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2.3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习题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2.3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习题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义务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 12 题。1.很多国家将植树节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因为植树造林是防治的最佳措施()水土流失地面沉降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A.B.C.D.2.具有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功能的防护林带主要有()水源防护林带水土保持林带防风固沙林带薪炭林A.B.C.D.解析:第 1 题,从成因上看,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主要是植被破坏的结果;地面沉降主要是地下水过度开采形成的;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减轻大气污染的最佳方式。第2 题,“具有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
2、功能”是题眼。植被的水源涵养功能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量;水土流失会加剧洪涝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率;薪炭林是为居民提供薪柴的森林。答案:1.C 2.D 读下图,完成第 34题。3.中国近年来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乱砍滥伐,毁林开荒靠天养畜,过度放牧大水漫灌,土壤盐渍化过度开采地下水A.B.C.D.4.图中四个防护林体系,主要发挥水土保持环境效益的是()A.B.C.D.解析:第 3 题,近年来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各类经济活动对植被的破坏。第4 题,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它们主要的环境效益是水土保持。答案:3.A 4.D 包兰铁路自包头至兰州,全长 990 千米,全线有 14
3、0 千米在沙漠中穿行。其中在中卫和干塘间经过腾格里沙漠(如图所示)。修建铁路时所采取的防沙、治沙措施,曾获 1987 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据此完成第56 题。麦草方格沙障5.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来防沙、治沙,是因为()A.麦草方格可以增加土层腐殖质,有利于植物生长B.麦草方格可以降低风速,减少沙丘面风沙的吹蚀C.麦草方格有利于保持水分,有利于植物成活D.麦草这一类原料丰富,成本低廉6.图中绿洲在发展种植农业的过程中,最有可能出现的农业生态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B.水土流失C.土壤酸化D.地面沉降解析:第 5 题,采用麦草方格可以增加地面粗糙度,从而降低风速,减轻沙丘面风沙侵蚀。第6
4、 题,该处绿洲附近引水灌溉发展种植业,会导致地下水水位升高而出现盐碱化。答案:5.B 6.A 读 20 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完成第 78 题。时间50 年代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90 年代强沙尘暴次数(次)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千米2/年)1 560 2 100 2 460 7.导致强沙尘暴次数和土地沙化速度变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围湖造田B.深居内陆,降水稀少C.植树种草D.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8.防治该环境问题的可行性措施有()抽取地下水控制人口数量建设防护林体系开采矿产资源A.B.C.D.解析:第 7 题,过度放牧等不合理
5、生产活动会导致植被破坏,从而导致强沙尘暴次数和土地沙化速度增加。第8 题,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生产活动是产生该问题的关键。因此,防治沙尘暴和土地沙化应控制人口数量,同时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人类对植被的破坏。答案:7.D 8.B 位于黄土高原的山西省临汾市是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方。多年来当地人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读图,完成第 910 题。9.该治理开发模式为()A.鱼塘台田模式B.立体农业模式C.基塘生产模式D.小流域综合治理10.该治理开发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
6、失B.荒漠化C.土壤盐碱化D.森林减少解析:图中关键信息有筑坝蓄水、缓坡修筑梯田、陡坡植树造林和退耕还草,结合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固沟、护坡),即可判断出答案。答案:9.D 10.A 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完成第 1113 题。11.该区域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A.1%B.20%C.19%D.21%12.该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D.温室效应13.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A.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B.退耕还林还草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业基地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
7、资源解析:第 11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中未利用地占总面积的20%,不适宜地占1%,所以,该区域地土地后备资源约占土地面积的19%。第 12 题,该区域中宜林地的面积占54%,宜牧地占33%,宜农地占12%,但是实际利用中耕地占40%,林地占 18%,草地占 20%,说明植被破坏现象严重,又加上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较多,所以容易引发水土流失问题。第13 题,解决水土流失最有效的方法是保护植被,所以现阶段应该退耕还林还草。答案:11.C 12.B 13.B 读云南路南石林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层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示意图,完成第 1415 题。14.如果水分条件相同,下列植被分布区中土层最易被溶蚀的是
8、()A.柏树林B.天然草坡C.人工草坡D.无植被耕地15.如果当地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但不会引起()A.荒漠化B.水土流失C.滑坡、泥石流D.土壤盐碱化解析:第 14 题,云南路南石林地区石灰岩分布广泛,石灰岩可与水、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侵蚀形成喀斯特地貌。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工草坡的土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最高,故人工草坡植被分布区最容易被溶蚀。第15题,土壤盐碱化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灌溉导致地下水水位升高,盐分向地表积聚形成的,与植被破坏关系不大。答案:14.C 15.D 16.(2014 全国课标高考,44)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
9、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解析:本题考查读图判读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切沟主要由流水侵蚀而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特点,根据流水侵蚀作用的特点提出防治措施。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17.(探究性学习)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二次科学会
10、议于2013 年 4 月 9 日在德国波恩召开。会议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土地退化带来的损失已相当于全球农业领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 5%,关注土地退化的经济、社会影响,采取可持续的土地管理迫在眉睫。土地退化是指土地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综合因素的干扰、破坏而改变土地原有的内部结构、理化性状,土地环境日趋恶劣,逐步减少或失去该土地原先所具有的综合生产潜力的演变过程。材料二:2013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有192 个,建设规模14.3 万公顷,新增耕地 1.99 万公顷,总投资 27.36 亿元。项目竣工验收后,将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产出效益,增
11、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1)你认为防止土地退化的最佳方式是什么?(2)水土流失是造成耕地生产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你认为哪些耕作方法可以减少水土流失?(3)为解决 10 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开发新的耕地势在必行。你认为怎样做才是“科学的行为”?(4)整治基本农田的主要目的是什么?(5)矿区整理土地的主要方式是。(6)只要具有足够肥力的土地均可以作为“新增耕地”开发吗?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防止土地退化的最佳方式是植树造林。第(2)题,建设防风林、修建梯田、轮作、实行带状耕种和等高线犁地、采取保护性犁地等措施,都可以防止水土流失。第(3)题,开发土地的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否则就会造
12、成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第(4)题,整治基本农田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农用土地面积,尤其是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的质量。第(5)题,矿区整理土地的主要方式是复垦。第(6)题,耕地开垦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不是所有的土地都可以开垦为耕地。答案:(1)植树造林。(2)建设防风林、修筑梯田、轮作、实行带状耕种和等高线犁地、采取保护性犁地。(3)土地开发要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既要严格保护耕地,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又要防止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忽视生态条件的限制。(4)增加农用土地面积,尤其是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的质量。(5)复垦(6)不能。耕地开垦应与区域的生态环境相协调,在生态脆弱的区域开垦耕地,不仅造成水土流失或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还会导致耕地退化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