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docx(7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目标要求: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习方法:朗读法、借助注释理解法、联系现代文意思体会意境法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解破课题。1、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
2、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说说这文章与我们现在文章的不同,引入课题。2、读题:两小儿辩日3、解题:这五个字我们大家都很熟,辩,是什么意思?日指什么?课题讲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读课文,直到读通顺读流利为止。2、借助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试着理解文句内容。3、用现代文复述故事。(方法:一、借助注释、工具书把课文大概意思读明白;二、把课文读通顺、流利)三、品读课文,感悟品质。1、同桌合作,弄清“辩斗”的内容、观点和理由。2、检查学习效果、品读课文。A、“辩斗”内容: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时远,而日中时近也。(1)读这句话。(2)理解:“日始
3、出”与“日初出”,“日中”。小结出观点:a晨近,午远;b晨远,午近。(3)再读。读出意思读出韵味。B、“辩斗”理由: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其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1)读句子。(2)理解:“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什么意思?全句连起来说是什么意思?着重理解“车盖”:古时候帝王出行时坐的车上像伞一样的顶。相当于我们现的伞那么大。理解“盘盂”就是现在的盘子那么大。(3)小结出:大则近,小则远。C、依照上面的方法学习: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小结出:热则近,凉则远。D、理解“笑”的意味。两小孩争执不下,就去问孔子了,孔子能判断能决
4、断吗?(孔子不能决也)(1)理解“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知道得比我们多呢?(2)体会笑的意味:两小孩是怎样说这句话的?(笑着说)你们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笑?根据学生的回答以各种笑读出句子。引导学生要“有问题时要敢于思考、敢于探究,不懂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E、弄明白太阳到底有没有远近之分(大小,冷热)。四、角色对辩,积累背诵。师:我们要把这件事写成白话文要好几百字,而文言文只要117个字,多简洁啊。我们想不想也来学两小儿辩一辩日啊?(1)同桌分角色互辩。(2)请几对同学展示辩。(3)分男女同学互辩。(4)背诵课文。五、作业设计(选做一题)(1)演一演:新两小儿辩日一现代少年穿越时空
5、,来到古代,遇见两小辩日,请少年裁决。(2)写一写:把两小儿辩日改写成现代文。要求:突出辩斗的激烈场面。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重点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教学难点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过程一、解读课题、了解孔子。二、反复诵读,疏通文章。1.畅谈感受,明确方向。(1)给出机会让学生畅谈初次接触文言文的感受,并及时归纳和小结,启发学生思考解决
6、疑难的方法。(2)根据各自己有的经验,提出学习课文的方法。2.合作学习,疏通文章。(1)提示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课文读懂、读通顺。(2)选取适当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协作,疏通文章。3.检查学习效果。(1)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2)复述故事。(3)出示一组选择题,让学生选定两小儿辩斗的焦点,即解开上课之初的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4)通过“写题板”的形式,快速表达各自的选择结果。(5)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浅谈”对重点词“笑”的理解,并适时点拨。(6)借助媒体画面展示全文。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
7、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1)从文言文“简洁”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斗”的内容,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2)通过小组协作,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1)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并再次指导学生反复品读。(2)反复品读,品出对“笑”字的深入感悟。(点评: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分清观点和理由,并感受两小儿争论的氛围,激发学生边读边想。在反复诵读之后,促使学生对两小儿之“笑”有深入、独特的感悟。并通过谈论、诵读等形式,展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感悟”。)3.尝试性背
8、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四、联系实际,理解题旨。1.解开“辩日”之谜。(1)提出“辩日”孰是孰非的问题。(2)通力协作,解开“辩日”之谜。(3)运用媒体手段“印证”学生的解释。2.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1)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2)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从而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五、回味“辩日”,师生漫谈。1.回味“学习历程”,书写心得。(1)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历程”,启发学生写出各自的收获和体会。(2)通过“写题板”的形式,简明小结自己“个性化”的情感体验。2.漫谈体会。进行高效的师生互动与交流,拓展各自“个性化”的情感
9、体验。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1.熟练背诵两小儿辩日;2.试着翻译下列句子:(1) 三人行,必有我师。(2)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3) 温故而知新。(4) 学而时习之。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朗读、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课文所表达的意思。4学会“盂、孰、汝”3个会认字和“盂、孰”2个会写字。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学生思考并回答。引课激疑:一天当中,太阳什么离地球最近,什么时候离地球最远?你的依
10、据什么?二、初读课文1.同桌间互相朗读课文,纠正字词发音2.请同学正确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斗 盂 沧 为 孰 为 汝 知(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盂、孰、汝三个字的写法)3. 自读课文,流利朗读。4.齐读三、理解文意1.根据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本内容。2.四人小组间交流,尝试解决疑难字词句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4.翻译重点字词及全文辩斗、其、故、以、日中、去、及、盂、则、为、沧沧凉凉、探汤、 决、孰、汝、知、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四、诵读训练1.现在请同学们仔细揣摩文章中的每一句对话和叙述,说说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速去读,为什么?边自读,边揣摩。总的说来,孩子的语气以天真、自信、要强为主,
11、语速根据语言内容有快慢之分。叙述部分语速适中,一体现孔子好奇,一体现思考之后无奈也不能决的情景。2.学生范读3.齐读4.读背课文五、作业布置1.朗读、背诵课文。2.完成同步练习册相应的内容。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4教材分析两小儿辩日是列子汤问中的一则传说故事。从故事来看,即使是孔子那样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即使是两个孩童,也有着可贵的认识自然,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但是,仅仅把文章理解为用两个孩童衬出孔子不是全知全能的,用他们来笑这一点,似乎还有些浅显。孔子的不决,也可看做是其特殊的教育方法。他没有草率的否定任何一个孩子的答案,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这更能体现孔子作为大
12、教育家的特殊教育思想。孩童的笑,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孔子的行为,恰是孩子天真的体现,更显孔子的伟大之处。学情分析:在前几篇文言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应该能够比较顺利的解决文中字词句的问题。个别存在困难的字词句,通过合作,应该能够比较顺利解决。这篇文章大多数学生可能只会当作一个有趣的故事去读,缺乏对内容的深刻理解,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文章内容,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认识两小儿和孔子可贵的精神。对文中争论的问题进行探究。过程与方法:合作、交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合作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文中受
13、到启示,敢于在学习、生活中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并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诵读,理解文本内容。难点:提高阅读文言文本的能力,认识两小儿和孔子可贵的精神。1课时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完成学案(一)导入孔子在中国的地位已经不用我多说了,不管在他的名字前面加上多少个伟大都不为过。可就是这样一个门人三千,学识渊博,被众人所推崇的大学问家,也有答不上了的问题,而为难他的人却是两个小毛孩儿。那这两个小毛孩儿究竟提出了什么样问题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两小儿辩日,一起去看看当时的情景。(二)文常,关于列子(三)整体感知1、 朗读课文,纠正字词发音2、 请同学正确读出下列字词的读音斗盂沧为孰
14、为汝知3、 自读课文,能流利朗读4、齐读(四)理解文意1、 根据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本内容,纠正学案,提出疑问2、 四人小组间交流,尝试解决疑难字词句3、 全班交流,解决疑难,必要时,教师做补充4、 请同学翻译重点字词及全文5、 齐读文章,教师评价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同学们读得都非常流利,可是总觉得缺点什么,你觉得缺什么呢?(情感)(五)诵读训练1、现在请同学们仔细揣摩文章中的每一句对话和叙述,说说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速去读,为什么?边自读,边揣摩。总的说来,孩子的语气以天真、自信、要强为主,语速根据语言内容有快慢之分。叙述部分语速适中,一体现孔子好奇,一体现思考之后无奈也不能决的情
15、景。2、学生范读3、齐读4、读背课文(六)课文分析1、讨论、交流下面几个问题:1)两小儿争辩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太阳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2)儿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出发、根据怎样的现象、得出怎样的结论?一个从视觉角度出发,根据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的现象,得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结论;一个从触觉角度出发,根据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的现象,得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结论。在当时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还很不够的情况下两小儿的争辩是得不到统一结论的,但正是如此,才更能体现两小儿身上的可贵之处,你发现了吗?说说看!表现了两小儿对自然现象进行探求、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可贵精神。同时也反映了
16、古人从多角度认识自然的朴素唯物主义精神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4)你能从“孔子不能决也”中读出哪些背后信息?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一个人即使知识广博,也有许多不知道的东西。说明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不知为不知”的态度。孔子很明智,不轻易否定任何一个孩子的结论,见孔子作为一个大教育家的智慧了。(七)小结1)你认为两人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列子中对待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多角度理解本文。附:板书两小儿辩日问题-太阳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结论-日出近,正午远-视觉日出远,正午近-感觉实质-两小儿:探求、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不知为不知”、保护孩子的求知欲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5
17、一、导入新课我们这一单元课文是以什么为主题的?探索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夸父逐日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像夸父逐日这样能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的神话、寓言故事或者成语还有很多,你们能举些例子吗?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大禹治水、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这篇文章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中的人们探索的是大自然中的什么问题?二、介绍资料: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亦作圄寇、圉寇,前450?前375?)所撰。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内容多
18、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两小儿辩日就是一则民间故事。三、把握基础知识:1、朗读课文,正音。注意下列划线字注音:盘盂(y) 孰(sh)为汝(r)多知(zh)乎沧凉(cng) 决(ju)2、再次朗读课文3、解释下列划线字:孔子东游(向东) 辩斗(争辩)问其故(原因) 去人近(距离)探汤(热水) 多知(通智,智慧)不能决(判断)4、说出下列两组一词多义的含义: 一儿以日初出远(认为)此独以跛之故(因为)孰为汝多知乎(认为)5、翻译下列句子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译句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 孰为汝多知乎? 译句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6、再次朗读课文,巩固课文翻译。教师读原文,学生读翻译。
19、四、学习课文(一)内容把握本文写两个小孩对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人的远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本文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争辩,然后摆出两小儿的不同看法,继而提出两小儿所持看法的依据,最后写孔子不能作出判断而受到讥笑。(二)问题探究。1、对于两小儿所持的看法及其依据,你能否根据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对这两种现象解释一下。2、对两小儿的“辩斗”你有什么看法?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善于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并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
20、3、“两小儿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们该不该笑?“笑”是讥笑,若从作者为道家,孔子是儒家来看,显然要笑孔子;若从下文孔子的态度来看,又不该“笑”了,因为孔子实事求是。4、下面两句话,分别赞扬了孔子的什么精神?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赞扬孔子不耻下问的精神。 孔子不能决也。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精神。5、你读了这个故事,得到那些启示?(从不同角度)从两小儿的辩斗的角度:看问题要透过表象看实质,要发扬勇于探索大自然、探求真理的精神。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宇宙是无限的,知识无涯,学无止境,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拓展迁移
21、1、积累有关探索的名言(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2)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哥白尼(3) 希望是隐藏在群山后的星星,探索是人生道路上执着的旅人。第谷布拉赫(4) 让整个一生都在追求中度过吧,那么在这医生里必定会有许许多多顶顶美好的时刻。高尔基(5)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左拉2、故事新编两小儿辩日全文仅一百多字,语言简洁,层次分明,主要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展开情节。有的同学发挥想象重新编写了这个故事,写得不错,请他来讲讲这个两小儿辩日故事新编,回去每个同学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写一篇两小儿辩日故事新编五、布置作业1、熟读
22、两小儿辩日翻译全文2、发挥想象写一篇两小儿辩日故事新编3、完成新学案本课内容教学反思我们的公开课研究课题是“激趣导学”,在教学设计中我很重视这一点。文言文学习重在诵读和积累文言知识。而这两个过程是枯燥的。那么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关键之一在于让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因而我注重导入新课这个环节。我从单元主题“探索”入手,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再回顾同学们知道的古人探索大自然的有关的成语、神话、民间故事导入新课,导入自然又一下子让学生对课文产生了兴趣。另一关键是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诵读方面,我通过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订正,再朗读,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在积累文言知识方面,则利用课前预习,课堂提
23、问及时鼓励、共同检查订正,让学生掌握一些关键字词,。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正确翻译课文。做到了积累文言字词,培养学生的语感。这篇短文反映了古人可贵的探索精神,因此教学可以采取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文章的内涵。这也是教学的难点。虽说由于时间关系,学生没有小组讨论的机会,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并七嘴八舌地议论,他们的发言谈出了他们从不同角度得到的启发,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学生也得到了很大的收获。我在教学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利用故事新编这一教学环节,积累有关探索的名言这一教学环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6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
24、字词,正确翻译课文;、 熟读两小儿辩日;、 多角度理解两篇短文的内涵。学习资料: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亦作圄寇、圉寇,前450?前375?)所撰。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早佚。今本列子八篇,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晋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基础知识:、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盘盂(y) 孰(sh)为汝(r)多知(zh)乎沧凉(cng) 决(ju)、 解释下列划线字:孔子东游(向东) 辩斗(争辩)问其故(原因) 去人近(距离)探汤(热水) 多知(通智,智慧)不能决(判断)、 说出下列两组一词多义的含义: 一儿以日初出远(认为)此独以跛之故(因为) 此
25、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是)孰为汝多知乎(认为)、 翻译下列句子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译句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 孰为汝多知乎? 译句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教学过程一、课文内容把握。这篇短文写两个小孩儿对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人的远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以此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这篇短文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本文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争辩,然后摆出两小儿的不同看法,继而提出两小儿所持看法的依据,最后写孔子不能作出判断而受到讥笑。全文仅一百多字,语言简洁,层次
26、分明,主要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展开情节。二、问题探究。、对于两小儿所持的看法及其依据,你能否根据已掌握的科学知识,对这两种现象解释一下。、对两小儿的“辩斗”你有什么看法?两小儿喜爱探索,精神可嘉,善于观察常见的生活现象,并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两小儿笑曰”中的“笑”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们该不该笑?“笑”是讥笑,若从作者为道家,孔子是儒家来看,显然要笑孔子;若从下文孔子的态度来看,又不该“笑”了,因为孔子实事求是。、 面两句话,分别赞扬了孔子的什么精神?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赞扬孔子不耻下问的精神。 孔子不能决也。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精神。、 你读了这
27、个故事,得到那些启示?(从不同角度) 从两小儿的辩斗的角度:看问题要透过表象看实质,要发扬勇于探索大自然、探求真理的精神。 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宇宙是无限的,知识无涯,学无止境,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拓展迁移。庄子欲刺虎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曰:“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有顷,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伤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注释:选自史记.张仪列传。庄子:此指卞庄子,春秋时鲁国的勇士。馆竖(sh)子:旅馆的童仆。须:等待。1.解释加有下划线的词:(1) 庄子欲刺
28、虎(想要)(2) 馆竖子止之曰(劝阻)(3) 两虎方且食牛(吃)(4) 一举必有双虎之名(名声)(5) 两虎果斗(果然)(6) 一举果有双虎之功(功效)2.翻译文中句子。卞庄子以为然,立须之。卞庄子认为这话对,就站着等待它们。3.阅读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往往能做到事半功倍。译文孔子往东方游学时,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问他们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个大圆车篷,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子或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清凉寒冷
29、,等到了正午,它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这不正是近的就觉得热,距离远就觉得凉吗?”孔子不能够断定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7课文简析:两小儿辩日一文是人教版十一册语文教材选入的文言文。本文选编的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使学生初步感悟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品味感悟祖国的语言文字,同时意识到知识无穷,学无止境。这篇文言文文意比较浅显,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孩子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博学的孔子也不能判断。设计理念:文言文的教学应重视朗读,在指导学生体会文言文读法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朗读练习,感
30、悟语感。因为文不甚深,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文意的理解并不很难,况且学生们已有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经验,因此,采取让学生读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解疑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增强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对照注释,理解句意。3、能复述故事,背诵课文,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初步接触古文,因此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弄明白短文的意思作为教学的难点来突破。教学过程:一、以图引文,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两小儿辩日图,让学生说说这幅画的意思?2、通过对画面的理解,而明白课题两小儿辩日一文的“辩”即为“争辩、
31、辩论”,他们究竟在辩论什么?二、启读、试读,体味语感1、教师用稍慢、轻松的语调读课文。2、听课文录音,让学生感觉你认为文言文怎样读?3、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范读后的想法。4、用学生自已的方法试读课文,将读不准的地方画下来,纠正后反复读。5、指名分小节读。(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朗读中所体现的情感来自于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因此给足学生读的时间,通过多途径、多角度、多方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文本。)三、通读、参读,潜心会文1、要想清楚的知道这篇文言文的内容,我们还需要一个小帮手,谁知道这个帮手是什么?(在此渗透学习古文的简单方法如:查字典、问老师、看注释等)2、我们借助注释,自由读课文,
32、遇到不懂的地方,你可以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进行猜想,可以给老师提出来,也可以和小组的同学商量。(放手让学生探讨课文中的疑难,通过各种途径来解疑、释疑)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点拨。(学生通过自由探讨得到的认识、理解,需要老师进行整合、补充,因此,老师在学生讨论之后,要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让学生突破疑难,从而让学生对每个问题得到一个完整、清晰、正确的理解)4、出示“孰”、“汝”明白其意思。提问:在你积累的词语中有哪些词也当“你”讲?(君看一叶舟、子非吾友也、您好、任尔东西南北风)文章中的“你”指谁?你对他了解吗?四、研读、精读,深入情境1、你认为文中的两个小孩谁对谁错?你支持哪一个呢?
33、(给学生一个自由的选择的空间,自然形成一个辩论的氛围)2、现在我们就展开一个小小的辩论,一方是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方是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每组选出自已的代表,再读课文,找出有利于自己一方的观点和理由。3、进行辩论,弄清两个小孩子的看法及原因。(讨论交流是探险究学习的一种方式,在课堂讨论中可为学生的思维表达提供更宽广的空间。目的是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五、背诵积累、总结延伸1、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全文。2、学生试背课文。3、课外延伸: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没能回答两个小孩子的问题,是因为当时的科学技术不发达。到了今天,如果能穿越时空,你到了遥远的古代遇到了两
34、小儿辩日,你将怎么呢?请你在课下查阅资料和同学们合作来完成两小儿辩日续篇。课后反思: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力求让自已是一个等参与者,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自主的探究。因为初学古文,学生们对朗读的兴趣很大,通过范读、试读学生们基本上都能把课文读通顺。在理解课文这一环节,有一部分学生借助注释也不能真正明白文意,教师便引导学生用猜想的方法去试一试,效果很好。在理解课文之后,因观点不同而展开辩论则更适合了学生的心理,通过辩论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板书:两小儿辩日日初出 日中一儿:近(大如车盖) 远(如盘盂)一儿:远(苍苍凉凉) 近(如探汤)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8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文
35、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
36、文言文的兴趣。、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布置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照课文注释初步阅读课文,尝试理解课文内容。一、读题、解题、读题,引用古诗解题:锄禾日当午、白日依山尽。日,是太阳的意思。、题意。二、探究阅读方法、读这篇课文遇到什么困难? 很难读。 有些词语很难理解。、你用什么方法解决?、归纳总结学习本课的有效方法: 多读几遍。 联系上下文、结合书上注释理解。三、初读课文、学生阅读课文。分两步解决问题: 结合注释读明白。 理解大意读通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阅读。、检查学生初读情况: 生分段读古文、说古文的意思。 两小儿在辩论什么?(两小儿都是围绕太阳的远
37、近来议论的。)四、再读课文,理解感悟、指名读,学生评读。、教师范读,学生感悟朗读的语调、速度、情感。、学生齐读。带着自己认可的情感朗读。、再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两小儿辩斗的内容,观点是什么,有什么理由。、朗读课文。合作读。教师择要板书:大则近 小则远故 晨午 不能决凉则远 热则近、讨论:孔子不能决,你们知道奥秘吗?(早晨中午太阳是一样的距离。)、你知道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吗?五、分角色表演诵读注意读出两小儿辩斗的语气。、分角色用自己的话对话。、分角色用书上的文言文对话。、同座位的同学互相对话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六、总结课文、总结学习方法: 知道古文和现代文的区别。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38、、总结学习内容,渗透思品: 通过学文,你知道了什么? 孔子的学问为什么这么丰富?学无止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思品渗透: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七、课外延伸将收集的有关孔子的资料张贴到语文学习园地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两小儿辩日大则近,小则远故 (晨)(午)不能决凉则远,热则近该板书(共个字)力求通过重点词语的有机组合,一方面体现文言文简洁、明了的特点。另一方面则高度概括地再现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突破了学习难点(“辩斗”的观点和理由)。板书的整体架构与作者行文思路相呼应,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板书中选用了“故”“则”“决”等文言词,也体现了课文语言特色。两小儿辩日教学设
39、计9、学会本课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能根据角色演绎故事。、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自制课件。一课时。“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创设多种情景激发学生读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文。一、谈话导入(分钟)、背诵古诗望庐山瀑布。、引用古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古诗、古文与我们现在常读的文章是不同的。今天我们一起第一次学习一篇古文两小儿辩日。(板题)二、读通读懂课文,整体感知(分钟)、范读全文。、生跟读全文。、师领读全文。、生质疑:日与曰(一个胖点儿、一个瘦点
40、儿)智与知(通假字)、借助注释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提问:这个故事里有几个人物?是哪几个人物?三、扮演角色,感悟课文(分钟)过渡:两个小孩和孔子之间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两小孩先在讨论问题,孔子介入、师生分角色读文两遍。老师相机指导。、生四人小组分角色读文两遍:(二个人读叙述语言,两个人各读一小儿,第一遍强调语气,第二遍带上动作。)、四人表演读一次,众生评议。、生上台对话一次,众生旁白:过渡:我觉得两个都学得有板有眼,但这毕竟是古文。能不能把它变成自己的话,不背课文,有没有难度?、生思考后,上台表演两次,师充当孔子。(相机指导词语的理解。)四、拓展延伸,辨别明理(分钟)过渡:现在咱们来想一想,两小
41、孩争执激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他们坚持自己的看法呢?、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板书:早晨:近大远凉中午:远小近热师过渡:这毕竟是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场辩论,如果现在我们做第三个小孩,第四个小孩,参与这场辩论,你有什么道理来讲。、扮演角色,试着辩论:师过渡:两千多年前的辩论,我们参与了,但是我知道,这个问题呀很难辩明白,如果让现代的科学家去辩,可能也很难说清楚,不要紧。我们现在来讨论一个新的问题,你们觉得这两小孩或者孔子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吗?、生自由谈学习收获:(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大胆创新、不怕犯错误等等。)师过渡:刚才本人扮演孔子,我觉得我身上也有一点优点,刚才对大家说了,“知之为知
42、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不能决没有装懂,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孔子在这一点上,是否值得我们学习?好!我们再一起把课文读一遍。、师生齐读课文。、课外拓展:这场辩论到此结束,同学们回去后如果有兴趣,可以再查阅相关的资料,看看太阳究竟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0一、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师:在学这篇课文之前,教师想问一下你们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那么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吧!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读,好吗?(学生初读课文。)师:大家都读了一遍课文了,在读书的过程中你们碰到了什么困难吗?(学生回答)谁来说说怎么去读这些文言文比较好呢?(学生回答,结合学生回答师作文言文朗读指导。)师:现在你们有信心去再读课文吗?(学生再读课文。)师:谁想读来大家听听?(指名读)谁还想读?(指名读)谁还想读?让举起手的小朋友一起读吧!(学生读)师:大家都读得很好。老师也想读读,你们愿意听吗?(老师范读课文。)师:你们觉得我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议)谁敢站起来说我比老师还读得好?(指名再读)师:我们读了这么多次了,你们都读出一点什么来了没有?谁想来说说?(学生述说)三、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学习课文师:你想怎么样去学习这篇课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