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模式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布局与管理[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校区模式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布局与管理[1].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收稿日期:2008-07-26基金项目:2006年度西北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基金重点项目作者简介:贾宇群(1970-),女,陕西岐山县人,文学学士,馆员,从事图书分类研究;李桂祥(1977-),女,陕西乾县人,管理学学士,馆员,从事信息管理研究;刘东燕(1966-),女,陕西西安人,哲学硕士研究生,副研究馆员,从事信息的收集与管理研究.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多校区办学已逐渐成为全国高校普遍的运作方式。我国高校多校区办学局面的形成,最初源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高校合并和重组热潮。近十年来各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因自身发展需要大力开发建设新校区,使得多校区大学进一步发展【1】。多校区大学在我国
2、是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组织形式,这对于优化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及增强办学效益都是一项成功的重大举措。高校图书馆作为合并重组或扩建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的文献信息保障中心,从中也得到了一次扩大规模、丰富馆藏和拓展创新的大好机会,给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活力。但也面临着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与科学管理等新问题。如何提升图书馆的学术功能和服务功能,如何保证馆藏文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以及采用何种管理模式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目前各地多校区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基本上都多校区模式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布局与管理贾宇群,李桂祥,刘东燕(西北工业
3、大学 图书馆,陕西 西安710072)摘要:高校合并及新校区的兴建,使得多校区大学成为普遍现象。一校多馆就是多校区办学体制下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的必然产物。这种多校区多馆制模式给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本文从多馆制下文献资源的特点入手,探讨了应如何对这些文献资源进行合理布局和科学管理。关键词:高校合并;多校区图书馆;文献资源;合理布局;科学管理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34(2009)03-0365-04Distribution and Scientific Administr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Mul
4、ti-campus University LibrariesJIA Yu-qun,LI Gui-xiang,LIU Dong-yan(Library of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of Technotogy,Xian 710072,China)Abstract:The combin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ages and establishment of new campus make multi-campus university become common.In order to serve users in multi-camp
5、us and meet their informationrequirement,system of multi-campus library comes into being.Starting with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multi-campus library,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o distribute and admin-istrate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multi-campus library.Keywords:univer
6、sities combination;multi-campus library;information resources;rational distribu-tion;scientific administrationVol.27,No.3March,2009情报科学第27卷第3期2009年3月366情报科学27卷采用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一校多馆,各馆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各个分馆相对独立,都有各自的管理与业务部门。如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图书馆,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图书馆,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图书馆等。另一种是总分馆制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一般设立一个总馆(中心馆),统一规划,统
7、一采编,分馆只设读者服务部,拥有相对的自主管理。目前采用此种模式管理的高校占大多数。如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2】。本文主要讲述的也是这种总分馆制管理模式的多校区多馆制文献资源的布局与管理。1多校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不足馆藏空间分割,文献资源分散。多馆制模式下,由于馆址分散,馆藏空间分割,读者利用文献资源不便。文献的复本量普遍减少,无法兼顾各校区读者对文献的全部需求;加上多校区读者对象的复杂性以及学科专业的特殊性,也无法保障读者对全部文献的需求。馆藏文献资源整体数量不足。多校区决定了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多馆制导致现有馆藏资源的分散,馆藏文献资源
8、的整体数量不足。文献资源在各个校区的布局难以保证系统性科学性。科学配置资源的原则应该是,结合各校区的特点,确定中心馆和各分馆馆藏的侧重点。馆藏文献要涵盖学校所有的学科专业,并有重点地收藏国家重点学科及博士点学科的文献,注意收藏新兴学科与边缘学科的文献,从而使馆藏文献的利用率达到理想的程度。但多馆制下,所购文献的复本量不足,在分配到各校区时,容易顾此失彼,很难保证文献布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藏书结构缺乏整体性。特色馆藏难以保证。特色馆藏不仅反映一个图书馆藏书的重点,而且也代表馆藏文献的特色。多馆制下,尽管文献购置经费幅度增加,但总量而言,很难对一些重点学科的文献进行较为系统的收藏,使得复本率适中、
9、利用率提高、拒借率降低、新书率增大,从而建立起真正的重点藏书,以保证教学、科研的顺利进行。各校区对文献资源的供求关系时刻处在变化之中,如何达到一定意义上的动态平衡也就成为了多校区图书馆的基本问题【3】。2多校区多馆制模式下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文献资源的合理科学布局是图书馆开展文献信息服务的基本保障。文献资源的布局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事关多校区图书馆能否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和节省经费的目的。对各校区分馆进行文献资源布局时,首先应对原有馆藏结构进行调查研究,弄清读者群的构成特点、馆藏特色、馆舍建筑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各校区院系专业设置的特点以及特定读者的借阅要求,确定各校区分
10、馆的文献资源布局和馆藏重点,同时对文献载体和文献类型做出合理的调整,以期最大限度的保证读者对馆藏资源的需求。文献资源的布局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方便利用的原则。应从方便多校区读者使用的角度,根据读者的分布群特点就近典藏;二是资源的最优化原则。针对不同校区的专业设置和学科特点,实行分类收藏,调整各校区图书馆的馆藏重点,来满足师生的教学和科研的需求。目前,多校区大学的运行机制主要有三种模式:第一是以院(系)划分校区,第二是以年级划分校区,第三是前二者的综合【4】。根据文献资源的布局原则和多校区的运行模式可以采用以文献类型、读者群以及中心馆与各分馆相结合的文献布局模式。2.1文献类型布局的模式按院(系
11、)划分的校区,结合学校的院(系)专业设置和教学科研的发展规划,确定重点,确立核心藏书体系,实行分类收藏,协调发展的布局模式。对于重点学科、相关学科及交叉边缘学科专业文献,可适当增加复本。例如浙江大学有五个分馆:科技分馆、文理分馆、农业分馆、医学分馆、基础分馆,各分馆的馆藏有着不同的学科与专业特色。这种布局模式下各分校图书馆学科专业文献相对集中,但与基础课和基础实验有关的文献资源和综合性文献比较分散,这就要妥善处理好馆藏专业文献与综合文献之间的关系,各个分馆要根据本校区的专业特点,确定馆藏的侧重点,逐步建设具有本校区专业特色的文献资源,以保证本校区读者的需要。还要根据学校学科发展、专业调整的变化
12、,制定相应的剔旧计划。对使用频率较低而复本较多或时效性不强、利用价值不高的文献进行果断的剔除或下架,以保证藏书体系的3期多校区模式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布局与管理367实用性、高效性,提高藏书体系的质量。2.2读者群布局的模式按年级划分校区,主要是以本科低年级(大一、大二)学生或本科高年级(大三、大四)学生或研究生来划分校区,这就使得读者需求的基础性文献集中,文献资源可以采用按读者群布局的模式。采用这种模式的图书馆,应对各校区的读者需求进行调查研究,根据特定读者群的具体需求情况对文献进行分散收藏。本科低年级学生受教学内容的影响,有明显的集中性,多以基础理论文献和教学参考书为主。本科高年级学生随
13、着知识的增长,除了本专业的文献需求外,还需要拓宽知识面,阅读相关专业甚至是不同专业的文献资料;同时还需要考研方面的文献。研究生主要以各类专业文献为主要的需求对象,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对当前国内外的一些新理论尤为重视。这种模式下馆藏布局还要处理好文献分散收藏和重复配置的矛盾。因为不管是本科生或是研究生,还存在着许多共性的文献需求。人文社科、外语、计算机类文献是学生在校期间共同的阅读重点,借阅频率高,需求的品种和数量都很大。如果分校区的图书馆不适当配置这些文献资料,读者就不能很方便地获取这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因此,从读者需求的角度出发,有必要对共性需求文献和部分专业文献进行重复配置。但若为每个
14、校区都充分地配备读者需求的各类文献资料,必然给经费和库容带来很大压力,成为一种不经济、不理性行为。2.3中心馆为主,分馆为辅的布局模式对于既有按院(系)又有按年级划分校区的图书馆,在馆址分散、文献复本量少的情况下,可以建立以中心图书馆为核心、以各分馆为辅助馆布局在各个校区,形成分布式图书馆网络群体,这是比较科学的方案。中心馆是全校的文献信息保障中心,在馆藏品种和数量上应该是大而全。例如,中心馆内可设立样本书库和工具书库。因为,多校区分布情况下,各类专业参考书无法全面兼顾,像大型工具书、丛书,综合性检索工具书,价格昂贵的外文原版书刊等一般无复本,可由中心馆集中收藏和管理。这在保证全馆文献完整性和
15、系统性的同时,还为全校读者的文献利用提供了保障,提高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分馆设在其它各个校区,在中心馆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开展工作。分馆主要配置本校区教学需要的常用参考书和读者借阅量较大的用书,以校区专业设置及读者需求为基准开展文献布局。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各项工作赖以开展的基础,而优化文献布局,形成结构合理的文献体系,是有效地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的保障。在多校区模式下,各校区有不同的读者群,不同的专业设置,要求图书馆分散建立新的文献保障体系。图书馆可以通过调研,采用适合本馆特点的文献布局模式,合理布局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校区分馆藏书体系,适应不同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要【5】。3多校区多馆制模式下文献资
16、源的科学管理科学的管理是图书馆开展文献信息服务的必要途径和手段。与传统单一的图书馆相比,多校区图书馆有着地理位置分割、文献资源分散等特殊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针对其特性,探寻有利于多校区图书馆发展的管理方法,克服各校区之间时间及空间上的障碍,为读者提供方便的文献信息服务。3.1一证通用,统一借阅管理多馆制模式下,图书馆在空间上的不统一使得文献的流通变得更具复杂性。对于新的流通手段,各校的做法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必须保证,即一证通用。读者凭一张借阅证件就可以在任一校区图书馆借阅书刊,实现通借通阅的制度,并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现通还制度。加强OPAC功能,在网上开展预约借书和续借服务,提供异
17、馆代借文献递送服务,逐渐实现读者无需奔波就能借阅到任何校区图书馆的馆藏文献【6】。3.2加强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和网络化管理多校区多馆制下文献资源建设和利用中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校区空间分散造成的管理和利用上的不便,而数字化信息资源因其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的特点,因而是弥补这个不足的最为有效的办法。多馆制下图书馆应调整数字资源和实体文献资源之间的关系,逐步增加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构成比例。对现有的纸质文献资源应尽量实现数字化,并对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编目,方便读者的使用。电子资源应尽快上网,在校园网上进行共享;并在书目检索、摘要检索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全文检索,以满足多校区广大读者的文献资源需
18、求,实现开放高效的数字化信368情报科学27卷息服务。依托校园网络环境,各校区的图书馆使用统一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馆藏书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构建高质量的馆藏书目数据库,为多校区读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检索系统。3.3完善图书馆的书目检索查询系统建立完善的全校图书馆书目检索查询系统,确保计算机查询系统所揭示的书目与财产数据与实际馆藏相一致,使读者可以就近检索全校的馆藏文献。在多校区模式下,读者主要依靠网上查询系统来了解其他校区的馆藏信息。系统所揭示的书目、财产数据能否真实、全面地反映实际馆藏,直接影响到读者对各校区文献的利用效果【7】。计算机查询系统应全面反映馆藏信息。各校区图书馆的各类文献都应编制
19、机读目录,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并采用统一的检索平台,以便读者全面地获知各种文献在全校的收藏分布与借阅状态,避免学校有所需文献而读者不知去利用的现象。及时纠正、定期核查计算机查询系统中出现的不实信息。书刊失窃或损坏后,必须及时从数据库中删除相应数据。在日常借阅工作中,遇到有书目与财产数据却找不到实物的情况,工作人员应及时记录,经确认后尽快处理。同时应定期地开展各馆藏地的书刊清点。尽管这项工作繁琐且量大,但它在保持查询数据的准确性方面是不可缺少的。不准确的信息会导致工作人员和读者的无效操作和时间消耗,产生不满情绪,影响读者利用其他校区文献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4开展调查研究,使文献资源的供求关系处
20、于动态平衡状态根据各校区读者需求变化和文献利用情况,及时调整校区间新书分配和文献布局方案。专业设置的调整,开设课程的变化,以及学生在校区之间的移动,都会引起各校区读者需求的变化。原来制定的校区间新书分配和文献布局方案需依据上述变化情况进行适应的调整,这符合尽可能以所在校区文献满足本校区读者需求的初衷。为保证调整的及时有效,应重视有关信息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利用。读者利用其他校区书刊文献情况的统计与分析。重点寻找是否存在某些文献被本校区读者使用频率低而被其他校区读者使用频率高的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以此为依据调整新书分配方案,并通过在校区间进行文献调拨来消除这种闲置浪费与供不应求并存的不合理现象
21、,实现馆藏布局的优化。尽早了解学生在各校区分布与变动计划、专业调整和课程开设情况。这些变动和调整会直接引起各校区读者需求的改变。图书馆采购和典藏人员应保持与教务处、学生处等部门的经常性联系,要求他们将相关信息及时通知图书馆,以便能够提前做好新书分配和馆藏布局的调整安排。开展读者调查。通过调查征求读者对各校区书刊配备情况的意见,了解他们对校区间馆藏布局的看法和评价。其结果可与上述统计分析结果及相关信息相互验证,为下一步进行的调整提供更可靠的依据。3.5注意确定合适的复本量多馆制下文献采购的复本量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复本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文献资源的布局和管理以及利用效率。图书馆要根据各校区、各
22、学科的专业分布来确定文献采购的品种和数量。对于核心专业文献要保证其完备性,各个专业的文献在各个分馆内都应有一定的比例,而对于专业以外的其他文献,采购人员应认真分析研究这类文献的流通率和拒借率,找出热点和非热点变化规律,作为确定这类文献复本量的依据【8】。参考文献1张寒生.一校多馆制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探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6,(7):47.2黄小清.多校区图书馆的发展与管理模式探讨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8):44.3张海平.高校合并办学过程中多校区图书馆建设与发展浅论J.图书馆,2005,(3):92.4陈蔚丽.多校区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J.情报杂志,2006,(5):144-145.5陆建芳,孙杰.高校多校区图书馆文献资源整合与布局策略J.津图学刊,2004,(6):38.6金耀,姜巍.多校区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思考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4,(12):42.7卞庆祥.多校区高校校内文献资源共享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12):101-102.8王栋臣.并建高校和多校区高校文献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7):21.(责任编辑:孙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