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视野下通识类戏剧教学模式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本教育”视野下通识类戏剧教学模式初探.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生本教育”视野下通识类戏剧教学模式初探戏剧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分支,是关系着素质教育能否贯彻实施重要一翼,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戏剧通识教学是指在最基本的戏剧知识领域为学生提供多学科交叉的通识选修课程,它还担负着培养未来的戏剧,创造着未来的戏剧生态,关系着戏剧的复兴。 “生本高效”的课堂是自由、开放的课堂,学生在其中自主学习、搜寻知识、展示成果、提出质疑、相互论辩,整堂课基本上都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生本教育”的理想境界就是让学生充分掌握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自由性,充分
2、享受学习的快乐和探索的体验。新世纪以来,戏剧教育迎来了艺术专业的迅速发展,戏剧影视学生不断增加;同时戏剧教学也面临着学情基础较差,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缺乏等现实的困境。所以,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发挥贫困戏剧的功能,向课堂要效益;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挖掘各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模式和教学方法。一、情境模仿型课堂艺术是“以人为中心将社会生活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审美的把握,通过想象、虚构、变形、夸张等审美思维的途径,?创造体现艺术家的审美体验、审美评价和审美理想的意象,?以达到使人在美的享受中潜移默化地净化自己的心灵的崇高目的”。艺术在发生学上最重要的概念就是“摹仿”,抓住了这个艺术的本质,教学才会有的放
3、矢。“从教育学的角度研究,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能力的培养,首先是模拟;模拟生活,模拟已有的艺术成果。”模仿既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也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在戏剧的发生和起源中,“摹仿”和“观看”是两个最重要的基因。古典戏剧创作者依靠即兴演出和口头相传的方式将一出戏固定下来,常演不衰的戏剧往往是经过几代人的相互学习和模仿才得以保存,而千百年来的表演教学特别是戏曲教学更是师徒式的技艺传承。普希金说戏剧家就是“在假定情境中再现热情的真实和情感的逼真”。马丁艾思林也认为,戏剧不仅是人类的真实行为最具体的(即最少抽象的)艺术的模仿,它也是我们用以想象人的各种境况的最具体的形式。情境模仿型课堂的教学形式有:(1)
4、经典剧作情境分析与模仿(2)日常生活情境再现与模仿(3)假定情景对白与表演(4)给定情境想象与创作。在教学中完成以下目标:(1)理解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语言(2)把握角色的内心语言和潜台词(3)想象角色在特定情境下的动作。在教学步骤上采取:观看视频、揣摩情境、摹仿语气、跟读体会、分组示范等几个环节。二、赏读结合型课堂戏在乎能赏能读,能听能唱,从戏曲的票友到话剧的爱好者,最大的特点就是欣赏与摹仿的结合。“出乎其外”,故能赏之;“入乎其内”,故能读之。读的材料是要经过认真筛选:人物多,场次杂的剧本;动作多,台词少的剧本;唱段多,对白少的剧本,都是不便于诵读的。首先,尽量选择独白或者双人对白,适合练习
5、;其次,选择段落应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在情节上能够单独出来;第三,材料要照顾经典性和趣味性;最后,尽量能够和视频相结合。影像资料里优秀演员的表演是对如何处理好这段台词材料的最好的老师。诵读的方法有:(1)预热练习,类似发声练习,反复某一个发音或者某一种情绪的宣泄,主要目的是打开声腔,让自己处于能够较自由地运用自己的嗓音。(2)反复锤炼,对一句话或者一个段落,尝试使用不同的语气、语调、重音进行练习,感受其中不同的效果。(3)停顿练习,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把停顿称为“伟大的停顿”,尝试不同的停顿时间,对理解剧情很有帮助,当停时则停,停多久,停顿中的动作是什么,表情又怎样,需要诵读着想象着补充出来。(4)
6、节奏练习,台词的节奏往往配合着角色的内心节奏,也影响着观众的心理节奏。把握台词的节奏,做到急徐快慢,抑扬顿挫,大弦嘈嘈,小弦切切,用声音捕捉角色生命的律动。(5)小组练习,双人、三人和多人对白时,与其他同学相配合,尽快形成自己的练习搭档,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组织一次对白练习,为以后的小品训练和项目训练打好基础。三、讲练结合型课堂戏剧写作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课程;然而,许多编剧教学仍然以讲授理论为主,忽视实践的结果是,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专业术语、名词、定义、概念、特征,却依然无法写出理想的剧作。甚至有些同学说,没学理论之前还能大着胆子编些故事,学习了理论之后反而不敢动笔了。所以在实践
7、中讲授方法,学习理论,讲练结合是编剧教学的必然选择。理论的讲授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包括“什么是戏剧”、“戏剧分类”、“戏剧性”、“三大戏剧体系”、“剧本与戏剧文学”、“演员与表演艺术”、“导演与导演艺术”、“舞台设计”、“剧场与观众”等宏观的戏剧理论,第二个层次包括了“题材主题的选择与提炼”、“情节结构的展开与布局”、“冲突悬念的设置与强化”、“人物的安排与塑造”、“场景的创设与营造”、“细节的推敲与道具的使用”等微观的剧作元素。前者应把握戏剧的主要特征和规律,为学生勾画出戏剧的轮廓,特别是强调对舞台感、剧场感、综合艺术感的塑造,这是学生理解戏剧、感知戏剧的基础。后者的讲授应该力避枯燥,不
8、可停留在纯粹抽象的专业表述上,而应该结合成功的创作经验,用具体的作品去验证理论的适用性,让学生能够感性地理解理论、应用理论并内化为自己的创作法则。如果说前一个层次是架构戏剧的灵魂和骨骼,那么后一个层次则是填充戏剧的血肉和细胞。“讲练结合”必须把以上两个层次结合起来,既可远观又可以近视,既要整体把握又要贴身肉搏,这样理论才会鲜活,才有生命。四、评改结合型课堂相互评改的动力来自于同侪辈习作交流的成就感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愿望。人们总会对他人的作品产生好奇,同时他人作品的陌生化也会带来阅读的快感。由于自己的习作往往过于熟悉,对其中的错误有时会熟视无睹。并且,自己对情节烂熟于心时,会有不同程度地省略
9、,这样就会存在交代不明的可能,而作者却不自知。第三种情况是过分自恋于某一个得意之处,而没有照顾到读者的感受,啰嗦之余还津津乐道。第四种情况是自己作品中角色的区分度不高,往往随着个人的语言习惯,使得角色说话如出一人之口。这些都是在修改习作时自己很难发现的问题。而评改他人作品,正给了同学们苛责别人的机会,同时也反躬自身,看看是否自己也犯有同样的错误,于人于己,都是很好地促进。习作的评改方式有许多种,比如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评的目的是为了改,修改习作是每个学生必修的功课。看剧本和演剧本是不一样的,一旦在舞台上行动起来,一旦以演出的方式摆在大家面前,剧本所有的问题都会显现,优势与劣势一目了然,
10、这是一个极好的鉴定剧本的方法。读剧本的方式能使剧本立体化,然后再对其进行有效的评估并提出修改意见。另外,通过现场演、现场改也是引导学生在尝试中发现并避免错误,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所以,初步修改后我们还要拿到表演中检验,再多次修改,初期修改解决的问题越多,就越能减轻编演时的问题和差错,这也是我们强调花大力气修改的原因。五、编演结合型课堂许多老师期望在戏剧编剧上出现大量的原创作品,这样的初衷是好的,也是编剧教学的目标之一。然而,在实践教学中,盲目地、贸然地进入原创的领域只能让学生的作品越来越像小品很难成为真正的剧作。所以,这里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先前的情景模仿、赏读结合的课程中慢慢地引发学生的创
11、作欲望。还有一个很好的阶梯,就是改编。依托优秀的文学积累和经典,在小说、诗歌甚至杂文中寻找创作的灵感;这就像小孩儿学走路,不可能一下子飞奔起来,而是先借助一个学步车,扶着、跟着,慢慢独立起来。在改编教学中,笔者尝试着开展了“经典剧作及片段改写压缩”、“课本剧编演”和“同题编剧与同台演出”三种编演结合的课堂模式。“经典剧作及片段改写压缩”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剧作整体构思和主要情节的前提下,删减枝节,减少人物,改写成更适合较少角色演出的剧本,以适应教室演出的要求。其次,这样的压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剧作的节奏,特别是三四十年代的现代话剧,节奏一般都相对缓慢,压缩以后更加适应现代观众的口味。第三,有些经
12、典话剧还可以加入现代的元素,使它成为具有现代感和时代气息的作品。“课本剧”是以表演为中心,把学生学习的课文改编成戏剧,用真人来营造和表现课文中的环境、情节、人物,将课文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传达给学生的一种集教学和娱乐于一体的校园活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叶圣陶、黎锦晖就开始尝试课本剧教学。课本剧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不仅可以采用话剧的形式,还根据所选作品的不同特色、不同风格,采用化妆朗诵、独角戏、讲故事、评书、相声、小品和话剧选场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课本剧改编都是名篇佳作,原著本身的生活底蕴很丰厚,思想性和艺术性很强,这对改编者、对导演、对演员都无疑是巨大的考验和锻炼。“同题编剧与同台演出”是从老戏剧教育家姚时晓那里借鉴发展而来的。1938年延安鲁迅艺术学校戏剧系的教学条件非常艰苦,鲁艺师生便通过“演出比较讨论再演出”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个教学试验,给我们当下的戏剧教学留下了诸多启示。参考文献:1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刘叔成.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3张仲年.导演本科教学的任务和教学模式的改革j.戏剧艺术,2000,(3).4英马丁艾斯林著,华明译.荒诞派戏剧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5姚时晓.戏剧教育的尝试鲁艺戏剧系教学的回顾j. 戏剧艺术资料,19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