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现代人的心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与现代人的心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老子与现代人的心理一、老子为现代人心理把脉现代人真幸福,衣食住行都是现代化的,这是老子那个时代做梦也想象不出来的。老子当年出函谷关时骑的是一头青牛,一挪一动的, 那多老土啊!你看今天有汽车、飞机、轻轨、地铁,多美啊!老子当 年写他的道德经可艰苦了,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竹片上,写错了 要用刀刮掉,竹片用绳子串起来,然后是一大卷一大卷的,好笨重啊!今天人们用计算机写字,一挥而就!可是现代人,还是人啊,七情六 欲,人心古今相通,基因遗传嘛,因此今人与古人还有许多共同的话 题。不过现代人碰到的问题似乎更多更复杂,那个心理上的毛病就不 少,不说不太重视,一说还真不能不重视。我读到过这样的信息:自1980年
2、以来,仅仅凭已有的记录来看,中国已经有1200多个企业家自杀了(工人日报2004年10月31华诚文)。我还听到过这样的 广播消息,说是2005年的统计数字,表明中国人得忧郁症的比率已 经不小了,而且显示出在逐年递增。这是多么地触目惊心,又发人深 思!请看那些企业家,他们大都有的是钱,有的是别墅,有的是高级 轿车,有的是体面的成功和社会地位,为什么走向自杀?这里该考虑 的问题不少,但是往深里想,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据报道,贵州习酒老总陈星国,1982年出任厂长,15年中把一个年 产值只有300多万元的县办企业,逐步扩展为年销售额为2亿多元的 大型企业。为此他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3、、“优秀青年企业家养中实现灵魂的升华,人生的升华!这是多美的事!这是老子多美的人生智慧! 四、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在第44章里向人们提出这样的问题:名与身孰亲?身 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这里的意思就是:名声和生命本身哪个更可爱?生命本身 和钱物财产哪个更贵重?得到名与利,和失去生命哪个更有害?老子 自己又回答了这些问题。他说:太爱名声必定有大耗费,太多的财产 积累必定有大损失。如果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 不会遭到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安全长久。一这是智者的妙悟!现在大家对于清代的历史很感兴趣,从皇帝到贪官和珅,大家都 很熟悉,
4、特别是北京人,因为历史就发生在身边嘛!你看,和珅 (1750-1799)是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这个人的名字取得很好啊,中国最讲究“和”,比如“中和”、“和谐”、“和平”、“共 和”,这是一个相当审美的字眼;“珅”也是一个相当审美的字眼, 是玉的名,人名上用玉就是希望他像玉那样美好。这个人也确实很有 才能,据说他懂好几种外族文字、翻译能力特强,当初王朝的文件要 找他来翻译,其他方面也很能干。他生员出身,袭世职,乾隆时由侍 卫提拔为户部侍郎,并兼军机大臣,执政20多年,累官至文华殿大 学士,封一等公。乾隆晚年对他依任极专。他们还结成儿女亲家。但 是慢慢地随着地位的变化,心态变了,那种贪欲越来越
5、大,到处要捞 一把,非如此不过瘾,甚至各地进贡给皇帝的贡品,都照捞不误。有 一种说法,说他贪污的财产相当于当时清政府15年的财政收入。你 看他贪得多厉害啊!和珅贪污了这么多,他不怕吗?这里如果分析一 下他的心态,对于今天的人也很有用。其实有些贪官刚开始时,也是 警惕的,也害怕,或不想贪。今天有许多贪官回忆当初出道的时候, 人家送他一条香烟、一把电动剃须刀都不敢拿的人也有啊。但是地位 变高了,权力变大了,官当大了,拍马的人溜须的人多了,有的人心 中的贪欲慢慢滋长出来了,他不怕了。你看和珅的心态:一是,我和 珅怕什么呀?官这么大,谁碰得过我呀!二是,我和珅怕什么呀?我 和皇帝是儿女亲家啊!我有靠山
6、啊!三是,我和珅怕什么?我有一大 批自己多年培植出来的党羽啊!这张关系网多厉害啊!你们告到哪里, 哪里就有我的人。四是,我和珅天不怕地不怕,我不捞一把不是太傻 了吗?如果老子来了,必然冷笑几声。他也许会对和珅说三句话。第一 句话是:“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第73章)天道如大网, 虽然很稀疏,但是没有漏失的。作恶多端的人啊,逃不出上天的惩罚。 你别得意啊,你那张编织出来的人际关系网,怎么敌得过那张“天 网”啊!第二句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老子第9章) 金玉满堂的人,古往今来有哪一个人守得住啊?那么你要这些满堂的 金玉来干什么?第三句话:“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老子第 9章)和珅啊,
7、和珅,你是有财产有权势,你在大富大贵后,不知道 夹着尾巴做人,却进而骄横恣肆,到最后是自己闯下的祸啊!你怨谁, 恨谁呀?一一你看,老子说得多有道理啊!其实今天虽然离开那个时 代已经有二百多年了,但是贪官的心理也有与和珅相同的地方。幻想 靠权势,靠关系网保护自己的贪欲,结果还是应了老子的那几句话。 你看,到了仁宗时,嘉庆恨和珅之专横,等到高宗一死,马上宣布罪 状20款,责令他自杀,抄没家产。当时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的谚语。因此我们再读一下老子第46章最后归结出来的话:“故 知足之足,常足矣。”这一意思就是,只有知足知止,这种理念上的 满足,才是长久的满足了!历史不值得深思吗?老子的教诲不值
8、得深 思吗?老子的思想很深刻,人们的贪欲小则会拼命地聚敛财物,而最后 又什么也守不住;大则甚至就为此发动战争,情况更危险。老子的时 代,兵连祸结,诸侯各国为贪得私欲而战争不断,但是有几个最后有 好下场的?老子从中悟出他的道来,这个道还真有点普遍性。你看, 老子之后几千年,照样合乎这个道!希特勒1938年并吞了奥地利, 尚犹不足。1939年又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侵略波兰,挑起第 二次世界大战,还犹不足。1940年又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占领丹麦、 挪威、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几乎控制了欧洲大陆,还嫌不足。1941 年又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大举进攻苏联。如果我们用老子的 理念分析一下,特别有意思。
9、你看,老子就说过:“天下无道,戎马 生于郊”。(第46章)什么意思?天下无道义,比如你不是到处打仗, 到处侵略嘛,连战马生小马驹都生在郊外啊!你看,当时他的坦克遍 欧洲,白骨也遍欧洲啊,多惨啊!老子又说了: “罪莫大于可欲”,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历史的报复、命运的报复正是毫厘不爽啊!希特勒的“欲望”、“欲得”、“不知足”、“不知止”造成了大罪、大祸、大咎,最后酿成的结果,便是希特勒在苏军包围 柏林时自杀了,其宣扬的纳粹主义、复仇主义、种族主义也被永远钉 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古今也有许多淡薄名利者,我们也来讲一讲。弘一法师后来出家了,先在杭州的寺院,后来决心远走永嘉掩关静修,为了
10、远避世俗的应酬。到20世纪30年代后期,他在闽南已经住了 10年,为了报答当地人的“护法厚恩”,当地人的“护法厚恩”,又到泉州、漳州、惠安等地多次讲律弘法,并为善男信女们写了许多字幅,祝愿他们来生如意,也出席一些信徒 们的简单宴请,目的是不使他们失望。就在这时,永春有个15岁的 男孩叫李芳远,给他写来一封长信,说他不应该一改常态,变成一个 “应酬和尚”,劝告他远离“名闻利养”。弘一法师看到信以后大为 感动,立即复信说,见到这样的提醒,真是惭惶万分,又庆幸之至, 决心“自明日起,即当遵命,闭门静修,挨弃一切”。后来又说,“当 韬光埋名,遁世终老”。1938年,弘一法师在佛教养正院同学会上, 还专
11、门谈到李芳远对他的提醒,发表了沉痛的“最后的忏悔”。当我 读到这一则流传很广的故事后,心里很感动!弘一法师多么谦虚谨慎啊,而他真可以说是“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啊!五、含德厚者,比于赤子老子对婴儿是太喜欢了,太赞美了!老子第55章,我读起来, 那感觉简直就是这位哲学之父献给婴儿的美妙的哲学诗篇:含德之 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为了方 便理解,我把它的大概意思译介一下。老子说:啊,含德深厚的 人,好比初生的婴儿赤子。这个婴儿赤子可了不起,他躺在那里,毒 虫来了不咬他,猛兽来了不害他,凶鸟来了不搏击他。婴儿的筋
12、骨多 柔弱,但是他的拳头握得多么紧啊!再看那个小男孩,他还不知道男 女间的事,但他的小小的根儿(生殖器)却翘起来。这是什么原因?这是因为婴儿精气专一与充足啊!他整天号哭,但是喉咙却不嘶哑, 这是因为和谐到极点啊!一老子又说,认识和谐的道理称为“常”, 认识“常”的道理就称为“明,纵欲贪生就是不祥,任性使气就是 逞强。凡物强壮了就要衰老,这就叫做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就会提早灭亡。老子对于赤子的赞颂大约是最突出的了,他实际上是用赤子来比喻含有厚德、明白天道的人。他从婴儿虽然柔弱,但紧握的拳头中, 从他还不知道男女间的事,但他的小小的根儿(生殖器)上,从他整 天号哭,但是喉咙却不嘶哑中,老
13、子将观察与体悟都渗透到“道”的 内核中去了。这是因为得“道”的特征是:专一、纯真、不争、无为;内部精气充足,并且达到极至,因此能顺合自然,无为无不为;精气 和谐到极点,因此能趋于自然,有益于人生。这就是所谓“精之至”、“和之至”,这样就在“婴儿”、“赤子”与“含德之厚者”之间沟 通起来,“婴儿”、“赤子”成为老子得道者的一个非常美妙的形象。老子多次歌颂“婴儿”、“赤子”。老子第10章中说:“专气致 柔,能婴儿乎? ”这是说,专一精气,而至于柔,能做到像婴儿那样吗?在第20章又说:“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这是说: 得道之士淡泊淳朴,就像婴儿还不会笑的样子。在第28章又说:“常 德不离,
14、复归于婴儿。”永恒的德不离开,复归到婴儿的纯真状态。在第49章又说:“圣人皆孩之。”圣人使得老百姓都像婴孩那样单 纯质朴。你看,老子对于婴儿琢磨透了,这位哲学家的心里老有婴儿、 赤子的形象浮动着。这样一来,他的心态当然能不断地校正,他的人 生当然长寿,当然超脱,当然潇洒!这里再深入下去,很有意思。注 意啊,老子所说的婴儿、赤子是浑然元气初生之儿,是天真未凿的幼 儿,如果到了后来这些心灵就起了变化了。比如在生命的进程中,有 的希望做官,有的希望发财,有的希望美色,有的希望美食,等等于是一味地意气用事,一味地霸道逞强,一味地贪欲扩张,都与最初呱呱堕地的婴儿、赤子那种浑朴、真纯、柔和相去越来越远了,
15、最终与强硬、衰老、危险、死亡越来越近了。老子在这里剖析了又一种与 婴儿、赤子相对立的生命状态;两面对照,不失为警世之举,醒世之 言。这是一种深刻的生命哲学、人生哲学!但是,我们有疑问啊。人人都有生命中的婴儿、赤子状态,然后 都远离这种生命状态而去,进入烂漫的童年,来到花季少年,然后是 诗歌式的青年、散文式的壮年、日记式的中年,然后是夕阳红的老年, 这不是一种生命的自然生态,亦是一种生态的自然吗?人真能复归于 婴儿、赤子状态吗?恐怕是不可能的吧?其实老子说的是深层哲理,不是表面的模拟情况,这是一个内心 修养的要求,是高境界生命状态的要求。老子是教诲人们,通过深厚的修养,使“德”升华到高深的道德境
16、界。这就是能“精之至”,即 心地真挚,精神饱满,生机勃勃。这就是又能“和之至”,即是心灵 纯洁凝聚,和谐寡欲。这样就能够自然、天真、活泼、恬淡、充实, 离“天道”、“本性”更近,离婴儿、赤子那种生命状态就近了。这 种要求当然很高,很难完全做到,但是现代人却确实可以从中得到启 示与智慧,可以达到老子所说的“知和曰常,知常曰明“。老子献给婴儿、赤子的哲学诗篇,我们还可以从审美角度加以解读。老子赞美婴儿、赤子,说他们具有纯真自然的天性,没有厉害得 失的计较打算,最符合于老子道德的理想。而这种生命状态,也正是 老子所提倡的“涤除玄览”所需要达到的精神状态。明代的李贽、袁 宏道等人就多次赞美赤子、稚子的
17、天真,一切出于自然,最符合审美 的要求。袁宏道说:“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 童子也,不知有趣,然而无往而非趣也。你看,一个人一天到晚就 算计着那些钱财,还会有趣味吗?有啊,不过那叫“铜臭味儿” 了, 老百姓的话多有趣味啊!再说孔子也爱那婴儿、赤子啊!西汉刘向的说苑里说:一次孔子来到齐国的外城门外,遇到一个婴儿,孔子来到齐国的外城门外,遇到一个婴儿,“其视精,其心正,其行端”。孔子说:“赶快赶车过去啊,美妙的韶乐将要起来啦!”孔子 看到那婴儿的眼睛是那样的美妙,其黑则黑如点漆,其白则白如琼玉, 其精光闪烁出天真圣洁,是一种神圣的美。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孔 子非常感动,叫他的御者
18、快些走近到他那里去,韶乐将升起了。他把 婴儿的心灵美比起他素来最爱敬的韶乐,以为这是韶乐所启示的内容(宗白华中国古代的音乐寓言与音乐思想)。哲学家、思想家、文 学家都审美地歌颂婴儿、赤子,其实政治家早就说,你看那本尚书 康诰中就说:“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好像保护赤子一样保 护臣民,臣民就会康乐安定。“赤子”可爱,“赤子”需要保护,老子赞美并提倡的那种“赤 子”生命状态尤其需要我们去修炼一番,这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处世的 哲言。称号。后来企业运行出现问题,在1997年习酒厂被茅台酒厂兼并前 夕举枪自杀了。这不是值得深思吗?再看看另一位,企业家茂名面粉 厂的老板冯永明,1993年在家中用水果刀割腕
19、自杀,年仅29岁。他 在遗书中写道:“现实太残酷,竞争和追逐永远没有尽头。我将到另 一个世界寻找我的安宁与幸福。”他在残酷的企业竞争中很痛苦,不 安宁,不幸福,于是他选择了告别人世的做法(参见上述工人日报)。这也许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心理信息!现代人中,企业家、商家心理上 有许多问题。再看当官的,心理一不平衡,于是就有腐败分子。大学 生、中学生、小学生也有心理问题啊!就业困难,考试紧张,压力太 大,社会隔阂,老师不能沟通,家长没有温暖,于是有自杀的,有杀 人的,有出走的,有躲进网吧的,有浑浑噩噩的。现代家庭,也有心 理问题啊!男的要女的赛天仙,女的要男的出人头地,父母要孩子成 龙成凤,矛盾不少。有
20、的夫妻就闹离婚,孩子心灵有创伤! 一句话, 现代人心理上的问题,还真不可忽视呢!如果请老子为现代人把脉,他会莞尔一笑,说这与生存环境有关吧,这与心态有关吧。你看,现代人生活节奏这样快,现代人竞争越 演越烈,现代人人际关系紧张,现代人名利追逐更甚,现代人情感丰 富复杂,现代人的信息刺激太多,等等,因此现代人好多患上了心理 毛病:比如现代人的焦虑、忧郁、偏执、多疑、困惑、迷惘等等症状。不过大多数人不知道,或不承认,或不愿承认。历史非常有意思,德 国的哲学家、思想家尼采,当初批评他那时代的西方人的情况说:西 方的现代人“羞于安静”,“逐利的生活不断地迫使他婵精竭虑,置身于经常的伪装、欺骗或竞争之中”
21、。他说:欧洲人的生活犹如蜜蜂 或蜂鸟一般繁忙。不过我们今天来看,中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像 尼采所说的那种情况也慢慢出现了。当然也不是中国人的心理问题特 别厉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口比 例只有9. 5%。你看,多多少少还都有些问题,那我们更要来聆听一 番中国哲学之父的智慧声音了! 二、老子教人们重生、贵生老子用自己的行动教诲人们对人生忧患与痛苦的校正。当一个人在遭受痛苦的时候,凡是熟悉老子的人,就会马上想起这句话:“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第13章)你看,因为人有身体,才有忧患;如果没有身体,还有 什么痛苦呢?凡是熟悉庄子的人,也自然想
22、起那句话:“夫大块 载我以形,劳我以生。”(大宗师)大自然给我形体,活着就有劳 苦。你看,老子、庄子这两位大哲学家都说到,人生是痛苦的,而且 是忧患与劳苦相伴的。这是因为活着,因为有一个身体,所以我们感 觉到这些痛苦!这错不错?不能算全错,因为人活着就要为活着去奋 斗,有奋斗当然不会一帆风顺,那当然有痛苦。但是也不全面,因为 人活着还有快乐的一面。老子活着的那个时代不是太平盛世时代,乱糟糟的,庄子的生活状态似乎比老子更艰苦,更糟糕,当然饱尝痛苦。不是吗?老子有官 不做了,要出关去隐居起来。庄子艰苦得有时没有下锅的米,要向别人借呢!那么他们是不是因为人生如此痛苦,而采取极端的做法呢?没有啊!他们
23、俩都没有采取轻生的做法,不仅不轻生,而且贵生、重 生、爱生、护生,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并且都远远地超越了一般人 的寿命,达到了长寿。老子据说活了一二百岁,庄子(约公元前369 至公元前286)大约活了 83岁。那么他们是怎样来校正心理的?这就是一种大智慧了!我们应该讨论讨论,学习学习。说到这里,有一个问题可以让大家来测试一下。大家可以想一想:有知识的人,受过很高教育的人,具有很高学历的人是不是一定比那 些没有多少知识、甚至文盲的心态要健康得多啊?不一定!前几年引 起人们颇为注目的,比如中国有一位留美博士葛海雷自杀了。当时有 报纸登载了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一位教育领事的一段话。他说,仅在 中国驻纽
24、约总领事馆教育组管辖的美国东北部十个州内,中国留学生 及学者发生心理精神疾病的案例,每年不下七八起。据哈佛大学新闻 办公室主任说,哈佛学生的自杀率在全美高校平均线之上,且外国学 生的自杀率更高。这是非常有警示作用的事实,有知识的人,有很高 学历的人心态健康有时候是有问题的,而且当冲突尖锐时往往就采取 极端的行动。为什么?其一,是因为他们受的教育越多越高,心态有 时变得越来越复杂,自我期待、家长期待、社会期待就更高,自我的 膨胀也就会越来越大。于是,在这种越来越复杂中,在这种期待越来 越高中,在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你不积极地调整心态健康,或 者说是人格健康,那你怎么会不出问题啊!其二,我们的
25、教育,偏向 于专业的多,很少或者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康这样的课程教 育,教会他们疏导心理障碍的方法和本领。其三,我们可以看看,农村的、山区的那些地方,文化程度不高,生活水平也不高,他们没有 什么太大的压力、激烈的竞争,心态比较平衡,采取极端的手段来了 结生命的就很少。不过也有启发的是,从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到这样的 现象多了起来,就是从农村到城里来打工的人,碰到了种种的矛盾和 困难,解脱不了也采取了轻生的做法。这说明生存环境对人们的影响 太大了。今天,改革开放的大环境,给青年创造了许多发展的机遇, 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生活的变化,进入一个新的、陌生的社会环境。上 大学、踏上工作岗位、出国留学等,
26、机遇多了,但是你要上,人家也 要上啊,你学历高水平高,人家学历也高水平也高啊,于是竞争怎么 会不越来越剧烈呢?因此,越发展竞争越激烈,人们越聪明竞争越厉害,于是在一个 竞争的社会、竞争的市场、竞争的人群中,对于生存环境的变化,人 们应该有足够的思想准备,人格健康,方能灵活、从容地应变。你首 先要了解自己啊,你要有心理上的准备,心理上要训练自己、平衡自 我。要让你的内心有一个高明的心理导师,或者说是心理医生。当你 受到外界的刺激,当外界的冲击很大时,因为你拥有一个很好的心态, 后面有一个很高明的心理医生,你就有了心理上的弹性和生命的张 力,你也不会轻而易举地被摧毁掉了。我们想到,在人格的锻炼、心
27、理的平衡方面,老子的智慧不可等 闲视之。他教导人们的不是只知功利、竞争,只知道不断地进击,永 远地扩张,而是教你淡泊,教你退守,教你洒脱,教你具有健康的人 格与心态。老子是哲学家,也是一位心理学大师,也是人生的导师。我们想起了钱钟书夫妇与老子相交很深,想起他们的人格对于现代人来说无疑是又一个当代的榜样。钱钟书对于老子有很深 的研究,管锥编第二册中有专门的论说,内容非常深刻且美富。他不仅研究,而且在他的人格中就有老子理念的智慧渗透。钱钟书是 真正的大学者,“钱学”是毫无愧色的真学问。“钱学”的真、美、 高,使人有如泰山北斗,仰之弥高。他的为人也已臻人生的化境。五 六十年代,政治风起云涌,他不为所
28、动;八九十年代,经济大潮潮兴 波动,他也不为所动。他心中似有一块淳朴宁静的精神家园,不仅是 精神的小家园,还有一片广袤的精神文化的桃源胜景。因此他有一颗 平常心,处世“极静”、“极简”、“极淡”。他姓“钱”,而不贪 恋钱财;虽盛名卓著,却不热衷名利场;虽处于滚滚红尘中,但深居 远避,从容治学。就在遗嘱中,他也是这样的平静恬淡。他说:“后 事一切从简,遗体由二三亲人送别,不举行任何悼念仪式,不保留骨 灰。”当时北京晨报上有篇告别文章,题目很好,我还记得,叫“淡泊一生,淡泊而去”,“淡泊”这不正是钱钟书先生的人格,不 也就是老子提倡的那种人格?钱钟书在治学上就如老子所说的那样“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29、,“旷兮其若谷”,就像深旷的山谷一样, 深不可测啊!钱钟书是个奇才,他的博闻强记、广览群书、学问博通, 又像庄子说的令人“望洋兴叹”!在人生上也正如老子所说的敦兮其若朴”,且一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可以看到老子的大智慧确实 深透并融和在钱先生的人生智慧中了。钱钟书是这样,杨绛先生也是这样!三、品尝虚静的生存智慧大家先来观察一片树叶,开始它冒出一点嫩芽尖,后来长大了,郁郁葱葱,绿油油的,后来变黄了,变枯了,然后在风中飘落下来了, 叶落归根,后来默默地化为泥土,复归自然了。再来观察一个生命, 婴儿呱呱堕地,至于童年灿烂,青年辉煌,壮年成功,终于垂垂而老, 老态龙钟,最后复归于一措黄土,也是复归于自
30、然。再来观察如财产 等身外之物,它们“生不带来”,人们从而由“无”向外索取变为占 有,由占有“少”而变为占有“多”,又由占有变为富有,然而“死 不带去”,终于化为乌有。一老子发现,自然万物好不热闹啊,熙熙 攘攘,纷纷纭纭,然而又都静静地回归于它的本原。这就是在万物纷 扰后面有个“静”,就是“复命”,这是一种规律,又称为“常”。 这样,老子悟出来自大自然的道,写出了他的精彩一章,就是第16 章。老子在这章里说了一段非常深刻美妙的话: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狂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 王乃天,天乃道,道乃
31、久,没身不殆。我把大意说一下:要心虚无欲达到极点,要守持清静做到坚定。万物都在生成活动,我看到的是循环往复。万物纷杂生存,又各自返 回它们的本原。返归本原称为“静”,这叫复归本性。复归本性称为 “常”。了解“常”称为“明”。不了解“常”而妄动乱来,就会遇 到凶祸。了解了 “常”就会无所不容,无所不容就会公正。公正就合王道,王道就合天理自然。符合天理自然才能合乎“道”,合乎“道”就能永久,直到老死不会发生危险。老子提炼出六个字:“致虚极, 守静笃。” 一个“虚”字大有学问,一个“静”字学问不小,而就在“虚静”里边大有文章O这段话不失为现代人生存智慧库中可以永远研究阅读的经典之言,可以让现代人保持
32、一种心理平衡。从这种透视 人生、审察万物的制高点出发,老子思考一个人怎样可以活在世上而 一身无殆,就是一生平安,不招来凶祸灾难,避开危险。一这就是六个字:“致虚静,守静笃。”“致虚极”,就是你要将后天的种种欲望、成见、心机等加以控制、调适、消解、澄清,因为这些东西往往将原来清净纯洁的人心骚乱起来、浑浊起来、邪恶起来。老子强调不是“虚” 一点,“虚” 一时,而是要长期锻炼、修养,从而达到“极”,就是要到极点,到最高层次。“守静笃”,就是先要分清欲望中的“可欲”与“不可欲”,那么你置身于滚滚红尘中,面对“不可欲”的一切诱惑,比如金钱、美 色、权力、名声等等,要坚守住静啊,要笃守啊! “笃”是什么意
33、思? 笃就是切实、厚实、老老实实的意思。这就是说,人啊人,要切实而 老老实实地坚守住那个“静” !这样一个是“虚”,一个是“静”, 就把心灵中的垃圾与毒素及时地清除了。你看“虚静”可以排毒,可 以养心,可以避祸,可以胸怀大志,可以高瞻远瞩,可以潇洒人生!为什么老子能这么长寿?其中的原因就是修炼了这些如他所说的道 道,这正如司马迁说的“以其修道而养寿也”。再说诸葛亮是多么厉 害的一个人物啊,他教诲他儿子的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非澹泊无 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你看,抓住了人生的要害来叮嘱儿子, 这是诸葛亮的心灵深度啊!虚静真的这样美妙吗?我来再举一个现代人的例子。都市里的人每天熙熙攘攘上班,每天
34、关在大玻璃窗后面办公,接触纷至沓来的事 务、信息、情绪、忙乱等等。然后双休日你和家人、朋友来到郊外, 一片寂静的山坳里、树林中、草地上、流水前,听到的是大自然的风 声、水声、鸟声,闻到的是花香、草香、泥土的芬芳,看到的是鸟的 自由的飞翔、鱼的自由的游动、蜜蜂自由的采蜜,一派天机,生气盎 然。你会觉得来之前的一颗疲惫的充满杂乱信息、充满各种欲望、充 满层层尘埃的心,顿时平静下来了,澄清下来了,那些纷杂的东西被 抛去了。哇,好舒服啊!这就是享受到了老子所说的“虚静”啊!不 过,一两天后你回去了,这“虚静”又离你而去了!朋友们要说了, 我们可不能老呆在荒山里啊!有事业啊,要上班挣钱啊,要养家口啊!现代人无日不处在纷纷扰扰的社会里,乍一想,如何能以一 “虚静” 了结啊?是啊,古人有句话叫“大隐隐于市”嘛,其实在滚滚红尘的 都市里,在残酷竞争的商场上,也可以做到啊!这并不是要你像木偶 一样寂静不动嘛,也不是心如灰槁了无生气,这是通过心灵的修养, 来“致虚”、“守静”啊,来达到一种有序的、和谐的生命律动,合 乎生命的自然节拍,从而生命不再盲动、被动、骚动,而是主动、能 动、灵动!你看,洗涤了心灵上蒙受的喧嚣和尘埃,恢复了心灵的清 脱和空明,从而拓展了心灵的新空间,积储了生命的能量,在深蓄厚