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圈_两型社会_建设的SWOT矩阵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城市圈_两型社会_建设的SWOT矩阵分析.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10卷第 6期2008年 12月资源与产业RESOURCES&I NDUSTRIESVol?10No?6Dec?2008收稿日期:2008-07-06;修订日期:2008-11-08;责任编辑:段丽萍。第一作者简介:熊成喜(1984?),男,硕士生,主要从事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研究。E?mai:lxiongchengx i163?com资 源 产 业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建设的 S WOT矩阵分析熊成喜,陈银蓉(华中农业大学 土地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0)摘?要: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和长(长沙)株(株洲)潭(湘潭)城市群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前,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建设已正式起步,正确理解 两型社会!的内涵,认识武汉城市圈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可供参考的发展战略,为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有益探索。关键词:SWOT分析;两型社会;发展战略;武汉城市圈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464(2008)06-0037-04S WOTMATRIX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S?SAVING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IN WUHAN MEGALOPOLISXIONG Cheng
3、?x,i CHEN Y in?rong(School of LandM anagement,H uazhongAgriculture University,Wuhan 430070,China)Abstract:Wuhanmegalopolis,Changsha,Zhuzhou and Xiangtan urban group were deter m ined to be a comprehensiverefor m trial region of resources?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byNationalDevelopmenta
4、nd Refor m Comm itteeby the end of 2007.W uhan currently has officially started this construc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studies the advantages,disadvantages,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and presents a strategy to construct the resources?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inW uhan
5、megalopolis.Key words:SWOT analysis;resources?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developmetn strategy;Wuhan megalopolis1?概?述城市圈(群)(m egalopolis,又译为都市圈、大都市连绵带、大都市经济圈)是法国地理学家简 戈特曼(Gott m an J)于 20世纪 50年代提出的,在现代经济研究中具有划时代意义1。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的 9个城市的总称,是 2003年 11月 8日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大经济社会战略建设计划,包括武汉和武汉方圆 100
6、 k m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 8个中小城市,土地总面积 5?78万 k m2(图 1)。截至2007 年 底,武 汉 城 市 圈 地 区 GDP 达5 557?24亿元,占全省地区 GDP的 6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2 802亿元,占全省的 6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 556?7亿元,占全省的 63?5%;海关进出口总额 124?4亿美元,占全省的 84?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306?9亿元,占全省的 52%,是湖北产业和经济实力最集中的核心区,也是长江中游最重要的城市圈,在中部地区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功能。图 1?武汉城市圈内地理位置图资 源
7、与 产 业2008年 两型社会!是指 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其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 两型社会!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保护资源、节约资源,而是应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2?SWOT分析矩阵含义S 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是由 H Z 安索夫提出,常用于竞争分析之中,是一种能够主
8、客观准确分析和研究现状与对策的方法 2。所谓 S WOT,就是将与研究 对象密 切相关 的各种 内部的 优势因 素(Strengths)和劣势因素(W eaknesses)与外部的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和威胁因素(Threats),通过调查罗列出来,并按照一定的次序按矩阵形式排列起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而得到一系列相应的战略和策略 3。S WOT 分析法的最大优点就是抓住最能影响战略的几个核心因素进行分析4。3?两型社会!发展现状根据#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建设统计监测评价方案 中所确定的 5个一级指标和 35个二级指标,对指标数据进行综
9、合加权分析,得到湖北省、武汉城市圈各大类指数(表 1)。与 2006年相比,武汉城市圈 5大类指数均有所增长。由表 1可以看出,除资源利用情况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外,环境友好、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情况均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充分说明 两型社会!正朝着良好的趋势发展。4?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建设的S WOT分析4?1?优势分析4?1?1?基础条件优越 两型社会!的建设是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为基础,在优越的区位条件下进行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武汉城市圈位于中部地区的经济腹地,东承 长三角!,南连长株潭城市群和 珠三角!,北接 京津冀!,西启 成渝!,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我国承
10、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纽带。在城市圈内,除武汉枢纽港外,还有黄石、鄂州、黄冈、武穴、嘉鱼等一批中小港口,加上正在扩建中的天河国际机场以及建设中的沿江输油管和川气东输工程。可以说,本区是最具地域优势的城市集聚地,为两型社会的经济建设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4?1?2?综合实力显著武汉是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在经济、信息、交通、金融、文化等方面都具有极强的凝聚和辐射能力。以武汉市为中心,在周边 100 km 范围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 8个城市构成的武汉城市圈不仅是湖北产业和生产要素最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中部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截至 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地区
11、GDP达5 557?24亿元,占湖北省 GDP 的 60?7%。武汉城市圈也是中部地区最大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地,并日渐成为以光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城市圈不仅拥有世界 500强投资企业 69家,还拥有一批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专业和综合商品交易市场。城市圈产业发展更加科技化,逐步与世界先进企业接轨,在不断吸收国外先进企业发展经验的同时,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4?1?3?综合资源丰富,科技含量高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提高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多样化发展,更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1)武汉城市圈拥有丰富的科技和人力资
12、源。区内有科研院所 59所,在校大学生 92万人,位居全国第二;拥有院士 48名,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14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 11个,国际级生产力研究中心 3个,科研实力位居全国第三。这为科学技术的提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基础。2)武汉城市圈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为城市圈 两型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生产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不仅能够保证城市圈未来的经济发展,更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表 1?湖北省、武汉城市圈各大类指数比较大类权数湖北省武汉城市圈2007年比上年增减2007年比上年增减武汉城市圈指数
13、比湖北省增减资源利用2017?190?8616?480?84-0?71环境友好2521?671?2121?890?700?22科技创新107?920?218?450?180?53经济发展2519?130?5019?820?500?69社会进步2016?160?7816?701?190?54合?计10082?073?5783?343?411?2738第 6期熊成喜等: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建设的 S WOT矩阵分析?3)旅游资源丰富。本区景色秀丽,人文荟萃,享誉内外的有武汉的黄鹤楼、东湖、归元寺,黄冈的东坡赤壁,鄂州的梁子湖,咸宁的温泉等,为城市圈发展无污染的第三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未来经济从
14、 污染型!向 环保型!的转变奠定基础。4?2?劣势分析4?2?1?圈内中心城市的综合辐射和影响力不突出作为武汉城市圈中心城市的武汉,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发展落后于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据200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武汉综合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 26位 5。可见,作为中心城市,武汉自身发展滞后,作为圈内增长极的作用并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进而影响城市圈整体功能的发挥。4?2?2?圈内发展不平衡武汉城市圈内的城市首位度高达 7?68,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57)、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63)高很多 6。2007年,孝感、黄冈、咸宁 3市的人均 GDP比全省平均水平低 4 748 10 033元,其
15、中黄冈只有全省的 38%。除武汉市外,其他 8市的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均低于全省 1 036元的平均水平,孝感、黄冈、仙桃、天门均在 400元以下,最低的仅 157元(天门)。充分说明,尽管首位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很强,但区域内其他城市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直接导致圈内发展的不平衡。4?2?3?圈内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武汉城市圈内的城市,除武汉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高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外,其余 8个城市几乎都是以第二产业为重,而且大部分以机电、纺织、食品、建材为主。这充分说明,现阶段圈内城市经济多处于工业化初期,资源利用仍然处于粗放利用阶段,依旧存在 先开发,后治理!的现象。由于圈内各
16、城市的第三产业均不发达,特别是金融、信息等服务水平不高,导致城市圈内各城市的职能特色不明。同时,各城市的支柱产业由于受行政区划限制和传统计划经济、信息交流贫乏,经济来往不频繁的影响,导致产业结构多有雷同,重复建设严重,资源浪费,城市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缺乏应有的机制。4?2?4?环境污染的程度相对较重 两型社会!的建设强调资源的节约利用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在城市未来的发展中,要做到 开发与保护并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目前,武汉城市圈内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相当大,因资源开发导致的水污染、酸雨污染、土壤面源污染、有机物污染、大气污染和环境噪声污染还比较严重,而且环保投入相对不足,环境保护欠账
17、较多,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压力较大。4?3?机遇分析4?3?1?国内良好的政策环境首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 中部崛起!战略,这是继 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旨在统筹区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其次,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第三,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也是湖北省委、省政府,武汉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重要举措。这些战略与措施无疑对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的
18、建设提供了良好、稳定的政策环境与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4?3?2?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国外的高度关注随着武汉经济的高速发展,武汉经济圈也成为中央大力扶持的对象和各方高度关注的焦点。十一五!期间,铁道部计划投资 1 000亿元,其中武汉就占了500亿元,现在 3大火车站都在新建或改造扩建中。天河机场第三航站楼一旦完工,年吞吐量可达 4 000万人次。将来更多途经武汉的高速公路要建成通车,武汉中部交通枢纽地位将更加突出。同时,在试验区获得批准后,国内外企业的目光都汇聚在武汉,将为城市圈的建设汇集越来越多的资本。4?4?挑战分析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实践意味着武汉城市圈未来发展不可能沿袭传统的粗放型发展的
19、道路。两型社会!的建设关键在于资源的节约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武汉城市圈未来的发展不仅面临经济的稳定发展问题,更面临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问题的挑战。如果把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把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有机统一起来,势必给城市圈 两型社会!未来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更多、难度更大的目标。2)外部环境压力巨大。相比东部地区的先发优势,东部地区市场化水平、非国有经济指数相对较高,而且意味着全球化进程领先。他在两个市场的资源配置方面开辟出的路径会推动他实现新的经济转型,逐渐从粗放利用向集约利用转变,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而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刚刚起步,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资源利用粗放,无法与东部
20、地区相提并论,未来的发展存在巨大的压力。4?5?战略选择分析通过逐一分析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后,形成不同的战略组合,最终得到的 S WOT 分析矩阵见表 2。在未来的发展中,要充分认识自己的不同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发展战略,做到以优补劣、扬长避短。5?对策建议5?1?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环境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逐步转变政府调节资源为市场调节资源,更有效的节约利用资源;将能够由行业协会行使的管理职能尽快转移给行业协会;各级政府应把主要精力放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
21、共服务上来;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促进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清理和规范收费行为,减轻企业负担,建立企业经营环境保护机制;加强城市间政府服务职能的协调沟通,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39资 源 与 产 业2008年表 2?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的 S WOT分析矩阵优势(S)基础条件优越综合实力显著综合资源丰富,科技含量高劣势(W)圈内中心城市的综合辐射和影响力不突出圈内发展不平衡圈内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程度相对较重机遇(O)国内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家大力扶持和国外的高度关注SO 战略:依托铁路、水路、陆路上的优势,积极发展已有的优势产业;
22、有效整合资源、科学规划;优先发展光电子信息业、现代制造业、现代物流业、绿色农业四大产业;充分利用科学 技术,走新 型产业 化道路。WO战略:建成以武汉为中心的城际铁路网,对各城市港口进行合理分工,激活资源存量,实现错位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经济的转型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走资源节约型道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按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选择支柱产业和产业发展重点,避免资源的重复开发。挑战(T)节约资 源、保护生态环境外部环境压力巨大ST 战略:加大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建立由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成的研发平台;在关键技术、重点项目和核心企业的发展上寻求突破;扶持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大力发展 清洁
23、型!的第三产业。WT战略:进一步转变观念,从思想认识上打破行政垄断和地区分割;加强区域市场法规建设,规范市场秩序;各城市相互协作,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优化圈内资源配置,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产业集群,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沾。5?2?加快武汉发展,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两型社会!的建设需要一个中心城市,有中心,才有凝聚力和集聚功能。在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作为龙头,武汉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武汉为中心,通过一系列配套与改革措施,消除现有的体制与机制障碍,充分发挥武汉的核心龙头作用,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尽快缩小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达到资源和
24、人口的协调发展。5?3?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结合武汉现有的优势产业及未来重点规划的发展方向,重点培育若干支柱产业。对武汉的优势产业中实力较强的企业,支持其在市场机制下对城市圈同行业企业进行优化重组,形成若干规模较大、具有相当市场份额和市场影响力的行业龙头,并以这些行业龙头为主体,拉动相关行业与之形成配套,将武汉不具比较优势和不适合在武汉城区发展的相关配套产业向周边 8市转移。城市间要及时沟通,对拟新增投资发展的产业,根据城市圈发展规划,引导各市依托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努力做到产业发展与地域环境相协调,与自然环境承载力相适应,避免资源的重复开发和利用。5?4?
25、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建立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要求,也是实现发展经济与防治污染、保护环境 双赢!的必然选择。目前,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重工业比重较大、耗能相对较高。要解决这一问题,应该做到:%要重视矿产资源、水资源、废弃物以及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不断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扩大循环经济规模;&要坚持科技进步与淘汰落后相结合的方针,积极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以节能降耗和减排为突破口,加快冶金、石化、电力、建材等重点行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最终达到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
26、持续发展的目的。6?结?语武汉城市圈大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展开,武汉经济社会发展所蕴含的巨大机遇已迎面而来。要抢抓机遇,克服困难,提高武汉城市圈的综合承载能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两型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有转变发展观念,在准确分析不同时期所面临的形势下,设计出各种生态友好的政策,并借助强大的制度能力把他们推行下去,才能真正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结构与发展方式,引导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由于 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缺乏固定的衡量标准,文章仅仅从武汉城市圈 两型社会!建设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 4个方面进行静态分析,没有对 两型社会!的建设与未来目标之间存在的
27、差距进行分析,这在以后的研究中将会做进一步的探讨。参考文献 1?龚经海?城市圈(群)理论及其对我国城市化的借鉴 J?湖北财税:理论版,2003(5):19?22 2?杜明奎.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 S WOT 分析?以甘肃省河西地区为例 J.开发研究,2008(2):100?103 3?郭秀君,林春.浙江裕华木业有限公司的 S WOT 分析及其发展策略 J.改革与战略,2007(S1):97?101 4?李凤华,李晓东,唐伟,等.吐鲁番葡萄沟风景区旅游发展的S WOT分析和开发对策研究 J.资源与产业,2007,9(2):59?63 5?倪鹏飞,侯庆虎,王有捐,等.2008: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 No.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6?王艳.武汉城市圈的功能联系与结构优化 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4):50?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