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复合型_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

上传人:qwe****56 文档编号:6962383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1世纪复合型_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1世纪复合型_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1世纪复合型_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世纪复合型_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27卷第3期2007年5月天 津 商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Vol.27 No.3May 2007 收稿日期:2006-11-09基金项目:天津商学院教改项目“21世纪适应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TJJJ06-022)作者简介:白 玲(1951),女,河北安国人,教授,主要从事服务经济、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21世纪复合型、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白 玲,邓 玮(天津商学院经贸学院,天津300134)摘 要: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竞争更多地表现为人才的竞争。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知识时代的需要,在客观上

2、要求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改革经验的同时,充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几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关键词:教育模式;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中图分类号:G 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62(2007)03-0059-04121世纪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势在必行21世纪是全球竞争激烈的世纪。国际间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先生在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中说:“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而我们给世界留

3、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世界竞争力年度报告2003 对51个国家的教育体系成就评价中,把能否为经济竞争提供高素质的人才作为重要指标。从整体评价看,中国的科技竞争力在51个国家中排名第32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模式和知识积累型的教育模式不能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全国各高校都加强并加快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例如,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组织了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项目 “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和实践”,并纳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21世纪中国高等教

4、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和实践”的子课题系列,旨在探索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和人才培养模式。2 客观审视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竞争和压力迫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人才需求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我国入世已经6年,越来越多的外资和外企将进入我国,我们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和交往日益深化,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需要更多的国际贸易人才,需要更多的既熟练掌握外语,又具备外贸专业知识,同时不需要再培训即能够立刻上岗的即得型外向型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却存在很多有待完善之处。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与市场需求之间形成“弹性互动”,使“最终产品”难以在就业市场上“畅销”。

5、我们的毕业生虽然接受过比较扎实的理论知识教育,而在专业技能方面却有所欠缺,激烈的竞争使得用人单位又不愿再提供培训的时间和精力,学生难以立刻胜任涉外岗位工作要求;许多毕业生虽然通过四、六级外语考试,但是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外语能力要求日益提高,学生运用外语交流、工作的能力较弱,难以适应外向型工作的需要。国际贸易专业培养模式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存在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专业培养和英语教学两方面。首先,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的重点仍然偏重于纯理论知识的讲授,对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学生所接受的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同样存在尴尬的局面:教材略显陈旧,同世界先进领域理论成果联系较少;知识体系相对孤立,缺

6、乏弹性,很少在其中加入对当前现状的介绍,难以同实际联系,无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造成了所学知识无法灵活应用,容易遗忘;教学方式单一,完全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完成,部分教师教学效果欠佳。并且,学生渴望接受领先知识的好奇心不能得到满足,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对知识的学习也就无法上升为志趣。另外,在实践操作培养方面,人力物力投入较少,或者说投入并未达到所预想的效果,最后形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情况,两方面不能起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所学理论也不能被实际应用。毕业生由于知识面窄,在进入企业之后可能表现出一系列的不适应,从而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也就无法达到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

7、标。其次,在公共英语和专业英语教学方面。公共英语应是“听、说、读、写”四方面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需要四方面能力均衡发展,但目前教学重点仍然是延续针对全国四、六级英语考试的应试模式,以四、六级考试测试内容为重点,注重学生的听、阅读理解以及写作三方面的能力培养,而在日常交流会话中必不可少的“说”的能力一直没有被纳入本科生教育的重点,这导致了毕业生大范围的“哑巴英语”的局面,这在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构成一大劣势。而在纳为教学重点的“听”的能力的培养上也仅仅是针对四、六级的专项训练,时间短,接触面窄,不能全面提高学生听的能力,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用英语自如交流的要求。并且,听力训练的过

8、程中学生的兴趣的多样化并没有得到重视,导致了学生对练习的消极情绪,自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英语教学模式的选择上也略显单一,目前,仍然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内容也比较陈旧,并没有将学生的个性、兴趣等因素作为指定的教学方式予以考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处于被动的位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得到心理满足,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以上问题的存在与我们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宗旨存在较大差距。应将解决以上问题纳入工作重点,积极吸取各高校先进的教学经验,改革优化国际贸易专业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改革目标应定位为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柔性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对毕业生就业

9、情况的跟踪反馈以及对就业市场的预测,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在调整过程中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重点调整英语能力、专业应用能力以及相关知识的扩展。而整个系统应该是一个处于不断调整的状态。根据学校“本科教育为主的,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高校”的定位,国际贸易专业培养的目标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具备现代化的国际贸易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具有较高外语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外向型高级人才。3 积极探索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进程中应重点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第一,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扩展专业相关知识。课程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基本环节,是学生直接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塑造

10、学生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具有核心作用。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至关重要,应实行“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是指跨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开放性和人的认知的开放性。前者是打破学科界限、进行知识横向联系和贯通,实现本质性的通识学习;后者则是凸显人的主体性和用身心感悟客观世界、审视传统知识的认知的主体意识。在课程设置时考虑经、管、法等多学科的融合,特别是法学课程与国际贸易专业密不可分,应让学生在学习国际贸易理论的同时将其他相关法学课程纳入到重点学习内容之中。国际贸易专业现已开设国际经济法课程,但其涵盖面仍不足以满足培养复合型人才目标的要求,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该走得更远。通过全校选修课系统做到文、

11、理、工等多专业、多学科的大融合,让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自然科学和技术知识,使其知识体系更加完备,以便在应付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时更得心应手。全校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在数量上现已基本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但是选修课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教学效果也有待提高。基于选修课系统在实现培养开放型人才目标中的作用,应给予选修课以06天 津 商 学 院 学 报2007年 重视,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选修符合自己需要的课程,并认真对待。而在专业课教学时应该注重对专业课程知识的扩展。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知识的高速增长、传播与转化,在国际贸易领域也是如此。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只是知识的

12、载体,而非课堂知识的全部。教材中记载的知识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进步的速度,要想使学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就一定要引进国际贸易领域世界先进信息,拓展学生知识面。第二,探索教学模式和提高学生外语水平。2004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下简称 课程要求)明确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 听、说 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主动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质,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为实现上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课程要求 进一步指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

13、式”,“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应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确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程要求 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指明了方向,那就是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打破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形成与学生互动的学习模式,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拓宽思路,产生联想、灵感,增添创造意识,训练和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日常交流的听、说能力,创造口语学习环境,使听、说、读、写能力在课堂能够得到均衡锻炼。其次,形成教学方式多样化,灵活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

14、使学生更加贴近英语国家文化,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接触更加地道的英语,使英语学习成为学生兴趣,而非负担。对于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也可以采用以上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第三,锻炼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适应能力。为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向型人才,应积极增加专业实践教学的投入和研究,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而非仅仅是流于形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通过设立与之相契合的特定场景或案例的方式,创造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环境,做到对症下药,增加学生在特定环境下的应变能力与操作能力。教师应鼓励各种不同见解的存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思维空间,鼓励学生积极

15、思考对策,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并在实践环节得到延伸和巩固。积极与社会优秀企业联系,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与企业直接对话的机会,包括邀请知名企业家来校演讲等形式。在已开展的学生实习板块当中,学生有机会参加涉外工作,真实体会在工作岗位的各种不同情况,使自身素质得到提高,但该环节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导致效果大打折扣。应通过各种努力,使该工作落到实处,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并建立跟踪反馈机制,及时解决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第四,积极创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方式,教学手段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效果。首要环节是尽量激发学生兴趣以及产生疑问的动力。教师引导学生尽快

16、进入创设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尽快把握教学方向,领悟教学全貌。其一是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对新课的导入,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营造清新的学习环境。其二是激趣激疑,导入新知。对新知的导入,应通过问题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或抛出新知识的中心内容引起学生疑惑,在兴趣与疑惑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习方向,引导学生自我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教学的巩固与深化,充分揭示学科知识的本质特征,使之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敢于反问、敢于质疑是探究能力的基础,可以促进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自己排疑解惑,加深印象,加强教学效果。另一

17、方面,在教学手段上应该大胆引进“教育信息化”模式。所谓的“教育信息化”起源于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的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其目的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特别是把IT在教育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技术的引入、网络的使用,更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转变过程。教师在配有摄像机、话筒、电子白板、投影仪的教室中讲课,学生在配有同样设备的远程学习教室中聆听教师授课,在电子白板上板书,通过投影系统观察远程教室中的学生表情,通过视控制系统接收学生的反馈信息等等。由于传输16 第3期白

18、玲,等:21世纪复合型、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视频信号有限、专线费用昂贵、缺乏实质性信息交流等缺点,使该模式受到诸多限制;异步式讲授由教师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测等教学材料制成HT ML文件或剪辑后的教师课堂授课的视频流媒体的课件存放在Web服务器上,供学生在线点播,学生无需在指定时间与指定教室中学习,就可以随时随地听到教师课堂授课。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BBS或电子邮件进行沟通,可以与其他学习者讨论交流,其主要缺点是缺乏实时的交互性,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要求较高,但这可以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加以辅助弥补。人才竞争已经是21世纪的主题,培养适应社会、适应国际竞争的人才也是

19、我们教学的目的和宗旨。我们应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借鉴国内外人才培养经验,积极深入探索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向社会输送复合型、应用型、外向型的高素质人才。参考文献:1 王艾丁.论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J.文教资料,2006(19):84.2 林 嵩.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科学信息学报,2006(6):108.3 陈 红.实施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中国科技信息,2005(23):130.4 刘永泽.如何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 J.会计之友,2006(7):67-68.5 邵际珍.对大学生就业与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出版论丛,2006(6):84-86.6 刘映华.企业联

20、手多管齐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6(21):25-26.7 杨春燕.高校英语专业方向培养方案制定探析J.文教资料,2006(21):21.Research of 21st Century Compound and ApplicationalTalentsRa ising PatternBA ILing,DENGWei(School of Economy and Trade,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Tianjin 300134,China)Abstract:The even fierce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21、 ismanifested to a large extent by the competition on talents.The tradi2tional pattern of teaching is no longer able to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sof the ti mesof knowledge.Hence reforms in the pat2tern of education is needed.At present,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oughout China have reinforced and ac

22、celerated the re2search on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attern refor ms.The educational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needs to advance with time.We should push forward the reform on the educational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trad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for ms on theteachingmethods,the courses offered,the means of teachingwhile drawing the corresponding experience home and abroadand combiningwith the practice of such reforms.Key words:pattern of education;compound type;applied type;innovative(责任编辑 朱慧娟)26天 津 商 学 院 学 报2007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财经金融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