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上语文《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学课后反思3篇.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69606418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三上语文《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学课后反思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部编人教版三上语文《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学课后反思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三上语文《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学课后反思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三上语文《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教学课后反思3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4、古诗三首教学反思1古诗三首第一篇课文山行描写和赞美了深秋山林景色。这首 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赠刘景文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 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 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夜书所见诗人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 到孤独郁闷,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 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本诗景象鲜明,反衬出游客的孤寂失落之情及 深深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

2、我取得了一下效果:1 .感悟美景,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设计精美的深秋图片,营造出浓 郁的深秋氛围,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秋意,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接着设 计了问题:自由观图,用学过的表达秋天的四字词语来形容秋天的美景, 表达自己的感受。在交流总结时,导入对描写秋景古诗的了解,进而导入 课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对古诗的学习中去。2 .我在教学赠刘景文发现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理解“擎雨盖” “傲霜 枝”确实有很大的难度。如何解决呢?我让孩子们一边对照词语手册上的 注解,一边自己理解课文,让他们对全诗有一个大概把握。接下来我重点 对“擎雨盖”“傲霜枝”这两个词语进行了讲解,并找来一些图片,让他们 明白

3、为什么要将“荷叶”叫做“擎雨盖”,怎样的枝条叫“傲霜枝”。通过 观察图片,孩子们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有了基本的认识。式。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在本节课教学时,根 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选择安排了学生自学的基本步骤,设计了这样的过程:1、自己正确读古诗,对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2、把诗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评评谁读得好。(小组长先读,组员依 次读);3、借助注释、图画自己理解诗意;4、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总结出完整的诗意;5、画出不懂的地方,提出疑难问题大家解决。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做到独立思考,激烈讨论,彼此间互相学习、 互相帮助,在自己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

4、学习兴 趣。(小组长先读,组员依次读)的要求设计,既树立了小组长的威信,又 使学生明白合作学习也要遵守秩序,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的道理,培养了 学生合作学习精神。三.不足之处:1、朗读的时间可以在充分些,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2、教学时间上把握不够准。语文教学光靠教材是不够的,我灵活把握教材,拓展教材,使课堂教 学得到拓展和延伸,并架起课内、课外有机连接的桥梁,丰富学生的积累。 同时做到新旧知识的整合,注重语言的积累。我在课堂上复习了古诗小 儿垂钓、所见、村居,拓展了张籍的秋思、张继的枫桥夜泊。 整堂课,书声琅琅,学生学得很快乐。二、成功之处1 .在教学山行时,一生认为应是“白云深处”。对此,通

5、过简笔画, 让学生仔细辨析。“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 同时又有云在山腰生成、升起的动态感。“生”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和动感, 而且形容出了山的高,而“深”是从上到下或从里到外的距离大(跟“浅” 相对)。太实了,像咱们平时说话一样平实,不太符合诗的语言。应当是“生” 字好。2 .在教学叶绍翁的夜书所见中“知有儿童挑促织” 一句时,引导 交流:“你捉过蟋蟀吗? “师生共同表演捉蟋蟀的动作(搜寻一一发现一一 接近一一捂住一一兴奋),共同的体验,让学生有了真切的感受,融洽了师 生关系,使课堂教学更加开放、有活力。三、不足之处在教学山行中我只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

6、重 点词语,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没有引导学生 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 处发展。四、改进措施回顾本课教学,我将作如下改进:1 .对学生进行古诗方法教学。古诗教学中对孩子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 导是必要的。语文教学不光要传授孩子们语文知识,更要让孩子们掌握如 何去获取这些知识。古诗教学可以按照“知诗人一一解诗题一一明诗意一 一悟诗情”来进行。2 .引导学生借助视频、表演品味诗句,进行想象。诗中有画,读诗要 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山行的画面感极强,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为诗配画, 在想象中理解诗意。而在作画过程中学生始终与文本进行对话,从诗句中

7、去找寻作画的依据,例如“人家是在什么位置“,必须要理解“白云生处”; 又如“小路是什么样的“,得找到诗句中的“石径斜二由文字想象画面, 不仅理解了诗意,更能感受到山林缥缈的美感。4、古诗三首课后反思2【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第一步:感悟美景,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设计精美的深秋图片,营造出浓郁的深秋氛围,让学生感 受浓浓的秋意,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接着设计了问题:自由观图,用 学过的表达秋天的四字词语来形容秋天的美景,表达自己的感受。在交流 总结时,导入对描写秋景古诗的了解,进而导入课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 中投入到对古诗的学习中去。第二步:反复诵读,

8、体会诗意。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使学生 学习中的合作伙伴。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 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 感知大意。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可引导学生互相评议,教师鼓励性总结, 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足之处: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没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 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发展。4、古诗三首教学反思3山行教学反思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

9、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 生动的描写,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一.教学效果: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 凝练、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 此,在教学中,教师将古诗中抽象的意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简笔画的形 式呈现给他们,直观、便于理解,降低了学习难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在诗人杜牧眼中,这山中的美景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诗中描写了 哪些景物?学生说“白云生处有人家”。老师想把它画下来,应该在黑板上 画上哪些景物?生:我觉得首先要画一座很远的山,要画白云和人家。随 着学生的回答,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一座远山。白云应该

10、画在人家的哪里呢? 有的学生说“画在房子下面”,有的说“画在山顶上”,有的说“应该围绕 在房子上,因为山很高,云在飘浮,房子只是隐隐约约而见”。“是啊,作 者从飘浮的白云里隐隐约约地看到人家,所以作者用了 生而不是深, 要不就完全看不见了我接着说道。在后来的默写中没有学生写错字。二.成功之处:1.古诗教学,要求学生读读背背,在读中消化和吸收。首先我为学生 营造了一个民主、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而后,又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 放飞想象的翅膀,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鼓励学生不受诗句约束,大 胆想象除了诗人描绘的景物外还可能看到的景物,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为 广阔的大自然中去,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

11、好春光以及更深地体会 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同时,在学生说话的过程中,既训练了他们的口 头表达能力,又在无形中理解了诗意,内化了语言。2.以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让小组合作为古诗配画。适当地给予点拨和引导,增强了 学生作画的信心。学生作画的过程,正是理解和感悟诗意的一种外在表现, 他们的画再现了杜牧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正所谓“诗中 有画,画中有诗”。而画后的展示、说画、赏画更让他们由画之美自然地体 味到诗之美。这样,学生自始至终置身于浓浓的诗情画意之中遐想着,体 验着,感悟着,徜徉着三 .不足之处: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四 .改进措施:留出充足的时间,发挥主体作用。让

12、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 读自悟、相交切磋、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让他 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适时地张贴文 中插图,使诗意就蕴含在这一张张的图片中。赠刘景文教学反思赠刘景文这首诗作于公元1090年苏轼任杭州知府之时。刘景文, 原名刘季孙,字景文,北宋开封祥符人,当时在两浙任兵马都监,也在杭 州。苏轼很看重刘景文,曾称他为“慷慨奇士”,与他诗酒唱和,交情颇深。 这首赠给刘景文的诗,描写的是秋末的景象,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刘景文 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一 .教学效果: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是字字落实,解释词句成了古诗文教学的主要

13、任务, 结果是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肢解得支 离破碎。其实,古诗具有一诗一画的特点。一画,就是当初诱发诗人有所感 的场景。我们学习古诗首先就要带领学生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 此进入诗意的境界,诱发学生的情感。在本次教学中,我不是让学生根据词 语意思进行组合,而是借助音乐、图片,让孩子先在头脑中展开想象,浮现出 相似的画面,顺应诗境的朦胧,再根据诗句中词语的提示,按照自己习惯的 语言方式表达出来,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础上,引 导孩子们去看、去想、去说、去听、去悟。学生的思维在扩张,认知在深化, 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

14、也在不断积淀、不断升 华,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自然溢于言表。二 .成功之处: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主动体会诗的意境,感受虽然荷尽菊残,但是“橙 黄橘绿”不是另外一派喜人的景象吗?让学生在体会读的意境中自己酝酿 朗读时的情感和语气。当学生捧起书来读时,我很享受。他们丰富的朗读 与诗融合在一起,特别是前后两句诗的深沉与喜悦的对比,让人从深秋凋 零景象的惆怅中,很快地步入金秋果园的丰收喜悦中。此刻,学生则能够 从体会到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过渡到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激励之意。总之,在教学赠刘景文这首诗时,学生发言交流,师生共同讨论 的互动的机会比较多,注重了让学习在朗读中体会诗的意境,讲解比较简 洁,完整,学生也能

15、够在学习中体会虽然荷尽菊残,然而那开败了的菊花 枝还傲寒斗霜,那“橙黄橘绿”,更有另外一番风味的诗韵。同时,他们也 能从理解诗境时感悟到苏轼赞颂刘景文高尚的情操,明白个中做人的道理。三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仍存在着此许的不足,如讲解中缺少了童趣的语言。课堂里增设点课堂内完成的作业或许效果更佳。夜书所见教学反思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 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再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 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一 .教学效果: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学本课我精心准备了多媒体课件:飘落的梧桐,发黄的秋叶,稀疏 的

16、篱笆,黄昏的江面,孤单的客船,配以轻柔的音乐,让学生走进诗人眼 中的萧瑟的秋天,走进诗人客居他乡的那种思乡之心境。此时无声胜有声, 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中已经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文本,为理解诗句奠定基础 的同时,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课前,我让学生搜集诗人的 资料,了解诗人,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夜书所见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 铺垫。在教学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下古诗中描写的景物, 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在理解诗 意时,我又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如在导入时,我问学生,“书”是什 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然后我告诉学生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联系上下 文来理解;在理解“促织”一词时,当学生回答之后,又问:“你是怎么知 道的? ”我告诉学生借助注释来理解意思,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学生 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方法,理解了古诗意思,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 能力。二 .成功之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 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