緒穩定性者在面壓

47、時會以靜、有耐性和自信的方式去面對其壓(Costa&McCrae 1992;Robie et al.2005;張同廟與維群,2007),對外在激產生的安定,能展現其適應能,並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及處自身所受的壓。而本研究認為外向性其特質即為喜愛激並熱愛體驗冒險,因此外向性特質者,激需要特質之程亦高;開放性人格特質者接受新奇事物之程高,因此亦願意體驗激及冒險,因此具開放性特質者亦具有較高之激需要;反之,情緒穩定者,對激需要呈負向影響,當個體愈具備情緒穩定特質時,能夠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處自身所承受之壓,傾向將外激以穩定的方式予以處,因此,對於激的需要較低。本研究發現親和性與開放性之人格特質對認同

48、需要具有顯著正向之影響,而情緒穩管實務與研究 (2012.03)。6(1),59 81。迷之認同感之階層模式的建:人格特質對於迷之認同感的影響 73 定性對認同需要具有顯著負向之影響,意即表示,個體具親和性人格特質時,對認同需要之程則愈高,此結果與 Costa and McCrae(1992)所提出的人格特質之特色相似,由於親和性特質者具有順從他人期望的傾向,重視他人的想法,這與認同需要特性是相似的。具開放性特質者,亦具備高認同需要,此結果與 Costa and McCrae(1992)之點似,乃因具開放性特質者,喜歡學習新事物的經驗(Bakker et al.,2006;Costa&McCr

49、ae 1992;黃家齊與許雅婷,2006),並且會分享其想法與價值觀,本研究認為具開放性特質者,透過分享個人新奇經驗、學習新事物的態等,表達給他人,同時在學習新事物之經驗中,認同自己的進步,並且透過分享的過程中,受到他人對自我的認同,因此,開放性特質者對認同需要有高之傾向。而情緒穩定者對認同需要呈負向影響,與Gosling,Rentfrow,and Swann(2003)及 Zhao and Seibert(2006)之點相符,此乃因情緒穩定性者表現出靜的一面,並妥善處衝動與發等負面情緒,通常也較具有自信(Costa&McCrae,1992;Robie et al.,2005;黃家齊與許雅婷,

50、2006),需要透過他人肯定尋求自我認同,因此本研究認為,高情緒穩定者,對自我具有高自信,因此需要透過他人認同自我之表現。本研究結果表示,開放性對涉入具有顯著正向影響,此結果與世竹等(2008)研究結果相似,因具開放性特質者具主動尋求資訊之特徵(Costa&McCrae 1992;Mount et al.,2005;Robie et al.,2005;又甄,2007),反映出開放性者對喜愛之事物會積極且主動搜尋相關資訊,進而與事物產生情感結,因此本研究認為開放性特質者,會主動追求個體感興趣之經驗和搜集其資訊,並於過程中對事物產生結,因而其涉入程也隨之增高。相反的,認真性對涉入則具有負向顯著之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