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教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_教学.ppt(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七章第七章 教学教学一、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一、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一)教学的概念(一)教学的概念。教学是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教学与智育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2.教学由教与学两个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二)教学的意义(二)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教学能简捷地将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使他们在短时间内达到人类发展的一般水平。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1)教学使个体的认
2、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局限,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2)使得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习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本途径。(三)教学的一般任务(三)教学的一般任务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1.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
3、握科学文化基础知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识和基本技能。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成果,是人类历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成果,是人类历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所谓学生的创造才能主要是指他们能运用已所谓学生的创造才能主要是指他们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晓有的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晓的知识的能力。的知识的能力。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
4、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教学,激励发展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通过教学,激励发展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二、教学过程二、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一)教学过程的基本概念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过程。在我国关于教学过程的看法:在我国关于教学过程的看法:1
5、.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学生认识过程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学生认识过程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间接性;(2)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交往性;(3)认识的教育性;)认识的教育性;(4)有领导的认识。)有领导的认识。(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二)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6、。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制。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于组织者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
7、主体能动性。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三)教学过程的结构(三)教学过程的结构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习的不同认按照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习的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识任务,可以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阶段:1.引起动机引起动机 2.领会知识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检查知识三、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三、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一)教学原则(一)教学原则1.教学原
8、则概述(1)概念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称为教学原则。教学原则贯穿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它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2)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的区别)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的区别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教学规律是教与学内部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律,人们只能去发现它,掌握它,但不能制造它。制造它。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教学原则是人们在认识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它反应教学制定的一些教学的基本准则,它反应教学规律。规律。2.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
9、1)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教具可分为两类:一是直观教具可分为两类:一是实物直观实物直观;二;二是是模象直观模象直观。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直观
10、要与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重视运用语言直观。(2)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是启发的首要问题。启发的首要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
11、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发扬教学民主。(3)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孔子提出孔子提出“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的观点。这要求教学过程要遵循的观点。这要求教学过程要遵循巩固性巩固性原原则。则。贯彻巩固
12、性原则的要求:贯彻巩固性原则的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4)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逻辑思维能力。学记学记要求:要求:“学不邋等学不邋等”“不陵节而不陵节而施施”提出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这些都说明教学过程
13、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这些都说明教学过程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则。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5)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个别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
14、: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地教学。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地教学。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发展。(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重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重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学以致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
15、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二)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概述教学方法概述(1)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办法和学生学的办法,是教师引导包括教师教的办法和学生学的办法,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方法。(2)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教学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课程性
16、质和教材特点。学学生特点。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2.中学常使用的教学方法中学常使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分为讲授法分为讲述、讲解和讲演讲述、讲解和讲演三种方式。三种方式。讲述是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材料、讲述是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的对象、介绍学习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讲解是教师对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进行解释说讲解是教师对概念
17、、原理、规律、公式等进行解释说明和论证。明和论证。讲演是系统全面的描述事实,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讲演是系统全面的描述事实,深入分析和论证事实,并归纳、概括科学的结论。并归纳、概括科学的结论。讲授法的基本要求:讲授法的基本要求: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思想性。注意启发。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艺术。讲究语言艺术。(2)谈话法)谈话法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18、。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谈话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积极性。谈话法可分为谈话法可分为复习谈话复习谈话和和启发谈话启发谈话两种。两种。谈话法的基本要求:谈话法的基本要求: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提出的问题要明确、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引起思维兴奋,即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要善于要善于启发诱导。启发诱导。要做好归纳小结。要做好归纳小结。(3)讨论法)讨论法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讨论、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题而进行讨论、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
19、知识的方法。识的方法。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做好讨论小结。做好讨论小结。(4)演示法)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性实验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法的特点在于演示法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不仅是帮助,不仅是帮助学生感知、理解的基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学生感知、理解的基本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得知
20、识、信息的重要来源。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演示法的基本要求:做好演示前的准备。做好演示前的准备。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投入观察与思考。自觉投入观察与思考。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看清楚、准确地感知通过演示,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看清楚、准确地感知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演示对象,并引导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5)练习法)练习法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练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练
21、习法的基本要求:练习法的基本要求: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与方法。与方法。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精选练习材料,适当分配分量、次数和时间,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习的方式要多样化,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严格要求。严格要求。(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1 1、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教学组织形式的内涵 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四、教学组织形式四、教学组织形式2、教
22、学组织形式的分类、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不同的分类。通常是根据教学单位的规模和师生交往的程度来划分教学组织形式。按照教学单位的规模大小,可分为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小班教学、大班教学、合班教学);按照师生交往的程度划分,可分为直接的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授课等)和间接的教学组织形式(包括个别学习、伙伴学习、合作学习、广播电视教学、计算机教学等)。(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1、个别教学、个别教学 个别教学产生于古代,是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就是教师分别对学生进行个别
23、教学的组织形式。它的基本特征是:教师只同个别学生发生联系;学生年龄和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教学内容与进度缺乏计划性与系统性;教学活动和教学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定。总的来说,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办学规模小、速度慢、效率低,但却能较好地适应个别差异。2、群体教学、群体教学 群体教学又称“班组教学”,是初级的集体教学形式。它存在于欧洲中世纪末期至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校教育中,也表现在我国宋、元、明、清各代的官学和书院的教学活动中。其基本特征是:教师向一群(几十名)学生授课,但不是固定的班级,学生彼此年龄和程度各不相同,学习进度、修业年限也不一样;由数名教师分工负责班组的教学工作,一般由一个教师主讲,若干名教师辅助讲
24、授;主要由教师个别地给每个学生讲授、指导,同时班组学生也共同进行某些学习活动,如朗诵、讨论等;学校有修业计划和具体安排的章程,但没有统一规范的教学制度,学生入学、肆业、毕业,都不固定。正是群体教学的发展,为班级授课制的萌芽奠定了基础。3 3、班级授课、班级授课 从16世纪末以来,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求扩大学校教育的规模,增加教学内容。在欧美的一些学校最早出现了以班级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是以固定的班级为组织,把年龄大致相同的一群学生编成一个班级,由教师按照固定的课程表和统一的进度,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分科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组织形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这一新的
25、组织形式从理论上加以整理与论证,使之确定下来,后经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发展而基本定型。工业革命后,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在欧美逐步推广开来。在我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率先采用班级授课,1903年的癸卯学制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下来。班级授课有班、课、时三个特点:第一、以班为单位由教师同时对整个班级进行教学,班级是按照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的,且人数和成员固定。第二、教学内容按学校和学年分成许多既有系统又相对独立和均衡的许多部分,每部分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第三、每一课都限定在统一且固定的单位内进行,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休息时间。4、贝尔兰卡斯特制 贝尔兰卡斯特制,也称为导生制,产生于
26、19世纪初的英国。在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过渡的过程中,为了满足生产需要并榨取工人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只给工人以最初级的教育。教师教年龄大的学生,再由其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或学习差的学生。因由教师贝尔和兰卡斯特创建,故称为贝尔兰卡斯特制。这种教学形式的特征是:在班级中,教师把教学内容传授给一部分导生,再由导生转授给其他学生。这是英国“双轨制”教育体制的具体体现。5、道尔顿制、道尔顿制 随着班级授课制在学校中的普及,由美国道尔顿城的教育家柏克赫斯特提出并施行的。这是一种典型的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每周进行有限的集体教学,然后指定学习内容,学生接受学习任务后,在各专业课堂自学,独立
27、完成作业,然后教师考查,合格后,又接受新任务。6 6、文纳特卡制、文纳特卡制 美国教育家华虚朋1919年在芝加哥市郊文纳特卡镇公立学校实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按照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课程分两部分,一部分按学科进行,由学生个人自学读、写、算和学习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一部分是通过音乐、艺术、运动、集会以及开办商店、组织自治会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这一形式的特点是:第一,按单元进行学习,各单元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具体的 学习内容,并配以小步子的自学教材。第二,每个单元结束后,经测验诊断,接着学习新的单元。第三,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与道尔顿制相比,这种教学形式更加强化了教学的个别化,尤
28、其是所创用的小步子教学的原则,对程序教学影响很大。7 7、分组教学、分组教学 为解决班级授课制不易照顾学生个别差异的弊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出现了分组教学制。有能力分组、作业分组、外部分组、内部分组等。分组教学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水平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便于教师组织教学,能够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习要求,有利于因材施教。其弊端则表现为: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能力强的学生易滋生骄傲情绪,能力差的易产生自卑感;同时,缺乏不同水平学生间的相互交流。8 8、特朗普制、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是由美国教育家劳伊德.特朗普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它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
29、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大班集体教学,由优秀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几个平行班统一上课;之后的小组课,研究讨论大班课上的教学材料,由1520人组成一个小组,然后由学生个人独立自学、研习、作业。教学时间分配为:大班上课占40%,小组研究占20%,个人自学占40%。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兼容了班级授课、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的优点。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的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又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态度的培养。9 9、开放课堂、开放课堂 开放课堂又称开放教学。源于本世纪30年代进步主义者的教育主张,二战期间在英国的幼儿园得到采用,60年代在小学推广,70年代传到美国
30、并在小学得到采纳。其特点是教师不再分科系地按照教材传授知识,而是为学生创造学习环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教室或其他场所自由活动或学习。对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人们褒贬不一。教学组织形式,总的来说可划分为个别化教学、集体教学和综合教学三类。其中,个别教学、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开放课堂基本可以划分为个别化教学一类;班级授课、分组教学、导生制可划分为集体教学一类;特朗普制则是属于综合教学类。(三)课的类型与课的结构 1、课的类型 课的类型课的类型单一单一 课课 综合课综合课单一单一 课课 讲授课讲授课 巩固课巩固课技能课技能课 复习课复习课 检查课检查课单单 一一 课课综综 合合 课课复习检查作业练习讲授新课巩固内容2、课的结构一般来说,综合课由下述五个部分组成:一般来说,综合课由下述五个部分组成:(1)组织教学)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检查复习(3)传授新知识)传授新知识(4)巩固新知识)巩固新知识(5)布置课外作业)布置课外作业五、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从教师教的角度来分析,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主要包括:(一)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二)上课: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结构紧凑(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四)课外辅导(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