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络穴位详解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经络穴位详解课件.pptx(3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xxxx健康公司xxxx头头正正面面(1)神庭穴(天庭)神庭穴(天庭)位置: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主治:头痛、眩晕、泪囊炎、结膜炎、鼻炎、记忆力减退、失眠、惊悸、精神分裂症等病症。此穴有除湿化湿的作用。(2)印堂穴)印堂穴位置:两眉头连线的中点处。主治:健脑醒神,安神定志,明目开窍。适用于前头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压等病症。感觉:按压有酸胀感。(3)攒竹穴)攒竹穴位置:在眉头,当眶上切迹处。主治:常用于头痛、目眩、眉骨痛、目赤肿痛、视物不清、流泪、口眼歪斜等病症的治疗与保健(4)鱼腰穴)鱼腰穴 (5)睛明穴)睛明穴 位置:眉毛正中心主治:眉棱骨痛、眼睑下垂、目赤肿
2、痛、眶上神经痛、近视等病症。位置:目内眦旁上方0.1寸处。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视物不明、夜盲、色盲、近视、远视、散光、急慢性结膜炎等病症。(6)太阳穴)太阳穴 (7)承泣穴承泣穴位置: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移1寸凹陷处。主治:醒脑明目,袪风镇痛,清堵除烦。适用于头痛头晕、偏头痛、神经衰弱、感冒、视物不清、口眼歪斜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重按较痛,有时向四周发散。位置:瞳孔直下0.7寸,下眼眶下缘凹陷处。主治:目赤肿痛、近视、角膜炎、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眼皮肌肉痉挛跳动.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8)瞳子髎穴)瞳子髎穴 (9)迎香穴)迎香穴位置:目外眦旁0.5寸,眶骨外缘凹陷
3、处。主治:头痛、结膜炎、角膜炎、青少年近视、三叉神经痛、口眼歪斜等病症。位置:鼻翼外旁开5分,鼻唇沟内。主治:清热散风,宣通鼻窍,预防感冒。适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觉不灵、口眼歪斜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有胀感。鼻子不闻香臭,经按压有“通气”感。(10)水沟穴(人中穴)水沟穴(人中穴)位置:在人中沟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点处。主治:常用于小儿惊风、中暑、中风、面神经麻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与急救。(11)地仓穴)地仓穴位置:口角外侧主治:流涎、牙痛、失音、口臭、湿疹、三叉神经痛等病症。有祛风活血的功用。(12)承浆穴)承浆穴定位:承浆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主治:口眼歪斜,唇紧
4、,面肿,齿痛,齿衄,龈肿,流涎,口舌生疮,暴喑不言,消渴嗜饮,小便不禁,癫痫。名解:承浆。承,承受也。浆,水与土的混和物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冷降水湿及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胃经地仓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以及任脉廉泉穴冷降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本穴如同地部经水的承托之地,故名。头头背背面面(1)百会穴)百会穴位置:头顶正中,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交叉点处。主治:升阳固脱,振奋阳气,清热开窍,健脑通络。适用于健忘失眠、精神不振、头昏脑胀、目眩耳鸣、中气下陷、内脏垂脱、头痛、高血压、中风、久泄等病症,为人体阳气聚会之气。感觉:局部按压有微胀感。(2)风池穴)风池穴 位置:颈项后枕骨下,
5、与乳突下缘相平,项肌外侧凹陷处。主治:适用于颈项强痛,头痛眩晕、失眠健忘、高血压、风湿病等病症。对发热恶寒、热病汗不出、目赤痛、鼻塞、耳聋、耳鸣、牙痛、中风昏迷、口眼歪斜等病的疗效也非常显著。(3)风府穴)风府穴 (4)完骨穴)完骨穴位置: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主治: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按摩此穴道对于治疗多种颈部疾病、头部疾病都很有疗效,是人体督脉上重要的穴道之一。位置:在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中,与风府穴平。主治:常用于头痛、颈项强痛、口眼歪斜、牙痛、面颊肿痛等疾病的治疗与保健。头头侧侧面面
6、(1)耳门穴)耳门穴位置:在耳屏上切迹前方,当下颌髁状突后缘凹陷中。主治:耳部疾病的治疗与保健。(2)听宫穴)听宫穴位置:耳屏前,张口时呈凹陷处便是此穴。主治:耳聋、耳鸣、耳痛、齿痛、聋哑、中耳炎、头痛、眩晕、下颌关节炎等病症。按摩此穴有益于改善听力。此穴有清头聪耳、宁神止痛的功用。(3)翳风穴)翳风穴位置:在耳后乳突前下方,平耳垂后下缘的凹陷处。主治:常用于耳聋、耳鸣、牙痛、颞颌关节病、面神经麻痹等疾病的治疗与保健。(4)听会穴)听会穴定位: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主治:常用于耳聋、耳鸣、牙痛、口眼歪斜、下颌关节疾病的治疗。胸胸腹腹部部(1)膻中穴膻中穴位
7、置:胸部前正中线,两乳头之间,平第四肋间隙。主治:宽胸理气,宣肺降逆,宁心除烦。适用于情志不舒、胸部胀闷。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气喘、呃逆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有微胀感。(2)中脘穴中脘穴位置:腹正中线,脐上4寸处,详见上述图解。主治:调理脾胃,健脾化湿,和胃降逆,安神定志。适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胃痛胃炎、便秘腹泻、呕吐、肠鸣、心慌失眠等病症。是中医治疗脾胃疾病的重要人体穴位之一。感觉:局部按压有胀麻感。(3)梁门穴)梁门穴 (4)建里穴)建里穴定位:在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主治:胃痛、急慢性胃炎、腹胀、消化不良、胃下垂、食欲不振等病症。定位:在脐上3寸处。主治:常用于胃痛、呕吐、食欲不振
8、、腹胀、水肿的治疗。(5)神阙穴)神阙穴 (6)盲俞)盲俞穴穴位置:肚脐中心主治:腹痛、肠鸣、肠炎、痢疾、水肿、虚脱等病症。有助于健运脾胃的功用。定位:在肚脐神阙穴旁开0.5寸处。主治:常用于腹部胀痛、便秘、泄泻的治疗。(7)天枢穴)天枢穴 (8)大横穴)大横穴 位置:肚脐旁开2寸处。主治:调理脾胃,理气和中。适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肠鸣腹泻、腹痛腹胀、大便不畅、肠炎、水肿、月经不调等病症,对减肥有一定作用。感觉:局部按压有沉胀感,有时可向下发散。定位:在任脉的神阙穴(肚脐)旁开4寸处。主治:常用于腹部疼痛、腹胀、泄泻、便秘等病症的治疗。(9)气海穴)气海穴位置:腹正中线,肚脐下1.5寸处。主治:
9、升阳补气,益肾固精。适用于气虚乏力、脘腹胀满、肠鸣腹泻、月经不调、阳痿遗精等病症。为补气要穴,有强壮和保健的作用。感觉:局部按压有沉胀感并向下腹发散。(10)关元穴)关元穴位置:腹正中线,肚脐下3寸处。主治:温肾减阳,回阳固脱,增补元气,通调冲任。适用于虚症、神疲乏力、元气不足、性功能低下、腹泻肠鸣、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及慢性病的恢复,有强壮作用。腰腰背背部部(1)大椎穴大椎穴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主治:疏风解表,清热通阳,健脑强脊。适用于头颈强痛、骨蒸潮热、神疲乏力、腰脊拘急、感冒、落枕、颈椎病、气喘、热病等病症,有防病强壮作用。感觉:局部按压有胀麻感。(2)肩井穴肩井穴位置:大
10、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主治:开窍通经,理气活络,振奋阳气。适用于元气不足、头颈强痛、肩背疼痛、麻木、上臂抬举困难、高血压、感冒、风湿病、颈椎病等病症。感觉:局部揉拿有酸麻胀感,并向头部及下背部发散。(3)肩中俞穴)肩中俞穴位置: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或大椎穴旁开2寸处。主治:咳嗽、感冒、哮喘、肩背疼痛、肩臂酸痛、肩周炎、目视不明等病症。(4)肩外俞穴)肩外俞穴位置: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主治:背部酸痛,颈项强痛,肘臂痛,感冒引起的肌肉酸痛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有胀感。(5)天宗穴)天宗穴位置:肩胛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主治:肩胛肿痛、气喘、脸部浮肿、胸部疼痛、坐骨神经痛、风湿痛、上
11、肢麻木、支气管炎、肩周炎等病症。此穴有通经活血、消炎止痛的功用。(6)肩贞穴)肩贞穴位置:肩部偏外的正中央,垂臂合腋,在腋窝后方皱襞上约1寸处取穴。主治:肩臂疼痛、肩胛酸痛、上肢肿痛、上肢麻痹、肩周炎、耳鸣、耳聋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微痛感。(7)风门)风门穴穴位置: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伤风、感冒、咳嗽、发热头痛、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百日咳等症状。此穴有宣通肺气、调理气机的功用。(8)心俞穴)心俞穴位置: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主治:调理气血,疏通心脉,宁心安神。适用于心慌心悸、冠心病、心绞痛、神经衰弱、失眠、背痛等病症,对于各种心脏病有一定的疗效。感觉:局部
12、按压有酸胀感。(9)腰眼穴腰眼穴位置: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的凹陷处。主治:腰痛、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盆腔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等病症。上上肢肢内内外外侧侧内内外外(1)曲池穴曲池穴位置:曲肘成90,肘横纹外端凹陷中。主治:袪风解表,清热利湿,调和气血。适用于外感发热、高血压、咽喉肿痛、上肢疼痛、麻木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有时向上肢指端发散。(2)手三里)手三里位置:侧腕曲肘,曲池穴下2寸处。主治:腹痛、腹泻、胃痛、腰背痛、手部酸麻、鼻塞等病症,有安神之功效。(3)内关穴内关穴位置:掌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宁心安神,理血止痛,宽胸理气。适用于情志不畅
13、、神经衰弱、失眠心烦、胃脘不舒、心绞痛、胃痛、恶心、呕吐、晕船晕车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有时可发散至中指端。(4)外关穴外关穴位置:腕背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主治:清热疏风,疏通肩臂。适用于上肢外侧疼痛或麻木、偏瘫、落枕、偏头痛、热病、耳鸣耳聋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感,有时发散至手指。(5)合谷穴合谷穴 位置:拇、食指掌骨之中点,稍偏向食指侧。主治:疏风解表,通经活络,镇静安神、通利五官。适用于头昏脑胀、口眼歪斜、咽喉肿痛、头痛、牙痛、耳鸣、发热、神经衰弱、手臂疼痛等病症。并可防治感冒。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痛的感觉,有时可向上肢发散。下肢内外侧内外(1)环跳穴)环跳穴 (
14、2)足三里)足三里位置:股骨大转子和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处。主治:袪风除湿,强腰通经。适用于风湿痹痛、下肢瘫痪、药膝疼痛、麻木不仁、坐骨神经痛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痛感,同时向下肢发散至小腿外侧及足部。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主治:健脾和胃,疏风化湿,通经活络,益气健脑等。适用于肠胃功能低下、久病体弱、胃痛腹痛、消化不良、便秘腹泻、呕吐、肠鸣、高血压、失眠、半身不遂等病症。为养生长寿抗衰老的中药穴位,对美容、减肥亦有一定作用。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下肢和足背发散。(3)委中穴委中穴位置:腘窝横纹正中线处。主治:疏筋活络,袪风除湿,凉血泄热,强健腰膝。适
15、用于腰背疼痛、屈伸不利、项强、腰肌劳损、下肢瘫痹、半身不遂、膝关节炎、小便不利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有酸麻胀感,有时向腰部发散。(4)承山穴承山穴位置:小腿后面正中线,委中穴直下8寸,小腿腓肠肌两肌腹下方之间凹陷处。主治:疏筋止痉,疏利腰腿。适用于腰脊痛、小腿转筋、下肢无力等病症。感觉:局部按压可有酸麻微痛感,揉捏可有胀感。(5)三阴交)三阴交 (6)解溪穴)解溪穴位置:内踝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主治: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健脾和胃,调经止痛。适用于腹胀肠鸣、大便泄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小便不利、神经衰弱、肾虚阳痿、失眠健忘、精力不足、容易疲劳等病症。对心、脑病有一定的作用,为主要保健穴。感觉:局部按压有酸胀麻感,有时可向小腹部发散。位置: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主治:头痛、踝关节炎、关节炎、眩晕、腹胀、便秘、心烦、踝关节肿痛等病症。此穴有通经祛火、消炎止痛的功用。足部足部脚底脚底 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主治疾病: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穴道指压法治疗脑溢血后的复原、穴位按摩治疗膀胱炎、指压法治疗白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