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辅音群的优选论分析_阎丽莉.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辅音群的优选论分析_阎丽莉.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收稿日期:2003-07-15作者简介:1.阎丽莉(1978-),女,河南沈丘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蔡金亭(1973-),男,山东淄博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讲师,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对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辅音群的优选论分析阎丽莉1,蔡金亭2(1.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六系;2.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三系,河南 洛阳 471003)摘 要:本研究以优选论为框架研究了说汉语普通话的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辅音群的情况。研究发现:无论从学习者的角度还是从读音情况的角度,与母语中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相比,学习者习得英语辅音群经过了标记性制约条件的降级。关
2、键词:英语辅音群;优选论;制约条件排列等级;二语习得中图分类号:H31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22X(2004)01-0070-05Acquisition of English Consonant Clustersby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An OT ApproachYAN L-i li1,CAI Jin-ting2(1.Department Six,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2.Department Three,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Luo
3、yang,Henan Prov.,471003,China)Abstract:T his paper is a report of the study on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consonant clusters by Mandarin Chinese learners ofEnglish within OT framework.It was found that either from the angle of learners or from that of productions,the acquisition processunderwent the
4、 demotion of markedness constraints,as against the hierarchy of constraints that characterizes the learnersp nativelanguage.Key words:English consonant clusters;OT;hierarchy of constraint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0.引言由 Prince 和 Smolensky 提出的优选论(Opt-imality Theory 简称 OT)已应用到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 研究。在 OT 母语 习
5、 得 研究 中,Tesar&Smolensky(1993)提出了制约条件降级演算系统(Constraint Demotion Algorithm 简称 CDA),认为母语习得经过了制约条件的降级。有关OT 二语习得,意见尚有分歧:有的认为它与母语习得相似,也经过制约条件降级;有的却对 CDA 解释二语习得现象提出质疑。究竟 CDA 能否解释二语习得现象,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国内尚无这方面的研究。有鉴于此,本研究拟通过对说汉语普通话的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辅音群的优选论分析,来检验 CDA 对二语习得的解释力。1.研究背景111 OT 母语习得及二语习得有关 OT 框架下的母语语
6、法初始状态主要有两种观点:(1)制约条件按一定顺序排列;(Adam,2002)(2)制约条件未经排列。(Tesar&Smolensky,1993)OT 框架下的二语习得的起点是母语习得的终点,即母语语法。(Uffamann,2002)虽然先前研究在语言习得初始状态上尚有争议,但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的过程本质上相同:即都经过制约条件的重新排列。(Uffamann,2002;Adam,2002)母语习得中制约条件是降级的,如上文提到的 CDA,其基本观点如下:(1)发展中的语法是根据目的语输入所提供信息的重构过程;(2)该过程由错误驱动;(3)学习者语法决定了关键的制约条件等级排列的不同,因此使得学
7、习者语法不能容纳语言的输入从而进行重构;(4)发展中语法的重构过程是制约条件降级第 27卷 第 1期2004 年 1 月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Vol.27 No.1Jan.2004的过程。由此可以假设:二语习得过程也要经过制约条件的降级。关于制约条件的降级,也有两种观点:(1)标记性制约条件和忠实性制约条件都降级;(Tesar&Smolensky,1993)(2)只有标记性制约条件降级。(Smolensky et al,2001)基于相关研究,本文作者认为,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的过程本质上相同,即习得过程是
8、标记性制约条件降级的过程。112 英汉语有关辅音组合的制约条件等级排列有关汉语音节结构的研究表明,汉语普通话音节没有辅音群,音节首或音节尾只允许出现一个辅音。(林燕慧,1989)英语则不同,英语音节首最多可连续出现 3个辅音,音节尾最多可连续出现 4 个辅音。(Major,1994:662)基于先前研究对英汉语音节结构的分析,本文运用下列制约条件来说明英汉语有关 辅 音 组合 的 制 约 条件 的 等 级 排列:a1*COMPLEXONS(*复杂音节首音);b1*COMPLEXCOD(*复杂音节尾音);c1DEP-IO(反插音);d1MAX-IO(反删音);e1IDENT-IO(一致)。这些制
9、约条件可归纳为两项相互冲突的制约条件:忠实性制约条件(Faithfulness constraints)和 标 记 性 制 约 条 件(Markedness constraints)。DEP-IO,MAX-IO 和IDENT-IO为 忠 实 性 制 约 条 件;*COMPLEXCOD和*COMPLEXONS为标记性制约条件。(详见 Kager,1999)本文以/Clint/klint/0 和 英译汉 语词/克 林特/k lint/0 为例来说明英汉语有关辅音组合的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表 1.输入项/klint/表 2.输入项/k lint/表 1 表明英语中制约条件的排列为:DEP-IO,MA
10、X-IO,IDENT-IO *COMPLEXCOD,*COMPLEXONS。表2 表明汉语中制约条件的排列为:*COM PLEXCOD,*COMPLEXONS DEP-IO,MAX-IO,IDENT-IO。113 相关研究回顾此前已有诸多文章对 OT 进行了介绍和解释,如Archangeli&Langendoen(1997)、Kager(1999)、王嘉龄(1995)、李兵(1998)、宫齐(2000)。国内有许多研究运用 OT 对自然语言现象进行了分析,如钟荣富(1999)、马秋武(2001)。还有研究把 OT 运用到语言习得的研究,如 Davidson(1997)、Hayes(1997)、
11、马秋武(2003)。2.研究方法211 研究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两个问题:(1)怎样用 OT 分析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辅音群的情况?(2)说汉语普通话的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辅音群是否经过标记性制约条件的降级?212 受试6 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参加了本实验,实验前他们已接受了一学期的英语语音训练。213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为笔者设计的 172 个单词或短语,这些单词或短语中的单词含有音节首为 2 或 3 个辅音,音节尾为 2、3 或 4 个辅音的辅音群,如/thefunny dwarf 0 等。大多数短语从初中英语教材第一册中 挑 选,有 些 是笔 者 设 计,另有 一 些 如/chin
12、tzed0 等包含 4 个辅音的辅音群的单词是从因特网上语音训练的材料中摘选。录音时使用的工具是录音笔(voice pen),它比普通的录音机及其类似设备更方便,体积小,不会引起注意,且音质清晰,所以更能得到受试的真实读音。214 实验步骤和语料分析本实验包括以下 3 个步骤:(1)实验前告知受#71#第 1期阎丽莉,蔡金亭 对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辅音群的优选论分析 试做一个读音游戏,读音结果不作为考试成绩。受试经过 5分钟的准备后,朗读所给的材料,研究者对受试读音进行录音。(2)把声音材料转写成文字材料,并对学生的读音情况进行分类和标注:其中正确 读 音 标 为 R(right),错 误 读
13、音 标 为 W(wrong),未读的音标为 S(silent)。误读音又分为4类:插音(epenthesis)标为 W1,删音(deletion)标为 W2,替 换(substitution)标 为 W3,转 位(metathesis)标为 W4。在转写标注过程中同时标出了受试读错的音。(3)把转写的文字材料建立成一个小型语音语料库,用 ConcApp 610 语料库分析软件对标注的语料库进行检索,得出学习者朗读辅音群时出现的各类情况的数量和所占的百分比,用OT 对结果进行分析。3.研究结果311 总体情况 表 3.受试英语辅音群读音的总体情况受试类型123456合计百分比W123884950
14、48444023910%R4875707886844414217%S19534438441891813%N172172172172172172103210010%表 4.受试英语辅音群误读情况受试类型123456合计百分比W16046221715181784413%W23931162227161513716%W324111111610731811%W40000000010%N123884950484440210010%表 3 说明,受试经过一学期语音训练后,对英语辅音群的读音出错率仍然很高(3910%),仅次于正确率(4217%),遇到生词时,常采用回避策略(1813%)。表 4 说明,误读情
15、况中,插音类错误(W1)最普遍(4413%),其次为删音类错误(W2)(3716%),替 换类 错 误(W3)也 较 常见(1811%)。本实验中没有出现转位现象(W4)。312 个体差异如表 3、4 所示,6 名受试同时也存在个体间差异,如受试 1 和 2 几乎读完了所有词条。受试 1 读错的情况(123 例)远高于读对的情况(48 例),具体来讲,W1(60 例)也高于读对的情况(48例)。误读情况中,受试 1、2、3 和 6 都是 W1最多,其次是 W2和 W3;而受试 4 和 5 是 W2最多,其次是 W1和 W3。就各类读音情况而言,W1在个体差异上表现较为明显,受试 1 和 2 犯
16、错误较多,其他受试犯错误较少。4.对结果的优选论分析及讨论411 从学习者的角度来分析41111 总体趋势学习者朗读英语辅音群的 3 类错误分别违反了相应的制约条件。W1违反了 DEP-IO;W2违反了MAX-IO;W3违反了 IDENT-IO。W4没有出现,本文对此不做讨论。在学生的读音中,正确率最高(4217%),受试 读 对 的 词 条 中,*COMPLEXCOD和*COMPLEXONS居等级排列之末;虽然这两项标记性制约条件在学生错误的读音中居等级之首,但它们所占的比例较低。因此它们在学习者的读音中仍居等级排列之末。数据表明,说汉语普通话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辅音群的读音中制约条件的排列等
17、级为IDENT-IO MAX-IO DEP-IO*COMPLEXCOD,*COMPLEXONS。总体上,忠实性制约条件 IDENT-IO,DEP-IO 和 MAX-IO 统治标记性制约条件*COMPLEXCOD,*COMPLEXONS。与英汉语中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相比,它趋向于英语中制约条件的排列顺序。与汉语的有关辅音的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相比,标记性制约条件*COMPLEXCOD和*COMPLEXONS降级了,即由不被统治的地位降到被忠实性制约条件统治的地位。从总体趋势上,这为 CDA 解释二语习得现象的可行性提供了证据。41112 个体特点表 4 表明,受试 1、4、5 表现出自己的特点。受
18、试 1 的读音情况为:W3的数量为 24,W2的数量为 39,读对的数量为 48,W1的数量为 60。由此我#72#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 年 们可得出受试 1 英语辅音群的读音中制约条件的排列顺 序 为 IDENT-IO MAX-IO*COM PLEXCOD,*COMPLEXONS DEP-IO。如:受 试 1 把/judged/d d d/0 读作/d d id/0,用优选表分析如表5。表 5.输入项/d d d/0 受试 4 和 5 的 W3的数量分别为 11 和 6,W1的数量分别为 17 和 15,W2的数量分别为 22 和27,读对的数量分别为 78 和 86。由此我们可知受
19、试 4和 5的英语辅音群的读音中制约条件的排列顺序 是 一 致 的,即 IDENT-IO DEP-IO MAX-IO *COMPLEXCOD,*COMPLEXONS。如:受试 4 和 5都把/judged/d d d/0 读作/d d/0,分析如表6。表 6.输入项/d d d/0 尽管这些受试读音中制约条件的排列与总体趋势即IDENT-IO DEP-IO MAX-IO *COMPLEXCOD,*COMPLEXONS有所不同,但他们习得英语辅 音群 的过程 中仍 经历 了标 记性 制约 条件*COMPLEXCOD和*COMPLEXONS的降级。这说明受试的个体差异没有改变总体趋势。412 从读
20、音情况的角度来分析41211 读音正确如上所述,所有受试英语辅音群的读音正确率最高。正确的读音与英语本族语讲话者没有差别。其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同目的语英语中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分析略)。41212 插音类错误W1类错误是学习者读英语辅音群时最容易犯的错误。下面以受试 2 对/friend0 的读音/furend/为例进行分析。表 7 的分析结果表明,学习者 W1类错误各制约条件排列顺序为 IDENT-IO,MAX-IO *COMPLEXONS,*COM PLEXCOD DEP-IO。表 7.输入项/frend/0 41213 删音类错误 W2类错误也是学习者常犯的错误,尤其当音节尾包含 2 个
21、以上辅音的辅音群时。如:所有受试都把/depths/dep s/0 读成了/deps/,表 8 对此的分析结果说明,学习者的 W2类错误中各制约条件的排列顺序为 IDENT-IO,DEP-IO*COMPLEXONS,*COMPLEXCOD MAX-IO。表 8.输入项/dep s/0 41214 替换类错误#73#第 1期阎丽莉,蔡金亭 对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辅音群的优选论分析 W3类错误也较常见。大多受试都把/help/help/0 读成了/he up/,即把辅音/l/替换为双元音/u/,表 9 对此的分析结果表明,学习者 W3中各制 约 条 件 的 排 列 顺 序 为 DEP-IO,MAX-
22、IO*COMPLEXONS,*COMPLEXCOD IDENT-IO。表 9.输入项/help/0 通过以上对各类读音情况的优选论分析发现:与母语中的制约条件的排列相比,学习者都经过了标记性制约条件*COMPLEXONS和*COMPLEXCOD的降级。5.结束语本文在 OT 框架下研究了说汉语普通话的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辅音群的情况。研究发现:学习者英语辅音群的读音中,正确率较高,错误率较低。学习者的误读情况主要有插音、删音和替换。它们分别违反了忠实性制约条件 DEP-IO、MAX-IO 和IDENT-IO。本文从两个角度对结果进行了优选论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从学习者还是从读音情况的角度,与母语
23、中有关辅音的制约条件等级排列相比,学习者习得英语辅音群经过了标记性制约条件的降级。本研究为 CDA 解释二语习得现象提供了证据,并对今后的研究有以下启示:(1)OT 不仅可用来解释自然语言和母语习得现象,也可解释二语习得现象;(2)今后的研究可以较大的规模从中介语不同的发展阶段研究二语习得现象。参考文献:1 宫齐.优选理论在音系、词法和句法研究中 的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69-72.2 李兵.优选论产生、基本原理与应用 J.现代外语,1998,(3):71-91.3 马秋武.OT 语法的可学性 J.外国语,2003,(5):18-26.4 王嘉龄.优选论 J.国外语言学,1
24、995,(1):1-4.5 钟 荣富.优选 论与 汉语的 音系 J.国 外语 言学,1995,(2):1-14.6 Adam,G.From Variable to Optimal Grammar:Evi-dence from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ChangeD.Ph1D1dissertation,Te-l Aviv University,2002.7 Archangeli,D.&D.T.Langendoen(eds.).Optimali-tyTheory M .Oxford:BlackwellPublishers Ltd,1997.8 Hayes
25、,R1L.Re-ranking stages in OT analysis of JapaneseasasecondlanguageA/OL .http:/www1cla1sc1edu/LING/cwpl/CWPL-1-1/Hayes-pa-per1pdf,1997.9 Kager,R.Optimality T heory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10 Lin Yanhui(林燕慧).A utosegmental Treatment of Seg-mental Process in Chinese Phonology D.Ph.D.disserta
26、-tion,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1989.11 Major,R.C.Chronological and Stylistic Aspect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f consonant clusters J.Lan-guage learning 4414(1994):655-680.12Ma Qiuwu(马秋 武).Interaction ofConstraints onMandarin Syllable Structure D.Ph1D1dissertation,Beijing Normal Universi
27、ty,2001.13 Prince,A1&P1Smolensky.Optimality Theory:Con-straint Interaction in Generative Grammar M.NewBrunswick,NJ:Rutgers University Center for CognitiveScience,1993.14 Smolensky,Paul,Lisa Davidson and Peter Jusczyk.Theinitial states: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and experimentalexplorations of Richness
28、 of the Base A/OL.ROA-435,http:/roa1rutgers1edu,2001.15Tesar,B1&P1Smolensky.The learnability ofOpti-mality Theory:an algorithm and some basic complexity re-sults.Technical Report CU-CS-678-93,Computer ScienceDepartment,University of Colorado,Boulder A/OL.ROA-2,http:/roa1ruters1edu,1993.16 Uffmann,C.Optimality in L1 acquisition,L 2 acqui-sition andCreole For mation A/OL.http:/staf-fwww1un-i marburg1de/uffmann/UQAM1pdf,2002.(责任编辑 严辰松)#74#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