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基尼系数的中国行业工资差距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S基尼系数的中国行业工资差距分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2 7 卷第5 期2 0 1 0 年5 月统计研究S t 丑l i s t i c 叠lR e s e r c hV 0 1 2 7 N o 5M a y2 0 1 0基于S 基尼系数的中国行业工资差距分析。洪兴建内容提要:针对行业工资数据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个S 基尼系数变化的分解模型,说明了导致s 基尼系数变化的三个因素:工资水平变动、行业排序变化以及职工在不同行业之间的流动。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行业工资差距的扩大趋势非常明显,其中工资增长的非均衡性与行业排序变化是导致行业间工资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而职工流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扩大,但是近期职工流动缓解工资差距的效果逐步
2、减弱。为了有效控制行业问工资差距的扩大,一方面需要着力解决工资水平增长的不合理差异,另一方面要完善劳动力市场,推动劳动力在不同行业之间正常有序流动。关键词:行业间工资差距;S 基尼系数;分解中图分类号:C 8 1 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2 4 5 6 5(2 0 1 0)0 5 0 0 1 8 一0 7I n t e r-i n d u s t r yW a g eD i f f e r e n t i a l si nC h i n a:B a s e do nt h e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o fSG i n iC o e f f i c i e
3、 n tH o n gX i n g j i a nA b s t r a c t: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d a t ao fi n d u s t r yw a g e,t h i sp a p e rp u t sf o r w a r da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a p p r o a c ho fw a g ed i f f e r e n t i a lc h a n g eb a s e do nSG i n ic o e f f i c i e n t,a n de x p l a i n st h et h r e ef a
4、 c t o r s:i n c o m eg r o w t h,r e-r a n k i n ga n dl a b o rs h i f t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i n c o m eg r o w t ha n dr e-r a n k i n gl e a dt ot h ei n c r e m e n to fw a g ed i f f e r e n t i a l,w h i l el a b o rs h i f ta l l e v i a t e st h ei n c r e m e n to fw a g ed i f
5、 f e r e n t i a l s H o w e v e r,l a b o rs h i f ti sw e a k e n e di nr e d u c i n gi n t e r i n d u s t r yd i f f e r e n t i a lr e c e n t l y I no r d e rt or e g u l a t ei n t e r-i n d u s t r yw a g ed i f f e r e n t i a lm o r ee f f e c t i v e l y,w es h o u l dn o to n l ye l i m
6、 i n a t ew a g ei r r a t i o n a l i t ya m o n gi n d u s t r i e s,b u ta l s oi m p r o v el a b o rm a r k e t sa n dp r o m o t el a b o rm o b i l i t y K e yw o r d s:I n t e r-i n d u s t r yW a g eD i f f e r e n t i a l;SG i n iC o e f f i c i e n t;D e c o m p o s i t i o n一、引言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
7、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对收入对象划分标准的不同,收入差距可以表现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本文指不同行业之间的工资差距)、阶层差距等多种形式,而在这些表现形式中,行业差距的地位和影响力是非常突出的。行业差距不仅是收入差距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是影响其他方面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应该高度重视行业差距在调节整个收入差距中的重要作用。研究中国收入差距的文献非常多,行业差距也引起了部分学者关注。对于中国行业工资差距的具体表现,大多数学者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十几大类行业进行分析,一些显现的结论有: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职工收入差距过大,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之间的职工收入差距较大,
8、知识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跟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职工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我国行业间差距的原因比较复杂,行业垄断是其中一个最重要因素。,也有学者将技术进步1、市场化程度差异1 以及政府优先发展行业的意愿1 等归结为行业间工资差距的原因。罗楚亮和李实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居民收入分配失衡的测度方法研究(0 7 C T J 0 0 8)的部分研究成果,同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大规模数据调查的基尼系数理论研究”(7 0 6 7 1 0 9 3)、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和浙江工商大学青年人才基金的资助。万方数据第2 7 卷第5 期洪兴建:基子S 基尼系数的中国行业工资差距分
9、析1 9(2 0 0 7)利用我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对行业平均收入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受教育程度对行业人均工资有显著影响,行业竞争程度与人均工资呈负相关,并且专业化程度越高的行业其人均工资相对较高p 1。但是就目前来说,行业差距的研究方法还存在一些欠缺,集中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多数文献仅仅利用某个单一指标度量行业间差距,比如极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或泰尔(T h e i l)指数等,而单一指标反映的最终结论是不可靠的,因为不同指标的性能不一样,它们测度的结果可能存在不一致。其二,很多文献仅仅根据某个年份的微观数据探寻行业差距的影响因素,或者依据不同年份某个差距指标的数值判
10、断行业差距的变动趋势,这些研究很有必要,但还不充分。因为不同年份行业位次的转换以及职工在不同行业之间的流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静态行业差距和年份差距的简单对比没有太大意义。从行业差距的动态变化来看,不同行业工资(一般指收入)水平的非均衡变化诚然是造成行业差距变动的最重要原因,但是行业排序变化以及劳动者在不同行业之间的流动都将影响行业差距(特别是行业长期差距),因此对于行业工资差距来说,将其变化分解为工资水平变动、行业排序转换以及职工在不同行业之间的流动等三个因素的影响,是非常必要和有意义的。本文在借鉴和推广J e n k i n s和K e r m(2 0 0 6)C 6 方法的基础上,对我国行
11、业差距的变化及上述三个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进行分析,从另一个角度较为全面地反映我国行业差距。二、S 基尼系数变动的一个分解模型(一)基尼系数的不足与S 基尼系数在众多测度收入差距的指标中,基尼系数由于较好的性能和直观的解释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基尼系数存在一个缺陷,即不满足转移敏感性(T r a n s f e rS e n s i t i v i t y)公理。该公理的含义为:在一个收入分布中,在其他收入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任何从较高收入者(捐赠者)向较少收入者(接受者)的收入转移,都将降低收入不平等,而且在捐赠者和接受者收入差异一定的情况下,接受者的收入水平越低,收入不平等降低的程度越大。例如,
12、一个收入分布为(1,3,7,9,1 3),在只发生一次收入转移时,一种是1 3 转移1 给7,另一种是9 转移1 给3,虽然都降低了收入差距,但后者降低的程度应该更大。转移敏感性要求测度收入差距时更加关注低收入者,这与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是一致的。遗憾的是,基尼系数并不满足这个公理。基尼系数的几何解释见图1,它等于绝对平均线和洛伦茨(L o r e n z)曲线所围成面积的2 倍,即G,1=I2 仃一三(仃)d 刀,其中仃和(仃)分别表示收J 口人按从低到高排序后的某个人口累计比重及对应的收入累计比重。因为7 r L(仃)表示的是仃分位点处的收入赤字(指相对于人口份额的收入份额不足),所以基尼系
13、数就是将所有分位点的收入赤字简单加总,这也正是它不满足转移敏感性公理的原因。根据转移敏感性公理,收入分布的较低分位点应该比较高分位点赋予较大的权重,因此K a k w a n i【8J,D o n a l d s o n、W e y m a r k 一1 以及Y i t z h a k i【l 刮分别提出了改进的方法。虽然他们是从不同角度对不同形式的基尼系数所做的改进,但实质相同,改进后的一般形,l式为G(1,)=I 仃一(订)后(7 r,t,)d 仃,其中权重d ok(仃,9)=(1,一1)(1 一仃)”2,参数y 1。因为权重只含有一个参数,D o n a l d s o n 和W e y
14、 m a r k 称之为单参数基尼系数(S i n g l eP a r a m e t e rG i n iI n d e x),后来简称S 基尼指数。由于a k(仃,1)I d c r=一p(y 1)(y一2)(1 一仃)3,所以当1 9 0,表示收入分布中越高的位置在收入差距测度中所占的权重越大;当9 2 时,孤(仃,矽)d T r 2。实证分析时,我们可以选择少数几个具有一定区分度的9 值进行测度,以克服单一指标测度的缺陷,一定程度上提高实证结论的稳健性。(二)S 基尼系数变动的一个分解模型1 收入分布基准组的概念。假设所有收人数据被分为k 组,其中第i 组的人均收入、人口份额和收入份
15、额分别为x;、P;和P;,不妨假定x。x 2 x k,令竹i 表示收入按从低到高排序后第i 组的累计人口份额,即1 T;=P。+P:当然接受者的收入不能超过捐赠者。这段话其实就是屁古一道尔顿转移(P i g o u D a l t o nT r a n s f e r)公理阐述的内容,它是收入差距测度的基石。任何违背该公理的测度指标都应被排除。万方数据2 0 统计研究加l O 年5 月1刊洛伦茨曲线b)1 0 0笏0耳l图1 基尼系数的几何解释+P;,那么S 基尼系数为3:G(移):I+孚(1 一仉)。一(1-仃i-。)”(1)乞 A由于总人均收入p=乏菇以,因此堕P l=P 鬲i X i:兰
16、:,式(1)可以化为p孤Pc=妻等+煮扣训9 卅仉,=罗!h+(1 一吼)。一(1-仃f 一,)9(2)=L p I+(1-I r。)一(1 一仉一。)。(3)”锻式(2)说明S 基尼系数可以看作各组相对收入x i I 山的加权总和,其中第i 组相对收入的权数为埘;=P i+(1 一仃i)。一(1 一丌川)。,且yt l,;=Oo 设手i=1 一仃;一I,贝0埘i。P+(1 一仃一l P i)9 一(1 一仃i I)。=P;+(f;一P i)”一f:(4)其中0 P;1,0 2 时,(f)=蟮”1 0,”(f)=t I(口一1)f”2 0,表明),(孝)是一个大于0 的增函数;又因为f 0,1
17、 时,Y(手)0,2 ,因此在(o,1)内存在某点,当f:”手时,()0;而当彰手时,Y(彰们)1,从而埘;0。由于=l 一仃,磊与组数呈反向变化,即组数越少,f;越大,因此存在某组,当i _ 时,埘,0;而当i 时,伽,0,我们将第_ 组称作基准组。基准组的意义在于,当低于基准组的相对收入增加时,S 基尼系数将下降,而基准组以上组的相对收入增加时,S 基尼系数将增大。因而收入变化后,如果低收入组增长得更快,收入差距将下降,这样的收入增长通常被称为有利于贫困阶层(p r o p o o r);反之,若高收入组增长得更快,收入差距将扩大,常称之谓有利于富裕阶层(p r o r i c h)。2
18、S 基尼系数变动的一个分解模型。式(3)表明S 基尼系数的数值取决于三组向量,即收入水平向量X=(菇。,菇:,石。)、位次向量屁=(厂I,2,“)和人口份额向量P=(P。,P:,P。),因而参数为l,的S 基尼系数可以记作G,(x:R,P),其中向量R 主要影响式(3)中的累计人口份额仃;。由于各组相对收入的权数由相应的排序和人口份额决定,因此可将权数埘;记为埘“(R,P)。设x,=(和,稚,靠),弓=(0,像,0),只=(p,1,如,p。),其中J=0(表示基期)或1(表示报告期),则报告期s 基尼系数与基期S 基尼系数的差额为A G。=G,(X。,R l,P 1)一G,(X o,R o,P
19、 o)=士埘“(R。,P。)一弋 l l J。(R。,P o)2 X l i P l i2 X o p O i=(民只)一(民尸o)i 2 I x E t)o ii。1 夕X o i P o ia C,,(舯+(R 只)一(民只)i 一2 算l 拂fi=I 夕x u P o+(R 只)一(尺。只)i“2 石p“i。1 夕菇l 拂厶(尸)(7)t一其中c,(x。,R。,P o);埘“(晚,h 12 菇I i P o lI-P o),G,(x。,R,P o)暑 他;(尺。,P o),分b 1 乞g l l P o i别表示两个集中指数(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I n d
20、e x),前者表万方数据第2 7 卷第5 期洪兴建:基于S 基尼系数的中国行业工资差距分析2 1 示在各组排序与人口份额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按照报告期收入水平计算的收入差距;后者则表示报告期收入和排序依据基期人口份额计算的收入差距。式(7)表明,S 基尼系数的变化可以分解为三项之和。第一项A G,(x)是在各组排序和人口份额固定在基期的条件下,由于各组收人水平变动导致的S基尼系数变化,它主要是由于收入增长惠及各组的程度不一致造成的。如果收入增长还导致了某些组的排序变化,那么排序变化也将影响收入差距,第二项G,(R)就反映了这种影响。就行业差距来说,该项数值越大,说明行业排序变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越
21、大。第三项A G。(P)则表示在各组收入水平与排序固定在报告期条件下,由于各组人口份额变化导致的收入差距变动,该项数值纯粹是由各组人口份额变动造成的。对式(7)作三点说明:第一,如果各组收入份额没有变化,那么该式等同于J e n k i n s 和K e r m 的结果。第二,分析多因素现象的动态变化时,如何确定单个因素的影响程度非常棘手,这类似于统计指数体系分析中如何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时期,本文主要依据三个因素的逻辑关系确定合适的时期。就收入差距的变化而言,首先应该源于各组收入水平的变化,收入水平变化的直接后果是各组位次的变动,最后才是职工在各组之间可能的流动。因而式(7)的分解形式及其每一项
22、的实际意义都比较明确。第三,当A G,(X)或A G,(P)小于0 时,分别表示仅仅收入水平变动或人口份额变化导致了收入差距缩小;而当两者数值大于0 时,表明分别扩大了收入差距。A t k i n s o n(1 9 7 9)1 引、P l o t w i c k(1 9 8 1)1 3 和D u e l o s(1 9 9 3)1 4J 在测度横向公平时都使用了A G,(R)的思想,横向公平指的是经济情况相同、纳税能力相等的纳税人,其税收负担应相等,它强调纳税人税前收入与税后收入排序的一致性,排序变化越小表示横向公平越大,因而A G,(R)的意义非常明确。但A G,(R)在此处相对不易理解,
23、我们将基期、报告期收入与税前、税后收人作了类比分析,其中基期收入相当于税前收入,报告期收入相当于税后收入。G,(尺)的最小值为0,意味着基期和报告期的各组收人排序没有任何变化;只要某(些)组的收入排序发生变化,A G,(月)就大于0。由于排序变化意味着原来较低收入组的收入水平超过了较高收入组,从降低长期差距的角度出发,一般倾向于基期和报告期的排序有较大变化,即A G,(R)取较大的数值,这一点不同于横向公平。当然,如果低收入组的报告期收入水平远远超过高收入组,可能产生新的不平等,即原先较低收入组的长期收入很高,从而长期差距未必缩小。三、中国行业间工资差距的实证分析(一)数据说明由于技术革新、经
24、济发展以及社会变迁等因素的影响,行业类别及规模处于不断变化中,原有的一些行业会逐渐消亡,一些新兴行业又会不断壮大。因此分析行业间工资差距时,要特别注意行业消亡和兴起的影响。就本文选择的1 9 8 5、1 9 9 0、1 9 9 5、2 0 0 0 和2 0 0 5 年这五个典型年份而言,1 9 8 5 年和1 9 9 0 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将行业划分为了1 5 大类,1 9 9 5 和2 0 0 0 年在原有1 5 大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其他”类别,主要是由于一些新兴职业无法准确地按原有类别归类。考虑到这两个年份“其他”类别的职工人数所占份额分别不足0 5 和0 9,且他们与“社会服务业”有
25、着较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将“其他”类别归并到“社会服务业”,以保持行业粗分类别的稳定性。从2 0 0 3 年开始,中国统计年鉴采用了更加细分的分类方法,为了保持行业类别的可比性,我们把2 0 0 5 年的细分行业按照原来的归并方法重新分成了1 5 大类。近年来行业细分的程度越来越高,即便是近年的中国细分行业类别也在不断变化中,需要对行业类别进行适当处理。就本文选择的1 9 9 7、2 0 0 0、2 0 0 3 和2 0 0 6 年这四个典型年份而言,为了保持不同年份行业类别的一致性,我们对四个年份的行业进行了适当归并,最终每年行业有4 4 个。(二)实证结果1 1 9 8 5 2 0 0 5
26、年主要年份1 5 类行业工资差距。依据5 个典型年份各个行业的职工人数和人均工资数据,我们计算了三种参数的S 基尼系数,具体结果见表l。不难看出,S 基尼系数的上升趋势非常明显。2 0 0 5 年与1 9 8 5 年相比,参数v 分别取2、4、6时,S 基尼系数分别增长了9 2 7 8、8 0 6 4 和7 2。一个例外是,1 9 9 0 年与1 9 8 5 年相比,基尼系数虽略有上升,但1,=4 和6 时的S 基尼系数略有下降。究其原因,1 9 8 5 年最低4 个行业的人均工资与总人均工资的比值分别为6 7 6 8、7 6 4 8、8 7 7 2 和8 9 5 5,而1 9 9 0 年上述
27、数值分别为万方数据2 2 统计研究2 0 1 0 年5 月7 2、8 4 9 5、9 6 8 7 和9 7 9 9,这意味着人均工资较低的行业1 9 9 0 年比1 9 8 5 年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因而对低收入者赋予较多权重的两个S 基尼系数显示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当然,对后面的三个对比年份来说,三种参数的S 基尼系数均出现较大程度的上升,且随着参数v 的增大,S 基尼系数的绝对增量也在增大,这表明人均工资较低行业的工资水平不断恶化。从四个对比年份的S 基尼系数增加幅度看,1 9 8 5 1 9 9 0 年与1 9 9 5 2 0 0 0 年的S 基尼系数增加幅度较小,其他两个对比年份的增幅相对
28、较大,应该说这与我国在不同时期施行的经济发展战略及行业发展政策有很大关系。1 9 8 5 1 9 9 0 年的行业间工资差距之所以没有大的增加甚至可能下降,主要是因为我国于1 9 8 4 年开始城市改革,各个行业在低水平层次上都获得了较快发展,而且社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等原来工资相对较低的行业获得了更快发展,其工资水平也有较大幅度增长。1 9 9 52 0 0 0 年的S 基尼系数上升幅度相对不大的主要原因,是上个世纪9 0 年代中后期我国实行了适度从紧的经济政策,一些过度发展的行业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要说明的是,由于我们计算的是1 5 大类行业之间的工资差距,并没有包括每个行业内部的工资差距
29、,从而计算的基尼系数非常小,但不能因此而认为工资分配绝对平均(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 2 以下表示绝对平均)。由于S 基尼系数与集中指数的绝对数值均比较小,为了更清晰地说明行业工资水平变动、排序变化以及职工份额变动三个因素对工资差距变化的影响,我们计算了三个因素各自产生的S 基尼系数增长速度,具体结果见表2。从表2 中我们可以发现行业工资差距影响因素的一些特点。首先,1 9 9 0 年与1 9 8 5 年相比,工资增长使得行业差距缩小,显示这段时间的经济发展是有利于低工资行业的。但是1 9 9 5 年与1 9 9 0 年相比,工资非均衡增长引起三个参数S 基尼系数分别上升1 8 7 4、3 0
30、0 1 和3 1 2 4,超过或接近同时期S基尼系数的增长速度,表明低工资行业在这段时间的发展大大落后于高工资行业。1 9 9 5 2 0 0 0 年与2 0 0 0 2 0 0 5 年的工资增长非均衡程度有所减弱,2 0 0 0 2 0 0 5 年的A G。(X)甚至小于0,说明近年来低工资行业工资增长速度与高工资行业工资增长速度的差异有所缩小。表l 主要年份1 5 类行业工资的S 基尼系数年份v=2v=4v=61 9 8 50 0 6 3 2O 1 1 5 70 1 4 6 71 9 9 00 0 6 4 80 1 1 5 l0 1 4 5 11 9 9 50 0 8 2 70 1 4 7
31、 40 1 8 52 0 0 00 1 0 0 40 1 7 4 6O 2 1 7 22 0 0 50 1 2 1 90 2 0 90 2 5 2 4注:根据有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由作者整理计算。衰2 有关因素引起的1 5 类行业S 基尼系数变化()A G,(X)A G,(R)A G。(P)A G 参数对比年份C oG oG oG o1 9 8 5 1 9 9 02 7 l8 8 63 6 32 5 31 9 9 0 1 9 9 51 8 7 41 1 3 42 3 l2 7 7 8i t=21 9 9 5 2 0 0 07 5 83 5 5 7一2 I-7 82 1 3 82 0 0 0 一2
32、 0 0 58 0 01 3 2 4O 0 62 1 2 91 9 8 5 1 9 9 0一5 9 69 7 74 3 3一O 5 21 9 9 0 一1 9 9 53 0 O l1 7 53 5 32 8 2 4v=41 9 9 5 2 咖8 0 81 9 1 68 7 41 8 5 02 0 0 0 2 0 0 51 5 51 7 7 7O 1 71 9 5 01 9 8 5 1 9 9 0一1 0 7 61 3 8 44 1 71 0 91 9 9 0 1 9 9 53 1 2 4O 4 24 0 22 7 6 4v=61 9 9 5 2 0 0 09 9 81 3 6 76 2 01
33、7 4 42 0 0 0 一2 0 0 51 6 71 7 9 8O 2 71 6 0 5注:根琚有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 由作者整理计算。其次,行业排序变化是工资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四个对比年份中,除了1 9 0 0 1 9 9 5 年外,行业排序变化均是工资差距扩大的最重要因素,而且1 9 8 5 1 9 9 0 年的S 基尼系数增加完全是由于行业排序变化造成的,它促使三个参数的S 基尼系数分别上升了8 8 6、9 7 7 和1 3 8 4。最后,职工份额变动总体上使得行业工资差距有所下降,但最近一个对比年份表现出促使工资差距扩大的倾向。1 9 8 5 2 0 0 0 年我国职工在不同行
34、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流动性,且大部分是从低工资行业转向高工资行业(部分原因可能是新增职工大部分进入较高工资行业),职工流动使得2 0 0 0 2 0 0 5年的工资差距出现微弱上升。蔡防(2 0 0 7)指出,收入差距要真正缩小,从不是政府实施再分配政策的结果,而是通过人口流动导致的人口分布变化,劳动力流动才是真正缩小收入差距的根本动因。虽然蔡防主要指的是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但人口流动对缩小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推动作用也是巨大的。在目前我国行业间工资差距持续扩大的情形下,需要认真分析最近一段时间职工流动降低工资差距功能根据(1 9 8 6 年中国统计年鉴)和(1 9 9 1 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经济
35、观察网:h u p:w w w e e o C 0 1 1 c n P o l i f i c s b e i j i n g n e w s 2 0 0 7 1 1 1 2 8 7 1 9 6 h t m l。万方数据第2 7 卷第5 期洪兴建:基于s 基尼系数的中国行业工资差距分析2 3 被削弱的具体原因。2 1 9 9 7 2 0 0 6 年主要年份4 4 个行业工资差距。部分年份的4 4 个行业工资差距如表3 所示,可以发现工资差距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2 0 0 6 年与1 9 9 7 年相比,参数为2、4 和6 的S 基尼系数分别上升了1 8 1 5、1 9 4 7 和2 0,应该
36、说工资差距增加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不同时期的工资水平、排序以及人口份额变动致使工资差距的变化见表4。可以发现,每个时期的工资水平增长均导致三个S 基尼系数的上升,说明总体上高工资行业的工资水平增长的幅度更大。其次,每个时期行业位次变化均使得工资差距有所扩大,反映部分低工资的行业超过了上期较高工资的行业,行业位次存在一定程度的转换。最后,人口份额变化均导致S 基尼系数的下降,说明大部分更换行业的职工均进入较原先工资水平高的行业,或者新增职工大部分在基准组以上行业就业。表3 主要年份4 4 个行业工资的S 基尼系数年份v=2p=4V=61 9 9 7O 1 1 4 50 1 8 8 70 2 2
37、7 82 0 0 0O 1 1 2 6O 1 9 0 6O 2 3 5 42 0 0 30 1 2 8 3O 2 1 6 4O 2 6 4 22 0 0 60 1 3 5 30 2 2 5 40 2 7 3 4注:根据有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由作者整理计算。表4 有关因素引起的4 4 个行业S 基尼系数变化(A G,(X)A C,(R)A G,(P)A t;参数对比年份G oG 0G oG o1 9 9 7 2 0 0 01 4 0 62 6 5 44 2 2 91 7 02 0 0 0 2 0 0 31 6 6 03 4 6 13 7 2 41 3 9 6v=22 0 0 3 2 0 0 63
38、 9 31 6 7 0一1 5 1 75 4 61 9 9 7 2 0 0 62 6 4 41 9 5 l2 7 8 l1 8 1 51 9 9 7 2 0 0 07 0 25 3 31 1 3 51 o o2 0 0 0 一2 0 0 3l I 3 75 9 6-3 7 71 3 5 6v=42 0 0 3 2 0 0 64 1 85 0 25 0 44 1 61 9 9 7 2 0 0 61 2 6 32 4 0 4一1 7 2 l1 9 4 71 9 9 7 2 0 0 08 4 74 4 4一9 5 93 3 l2 0 0 0 一2 0 0 39 2 l6 0 63 0 41 2 2
39、3v=62 0 0 3 2 0 0 64 9 74 0 35 5 l3 4 91 9 9 7 2 0 0 61 0 7 32 4 4 91 5 2 31 9 9 9注:根据有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 由作者整理计算。3 行业的长期工资差距。当行业排序面临着一定变动时,单纯研究某个年份的工资差距就显得很不充分,长期差距或流动性测度应该成为一个重要补充或延续。首先我们来分析1 9 8 5、1 9 9 0、1 9 9 5、2 0 0 0 和2 0 0 5 年五个年份总工资的行业差距,以及1 9 9 7、2 0 0 0、2 0 0 3 和2 0 0 6 年四个年份的行业总工资差距,其中各年工资利用城镇居民消
40、费价格指数调整为可比价,以各年职工人数的平均作为所选五年或四年的职工人数,计算的行业长期差距如表5 所示。由表5 可知,无论五年还是四年的长期差距,均小于后期两个年份的差距,但又都大于前面年份的差距,反映了虽然工资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行业长期差距并没有近期单一年份差距大。但是应该看到,对于一个具有较高的流动性而言,其长期差距可以非常小,甚至比任何单一年份的差距都要小很多,这种情形下即便单一年份差距较高,社会对较大的收入差距也具有较高的容忍性。在我国行业差距日趋扩大的情况下,行业流动特别是行业排序变化对缩小长期差距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分别以1 9 8 5 年和1 9 9 7 年为基准,我国的行业
41、长期差距其实都是扩大的。表5中国行业工资的长期差距五年长期差距四年长期差距v=2v=41 1=6v=2v=41 0=60 0 9 0 20 1 5 7 80 1 9 6 60 1 2 0 9l0 2 0 2 502 4 7 9注:根据有关年份 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计算。其中五年长期差距指1 9 8 5、1 9 9 0、1 9 9 5、2 0 0 0 和2 0 0 5 年工资总和的差距,四年则指1 9 9 7、2 0 0 0、2 0 0 3 和2 0 0 6 年。表6中国“个行业的位次流动性矩阵1 9 9 7 2 0 0 0 年2 0 0 0 2 0 0 3 拒2 0 0 0 定2 0 0 3 越
42、Q lQ 2Q 3Q 4Q IQ 2Q 3O。Q。1 0lO l1 0l1 9 9 72 0 0 0Q 219lQ 2l82年年Q 3272屯263Q 29Q 4382 0 0 3 2 0 0 6 正1 9 9 7 2 0 0 6 年2 0 0 6 矩2 0 0 6 扼Q lQ 2Q 3Q Q lQ 2Q 3Q 4Q。1 0lQ 9ll2 0 0 31 9 9 7Q 2192Q 2254年年Q,2720 3443Q 429Q 4l28资料来源:根据有关年份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计算。此外,虽然我国行业排序存在一定的流动性,但处于不同等级的行业并不具有同等程度的流动性。本文将近期4 4 个行业按工资
43、高低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各有1 1 个行业,从低到高分别记为Q。、Q:、Q,和Q,我们主要分析每个对比年份有多少行业仍然留在本等级,又有多少行业流向到其他等级及具体流向,计算结果见表6。不难发现,最低组Q。与最高组Q 留在本组的行业均为绝对多数,反映了最低组向上的流动性以及最高组向下的流动性都较万方数据2 4 统计研究2 0 1 0 年S 月弱。虽然中间两组O:与Q,之间互有流动,特别是1 9 9 7 2 0 0 6 年这两组之间的流动性还比较大,但是这两组行业的工资差别不大,而且发生流动的行业大部分排序变化也不大。因此综合地看,我国低工资行业的向上流动以及高工资行业的向下流动都比较小,中间
44、层次的行业排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变动。四、结束语对于行业间工资差距,仅仅利用某个指标测度年度工资差距是不全面的,而且政策参考价值也不大,由于S 基尼系数涉及到参数的不同选择,因而能从更一般的角度探讨行业工资差距的变化。本文提出了一个S 基尼系数变化的分解模型,它能够分析工资水平变动、行业排序变化以及职工流动分别对行业工资差距的影响,有着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扩大趋势非常明显,主要原因是工资增长的非均衡性以及行业排序的变动。工资增长的非均衡性体现在多数高工资行业相对工资增长得较多,大部分低工资行业相对工资增长较慢。行业排序变化是工资增长不均衡带来的一个
45、结果,即部分行业工资增长较快,其工资水平超越了一些原来工资较高的行业。不过从表6 呈现的结果来看,这种排序变动多数体现在每个等级内部。一般来说,工资差异有其合理性的一面,比如补偿性工资和效率工资等,但对于一个公平有序的社会而言,职工应该可以在不同行业之间合理流动,不应存在“郎怕入错行”的情形。本文的实证结果显示,我国职工在各个行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并且职工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行业工资差距的扩大,不过近期缓解工资差距的功能正逐渐弱化。为了切实有效解决我国行业间工资差距,一方面要尽量削弱或消除不合理的行业工资非均衡增长;另一方面还要加快完善劳动力市场,尽量减少劳动力流动的障碍。要说明的是,本
46、文无意强调行业流动性越大越好,但是在目前我国行业差距不断扩大的情形下,通过行业排序变化以及职工流动减缓甚至降低长期差距,应该是一个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法,因为相对各种再分配政策而言,流动性对生产效率的不利影响要小得多。本文重点分析行业间工资差距,但由于现行数据采集的缺陷和微观工资数据的缺乏,研究结论可能存在不全面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本文选择了在岗职工的人均工资进行分析,并没有包括私营和个体企业的员工,但是如果要全面分析行业间收入差距,采用的数据应该是包括工资外收入在内的所有收入,而且应该以所有从业人员为研究对象。不过就目前来看,我国正式公布的行业收入还是以职工工资数据为主,因此更全面的行
47、业差距分析可能要到数据健全的时候才能进行。二是本文立足于行业进行研究,但s 基尼系数变动的分解模型无法识别职工个人。比如若所有行业的工资水平及人口份额均没有变化,但职工在有关行业之间互有流动,对于这种情形下的职工流动,利用本文模型是不能测度的。因此本文研究只是就行业而言,如果要研究职工的收入差距,还需要根据职工收入数据进行分析。参考文献 1 孔泾源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 0 0 5 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 0 0 5 2 钟春平创造性破坏与收入差距的振荡扩大:基于中国行业工资的经验分析 J 上海经济研究,2 0 0 4(2):3 一l O 3 周红四大国际地位和中国审计市场结构优化 J
48、 会计研究,2 0 0 5 3【4 荀关玉我国行业合理收入差距的价值判断 J 曲靖师范学院学搬,2 0 0 2(1):1 4 一i 7 5 罗楚亮、李实人力资本、行业特征与收入差距(J 管理世界2 0 0 7(1 0):1 9 3 0 6】J e n k i n s,S P,K e r mP V T r e n d si ni n c o m ei n e q u a l i t y,p r o p o o r i n c o m eg r o w t ha n di n c o m em o b i l i t y J】O x f o r dE c o n o m i cP a p e r
49、s,2 0 0 6。5 8(3):5 3 l 一5 4 8 7 洪兴建、李金昌关于基尼系数若干问题的再研究与部分学者商榷 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 0 0 6(2):8 6 9 6 8 K a k w a n i,N O nac l a s so fp o v e r t ym e t t s u r e s J ,E c o n o m e t r i c a,1 9 8 0。4 8:4 3 7 4 4 6 9 D o n a l d s o nD,W e y m a r kJ A AS i n g l eP a r a m e t e rG e n e r a l i z a t i
50、o no ft h eG i n iI n d i c e so fI n e q u a l i t y J】J o u r n a lo fE c o n o m i cT h e o r y。1 9 8 0 2 2:6 7 8 6 1 0 Y i t z h a k i,S O na nE x t e n s i o no ft h eG i n iI n d e x 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i cR e v i e w。1 9 8 3,2 4:6 1 7 6 2 8 11 C h o t i k a p a n i c h,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