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pdf

上传人:asd****56 文档编号:6968483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2.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卫生职业教育高教研究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46(2010)24-0009-04为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对学科专业的实际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与中长期发展规划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对应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也有了较大的调整。在专业建设方面各院校发挥自身优势,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集中精力搞好特色专业建设,加强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拓宽专业路径,突显专业特色,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在符合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并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现就我校食品

2、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历程做一简要汇报。1 理清办学思路,明晰培养目标办学思路是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决定着专业建设的方向、进程和成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教育部根据目前国内外食品工业的发展形势而增设的本科专业,旨在保证该方向的人才储备。面对目前普遍关注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我们在认真学习高等教育理论、借鉴其他本科院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组建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本专业确定了以工科教育为主、理工科兼容,以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为主、兼顾食品生产与质量控制方向;加强了实践性教学,增加了实用型课程比例。我校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化学

3、、生物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能满足各类食品管理监察机构及相关企业的需要,能够在农产品和食品的流通、进出口、加工、质量检验等领域从事食品及相关产品质量检测、质量管理、质量认证、质量研究、质量教育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本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教学和科研实践,逐步建立了与培养目标一致的、以工科教育为主、理工科兼容的应用型课程教育体系,为学生未来从事食品生产、销售及管理等职业奠定了基础。2 以师资队伍的素质提升带动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脱产攻读学位与在职进修并重、学术研究与师德建设并重,着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我

4、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引进具有发展潜力的学术骨干,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选送专业核心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企业或研究机构实践、进修或访问,有效地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积极实施学校“双百”工程行动,加强与企业、社会的横向联系,明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方向,活跃学术气氛,理论联系实际。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中去锻炼、学习;邀请企业家和社会名流到学校作演讲,并接受他们的指导与监督;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作,由学校出面组织,派遣本专业教师到企业中挂职锻炼,或作兼职顾问,为地方和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也为本专业的发展拓宽道路。二是加强对中青年学术骨干的培养,支持他们外出进行学术访问或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5、,提高其学术水平,尽快使他们成为具有学术优势和发展前途的学术骨干。三是在教学上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组织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传、帮、带,开展教学研究和课程研讨,通过听课、会课、教学基本功达标和评课制度,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尽快地使他们成为教学骨干。如:为配合学校“教学质量年”活动,从 2007 年 9 月开始,本专业完成了对高校教龄未达到 5 年的调入教师及其他非教育系统调入的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基本功达标验收工作,实行了基础实验课程的实验教学辅助制度等。四是定期组织学术讲座,进行学术交流,以开阔教师的思路,提高专业教师的学术水平。通过几年的建设,学校初步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业务水平较高

6、、结构合理、发展后劲足的骨干教师队伍。目前,本专业教师中有省突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黄友如(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基金项目:本文系常熟理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CITJGN200827)Vol28 2010 No249-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 人、省“333 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1 人、“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 2 人、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1 人、省高校“青蓝工程”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2 人、校学术带头人 1 人。通过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逐步建立了发酵工程技术研究科研团队、苏州市

7、长江特色水产繁育技术研究团队、食品品质与安全科研团队、基础化学教学团队等。本专业教师中 1 人有国外留学经历,4 人次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1 人次获校级教学成果奖,2 人次在校级教学优秀奖评选中分获一、三等奖,3 人次获校级优秀教案奖,1 人获学校多媒体课件竞赛奖,2 位青年教师获教学基本功竞赛奖,2 位教师荣获常熟理工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称号,2008 年基础化学教学团队荣获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称号。3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稳步推进教学改革课程是构成学科、专业的基本单元,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加强课程建设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非常重

8、视课程建设,本着“加强基础、拓宽知识、反映前沿、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观念,在注重食品科学知识系统性的基础上,对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更新。强化实践课程的地位,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避免内容的陈旧和重复,使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更合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 条主线更突出,层次更分明,从而保证在压缩学时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目前我校已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的同时,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活动,积极申报省级、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围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学生培养方式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与实践。坚持将启发式

9、、研究性教学的方式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不断努力,目前本专业已建成校优秀课程 1 门,在建校级优秀课程 1 门;主持教学研究项目 7 项,其中国家级 1 项、校级 4 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 13 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刊登的有3 篇。本专业 2005 年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无机化学教案荣获 2006 年度常熟理工学院青年教师优秀教案一等奖,微生物学教案荣获2006 年度常熟理工学院校级优秀教案二等奖,动植物检疫教案荣获 2006 年度常熟理工学院校级优秀教案三等奖;2007 年应用型本科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

10、8 年化学教学实验中心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顺利通过常熟理工学院校级验收;2009 年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融通体系研究与实践荣获江苏省教育厅颁发的教学成果二等奖。本专业教师十分注重教学手段的更新,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双语教学活动,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果。本专业的课程中 75%以上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部分课程建有辅助教学网站,部分教师利用个人电子邮箱辅助教学,保证专业课教材能及时更新。主干课程中 50%以上选用最近 3 年内出版的教材,而且 65%以上的教材为国家规划教材。4 重视教材使用与建设教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教师实现优秀教学的前提。为此,我们制订了本科食品质

11、量与安全专业的教材建设规划。我们以“三个面向”及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为指导,以学科知识体系和知识框架为核心,从优化课程体系入手,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进而制订课程教学大纲,规范教材建设工作,深化教材改革。把教材建设任务落实到每门课程,着重抓好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教材建设,将教材建设作为教师参加专业建设及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实施精品战略,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结合专业特点,选用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相符合,水平较高、适用性较强的国家规划教材,同时抓好由文字教材、电子教材、网络专业资源、网络课件、试题库等构成的立体化辅助教材建设,做到基本教材、辅助教材、教学参考书系列配套。针对我

12、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层次,我们进行了教材的建设。目前自编 微生物检测实验、食品理化检验、仪器分析实验、食品感官检验实验 实验讲义 4 部,并加强了实验课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平台的建设。本专业教师参编教材 2 部,第一部是 2009 年黄友如教师和陈义勇教师参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十一五”高等学校通用教材(食品类)和“面向 21 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的编写,参编 食品保藏原理 中第三章的编写,第二部是秦红教师参编的 食品安全导论。5 促进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研究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我们坚持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申报各类教学

13、改革课题带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促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内容的更新,开发实验教学新选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了配合学校“教学质量年”活动,从 2005 年开始,本专业鼓励教师积极申报教改项目,其中王立梅教授主持的“高等理工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获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教指委立项;2007 年有 2 个教改项目获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立项;2008 年微生物学和食品感官检验 2 门精品课程获常熟理工学院立项;2009 年又有 2 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常熟理工学院立项,总计教改项目 7 项。本专业教学改革重点思路为:(1)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修订、调整教学计划,增加选修课

14、与实践课的课时,按就业岗位需求设置专业方向,旨在实施“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2)强化实验实践教学,实验学时从 2005 年的 416 学时 14 学分增加到 2008 年的 506 学时 17 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由 2005年的 27 学分增加到 2008 年的 36 学分。(3)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其所学知识来考察、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4)坚持将启发式教学贯穿始终,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学内容的归纳总结、提供习题解答、开展课堂讨论等手段,开发学生的智力,调动学生自主学

15、习的热情和积极性。(5)积极贯彻素质教育,寓素质教育于课程教学之中。在讲授教学内容时,注重对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自我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分析问题的能力。10-6 实验教学设施和条件逐步完善,保证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实验条件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平台和根本保障,同时,发展和建设一批稳定的产学研基地是对我校实践教学基本平台的补充。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的实验实践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建立了江苏省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多个校内外研发平台及实践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本专业高度重视实验教学、技术技能训练、课外科

16、技活动及科技创新训练、毕业论文、专业见习等校内实习、实践活动的开展,突出重点,加强管理,确保实践教学的成效。目前实验室总面积 7 500 m2,拥有省级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苏州市级长江特色水产繁育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校级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点、常熟市休闲食品加工技术研究中心,另有食品工艺、食品感官评定、食品品质与安全、食品质构与流变和食品理化检验等专业实验室。实验室拥有各类仪器设备总值达 1 165.6 万元,本专业拥有价值 438.4 万元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其中 800 元以上的设备 571 套,万元以上的设备有 82套,5 万元以上的贵重设备有 19 套,生均设备费 10 8

17、95 元。现有的仪器设备不仅可以满足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教学的需要,也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提供了保障。2009 年 10 月,我校与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常熟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合作,合建常熟市水生动物防疫站实验室(实验室位于我院实验大楼三楼),此实验室是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下属的 32 所水生动物防疫站实验室中惟一一所与高校合作建设的。建设面积 240 m2,建成投入 210 万元。水生动物防疫站实验室的建成与投入使用不仅开启了我校校企合作之典范,更为我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标准的校内实习基地。我们依托江苏省基础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校级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市长江特

18、色水产繁育技术研究中心等综合创新实验平台,在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实验开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建立了以“重视基础、突出应用、培养能力、引导创新”为核心的实验课程体系,在加强课堂实验教学的同时,着力构建了融研究性实验、科技训练和技能培训为一体的实验开放平台,形成了以“基础、综合、探究”3 个层次为实验教学核心,以开放训练为手段,以创新实验和毕业论文为延伸,以自主学习为补充,综合素质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特色。通过开展以教师科研、大学生创新计划、课外科技活动、创业计划竞赛等为载体的科研科技型训练,以考证、考级为特征的技术技能型训练,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公共技能型训练,以专业

19、见习、参加社会实践为形式的职业能力型训练,从而拓展了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教学是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非常重视实践教学。在学校的统一部署和教务处的具体实施下,建立了 6 个集中实习基地和众多的分散实习单位。学生在每年的暑假进行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和专业认知实习。实习前,选派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组成实习指导队伍,在实习基地专门成立了实习领导小组,制订了实习生实习规则。在实习中,各实习单位安排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组织本专业指导教师不

20、定期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检查;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必须写出实习日志,结束后上交实习总结,指导教师根据实习情况评定实习成绩。这些措施,保证了各类实习的质量。另外我们还加强了专业课程见习和实习基地建设,如巩固和建设了江苏海安兰波实业有限公司、常熟市佳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常熟市金唐市水产品有限公司、常熟大富豪啤酒有限公司、常熟银筷子餐饮有限公司等一批相对稳定的、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基地和产学研基地,此外还在苏南地区建有多个食品加工企业作为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一方面充分利用学院的校级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苏州市级长江特色水产繁育技术研究中心、常熟市水生动物防疫站实验室等作为本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另一方面重视与

21、社会、企事业单位的联系,保证了学生课程见习和实习的需要。7 注重科学研究,推动学科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核心,只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才能提高现有学科的水平和地位,才能丰富现有学科的内涵,造就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并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较高水平的本科生。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关系,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鼓励广大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本科教学工作中,最终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通过科学研究,整合学术队伍,组建学术梯队,优化学科结构,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进行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氛围,促进学术队伍的凝

22、聚和成长,促使新一代学术带头人脱颖而出;通过科研平台和产学研基地的建设、科研课题的申报,组织科研团队,凝聚科研人才,形成能提升学科影响力、对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有促进的优势;通过科研课题的研究实践,锻炼人才;通过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近 4 年来,形成了发酵工程、功能蛋白、江苏特色水产和食品品质与安全等几个主导科研方向,每个主导科研方向都形成了研究团队,组建了食品检测技术、食品感官科学、食品科学等学科,这些学科点逐渐在本科教学中发挥较好的作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师目前承担各类科研项目 16 项,其中省级以上科研项目 9 项,申请专利 7 项,发表论文 134 篇。8 加

23、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几年,我们突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存疑和求异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主动获取新知识、创造性思维和工程实践的能力。我们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活动、毕业论文、各类专业比赛等,并制订了一套系统、严谨的实践教学计划。一是利用产学研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

24、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二是把课程见习、食品企业见习、专业实习11-与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列入教学计划,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安排一定的时间,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集中进行实践,并将其纳入学分制管理,安排一定的学分,以保证每名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三是注意鼓励实践能力强的学生自愿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去,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及学生的求实、创新、协作的团队精神;四是设立完善的激励与奖励机制,以量化形式对取得成绩的教师与学生给予精神与物质奖励,鼓励师生

25、积极参加各类实践与竞赛活动。为了保证实践教学活动取得实效,我们建立了导师工作制度,在新生入学的第二学期就开展宣传工作,引导学生选定导师,及早接触课题,熟悉课题,同时也熟悉专业,认同专业学习方向,拓宽知识面,加深对专业知识的领会和认知,促使学生关注地方经济及学科的发展并积极参与学科的建设,这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与智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也体现了大学人文精神之所在,使学生能够更好、更全面地发展,也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完成毕业选题、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利用常熟理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作为江苏省首批具有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培训、考核、鉴定资格的 8 个单位之一的实力与条件,对我院食品质量与安全

26、专业的学生进行广泛宣传,开展国家新职业公共营养师(中、高级)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工作,目前本专业学生中已有 211 位学生获得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在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资格培训(双证)考试中,本专业学生有 41人通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质量技术监督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举办的职业资格(食品质量检验)考试中,本专业有 84 人通过。本专业学生获得考级证书的人次数约占本专业学生总数的 80%,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此外,还鼓励本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课内外实践活动,进一步锻炼、培养其综合实践技能与素养,截至 2008

27、年底,本专业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省级奖 5 项,市级奖 6 项,校级奖 11项;本专业学生连续几年在甘肃省省高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比中获奖;截至 2009 年 11 月底,本专业就业率为 90%。参考文献:1 张瑜.应用型大学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08,12:21.2姜凤武.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应用型人才模式电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圈,2007,11:144145.蒉关键词:“红段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46(2010)24-0012-02所谓“段子”,就是一段套话、顺口溜、笑话或隐含寓

28、意的短故事。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会上广泛流传着一些淫秽、消沉、反动的段子,人们戏称为“黄段子”、“灰段子”、“黑段子”。而“红段子”就是相对于“黄段子”、“灰段子”、“黑段子”而言的,“红段子”是指在电脑、手机等媒介上传播的,具有先进性、思想性和知识性,内容健康向上、形式短小精悍、效果催人奋进的段子。1“红段子”的网络影响与定位最早对“红段子”进行有意识地开发的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分公司,该公司自 2005 年起连续举行“红段子”网络创业大赛,这产生了 2 个直接效应:一是直接培育了原本并不被广泛接受的彩信、炫铃等增值业务市场,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二是在手机网络中形成了舆情,对主流社会文化思

29、想产生了正面的影响,是对不良信息的一种矫正。从发展情况来看,开发“红段子”已经成为占领主流文化阵地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如今,“红段子”活动已拓展到全国多个省市,掀起了中国的“红色新文化运动”。北京大学谢麟振教授将“红段子”类比于美国的大片、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电视剧,寄望于“外国人见面谈天气,中国人见面讲段子”,他认为“古有唐诗三百首,今有短信红段子”。在农历 2010 年春节来临之际,有关单位召开了名为“红段子现象网络时代的中国文化精神和产业走向”的座谈会,提出要组建宏观网络文明(“红段子”)产业发展中心,重点培养和发展“百万种子选(写)手”和“千万群众选(写)手”,实现“亿万群众参与转发”的目标。另外,“红段子”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的肯定,他多次表示,“红段子 对浅谈“红段子”现象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洪涛(兰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高教研究卫生职业教育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Vol28 2010 No24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